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易到用車創始人和大股東互撕,中國專車“鼻祖”是怎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195&summary=

易到用車創始人和大股東互撕,中國專車“鼻祖”是怎麽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小七
2017-04-19

4月17日下午,已於本月9日宣布正式離職的創始人周航發布聲明稱,“對於近期易到出行的所有問題,我和創始團隊都很關切和憂慮。據我所知,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因此,我作為易到用車的創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創團隊以及所有用戶,強烈呼籲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樂視和賈躍亭先生,能夠優先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妥善處理好易到的問題。”

 


當天晚上11點多,針對周航“挪用資金”的指責,樂視發布了易到與樂視控股就周航惡意誹謗的聯合聲明:“樂視從未挪用過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易到任何資金,而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支持易到發展”



聯合聲明進一步指出:“周航所說的“挪用13億”,事實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該筆資金用於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其中,1億用於易到,13億用於樂視汽車生態……目前仍為易到二股東及
CEO的周航,此時卻汙蔑樂視控股為‘挪用’,並且惡意誤導易到資金問題是由所謂‘挪用13億‘引起,用心險惡,該等不實言論嚴重侵害了易到及樂視的名譽權,已涉嫌誹謗……”

 

18日淩晨,周航回應稱,“我並不在乎你們潑向我的臟水,清者自清。我只是希望你在將臟水潑向我的同時,能夠真正意識到並直面易到此刻的困境和問題,期盼你們能夠真正去解決司機和用戶的訴求。”

 

周航口中的“困境”,指的是在這場對撕之前,易到用車已深陷“乘客端打不到車”、“司機端無法提現”的泥淖。數日前,其因此而被央視點名。如今創始人和現任大股東互相指責,更是把易到用車推向了絕望的邊緣。

 

從國內最早的專車平臺,到如今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易到用車在過去數年間經歷了些什麽?


 “補貼大戰”的輸家

 

在中國市場,大部分人是通過2013年快的和滴滴的“補貼大戰”,才初次接觸到打車軟件,如今合並了快的和優步中國的滴滴已然成為市場的最終勝利者。而事實上,國內最早的專車平臺是成立於2010年5月的易到用車,比快的和滴滴早了2年,與如今估值超過680億美元的獨角獸Uber相比,也僅僅晚了1年而已。

 

喝到市場頭啖湯的易到用車從創立初期就確定了以專車為主的發展路線,而滴滴和快的要到4年之後才切入這一市場。

 

憑此一招,易到用車在收獲了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後,緊接著又接連獲得晨興創投、美國高通風險投資公司千萬級美元的A輪融資,寬帶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以及超過1億美元的C輪融資。C輪融資中不僅有百度參投,雙方還結成戰略夥伴,易到使用百度地圖,百度則與易到共同推出“百度用車”。直到今天,在百度地圖上專車中依然有易到用車提供的專車服務。

 

不過,滴滴和快的這對歡喜冤家一個背靠騰訊、一個背靠阿里巴巴,盡管後發制人,但雙雙依靠在打車領域的補貼大戰中打出了知名度。

 

幾乎與易到用車同時取得巨額融資的快的和滴滴,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以補貼用戶這一簡單粗暴的方式爭搶市場份額。進入2014年,二者更分別背靠阿里巴巴支付寶、騰訊微信兩大支付平臺,在行業內掀起了更為激烈的補貼大戰,對出租車司機和乘客提供金額不等的用車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這場堪稱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土豪的“燒錢遊戲”中,滴滴和快的兩家公司在2014年初到5月17日這不足半年的時間內,總計投入了24億元的補貼。其中,滴滴補貼14億元,快的補貼超過10億元。

 

盡管補貼帶來了刷單等業務泡沫,但在吸引用戶上立竿見影。補貼大戰之後,打車行業徹底形成快的和滴滴雙寡頭競爭的局面。相較之下,具有先發優勢的易到用車,則多少顯得有點默默無聞。

 

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快的和滴滴分別以41.8%和39.2%的市場份額分列第一、二位,搖搖招車、大黃蜂打車、打車小秘書、易打車分別擁有9%、3.9%、3.9%、2%的市場份額。

 

此時的滴滴和快的,盡管還未涉足專車市場,但兩者儼然成為了國內打車領域的代名詞,而易到用車依然還在默默的耕耘相對“小眾”的專車市場。更重要的是,滴滴和快的與易到用車尚未形成正面競爭。

 

然而,之後的形勢迅速發生了變化。出租車由政府發放牌照的出租車公司調度,叫車平臺對其無法約束,而專車則掛靠於汽車租賃公司,由叫車平臺調度;更重要的是,專車司機需要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的車費,這可以為打車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而彼時,專車還是一個尚未成型、極其分散而頗具整合空間的市場,也是一個新晉企業可以獲得更多主動權和話語權的新市場。

 

2014年7月8日,積累足夠初始用戶和口碑的快的宣布,推出定位於中高端用戶的新業務品牌“一號專車”,滴滴在次月緊隨其後推出同樣服務於商務出行人群的“滴滴專車”。

 

為了推廣專車服務,快的和滴滴再次使用無往而不利的補貼手段,對乘客提供金額不等的代金券,使之實際支付專車的費用遠低於乘坐出租車。更便宜的價格,更加舒適的環境,一時讓早已適應打車服務的乘客紛紛轉投專車市場。

 

對於另一端的專車司機,快的和滴滴提供的獎勵甚至超過車費本身。高額補貼開始吸引大量私家車主掛靠在汽車租賃公司名下,從而加入專車司機的行列,專車市場一時間迎來幾何級數的增長。到2014年底,“滴滴專車”推出僅4個月,其業務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6個大城市,日訂單突破15萬次。

 

2015年3月20日,滴滴快的在合並後再次開啟大規模補貼活動,乘客使用“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可享受免起步價優惠。這一活動計劃投入10億元,狙擊的目標正是易到用車、優步中國、神州專車等對手。

 

大規模補貼之後,滴滴快的在專車市場獲得立竿見影的成績,作為市場“老大哥”的易到用車已經被遠遠甩在了身後,市場份額大幅萎縮。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合並後的滴滴快的獲得78.3%的專車服務訂單量,易到用車的市場份額已降至8.4%、僅位列第三;在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上,滴滴快的同樣以80.9%高居榜首,易到用車和優步中國以17.5%和8.1%緊隨其後(圖1)。江河日下的易到用車手中唯一的優勢僅僅剩下城市覆蓋數量上領先競爭對手。

 


到2015年二季度,盡管易觀智庫沒有再給出各大平臺訂單占據的市場份額,但從其提供的活躍用戶覆蓋率來看,滴滴快的、優步中國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2.3%、14.9%和10.7%占據前三,滴滴快的依然遙遙領先,優步中國的活躍用戶仍繼續增長,神州專車則逆襲成功切入第三,而易到用車已退居第四,徹底退出一線競爭,敗局已現。

 

至此,無力回天的易到用車被迫在2015年10月委身樂視,樂視以7億美元換取了易到用車70%的股份,創始人周航失去了易到用車的控制權。

 

專車市場的大戰,在2016年8月1日最終以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告終,滴滴成為市場最大的贏家。對此,易到用車還曾發表聲明,“滴滴和優步的合並標誌著出行行業格局進入新的階段,戰場上只剩下滴滴優步和易到兩家,今後的出行市場將是易到和滴滴的對決,而戰鬥是易到的魂!”回頭再看,對決尚未打響,貌似易到用車卻已“自傷”。

 

“充值返還”的陷阱


滴滴和快的,從打車市場切入專車市場,慢慢蠶食易到用車的市場份額,可謂步步為營。但在這一過程中,易到用車卻幾乎沒有成功打出一張有效的反擊牌。

 

從實力來看,滴滴背靠騰訊、阿里巴巴兩大金主,優步中國有Uber的支持,神州專車有神州租車的大樹庇護,盡管易到用車背後也有百度的捧場,但雙方關系並沒有其他競爭對手般那麽密切。

 

燒錢比不過純土豪,易到用車在樂視入主後使用了另一個“必殺技”,發起史上最長的“充值返還”活動。易到用車表示,在這場持續224天的充值返現活動中,共有653萬用戶進行了充值,累計金額超過60億元,人均918元,複充率67.4%。



然而,充值活動並沒有使得易到用車起死回生,反而是把自身推向另一個懸崖。因為車隊規模和司機數量有限,充了值的用戶打不到車成了常態,用戶體驗急劇變差,而且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至今。

 


除了打不到車,大量關於用戶充值無法兌現禮品的新聞不斷出現在網絡上。易到用車在充值活動中贈送了大量的樂視旗下產品,包括樂視超級電視10萬多臺、樂視超級手機20多萬部等,但不斷有用戶反應無法收到禮品或者兌換碼已被使用。其次,充完錢漲價、叫不到車的負面消息不絕於耳,到後來甚至演變成加價也叫不到車。到2017年,司機端無法提現的現象更是愈演愈烈。



此時此刻,關於易到用車的信任危機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自從2015年樂視入主後,易到用車再也沒有公開批露過任何融資。有傳方稱,過去一年多易到用車頻繁開展的充值返現活動,一定程度上是想在短時間內緩解資金壓力。不管如何,周航和樂視的互撕已經充分暴露出,易到用車的矛盾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而從整個網約車市場來看,一方面,後網約車新政時代,整個行業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期。然而,靠燒錢殺出一條血路的網約車,依然還在盈利而苦苦掙紮。網約車鼻祖Uber近期披露了公司2016年的業績數據,其全年交易總額為200億美元,凈營收為65億美元(不包括中國市場),但全年凈虧損額高達28億美元。另一方面,當前風頭正勁的共享單車,對短途出行的專車來說,無疑也形成了致命打擊。網約車行業的未來,依然存在各種變數。(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