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美國的壓力,IMF放棄了此前反對一切形式保護主義的承諾,只是強調各國將致力於增強貿易對各國經濟的貢獻,減少全球經濟失衡狀況,特朗普的堅持持續對各國此前達成的共識造成沖擊。
在周六公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春季會議公報上,由包括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和法國等國家在內的24位部長和央行官員組成IMF最高級別顧問委員會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認為“各國正在致力於增強貿易對各國經濟的貢獻”,與3月剛舉行的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的聲明一樣,IMF放棄了去年十月在聲明中所提及的“抵制各種形式保護主義”的措辭,也放棄了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支持。
在3月德國巴登-巴登舉行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在貿易問題上首次出現了“倒退”,G20部長們並沒有對長久以來支持的自由貿易進一步陳述,反而將去年G20會議上提出的“反對任何形式保護主義”的措辭刪除。當時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就抱怨美國在關鍵問題上寸土不讓,會議在談論到關鍵問題時就陷入僵局。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一直堅持“美國優先”的原則,要求重新修訂”不公平”貿易協定,保護本土廠商權益,並威脅對外國貨加以重稅,多處抨擊與美國存在巨大貿易順差的經濟體通過弱勢貨幣獲得貿易優勢。從G20和IMF的聲明看,新一屆美國政府正在以強硬姿態改變此前奧巴馬政府與各方達成的共識。
美國德國針鋒相對
作為今年G20首腦峰會的主辦國,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此次在致IMFC的聲明中承諾將推動全球經濟開放合作,抵制保護主義,有必要就貿易與全球化的好處更好的溝通。美國財長努欽則認為,美國將擴大貿易規模,但僅針對遵守市場競爭規則的夥伴,對於不公平的貿易環境將努力捍衛自身權益。現行的國際貨幣及貿易體系並不對所有人有利。
努欽進一步指出,過大的貿易盈余,與過大的貿易赤字一樣,不足以支持一個自由與公平的貿易系統。呼籲擁有大量外部盈余、公共財政健康的國家(暗指德國)通過擴財政刺激促進增長,同時縮小貿易失衡問題,為全球經濟增長做更大貢獻。
IMF:全球經濟前景樂觀
IMF春季會議公報對於全球經濟前景較半年前更為樂觀。IMFC認為,全球經濟複蘇正在積聚動能,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企穩,通縮風險正在消退,但仍需防範政治及政策風險。匯率過度、無序的波動會對經濟和金融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各國將避免競爭性貶值,不會以競爭性目的設定匯率目標。各國將尋找合適的手段減少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現狀,增強貿易對各經濟體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