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科技盛會Technoport在科技重鎮特隆赫姆召開,作為挪威科技發展的縮影,這座只有25萬人口的城市,匯集了500家技術公司。如同這場科技盛會所傳達的理念一樣,打造創新國度,鼓勵人本創新。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貿易國度,挪威也在嘗試改變“森林、三文魚、石油”的刻板印象,出口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至海外。
“挪威有高技術產品,但並非聞名於世,因為挪威不是主要面向to C終端市場,而是B2B市場。”挪威創新署首席執行官Anita Krohn Traaseth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上,北歐三國都名列前茅,但與芬蘭和瑞典不同,挪威的油氣、能源產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世界500強上,挪威僅有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上榜,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75位。而瑞典和芬蘭則憑借沃爾沃、愛立信公司、H&M、宜家、諾基亞等跨國公司為世界熟悉,而這些大公司也是孵化和投資創新的重要力量。
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產業基礎和背景的不同,也使得挪威的創新和投資市場呈現自己的特色。“挪威創新是由私人資本和政府共同推動,同時政府在新興產業的政策制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Anita Krohn Traaseth說。自20世紀70年代發現海洋石油以來,油氣工業就在挪威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
挪威出於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危機意識,提高政府石油收入的長期收益。在上世紀90年代末,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誕生,按照一定的規則,挪威財政部資產管理分部會每月分批將石油收入註入其中,而政府不直接動用這些資金。
2001年春,挪威制定了新的財政規則,每年會拿出基金收益的約4%用於政府的公共開支。2016年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凈賺4470億克朗(約合530億美元),約合年化收益率6.9%,這些資金大多流向科技和制藥公司。
但不能回避的問題是,自2014年6月之後,國際石油價格呈現斷崖式下滑,這無疑會對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造成潛在風險。“受石油價格的波動,挪威正在轉型,用這些錢去探索未來,做更多的產業,而不是一個。”Anita Krohn Traaseth向第一財經表示。
六大重要領域
作為一個僅有500萬人口的小國,挪威需要清楚自己的優劣勢所在,才能加速產業轉型。“因為挪威太小了,所以要持續發出自己的聲音,反複告訴世界挪威可以做什麽。”Anita Krohn Traaseth強調,就在去年挪威創新署鎖定了六大重要領域,環境、石油天然氣、信息技術、漁業海產、保健和生物科技、創業和創新,著力推動和發展這些領域的商務合作。
挪威的創新創業也圍繞這些產業展開。Blueye Robotics是挪威一家初創公司,主要研發無人遙控潛水器,該水下無人機可以深入到水下100米進行攝影作業,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或iPad來觀察水下情況,結合最新的VR頭顯也可以更沈浸式地體驗水下場景。
教育、科研與產業緊密結合是挪威創業項目常見的模式,在科研和創新的實施層面,挪威形成了所謂“三位一體”的格局,即高等教育機構、獨立研究機構、工業研究部門三部門共同推動科學研究。
Blueye就源自挪威科技大學,還獲得了挪威自主海上作業與系統中心、挪威海洋技術研究所的支持。在Technoport上展出的產品也多數擁有教育科研機構的支持,很多展品旁邊會放上相應的研究論文來闡述產品的理論依據。
奧斯陸癌癥醫療中心可共享的實驗室
保健和生物科技也是挪威的一大優勢產業,在挪威健康技術產業年產值370億克朗,尤其在超聲影像、腫瘤治療和神經科學等領域技術領先。成立於2006年的奧斯陸癌癥醫療中心致力於癌癥的診斷以及治療的整個環節。目前,全中心有來自挪威和北歐的75家癌癥科研成員進駐,其中不僅包含科研機構、生物科技公司、大學醫院、投資機構等,眾多的生物醫療創業公司也在此聚集。
“對於一些創業公司而言,可以為其提供公共實驗室以及律師、銀行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大公司、重量級企業也可以協助小企業的發展,大小企業聚集到一起,實現集群協作突破,這在其他地方是比較少見的。”奧斯陸癌癥醫療中心總經理Bjørn Klem告訴記者。
奧斯陸癌癥醫療中心匯集了眾多創業公司
資本通往北方
基於挪威甚至整個北歐市場規模所限,中國成為挪威以及其他北歐國家不可忽視的市場。“我們擅長創新,但在擴大規模方面並不在行,挪威公司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市場,來擴大規模,尋求更多商機,挪威和中國在創新和規模拓展上有很好的互補性。”Anita Krohn Traaseth強調。
在中國和挪威外交關系恢複正常化之後,兩國的投資也在加速。挪威Staur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挪威中國商會董事會成員Chris Rynning長期關註挪威與中國科技領域投資。在他看來,“中國有很好的硬件設施基礎,可以生產任何你想生產的,尤其深圳就像中國的矽谷,你只需要擁有200到300美元就可以生產一個產品,然後在眾籌平臺上銷售”。
其次中國有足夠大的市場。“可以快速進行市場投放和產品測試,挪威有產品但沒有人,推廣產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同時中國有足夠多的投資機構。“世界上任何地方沒有像中國這麽多的投資機構、這麽大的市場,可以發現任何你喜歡的,並獲得資本支持。”
目前Chris Rynning主要關註服務產業、科技產業和健康技術,在其看來這些領域也是挪威的優勢所在,9月他將在上海成立一項面向挪威起步科技公司的基金。在資本運作上,Chris Rynning認為,進入中國市場更為有效的方式是“找到資金一起合作,找到聰明的投資人進行合投,共同承擔風險”。
在中國,Chris Rynning與北京信中利投資有限公司有著多年合作。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想要吸引一些資金,可以給到一些好的條款。”Chris Rynning說。而伴隨即將到來的挪威政府和商業代表團訪華之旅,或將加速中國資本通往北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