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試試差別撥備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16/100249004.html


監管工具推陳出新,難掩對部分銀行風控能力的不信任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馮哲

  針對單家商業銀行的撥備提出差異化要求,這還是第一次。一位大行風險控制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銀監會著力推行的動態資本、動態撥備、 槓桿率和流動性四大審慎監管工具,在2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覆後,目前又在研究根據諸多影響撥備質量的因素,對單家商業銀行應達到的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標準, 提出不同要求。

  「近期來看,針對單家銀行的差別化調整還不會推出具體公式,銀監會最後可能傾向於參照各因素綜合決定,有一定主觀色彩。」一位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表示。因為撥備涉及呆賬核銷和相應的稅收變化,監管當局目前正與財政部進行協商。

  銀監會的上述新規來自新近下發各銀行的《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指引》的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引》)。

  針對整個銀行業的撥備調整,《指引》要求,貸款損失準備監管實行基本標準和動態調整相結合,基本標準為:撥備覆蓋率150%,撥備率2.5%。監管部門可擇機依據經濟週期、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銀行業整體貸款分類偏離度等因素,對整個銀行業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標準進行動態調整。

  更進一步的是,監管部門可根據貸款質量、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貸款分類偏離度、呆賬核銷進度等因素,對單家商業銀行應達到的貸款損失準備監管標準進行差異化調整。

  去年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撥備率指標,即減值準備與貸款總額之比,要求原則上不低於2.5%,執行時間為2012年初,系統重要銀行達標時間為2013年底,非重要銀行為2016年底達標,對個別銀行給予額外兩年左右的寬限期。

  根據2010年年報,建行和農行均已達標,而工行、中行亦相去不遠。在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2010年撥備率僅為1.44%。該行人士指出,其一旦被列為系統重要性銀行,每年要劃轉40億元的新撥備。

  「在此基礎上,再引入針對單家銀行的差別化調整,如果不能給出明確可量化的調整方法,肯定會引起各家銀行的不滿。」接近銀監會權威人士說。

  撥備政策的變化,也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指引》規定,商業銀行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未達到監管標準的,不足部分從核心一級資本中扣除;超過監管標準的部分,經審核後可計入核心一級資本。

  「本質上還是對銀行現行風險管理的不信任。」這位權威人士表示,差異化撥備指標針對單家銀行提高標準,是銀監會用來制衡銀行風控部門的抓手,「設法擠出各行不良貸款的鑑別和計提中的水分。」

  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對銀行撥備計提表示過擔憂:計提撥備的基礎是準確分類,目前中國銀行業已經基本實現了貸款按風險狀況的五級分類,但分類的準確度仍有待提高,相關指標的權重也與國際先進銀行有一定差別。

  他認為,一些銀行地方分支機構貸款分類的界定和遷徙,「有時僅憑幾個人就可以說了算,分類的準確度和客觀性都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適當提高撥備標準,有助於更好地提高風險抵補能力。」

  2010年,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率1.13%,比年初下降0.45個百分點。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此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實施了更嚴格的風險分類和監管後,如果把融資平台、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這些因素都加進來,監管當局估計未來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會略有上升,達到2%左右也是合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