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嚴監管引發債市大震蕩 去杠桿重在拿捏好“度”

監管強壓之下,連續暴跌的債市在周二(4月25日)終於緩了一口氣,超跌反彈。

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市場此前的反應有些過度。盡管短期來看,債市會因為委外出現贖回跡象而波動加劇,但本輪去杠桿將持續較長的時間,監管層並沒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以溫和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如此一來,短期內市場會有波動,但中長期壓力會有所減輕。

而針對近期市場關註的銀行委外資金贖回問題,同日下午,浦發銀行召開2016年度股東大會,分管金融市場業務的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表示,該行目前不存在委外贖回壓力,“目前這部分量也比較小,在可控範圍內,目前浦發銀行不存在贖回壓力。”

委外贖回跡象加劇債市波動

經歷了股債雙殺的“黑色星期一”後,周二債市超跌反彈,午後國債期貨漲幅持續擴大,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6漲幅一度擴大至0.60%;同時,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國開活躍券160213收益率下行5.32個基點報4.2550%,10年期國債活躍券170004收益率下行4.75個基點報3.45%。

至收盤,10年期國債主力合約T1706漲0.55%,5年期主力合約TF1706收漲0.29%。票面利率3.4%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截至15:15,也從前一日漲至3.51%,回落5個基點至3.46%。

就在前一天,國債期貨在低開的前提下全線大幅收跌,T1706盤中最大跌幅0.61%,此前一周跌幅更達到0.68%。

市場的劇烈震蕩主要是因為近期監管層密集發文,過去兩周,銀監會連續下發了9個監管文件,其中5份涉及同業業務。金融去杠桿加碼,對投資者的預期產生較大的影響,銀行收縮同業業務規模,銀行委外資金出現贖回跡象,進而引發了市場的暴跌。

2014年到2016年,我國資管行業快速發展,不僅是公募基金的規模快速擴張,“銀行、保險、社保等機構的大量資金通過委外和通道業務擴充資管產品規模,帶來非銀機構的繁榮。我們以各類資管產品中,資金來自銀行的主動管理規模,作為銀行委外資金量的上限。”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

與債券相關的委外規模究竟有多大?

根據姜超的測算,從銀行角度來看,一是以銀行表內基金投資的規模,作為表內委外資金量的估算參照。預計2016年末銀行表內基金投資占總資產的比重在0.3%~0.4%,部分中小行可能達到1%甚至更高。2016年末存款性公司總資產約230萬億元,銀行整體表內基金投資規模或在9000億元左右,大部分為債券和貨幣基金。

理財委外方面,2017年3月末銀行理財余額約29.1萬億元,其中約15%投資於非標債權資產。姜超表示:“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雖然各家大行和股份行理財委外的規模占比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認為約有10%~15%的理財進行了債券相關委外投資,對應理財委外規模在3萬億~4萬億元。”

那麽,當對同業套利的監管收緊,理財的整體規模將開始下降。

姜超稱,表內委外較易被贖回、影響利率債。銀行表內基金委外這部分主要是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流動性較好,較易被贖回。其中,國有大行可能出於流動性需求和同業資產穿透管理而主動贖回,而中小銀行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可能因同業存單發行下降而被動贖回。

接下來就將是表外委外。由於債券的大幅調整,當前不少銀行理財盈利壓力較大,此前理財不贖回委外和非標,主要因久期較長(一般為3~6個月)和不願將虧損兌現。但隨著監管加強,理財大概率逐步贖回委外專戶和基金,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到期不再續作。此外,表外理財主要配置信用債和非標資產,利率債等流動性資產占比較少,理財縮表對信用債沖擊更大。

金融去杠桿會拿捏好“

不過,周二債市的反彈也體現出,市場或許對於政策有些反應過度。金融監管的趨嚴最終將如何影響債券市場?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當下市場的反應或許有些過度,本輪去杠桿將持續較長的時間,監管層並沒有采取“一刀切”,而是以溫和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如此一來,短期內市場會有波動,但中長期壓力將有所減輕。

《人民日報》周一發表了題為《金融領域推進去杠桿強監管》的文章,一方面肯定了近期監管層推出的一系列加強金融監管的政策,抓緊推進去杠桿、強監管、防風險;另一方面,文章也強調操作過程中把握好節奏、拿捏好“度”、引導好預期也很重要。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也表示,對理財、資管業務的進一步監管,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監管部門會充分考慮相關政策對市場的影響。

可以看到的是,在監管政策頻出的一個星期里,央行對MLF(中期借貸便利)足量對沖呵護流動性。上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MLF)凈投放4310億元。本周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凈投放400億元,連續6日凈投放。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資金面上,後續隨著企業繳稅活動的逐步平緩,疊加委外贖回潮帶來的銀行間流動性增加,資金面壓力有望得到緩解。

招商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徐寒飛認為,監管政策“去杠桿”的“真實沖擊”很可能會低於預期,甚至會利好債券市場,但是當前的“預期沖擊”則可能對市場有“過度影響”,導致收益率反彈幅度“超預期”。

在他看來,10年國債關鍵點位3.6%目前難以擊破,本次市場的調整仍然只是小級別的波動而已,不必過度擔憂市場會出現趨勢逆轉。

“盡管該次監管從態度上也是較為嚴厲的,但從措施上並沒有以‘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逐步按季按比例進行壓縮和計提占用,既使業務余額及相應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至於觸發惡性的流動性風險事件。”中信建投證券宏觀與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認為。

在他看來,本輪去杠桿或許依然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根據過往的經驗,市場會呈現博弈的波動:剛開始拉開去杠桿序幕同時疊加經濟數據高企,債券收益率會呈現出向上的壓力;但最終結果將是取決於嚴監管和經濟走勢的博弈過程,若下半年有更多來自經濟數據的壓力,則債市的調整壓力將會明顯減輕而支撐顯著加強。

姜超也認為,債市短期謹慎,等待中期機會。

姜超表示,從基本面來看,隨著金融去杠桿的展開,實體融資總量在3月份出現了明顯下降,這意味著3個月以後經濟會出現明顯下行壓力,而通脹壓力在2月以後就明顯緩解,未來基本面走勢對利率債逐漸有利。

但在去杠桿過程中,銀行贖回對市場的沖擊尚未完全釋放,流動性最好的利率債最易受沖擊,短期上調10年期國債利率區間至3.2%~3.6%。目前的利率水平對保險等長期投資結構肯定有配置價值,但對基金等交易類機構還需進一步等待右側的機會。

對於信用債而言,一方面,理財縮表使得信用債的需求下滑,當前利差保護不足,信用債仍需警惕;另一方面,金融去杠桿意味著信用擴張轉為收縮,面對巨量信用債到期壓力,民營企業還債壓力將與日俱增,因而對於信用債、尤其民企債的風險要高度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