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募一季度成績單曝光 期指松綁套利成黑馬

陽光私募一季度成績單日前出爐。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在股票、期貨、債券等大類資產行情分化的背景下,陽光私募八大策略的業績表現不一而同。

主要市場上,一季度A股市場在震蕩中緩慢上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一季度上漲2.76%和1.62%,創業板指則下跌2.85%。債券市場方面,由於3月臨近季末銀行MPA考核,資金面相對緊張,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債券收益率持續震蕩調整,但跌幅較2016年四季度有明顯收縮。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強勢惹眼的商品期貨市場在經歷1月的強勢期和2月的震蕩調整後開始大面積回撤,黑色系更是跌跌不休。截至4月18日收盤,鐵礦石創近五個月新低。去年頻繁上演高收益神話的期貨私募再無往日風光,平均業績墊底一季度八大策略。

與期貨私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益於期指松綁帶來的流動性改善,期指套利策略在個股行情分化,期指市場套利策略增多的情況下,摘得陽光私募一季度的業績冠軍。

套利策略翻身奪冠

回顧2016年,受制於期指受限以及貼水幅度較大等因素,套利策略和阿爾法策略表現長期低迷。對於市場中的大多數阿爾法策略基金來說,若不增加其它新策略如套利、CTA、股票多頭等,較難獲取正收益。

而隨著股指期貨松綁措施在2月16日晚間的“靴子落地”,以期指為主要交易標的的套利策略在2017年一季度打了一個翻身仗。格上理財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套利策略平均收益為2.42%,位列私募八大策略收益之首。

據記者了解,期指套利策略可細分為期現套利、日內高頻、不同期指合約之間的跨期套利等,期指市場的流動性是套利策略的收益高低的重要決定因素。

2月16日晚間,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公告,對三大股指期貨品種的異常交易手數認定、交易保證金、平今倉交易手續費進行了全面調整,自2月17日起開始實施。此番調整被視為股指期貨市場逐步回歸常態的破冰一步。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期指松綁兩個月來,中證500(IC)、滬深300(IF)、上證50(IH)三大股指期貨的成交量和持倉量均有了明顯提升,市場流動性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圖:三大期指成交量&持倉量對比,數據來源:中金所)

以4月18日和松綁前一天,2月16日的交易數據進行對比,IC、IF、IH的成交量分別增加了28.34%、52.07%、33.91%。持倉量方面,IC、IF、IH分別增加了20.86%%、31.16%、10.87%。

值得註意的是,同以股指期貨為交易標的,阿爾法策略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卻乏善可陳。格上理財數據顯示,阿爾法策略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2.01%,墊底八大策略。

華寶證券研究創新部的數據則顯示,阿爾法策略三月中位數收益0.39%,收益區間在-14.61%到30.85%之間。“在大盤表現優於小盤的市場上,alpha策略普遍表現不佳,三月的中位數收益相對二月稍跌0.06%。”華寶證券分析師奕麗萍表示。

股票期貨冰火切換

2016年,股票市場自年初熔斷之後便陷入震蕩格局,商品期貨則在大起大落之際演繹了大牛市行情,股票私募和商品私募也分別長期占領私募策略排名的末尾和首位。

格上理財數據便顯示,2016年股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為-6.81%,前1/4的平均收益達9.54%。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管理期貨策略的年度平均收益達到了21.37%。

這其中,風格激進的單賬戶產品將期貨的“暴利”本色展現得一覽無余。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有持續業績的單賬戶產品平均收益達到59.13%,超6成單賬戶實現了正收益,收益超過100%的產品只有101只,冠軍產品收益則驚人地高達14217.01%。

股票私募和期貨私募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持續近一年之後,2017年一季度,股票市場震蕩上行而商品市場震蕩回撤,“冰與火”的局勢迎來反轉和切換。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股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緊隨套利策略之後,位列八大策略第二名。其中,逾6成產品獲得正收益。而管理期貨策略卻再無往日風光,主觀期貨策略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1.17%,程序化期貨策略一季度收益則為-1.11%。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就單月業績情況來看,管理期貨策略在3月表現可圈可點,主觀期貨策略以1.82%的月度平均收益成為收益最高的策略,程序化期貨策略也以0.50%的收益名列第三。

“在經歷了前兩個月的震蕩行情後,各大期貨策略私募開始適應並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新的壞境,3月份期貨策略產品收益逆市上行。”格上理財研究中心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