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麥肯錫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深圳第一北京廈門跌出前十

麥肯錫公司“城市中國計劃(UCI)”14日發布了2016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USI 2016)。

USI 2016顯示,大多數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都在穩步提高,帶來整體發展水平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改善。2016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10位依次為:深圳、杭州、舟山、珠海、寧波、廣州、威海、湖州、中山和紹興。

與2011年相比,廈門、大連、福州、北京、長沙和煙臺六個城市跌出前十名。大中經濟體量城市和小經濟體量城市之間的差距在過去的3年里呈現出了擴大的趨勢。

USI 2016匯集了對中國185個地級市長達9年(2006年-2014年)的大數據,通過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方面共23個指標的計算分析,對整體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研究和排名;並在2013年版分析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檢驗並豐富了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基本規律的主要結論。

城市中國計劃研究總監張耕田介紹,與2011年相比,2014年社會分項指標下的醫療保障覆蓋率以及經濟分項下的政府研發投入都有顯著提升。而受到住宅用電消耗退步明顯,以及空氣汙染和空氣質量合格天數退步的影響,資源利用和環境清潔兩類分項指標進步幅度較低。建成環境分項指標的改善主要來源於互聯網使用率的變化。

從全國排名來看,深圳可持續指數排名從2011年的第6位進一步上升到2014年的全國第1位。而在社會、經濟、建成環境三方面都排名靠前的帝都北京,因其在環境清潔和資源利用上的 表現拖後腿,此次排名退出了前10。

“整體得分第一的深圳,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均有良好表現;在創新能力方面同樣領先,並且有較高的創新產出效率。可持續發展水平增速最快的泰州則有別於其他多數城市依靠經濟增長帶動一切的發展模式,主要依靠社會領域的進步。”張耕田說。

從區域格局來看,中東西部城市差距已經逐漸收斂,呈現出日益均衡的發展態勢。從總體上看,城市群之間水平差異較大,珠江三角、長江三角城市群在2014年可持續發展水平排名上繼續處於遙遙領先地位,山東半島,遼中南以及海峽西岸地區也在前五名之列。從2011-2014年可持續發展的增速來看,我國各大城市群均進步明顯。北部灣、長三角、滇中領先其他城市群,平均增長速度處於全國前三。

USI 2016同時指出,創新能力的培育與提高將是未來城市突破可持續發展瓶頸的關鍵。基於創新空間、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三項決定性因素,USI 2016對164個案例城市16項創新能力指標進行量化研究,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珠海、武漢、南京、杭州、西安和中山。

張耕田介紹稱,將創新投入、創新空間與創新產出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一些城市以相對較低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空間帶來了相對較高的創新產出,而另一些城市則相反。以深圳為例,它的創新產出排名第一,但其創新投入和創新空間並非最多,東莞、中山等城市也是同樣情況。而南京等城市以相對較多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空間,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創新產出。這一情況表明,雖然不少城市都高度重視提高創新能力,但只有深圳等部分城市具有更高的創新“效率”。

從區域格局來看,城市的創新能力總體呈現出東部地區創新能力高於中西部地區的梯度分異規律。從城市群的表現來看,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三大國家級城市群,其區域內城市創新能力呈現不同特征—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創新能力最強;長三角城市群內,各城市創新能力差距相對較小;珠三角城市群內,深圳市創新能力最強,其次為廣州、珠海和中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創新能力與綜合可持續發展水平高度相關。伴隨著城市創新能力的提高,城市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同時,城市創新指數與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社會維度表現(就業率)、非農產業產值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標高度正相關。

城市中國計劃聯席主席、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表示:“UCI於2010年成立以來,致力於中國城鎮化重要問題的研究和有關活動的開展,USI就是其中一項持續開展的研究課題。USI指標體系不僅是為打分排名,更是構建評價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及潛力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註重每個城市自身發展情況的增量分析。對應不同發展階段和類型的城市,采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展開深入分析,幫助城市找出自身的短板或優勢,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榜樣城市以學習其先進經驗,明確發展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