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將在金融等專業服務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

4月27日消息,上海市《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今天發布,意見提出,在投資準入方面,爭取在金融、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維修、航運服務等專業服務業領域和先進制造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先行先試;在制造業利用外資方面,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支持外資企業技術改造等;在總部經濟發展方面,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政府科技計劃項目。

近年來,通過不斷提高開放水平,促進投資便利化,中國逐步成為全球跨國投資主要目的地之一。但隨著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全球跨國投資和產業轉移呈現新趨勢,各國紛紛出臺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一些傳統上以對外投資為主的發達國家積極鼓勵制造業回流,加上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優勢的減弱,我國利用外資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下了《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明確了要改善投資環境、放寬市場準入,轉變管理模式,營造規範的制度環境和穩定的市場環境。在這一背景之下,國務院進一步出臺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即“國發5號文”),強調要進一步積極利用外資,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

上海市商務委會同市發改委把貫徹落實“國發5號文”與中央剛剛批準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結合起來,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形成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分為進一步擴大開放、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三大部分,共33條。《若幹意見》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今天正式對外發布。

一、堅持擴大開放,全力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一直以來,上海致力於在擴大開放方面先行先試,特別是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優勢,上海利用外資不斷取得新突破,2016年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分別達到510億美元和185億美元,累計利用外資項目已經超過8萬個,合同外資約4000億美元,實到外資超過2000億美元。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約占全市2%的企業數量,貢獻了全市27%的GDP、規模以上企業60%的工業總產值、65%的進出口額和33%的稅收總額,吸納了20%的就業人數。

在《若幹意見》制定過程中,更加註重提高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出了一系列開放措施。在投資準入方面,提出在國發5號文的基礎上,爭取在金融、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維修、航運服務等專業服務業領域和先進制造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先行先試。

在總部經濟發展方面,支持在滬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集聚業務、拓展功能、提升能級;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政府科技計劃項目。在制造業利用外資方面,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支持外資企業技術改造等。

二、堅持優化環境,努力營造更加符合國際慣例的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上海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的關鍵。上海始終把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作為進一步吸引外資的落腳點,依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對接高標準的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在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國際慣例的先行先試制度,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好評。

在國務院剛剛批複的全面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方案中,把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為中心目標,各項改革舉措都要向這個中心目標靠攏,因此,《若幹意見》作為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具體舉措,著眼於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率先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緊緊圍繞營造更加開放的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投資環境、更加便利化的貿易環境、更加完善的法制環境、更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更加寬松的人才發展環境的要求,為外商投資企業營造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

比如,在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強調本市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外資企業可以同等享受;強調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在政府采購中,對外資企業在我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等。在營造貿易便利化環境方面,提出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優化貨物貿易監管方式,創新跨境服務貿易管理模式。在營造寬松的人才環境方面,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在華創業發展,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在上海創新創業和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便利外籍人士來滬工作、申辦在華永久居留,便利外籍應屆畢業生來滬工作等。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繼續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健全知識產權信用管理,加強知識產權對外合作,完善知識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等。

三、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合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註重加強統籌協調,不斷改善對外資企業的服務,是上海成功吸引外商投資的重要保障。從改革開放之初上海成立外資委統籌全市利用外資工作開始,無論是市、區還是開發區,都以利用好外資、服務好外企為己任,逐步形成了市區凝心聚力共同推動外資發展的良好局面。在《若幹意見》制定過程中,更加註重構建有序、統一的招商引資體系和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形成全市合力入手,強調市區聯動、委辦聯手,充分調動有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面積極性,努力營造“親商、安商、留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若幹意見》強調充分發揮外資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大各類問題的協調解決力度,完善重大外資項目推進機制,支持產業項目用地,著力促進項目落地;完善市區兩級投資促進工作體系,通過構建面向全球的投資促進網絡、實施重點領域招商引資行動計劃、支持各區和開發區在法定權限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舉措,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市區兩級服務外商投資企業工作機制,通過落實“問題清單”、“重點企業首問聯絡員”制度、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升外商投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舉措,不斷加大支持和服務外商投資企業的力度。

《若幹意見》出臺,既是國發5號文在上海的落地,更是新形勢下上海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利用外資“新高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指導性文件。《若幹意見》33條表明了上海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加開放的姿態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努力做到投資環境更優、市場準入更公、政府服務更好、開放型經濟發展更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