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林業如何扶貧脫貧:“四精準”治“貧血”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扶貧脫貧仍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咱村里老百姓就靠種果樹精準脫貧。”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山區的果農張國英說。他是村里頭第一個種果樹的。開頭種的時候,村里人嘲笑,認為他種不出水果。後來種出來了,賺錢了。村民一個個跟著種,第一批就有34戶。現在,村里家家都有果樹,他們鄉也成了果樹之鄉。

山區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我國貧困人口的聚集區。第一財經記者18日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我國6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山區,林地林木等森林資源是山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林農最豐厚的家產。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介紹,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林業,利用森林資源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可以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增加林產品有效供給,改善生態狀況,促進生態保護與脫貧增收協調發展。

多年的扶貧工作實踐證明,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林業產業,是一項興山富民的重要扶貧舉措,是增加山區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生態建設與精準脫貧的“雙贏之策”。

山區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我國貧困人口的聚集區。攝影/章軻

林業扶貧“成績單”

貴州省黔南州龍里縣,野生刺梨資源豐富,是當地的傳統種植業。十年前,該縣茶香村是省級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近些年來,該村改良和推廣優良品種,全村種植刺梨近萬畝,目前進入盛果期的達8000畝,形成了”十里刺梨溝”的景觀。僅刺梨一項,該村林農總收入超過千萬元,林農人均純收入1.2萬元。

自“八七扶貧攻堅”開始,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工作部署,國家林業局主抓黔桂九萬大山地區19個縣的定點扶貧工作。到2015年8月,國家林業局定點扶貧對象精準調整為貴州荔波縣、獨山縣,廣西羅城縣、龍勝縣等4個縣。

與此同時,林業定點扶貧也走出了一條靠山養山、養山興山、興山致富的林業扶貧開發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經濟林為龍頭驅動的主導產業基本格局,貧困人口逐年減少,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林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1-2015年,貴州省19個縣GDP由115億元增加到729億元,林業產值由10億元增加到2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77元增加到6113元,森林覆蓋率由59%增加到69.4%。到2015年底,4個定點縣的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57.6萬人減少到18.6萬人。

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林業再次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

國家林業局介紹,一年多來,林業部門挖掘林業扶貧潛力,探索林業精準脫貧路徑,統籌扶貧與生態保護“共贏”。印發了《關於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通知》,確立了“四精準、三鞏固”機制,形成了統籌謀劃、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的林業扶貧工作體系,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為打贏脫貧攻堅貢獻了林業力量。

2016年安排貧困地區中央林業資金417.7億元,比“十二五”年均增加27%,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28.8萬名,精準帶動10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生態產業雙管齊下療“活血”

不只是這些定點幫扶的地區,其他許多貧困地區,都依托林業,加強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按照中央“五個一批”的明確要求,林業系統堅持生態補償脫貧與特色產業脫貧並重,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致富“雙贏”。發展林業,既能治窮脫貧,又能長遠固本。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生態扶貧和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觀塘鎮仙石村是個貧困村,貧困戶普遍栽種花椒樹,但由於沒有掌握花椒樹的培育管理技術,花椒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低。2016年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技術人員與該村結成技術幫扶對子,並向貧困戶贈送枝剪、手鋸等修剪工具,深入現場操作示範,教貧困戶修枝、施肥。該村的青花椒豐收,品質也提升,加上套種的花生、黃豆,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村民們對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表示將擴大種植規模。

近年來,圍繞加快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重點任務,林業部門推進林業生態保護向片區和貧困戶“雙傾斜”,實現生態保護扶貧。一方面增加片區實施的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治理、防護林建設、濕地保護與恢複等林業重大工程的任務和資金,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涉農資金試點;一方面提高貧困戶參與度,將營造林、森林撫育、森林管護等建設任務,直接安排到貧困戶,提高貧困戶的勞務收入和受益水平。

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新一輪退耕還林優先滿足貧困村需求,安排貧困戶每戶3-5畝,享受相關補助政策。到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均擁有2畝退耕還林地,人均擁有特色經濟林1畝以上。今後五年,對及時開展森林撫育或封山育林的貧困戶,每畝補助40-100元或70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項目、國家造林補貼試點項目,突出向重點扶持吸納貧困群眾務工的林業大戶、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公司+農戶”股份制企業傾斜。

按照中央“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要求,以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為主,在832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和國定貧困縣,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2015年國家林業局出臺《關於整合和統籌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會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開發與林業生產經營周期相適應的金融創新產品,安排60億元優惠貸款支持江西省贛州市油茶產業發展。在林業傳統基礎設施、林業公共服務領域出臺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林業建設指導意見,優先打造林業PPP扶貧項目。依托貧困地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資源,發展森林旅遊和休閑康養產業,吸納當地貧困人口就業。

榆林市榆陽區,在大扁杏、核桃、山地蘋果和山杏栽植區的貧困村,打造出各類林果專業村5個,每村給一次性補助3-5萬元。在78個貧困村中,打造各類林業精品示範點15個。對自願新栽植大扁杏、核桃和山地蘋果等樹種的貧困戶,按照每畝1000元的標準分5年給予補助。

雲南文山州廣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和省重點扶貧縣,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萬戶9.1萬多人。近年來,該縣把發展以油茶為主的木本油料種植,作為可持續脫貧產業來抓。到去年5月底,全縣建成油茶產業基地67萬多畝、核桃產業基地27萬多畝,實現綜合效益1.2億元。通過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已實現1800戶7000多人脫貧。預計到2018年,可實現6000戶2.3萬人脫貧。

貴州黔南州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發展以“都勻毛尖”為主的綠色茶產業。州林業部門每年對5個產茶重點縣市安排1000萬元,其他一般產茶縣市安排500萬元的財政專項資金,作為“都勻毛尖”發展資金,茶園基地建設每畝補助1100元。2015年至今,全州累計整合資金3.92億元用於茶產業發展。目前,全州“都勻毛尖”種植面積151萬畝,實現綜合產值40億元,茶農人均茶青收入3160元,占全州人均農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勻市毛尖鎮坪陽村支部書記張光輝,帶領全村346戶農戶擴大花園栽種面積6000畝,2016年上半年全村茶葉銷售收入達到6000萬元。

浙江省林業廳巡視員吳鴻認為,在南方山區發展香榧、核桃等幹果產業可以實現生態持續改善、農民穩定增收。他建議,把香榧、山核桃等幹果作為山區長期穩定增收和永久脫貧的優勢特色產業來培育和支持。

發展生態旅遊、林下經濟、森林人家,群眾能精準脫貧,生態也能得到更好保護。據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介紹,重慶市對有條件開辦森林人家的困難村民,每戶給予5萬元補助;沒有條件的貧困戶,采取合作的方式,讓貧困戶參與到森林人家的經營中,5萬元補助一部分交至村民手中,剩余的由村民入股森林人家,同時,這部分村民在森林人家從事工作也會獲得勞務收入。有些住在偏遠山區的村民搬至山下經營森林人家,當年就脫了貧。

“四精準”治“貧血”

國家林業局介紹,為推進林業精準扶貧,各地林業部門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生態護林員精準到人。2016年印發《關於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的通知》,以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為重點,以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又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口為對象,采取村民推薦、集中公示、縣鄉審核等選聘程序,在中西部21個省(區、市)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28.8萬名生態護林員。中央財政安排20億元用於購買生態服務,推行生態管護員,新增森林管護面積3億畝,地處貧困地區的大江大河源頭和深山遠山的天然林、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被聘用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40-60歲的占七成以上,有7萬人屬於因各種原因返鄉人員,實現了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精準帶動108萬人脫貧。

退耕還林精準到戶。2016年,將新增退耕還林任務重點安排到可退面積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多的貴州、甘肅、雲南、新疆、重慶等省(區、市),各省將增量任務優先安排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縣級財政第一年將800元/畝補助直接打入貧困戶一卡通,第三年、第五年驗收合格後再分別打入300元、400元。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共安排72.3萬貧困戶退耕還林任務414萬畝。

金融扶持精準到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各項林業資金,對油茶、核桃等種植範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收益期長、就業容量大,能夠促進貧困地區長期穩定受益,又能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木本油料發展給予大力支持,通過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人口收益。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將林業補助資金作為貧困戶的股份,投向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參與勞務,按股分紅、按勞取酬。二是以專業合作社為平臺,對貧困戶土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購苗、統一栽植,栽植後分戶管理,自行收益。三是國有林場將適合種植油茶核桃的林地,按照一定標準,委托貧困人口種植,種植後采取自主經營或委托林場統一經營,按不同經營模式、比例分紅,貧困戶受益期可達30年。

定點縣精準到摘貧困帽時限。2016年印發《國家林業局定點扶貧幫扶計劃》和《定點縣“十三五”林業扶貧規劃》,提出幫扶貴州省獨山縣和荔波縣、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縣和羅城縣等4個林業定點幫扶縣如期脫貧摘帽主要政策措施。2016年,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4個定點縣落實中央林業資金1.9億元;協調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4個定點縣簽署合作協議,為基礎設施、易地搬遷等項目放款17.83億元;專項安排生態護林員6500人。為提高幫扶能力,國家林業局先後派出17名幹部到滇黔石漠化片區扶貧掛職,其中5名扶貧掛職幹部在4個定點縣,培訓當地林業幹部、農民170多人,向4個定點縣各贈送50萬元林業科技書籍。

“三鞏固”持久圖“造血”

國家林業局介紹,在推進精準脫貧的同時,通過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森林旅遊水平、發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經濟鞏固脫貧成果,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和“造血”能力,確保脫貧成果穩得住、長期化。

結合大規模國土綠化,加快易地扶貧搬遷遷出地生態修複,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安排搬遷戶勞動力參與生態保護與建設,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寧夏回族自治區將1271萬畝遷出地全部用於生態恢複,安排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實行管護。

各地還加大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旅遊,為貧困人口興辦“森林人家”,擴大與旅遊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業發展,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發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經濟鞏固脫貧成果。結合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大力發展適合在貧困地區種植、市場需求旺盛的特色林果、林下經濟,2016年評出225個“服務精準扶貧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帶動貧困人口發展林下經濟就業增收。

張建龍表示,2017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也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提升之年。林業扶貧攻堅雖成效明顯,但脫貧任務仍十分艱巨。

針對落後偏遠山區、林區、沙區脫貧“疑難雜癥”,張建龍表示,全國林業系統將繼續咬定目標,聚焦精準,以提升林業可持續精準脫貧能力為核心,以推廣“生態脫貧”“產業脫貧”典型經驗為主要任務,以創新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為重點,以推進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為支撐,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脫貧、特色產業脫貧,不斷提高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

張建龍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退耕還林覆蓋貧困人口。將2017年新增退耕還林任務中的980萬畝安排到832個貧困縣,由貧困縣林業主管部門委托鄉鎮林業、土地部門確定可退耕地塊,將地塊涉及的貧困戶優先納入退耕計劃,和貧困戶簽訂任務合同,爭取2017年退耕還林任務安排涉及更多貧困戶。鄉鎮林業工作站技術人員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指導貧困戶發展適宜種植的經濟林。

同時,總結推廣山西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模式。在全國“十三五”造林任務較重、貧困人口較多的河北、內蒙古、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陜西、甘肅等省推廣,爭取組建3000個造林營林合作社,吸納5萬名貧困人口參加造林、營林、撫育管理,就地務工脫貧。

在金融創新扶貧主面,張建龍表示,將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發展木本油料等綠色產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協調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廣泛推廣還款期最長30年、寬限期8年、基準利率、中央財政貼息的優惠貸款政策,爭取2017年落實林業扶貧貸款300億元,啟動實施林業PPP扶貧試點項目4-5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