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假貨之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44693.html
剛剛對阿里巴巴「欺詐門」問題進行復盤的馬云,恐怕不得不再對C2C市場一家獨大的淘寶進行一場「整肅」。
4月23日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淘寶網知假售假、消費者維權困難、縱容商家違法銷售外貿原單貨物等問題。對於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來說,重要的或許不在於出現假貨,而是如何對待假貨,以及如何幫助消費者解決假貨之後的售後問題。
假貨雙面性
憑藉著開放、免費的平台策略,淘寶這塊「寶地」孕育了無數大大小小懷揣夢想的網商。然而,假貨問題卻也成為伴隨淘寶成長的「阿喀琉斯之踵」,多年來圍繞假貨產生的欺詐、盜版、侵權等問題總是揮之不去。
「如 果把淘寶關了,假貨就能消滅的話,那今天晚上就把淘寶關閉。」馬云對於打擊假貨的決心並不小,為了改變停留給消費者的「假貨」印象,淘寶展開了大規模的打 擊侵害商標權的運動。淘寶網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在國內最大的個人網上零售平台淘寶網上,共處理侵權商品1400萬件,淘寶與6000多個品牌商、權利人聯 手,直接從網頁上刪除的侵權商品就達571萬件。
事實上,對於淘寶來說,「假貨」並不可怕,畢竟,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如果說一件假貨都沒有並不現實;但目前問題的關鍵,在於淘寶對待假貨的縱容態度。
央 視曝光的內容顯示,長沙的劉樂真在購買了參與淘寶網消費者保障計劃的皮包後,經湖南省技術監督局鑑定後為假貨,於是向淘寶投訴,但淘寶網強調按照他們的規 定,必須把包退給賣家,才能完成賠付。不過,這個包已經被湖南省技術監督局封存,劉樂真不可能再將包退還給賣家。她又向工商部門投訴,這次投訴淘寶網的答 覆是,質檢證明必須要在買賣雙方同時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才有效。
「淘寶的維權平台很大程度上沒有真正發揮出其所宣傳的作用。」一位業界人士如是說。從央視曝光的內容來看,淘寶上有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存在,淘寶卻推託「先行賠付」責任,造成消費者維權困難。
很明顯,假貨帶給淘寶的意義有著雙面性。一方面,因為大量假貨的存在,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低價的選擇,從而吸引了不少投機型賣家和大批消費者的「知假買假」,從而給淘寶及平台上的商家帶來巨大的交易量和流量。但另一方面,假貨的橫行也給淘寶品牌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互 聯網評論人士劉興亮認為,假貨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線上淘寶一家,還有線下的無數經營假冒產品的商家,假貨可以說是整體商業生態的問題。「但淘寶這麼大的網購 平台,更應該完善自己的責任,它需要在現有的打假制度上更進一步,甚至是找到更好的商品審查方法與更有效的售後服務。」
挑戰者眾
「儘管假貨橫行,但短期內淘寶並沒有對手。」劉興亮判斷。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電子商務領域一騎絕塵的淘寶沒有後顧之憂。從長遠來看,追趕淘寶的競爭對手變得越來越多,京東、凡客、噹噹等,都在不同層面對淘寶形成競爭。
「京東的優勢在3C,卓越和噹噹是圖書,凡客的服裝有競爭力,它們都在各自某一垂直的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而且憑藉這種優勢快速侵入其他品類,同時,資本的大量注入也帶給它們越來越多的底氣,未來它們帶給淘寶的影響將會逐漸放大。」劉興亮告訴記者。
與 淘寶只做平台的模式所不同,京東、凡客等B2C企業都是自營型電子商務企業,這意味著它們對於進貨、物流等上下游所有環節的把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出現 類似淘寶面臨的扯皮現象也會少一些;而淘寶只是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很多環節並不可控,難免會因為售後服務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淘寶的商家很大部分都是消費者並沒有聽過的企業或個人,信譽難以保證。當這些企業(京東、噹噹、凡客等)做大做響自己的品牌,對消費者來說可信度、依賴度將明顯更強。」劉興亮說。
對於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來說,重要的或許不在於出現假貨,而是如何對待假貨,以及如何幫助消費者解決假貨之後的售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