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02q4.html
作者:劉建位
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價格與企業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即巴菲特所說的「用40美分購買價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基礎和核心。價值投資者在找到具有連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後,為保證獲得利潤,需要對其所要投資的企業進行估值,即準確評估企業股票的內在價值,然後跟該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進行比較。
在為企業股票進行準確估值的過程中,巴菲特三步搞定。
選模型
內在價值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巴菲特
內在價值非常重要,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是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等——作為根據的價值,完全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
現金為王原則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唯一標準不是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而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能否為投資者的將來帶來更多的現金,所以,內在價值的評估原則就是現金為王。
因此,對巴菲特來講,正確的內在價值評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現金流量貼現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債券或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在資產的整個剩餘使用壽命期間預期能夠產生的、以適當的利率貼現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其中,Dt表示在時間T(t=1,2,3,……,n)內與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聯繫的預期現金流,即在未來時期以現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為一 定風險程度下現金流的合適的貼現率;V為股票的內在價值。該公式假定所有時期內的貼現率都一樣,且對股票和債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資原則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比喻,再次強調內在價值評估應該採用現金流量貼現模型。使用這一公式及原則只需要回答3個問題: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確定樹叢裡有小鳥?小鳥何時出現?以及有多少小鳥會出現?小鳥在此就是資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個問題,那麼你將知道這片樹叢的最大價值是多少,以及你現在需要擁有小鳥的最大數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現在擁有的小鳥價值正好相當 於樹叢未來可能出現的小鳥的價值。使用該模型,只要輸入正確的數字,你就可以對資本在宇宙間任何一種可能用途的投資價值進行評估。
選標準
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量數值其實高估了真實的自由現金流量。
無風險利率是多少?我們認為應以美國長期國債利率為準。——巴菲特
同樣的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現金流量貼現模型,巴菲特在使用上與其他人截然不同,即兩個最關鍵的變量————現金流量和貼現率的標準選擇上有根本不同。
所有者收益為標準
巴菲特認為,按照會計準則(GAAP)計算出來的現金流量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長期自由現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計算自由現金流量的正確標準,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包括了企業為維護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資本性支出。
所有者收益包括:(a)報告受益,加上(b)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非現金費用,減去?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平均資本性支出。而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出的現金流量數值卻沒有減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