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月底,一枚清乾隆玉璽在法國拍 賣會上,被內地富豪以一千二百四十萬歐元(約港幣一億三千九百多萬)高價投得,刷新印章類拍品價格的世界紀錄。明清帝皇之物,難得一見,在世界各大拍賣會 上屢創天價。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古董痴」陳火光,卻擁有乾隆龍袍及玉璽,以及康熙的御筆書法等,其中三十件藏品早前於觀塘apm商場展出時,聲稱估值逾 十億港元,apm更為此購下兩億美元保險。八十二歲的陳火光,將元朗三千多呎的家變身私家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萬件「藏品」任睇任摸。不過,北京故宮博 物館專家卻直指龍袍玉璽均為膺品。「冇所謂真假,鍾意就得,我好鍾意俾人睇我啲嘢。」陳火光自我陶醉道。 「陳火光博物館」位於元朗大棠路舊式唐樓四樓,鄰居包括牙醫、美甲及按摩院等,沿着狹窄的樓梯上樓,每個轉角位都有陳火光所題詩詞。來到「博物館」,木門 加鐵閘,與一般家居無異,很難想像這就是十億珍寶的藏身處。但踏進大廳,彷彿去了上環嚤囉街的古董鋪,桌上﹑地上都堆滿各式花瓶、茶壺、印章﹑陶瓷﹑古董 電話﹑掛牆鐘等,牆上掛滿字畫,灰塵處處。 穿窿龍袍 記者想睇龍袍,陳火光帶路走進一個擺滿國共內戰時期作戰地圖的房間,拉開一幅碎花布,現出掛在膠框內的黃色龍袍,「袖口是馬蹄袖,龍爪有五個,加上前五後 三和內襟共九條龍,就是真品啦。邊度買?拍賣行買嘅,幾時幾多錢買就唔記得咯。」陳火光咧嘴笑說,拍賣行的收據等記錄被大兒子整理東西時丟棄了,「冇所謂 啦,有人想買就睇佢俾價錢,我心目中的底價是六萬。」陳火光穿上龍袍在大廳拍照,更拿出一頂金色皇冠戴上,「呢頂皇冠都有在apm展出,明朝皇帝用過o 架。」(註﹕展出時指是屬於康熙)另一件藍色龍袍就和一包樟腦丸一起放在紙箱內,「訂做一個膠框要千幾蚊,好貴o架。」仔細一看,龍袍肩膀處已破爛,用漿 糊將一塊藍布黏貼在背面算數,「時間太耐了,我這是權宜之計。」陳火光顯得毫不在意。說到最愛藏品,陳火光即時從柜底逐一搬出十個方形印章,「這是乾隆用 過的玉璽,一共二十五個,我收藏了十個,有的雕滿滿文,有的滿漢合璧,出征、升官、安民,個個用途都唔同。」說到興起,更拿出一份玉璽書籍要記者仔細研 讀。 萬件藏品待沽 介紹完龍袍玉璽,陳火光又興致勃勃地走進另一偏廳,指着牆上一幅三十五連張的渣打面值一百五十元的鈔票表示,他在報紙上看到有廣告收買連版鈔票,便主動聯 絡買家,以四萬一元成交,訪問當日下午交易,「三千幾蚊買番來,賣四萬幾,賺好多啦。」記者提醒單是鈔票面值已不止此數,他才頓一頓,望一眼框上手寫的紅 色小字,「睇吓我嘅密碼先,哦,是萬九蚊買的。」陳火光繼續帶記者走房穿廳地參觀其藏品,一間房裡門後掛滿銹跡斑斑的各式長劍,壁櫃上卻擺滿多款春宮圖瓷 器;另一間房墙頂掛着順治御筆書法,桌面上卻是幾個已停擺的歐式古鐘,幾本郵票簿就堆在地上。曾有報導指陳擁有一張珍貴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但是日取 出一看,發現只是剪紙,陳指乃遭參觀的人換走。「我鍾意去到邊買到邊,見到邊度有位就擺邊度,我呢度五廳七房三千幾呎,全部擺滿嘢,多到我都唔記得啦。」 陳火光一臉滿足道。 故宮專家:龍袍玉璽均為膺品龍袍:坊間絕少真品 房宏俊,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織繡組館員,負責研究及保管清代帝后服飾、冠帽,以及歷代織繡書畫的鑒定工作。「單看照片,幾件龍袍皆不符合清帝服飾制度, 從顏色、文樣到裝飾方法,都是由古代及現代工藝手法拼湊而成。清帝服飾工藝繁複絢麗,精雕細琢,由江南織造製造,一個皇帝起碼有上千件服飾。目前絕大部分 龍袍仍在北京故宮保存,市面拍賣及轉讓的龍袍魚龍混雜,真品極少。」 乾隆玉璽在故宮 惲麗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雜項專家,曾著文《論清代寶璽的發展與變化》「由乾隆皇帝親自鑒別、設計並監工的二十五枚玉璽,是目前唯一一套完整的皇帝御 寶,現存於故宮內。除了這套二十五寶官印之外,皇帝亦有各自的私印,稱為閒章,反映皇帝對印紐做工及玉石質地的愛好及興趣,具體數目難以統計。但照片中的 印章無論從印文內容、印紐形制到玉石質地,都不屬於皇帝的閒章,更不可能是官印,只是現代仿製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