📖 ZKIZ Archives


央行詳解“縮表”:並不意味著收緊銀根 4月份已轉為“擴表”

央行5月12日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以專欄形式解釋如何理解所謂央行“縮表”。文章指出,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松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所謂一季度的“縮表”在外匯占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專欄全文:

《如何理解所謂央行“縮表”》

近期社會上對所謂央行“縮表”關註和議論較多。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關註度上升,與國際金融危機後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較多運用資產負債表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有關,尤其是在近期全球經濟形勢有所好轉的大環境下,部分經濟體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聯儲也開始考慮“縮表”問題,各方面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關註度進一步上升。但較之發達經濟體央行,影響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的因素更加複雜,不宜簡單類比。由於外匯儲備很少、加之基本不使用準備金工具,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相對較為簡單,其資產方主要是央行購買的政府債券等各類資產,負債方則主要是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很少,多為超額準備金)。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則更為複雜,資產方不僅包括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等,更大塊頭的是外匯占款;負債方除了基礎貨幣(現金、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等),還有大量的政府存款等。由於資產負債表結構存在差異,發達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收縮和擴張,能夠相對準確地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變化,而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則還受到外匯占款、不同貨幣政策工具選擇、財政收支乃至春節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且作為發展中經濟體,金融改革和金融調控模式變化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不能簡單與國外央行進行類比。

長期以來,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變化受外匯占款影響很大。2014 年之前的較長一段時間,我國面臨國際收支大額雙順差,央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並對應準備金以及央票的相應增長,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相應擴張較快。2014 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收支更趨平衡,外匯占款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央行“縮表”的情況也開始增多。2015 年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曾收縮約 2 萬億元,2016 年 3 月末較 1 月末也收縮了約 1.1 萬億元。這兩次“縮表”,都是在外匯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同時也與降低準備金率有關。2015 年全年 5 次普降準備金率,2016 年 3 月份也曾降準。與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等具有“擴表”作用不同,降準只改變基礎貨幣結構不增加基礎貨幣總量。但降準後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會轉化為超額準備金,具有投放流動性的作用,隨著商業銀行動用這部分流動性,超額準備金也會相應下降,由此產生“縮表”效應。降準還容易引起預期變化從而加劇外匯流出。在外匯占款減少和降低準備金率相互疊加、互相強化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央行“縮表”的現象。

2017 年第一季度央行再度出現“縮表”,2 月和 3 月末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較 1 月末分別下降了 0.3 萬億元和 1.1 萬億元。這一次的所謂“縮表”在外匯占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具體來看:

現金投放的季節性波動是 2 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從機理上看,現金發行增加會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超額備付金),需要央行相應給予補充,由於現金發行和超額備付都記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基礎貨幣項下,由此會導致央行“擴表”。節後現金回籠,會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由此央行可以相應減少流動性投放,表現為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從而出現春節前央行“擴表”而節後“縮表”的現象。2017 年春節恰巧在 1 月末,春節前現金大量投放,當月現金發行增加 2.2 萬億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會導致央行相應“擴表”;春節後的2 月份現金回籠 1.7 萬億元,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會導致央行相應“縮表”。與往年不同的是,2017 年央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TLF)在春節前提供了部分流動性支持,TLF 工具在基礎貨幣總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基礎貨幣結構滿足了現金需求。因此,2017 年 1 月份基礎貨幣擴張幅度不大,2 月份現金回籠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當月基礎貨幣僅下降 0.5 萬億元,加之 2 月份財政存款增加了 0.2 萬億元,部分對沖了現金回籠的影響,由此 2 月份央行“縮表”僅 0.3萬億元。

財政支出加快是 3 月份“縮表”的重要原因。2017 年 3 月份財政支出加快,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政府存款減少 0.8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減 0.6 萬億元。財政支出後會轉化為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反映為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政府存款下降、超額備付金上升,雖然靜態看並不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而僅影響其結構,但動態看由於央行會相應減少流動性投放,表現為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減少,由此也會產生“縮表”效應。這一點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就能看出,雖然 3 月份基礎貨幣總量基本穩定,但央行主要因財政存款下降較多“縮表”了 0.8 萬億元。

商業銀行合意流動性水平的變化對資產負債表也有一定影響。近年來,隨著對存款準備金實施雙平均法考核以及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高至每日操作等,商業銀行的預防性流動性需求總體趨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根據形勢變化和供求因素,人民銀行合理搭配工具組合,保持了流動性中性適度和基本穩定。這意味著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可以並行不悖,既不能用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衡量目前的流動性松緊狀況,也不能將某些季節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視作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

總的來看,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要受到外匯占款、調控工具選擇、春節等季節性因素、財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調控模式變化等更為複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央行“縮表”並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比如在資本流出背景下降準會產生“縮表”效應,但實際上可能是放松銀根的,因此不宜簡單與國外央行的“縮表”類比。對此應全面、客觀看待,並做更深入、準確的分析。由於第一季度“縮表”受季節性及財政收支等短期因素影響較大,從目前掌握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