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問我:A君是個怎樣的人?我反問他:你認為他怎麼樣? 我已學曉不再不顧三七廿一便給意見。有些人其實不是要聽你的意見,而只是要你認同他的看法。譬如他對某人有惡意,想讓你知道這個人有多壞;他於是問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好藉機唱衰嗰條友。 換作從前,他只要一問,我便早已傻呼呼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他亦會隨即拿出自己的看法來反駁我,好證明我是錯了。喂,大佬,你拿我作什麼?洗了腦的白老鼠嗎? 這 個世界,是由人的合作創造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促成社會進步最重要的資源。大家都聽過Adam Smith說的生產針的故事吧。他指出一個人獨力完成整個生產過程,每天只能造出一支針;可是分工合作嗎,產量可以提高至平均每人每天生產四千八百支針。 箇中的理由便是每人專注個別環節,發揮所長,因而大大提高產量,故此分工合作是市場效率的真諦所在,這個效率是人們合作的結果。 知己知彼, 合作起來便容易了。無論是作為朋友,或生意上的夥伴,我們都應該給對方提出自己對別人的意見。若然你跟那人相熟,而我跟他只是初認識,我考慮要跟他做生 意。我相信你、尊重你對他下的判斷,最後我跟他做不做成生意,你的意見會起個決定性的作用。不管是對促進社會和諧或提高市場效率,這種意見都是很重要的資 源。 無論是倫理、社交、經商,或聯誼,互信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社會關係會融和,市場運作會順暢。做生意,有相熟的人從 中介紹,不消一兩個月你便可能有信心跟一個原先完全陌生的人合作,這又怎不比花一年半載時間認識對方,了解對方的為人、處事的手法才跟他做生意有效率得 多。 在群體社會,大家共同分享的訊息愈多,參照引證的機會愈大,這些資訊便愈可靠。故此群體社會的互信關係愈是強大,這個互信關係產生的社會、市場效益便愈高,營造出更和諧、繁榮的社會。互信有這麼大的社會效益,我們因而有責任給別人提供真確的意見。
當 有人問我對另一個人的意見時,我不敢妄下判斷,而先要問了他的看法才決定該怎樣做。要是他對那人心存惡意,或用心不良,那麼我便犯不着跟他一起胡鬧了。最 有趣的是,當我反問他,他便馬上說出自己的見解:「他是個可以相信,卻不是個可以依靠的人。他聰明但不能幹。跟他做生意容易成交,但也容易失敗。我實在喜 歡這個人,是很想跟他做生意,所以想多聽點意見作參考。」 聽到他這樣簡潔、精彩而又準確地給這個人作了總結,令我頓時對這個人有了個更清晰 的認識。聰明,誠實但無能而又不可靠的人,觸目皆是。這些人做事,失敗居多,可是他們的運氣往往卻又不錯。這不禁令我懷疑,市場能否有效處理資訊。如果資 訊順暢,那麼又怎會有這麼多聰明的笨人混在我們的周圍? 無能的人是個負累,他們都是不可靠的。這位A君讀書的成績好、品格高,可是完全沒有 責任心。做起事來,全無執行能力,因為他沒有承擔,逃避責任,永遠不敢下決定。恃着聰明,以為只要靠超勁的頭腦提供想法,之後便再沒有責任了。這樣的人高 度評價意念想法,彷彿只要有了想法,不用付諸實行一切也已成事了。很奇怪,十個聰明人當中,起碼有九個是這樣的。 不怕犯錯的人才敢於冒險創 新事物。沒有人知道將來是什麼的一回事,而市場永遠都是面向未來,故此也永遠存在風險。自以為能知未來的人都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做從未有人做過的新 鮮事物,便是往無知的境界去闖。當我們踏出創作的第一步時,成敗未卜,但我們是踏進了未來。那未來的世界是無垠的無知,也孕育着無限創新的可能性。如果不 補充、修正固有的知識,我們便只是不斷地重複做過的事情。這是機械式的生產,而絕對不是創造。
隨着市場進步,因應面對的困難,調節生產的方法,不斷解決問題,生產才跟得上市場的發展。解決不斷浮現的新問題,往往要用上新的知識。可是我們往往不是有了新知識才解決到新問題的。我們是從創造新事物的過程中發現新知識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着手解決問題時,我們往往是不知該怎樣做的。 今天,一間公司的創新產品、創新做事方法決定了它未來的命運。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都肯為未來做決定,故此都是有膽識、勇於冒險的人。沒有膽識、無承擔的人,儘管聰明蓋世,也不可能勝任這樣的工作。 有 些有野心、敢冒險而又聰明的人,一生一事無成。那些人愛走捷徑,想一步登天。總之就是要即食發達,就算這些人不是偷呃拐騙,他們做事、做人的目標是在最短 時間內賺最多的錢;財迷心竅,不知不覺間他們將自己扔進了愈來愈危險的賭博中而猶不自知。不管你多麼聰明,任何事情都是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的。揠苗助 長,將資金、人才以至一切資源都扯到盡,那麼一個風浪你便不難翻船沒頂了。實力如斯脆弱,聰明又有什麼用? 哪怕英明神武,你也不可能超越經驗的洗禮,錯誤的教訓和厄運的考驗。在現實世界,犯錯是避免不了的,事事去到盡,撐到繃繃緊,碰上一個市場低潮,不巧你正挑這個時候來犯錯,那麼只消一個衝擊你的生意便不難成盤散晒了。 事 實上這也正是不少聰明人的命運。他們是那些聰明但無能的人。永遠在透支資源的人都是無能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斷透支,那又何來足夠的空間、時間、知識、 資源應付變化?像這樣急進地踩鋼線的人,即使在跌宕無常的市場取得一時的成功,他們也不會捱得久,往往是輸一鋪便收檔了。這樣的人真的要神仙天天保佑,才 有機會逃過失敗的厄運。可是上天有閒暇無時無刻庇佑這些踩鋼線的人嗎?
還有些人恃着聰明過人,得勢不饒人,物盡其用,處處 跟人鬥聰明。事無大小他都要比你聰明,不管什麼的議題都要由他來一錘定音作最後的結論。他不會放過任何人,你不認輸嗎?他會纏着你,非到你屈服他也不會甘 心。這些人將時間精力都消耗在展示聰明的鬥爭中,成為阻住地球轉的反動力量。在不少大企業裡,放眼一看,你會發現不少這樣的聰明人。世界上要是少一些這些 只顧搞事、不做事的聰明人,政府、企業和民間機構又會節省多少資源?正值全球面對資源危機,解決掉這些專搞破壞的人,應該有助紓緩能源危機吧? 我 覺得這個世界太崇拜聰明的人了,一搞崇拜便有點喪失理智,甚至以為可以憑聰明戰勝一切。崇拜聰明的人似乎忘記了,這個世界是靠實踐經驗做出來的,而不是憑 空想出來的。不管構想得如何完美那也不是事實,只有實踐的成果才是事實。沒有行動沒有實踐,便沒有犯錯帶來的教訓。沒有教訓又何來進步?沒有進步,極其量 只是在原地踏步,那又怎不是一事無成?聰明的人而一事無成,可見天賜聰明是上天不只是作弄聰明的人,更是刻意諷刺他們了。 那天在台北機場有 幾個人笑呵呵迎着我走過來,其中一個更熟絡地搭着我的膊頭說:「好耐無見。」一時之間我給這個傢伙弄得不知所措,他的朋友更是替我尷尬。這時候那傢伙才對 我說:「你還在佐丹奴時,有個長時期我做過你的顧問,忘記了嗎?」「噢,你好嗎?」我也只好以此打圓場。 噢,還有,聰明的人沒有是不愛吹牛的。他們都拿聰明來吹牛過足心癮,至於做事嗎?他們則胡混過日子。雖然我並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我可以跟你打賭,像這個傢伙的聰明人也肯定一事無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