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国储局再度收储铝30万吨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2-20/110072208.html


国内铝企业反应并不热烈,分析认为可能导致闲置产能进一步复产

  【《财经网》专稿/记者 严江宁】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20日再度收储30万吨铝锭,而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仍是此次收储的最大受益者。
《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证实,2月20日上午,国储局召集了11家国内铝企业参与竞标,最终确定收储30万吨,其中收储中铝12.50万吨,收储青铜 峡铝业集团、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云南铝业、河南万基铝业、青海桥头铝电、神火股份和陕西铜川铝业有限公司七家公司各2.50万吨。其中,18.50万 吨以12500元/吨的价格收购,另外11.50万吨以12490元/吨的价格收购。
这是国储局近期对铝的第二次收储。2008年12月底,国储局从中铝等八家企业收储29万吨,其中收储中铝15万吨,其余七家各2万吨,收购价为12350元/吨,较当时的现货价约溢价10%。
据了解,此次中标企业,需在4月中旬之前将铝锭运至国储局在各地的仓库。此次参与竞标的另三家企业——关铝股份有限公司、兖矿科澳铝业有限公司、四川启明星有限责任公司未中标。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国储局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虽有所上浮,但幅度不大,因此企业的反应并不如上一次收储热烈。2月20日,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的现货铝价为12160元-12200元/吨,接近当日12490元-12500元/吨的收储价。
另一方面,因收款的时间周期太长,企业对此次收储反应“冷淡”。上述市场人士称,向国储局完成交货有一定的周期,必须要全部完成交货并经过一系列手续后才能收到货款。而如果市场价格合适,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出售就可以获得现金。
该人士同时向《财经》记者透露,国储局收储铝的主要目的,是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提振和稳定市场,预计总体的收储规模将不小于100万吨。
但此次收储引起了市场的质疑。首创期货分析师肖静告诉《财经》记者,目前12000元/吨的价位上,企业出售现货都能盈利,因此足以使国内的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储局为什么在这个时点收储,而不等铝价再跌至11000元/吨时再出手呢?”她质疑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在此时收储会给市场带来错误的预期,直接导致“闲置产能”再度复产,导致目前的供应进一步增加。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部分铝厂对复产“蠢蠢欲动”。
此次收储未能受到市场追捧。2月20日,上海期铝主力905合约以12000元/吨开盘,收于11580元/吨,下跌420元/吨,跌幅近3.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80

养猪亏损惨重 业内建议启动猪肉收储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4765.html




现在出栏一头90公斤的生猪亏损250元左右,全场存栏有6万多头,你可以算出来我们的亏损有多大。”上海市种猪场场长毕波对《第一财经日报》做出 了如上表示。

而在山东临沂,据本报记者了解,一头200多斤的老母猪,如果春节前卖的话可以卖到2000元左右,春节后则只能卖800多元,一头猪收入减少 1200元,而且收猪商人十分挑剔,不够一定斤两的生猪不收,以前则会基本全收。

正在四川出差的中 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峰告诉记者:“预计有一半的养猪户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有母猪、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情况能好一点。四川的生猪价格只有每斤 4.3~4.7元,价格掉得很厉害。”毕波说,“养猪业现在不是亏损,而是严重亏损,亏损的水平与2006年相当。”

“soozhu-中国生猪市场预警系统”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的2010年第13周,全国生猪市场进一步深入严重亏损区,猪粮比价跌破 5:1,养殖盈利水平已经跌至每头亏损180元,成为2006年亏损期以来的最低点。截至3月31日,农业部统计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分别连续12周、 13周和11周呈下降趋势,累计降幅分别为19.7%、13.1%和12.5%;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2.6%、21.6%和 9.8%。

猪肉价格跌跌不休,而猪饲料所需的玉米、鱼粉等价格却一直坚挺,让养猪企业叫苦不迭。毕波介绍,生猪出栏价格从春节前的每斤6.5元下降至 5.0~5.3元,而玉米则从去年的每吨1850元上涨至现在的2050元,鱼粉价格从去年的每吨7500~8000元暴涨至现在的1.5万元,毕波说: “我们出栏生猪的成本价折合每斤6.25元,每斤要亏损1元以上。”

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白石猪场场长余丽明对本报记者说:“猪肉价格连续下降的根本原因还是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究竟多出多少,谁也说不准。金 融危机时期仅广东东莞一地的农民工就少了几百万人,农民工返乡一方面减少了对猪肉的需求,另一方面受鼓励养猪政策的刺激,不少人加入养猪队伍,这些新增的 生猪正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上市。”

乔玉峰认为:“回乡农民工有多少人养猪没有统计数据,估计因此增加的生猪数量不是很大。”

业内人士说2008年猪肉价格暴涨前后,为了增加国内猪肉供给,有关方面出台了不少鼓励养猪的政策,包括母猪存栏补贴每头最高达200元,现在仍然 维持在100元的水平,种猪补贴如果引进国外种猪最高一头达到数千元,引进一般种猪在1000元左右,另外养殖户和企业还可以获得每头48元的保险补贴, 政策激励导致供应量猛增。乔玉峰说现在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量的比例达到11%,正常比例应该是8%~9%。

乔玉峰说,在猪粮比价下跌至5:1左右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启动猪肉收储,遏制猪肉价格继续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75

山東德州30%至40%棉企停產 棉花收儲啟動在即

 http://news.hexun.com.tw/2011-08-09/132227287.html

棉花的臨時收儲啟動已經箭在弦上。

 

  中國棉花協會發布信息稱,8月4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已經召集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閉門商討棉花臨時收儲的準備工作,包括籽棉收購參考價格的測算、收儲預案交易實施辦法等。

  根據今年3月30日公布的棉花最低保護價方案,在2010年9月1日-2011年3月31日期間,一旦標準級皮棉價格連續5個工作日低於19800元/噸,便啟動政策性收儲。

8月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已經跌至19635元/噸,比這一輪棉價高峰3月時的31000元/噸,大幅下跌近40%。

  數位受訪業內人士將這一輪棉價的暴跌歸結為三個因素:官方及市場對產需數據預估的明顯偏差、遊資的離場以及下遊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蕭條,而第三條也是推動棉價暴跌的最根本原因。

  山東棉業不願透露姓名人士透露,近期一場實地調研顯示,德州地區有30%-40%的紡織企業已經停產,80%-90%的紡織企業全面限產。他說,業內普遍判斷,當前紡織行業的困難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艱難的去庫存

  過山車一樣的棉價行情,在2010-2011棉花年度內(2010年9月-2011年8月)上演了兩回。去年9月開始,中國棉價在緩慢小漲了大半年後開始急速上躥,328級的標準棉現貨價格9月份的報價超過3.2萬元/噸,比年初價格翻了一倍。11月份,短短數周內,現貨價格又大幅下跌近20%。此後棉價企穩回升,在今年3月觸到31000元/噸的高點後再度急速下跌至今。

  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汪前進說,棉價從3萬元/噸的高價下跌至2.5萬元/噸左右時,市場還普遍相信是遊資的離場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然而之後一再下跌直至跌破政府設定的保護價19800元/噸,就必須要梳理棉市本身的供求因素。

  事實上,伴隨著棉價暴跌的,是紡織全行業采購的趨於停滯。廣東一家較大規模的棉紡企業采購負責人告訴記者,已經有兩個多月沒再采購棉花,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也不會采購棉花,他說,半成品紗線銷售的不順暢,以致全行業都不得不去面對棉紗的畸高的庫存。

  當前,中國紗線的平均庫存已經超過35天,是5年來的最高水平。就在去年,這一紗線平均庫存天數還僅僅只有10天左右。

  這樣的去庫存壓力實則來自終端的服裝出口。汪前進說,雖然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的服裝出口實現了同比超過20%的增長,但這實際上是提價導致的賬面虛增,上半年實際出口數量增長大概僅僅只有2%,考慮到歐美需求將在下半年持續疲軟,全年服裝的出口數量增速極有可能會逆轉為負數。

  中國最大的服裝出口商之一的上海飛馬集團總經理陸龍生也證實,公司上半年雖然實現近30%的出口額增長,出口數量增長卻僅有個位數,從目前在手訂單的情況判斷,下半年的出口會比上半年更為糟糕。

  前述采購人士稱,自己接觸到的一些中小紡紗企業中,大約有五成已經停產關閉,織布的企業中開工率大部分不足一半,當前紗布的平均庫存已經從2011年1月份的不足14天大幅攀升至目前的35天。

  汪前進說,紡織企業當前分化不小,規模以上企業上半年還能實現平均4%-5%的凈利潤,但規模以下未納入統計範圍這部分企業虧損已經成為常態,也只能限產或是完全關停。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抽樣調查,3月份以來,棉紡行業產能利用率在80%左右(去年95% 以上),產銷率只有87%。這類調查一般僅局限於規模以上企業。

  矛盾的數據

  造成棉價暴跌的另一個因素在於,供求兩方的數據都明顯背離預期。

  這一輪棉價的暴漲被認為有其合理性正是因為市場早前普遍判斷2010棉花年度的需求缺口會達到400萬噸左右。去年9月份新棉上市之際,統計局曾估算中國本年度的棉產量將不足600萬噸,強烈的減產預期,加上資金的炒作,引發了棉價去年暴漲。

  然而,今年4、5月前後,中國棉花協會、美國農業部給出的中國棉花本年度產量數據達到660萬-670萬噸,比最初統計局的數據多了70萬噸,這差不多是中國一個月的棉花消費量。

  需求的估算同樣存在偏差,前述山東棉業的人士說,一般是通過紗線的產量反推棉花的消費量,由於紗線產量數據長期存在水分,這一估算的基數本身就偏高,再考慮到配棉比的變化,棉花實際需求量並沒有那麽高。他說,官方一般按照經驗數據64%的配棉比估算耗棉量,但調研中發現,絕大部分企業的配棉比往往在50%以下。

  汪前進說,化纖的替代、配棉比的估算偏差估計造成了50萬-60萬噸的耗棉量被高估,考慮到產量數據下被低估的70萬噸棉花,2010棉花年度原先普遍預計的400萬噸缺口,大概被放大了130多萬噸。

  供求缺口被放大加上下遊紡織行業的蕭條,解釋了為什麽中國的棉花價格會在6-8月這樣一個青黃不接的季節,反常暴跌。中國每年大概有1/3的棉花依賴進口,9月新棉上市之前的三個月因為資源的稀缺,國內棉價一般會在此時觸及高點。

  9月初政府啟動臨時收儲幾乎已經沒有懸念,受訪者一致表示,棉價雖然即將觸底,但究竟能否反彈還取決於下遊需求尤其是外需的變化,外棉的走勢也將影響中國棉價。前述廣東棉紡企業采購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相近品質美棉的到廠價格在1.95萬元/噸左右,印度棉價格最低,在1.8萬元/噸左右,都低於國內棉2萬元/噸的到廠價格。

  今年3月份,業界呼籲數年的棉花最低保護價方案終於出臺,一直被納入經濟作物的棉花終於得以享受類似糧食最低保護價的托市政策。

  山東棉業人士說,這一旨在保護棉農利益、穩定棉花種植面積的托市政策會收到成效。他說剛剛完成的一份測算顯示,1.98萬元/噸的皮棉最低保護價,折算下來的標準級籽棉收購價格大概在4.4元/斤,但考慮到低迷的市場,棉商亦難按照這一價格敞開向棉農收購,預計最終的實際收購價格會在4.2-4.3元/斤。

  “這一價格仍然能夠被棉農接受,”該人士說,今年的測算顯示,標準級籽棉只要每斤價格能在4.1元,棉農種棉收益就能與種糧食收益持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4

FT:7000美元是中國的銅收儲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74

FT: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的用心何在呢?自從FT本週報導,中國神秘而實力雄厚的收儲機構一直在諮詢購買銅的事情,而且在今年早些時候,該機構又在金融危機以後第一次在國際市場上購買了鎳收儲,此後,國際銅市場就一直在討論這個話題。

乍一看,現在的情況可能並不是一個購買銅收儲的合適時機。雖然銅價已經從2011年創下的歷史高點10190美元/噸下跌了約1/3,但仍比2008年的價格低點高一倍,比2004年前的價格水平高超過一倍。

我不會嘗試猜測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的意圖——就算基於中國政府機構的標準來看,該機構的行動也是不透明的,價格並不是它進入市場的唯一原因。

但很明顯,根據FT的消息源,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開始諮詢購買銅的事情,正是國際銅價在約1個月前跌破7000美元的時候。一些交易員表示,當銅價在2011年秋天跌至6635美元低位的時候,該機構也在跟蹤銅市場的發展,雖然並不知道是否作出了購買的行動。

如果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真的認為,銅價在6800-7000美元之間具有很高的價值,那麼對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現在的市場傳言是,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可能願意購買20-30萬噸銅——這足以讓銅價大幅波動,但面對新一輪的銅礦生產潮,可能不足以成為實質上改變市場的因素。但中國政府非常富有,只要市場知道中國國家物資管理局對某個特定價格水平感興趣,那很容易就能給銅市場設定價格底線。

中國接受的銅價水平不一定是不合理的。第一,鑑於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趨勢,最近倫銅價格的下跌已經使以人民幣計算的價格與2006年初的銅價水平相當。此外,高盛經濟學家Max Layton指出,如果把過去十年的生產成本上漲計算在內,那麼現在的銅價水平已經非常解決中國在2002年和2008-2009年收儲的銅價水平。

儘管如此,應該對上述假設保持謹慎。

首先,據我(本文記者)的瞭解,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仍沒有在現在銅價下跌的時候,購買大量的銅收儲。一些貿易商相信,該機構可能已經購買了數萬噸的銅,但看起來,購買量還沒有大得足以成為市場的話題。

其次,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並不是傻子。正如Layton所指出的,銅市場已經存在廣泛的共識,明年銅將供過於求。鑑於這個原因,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可能會選擇繼續等待,特別是如果銅價持續保持在7000美元以上。

同理,中國大規模購買銅的可能性可能足以令做空銅價的對沖基金停下來思考。就像美國的債券交易員所說的,「不要與美聯儲作對」一樣,銅的交易員也不大可能希望與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作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12

中國將取消大豆及棉花收儲機制 改為直接補貼農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80

據路透援引新華社消息稱,中國將取消具有爭議的大豆及棉花收儲機制,改以直接補貼農戶。收儲機制遭外界指責為扭曲市場,導致加工廠進口棉花成本低於國內棉花。 中國是大豆和棉花的最大采購國。國際棉花價格今年已上漲約12%。由於中國的政策改變,將釋出更多國內生產的棉花,短期內將沖擊中國的棉花進口量,國際棉價可能遭遇壓力。 新華社引述財政部長樓繼偉稱,財政部將制定目標價格,試行補貼大豆及棉花農戶,但他並未提供時間表細節。 市場原本即普遍預期明年將結束棉花、大豆、菜籽收儲。 據報導引述,樓繼偉周四與財經官員開會時表示,財政部也將設立一套機制,以進口商品充實國家收儲,以確保國內供給無虞。 據轉述,樓繼偉表示,中國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擴大某些農產品交易量。 中國過去兩年收儲約1,000萬噸棉花,占全球庫存60%,中國大豆庫存目前約400-500萬噸。 停止收儲後,這些庫存可能釋出至國內市場,但這不會影響中國的大豆采購,因為沿岸省份的多數加工廠已經在依賴進口大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09

銅價異常上漲 疑中國收儲及套利交易複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081

銅是工業中重要的基礎原料之一,所以可以被看做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但是一些交易員認為,這只表如今走的並不那麽準。 從近日銅價走勢來看,上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交貨的銅價漲至7個月新高至7460美元/噸。這是否意味著全球經濟就向好了呢?特別是在僅中國一個大戶就消耗了40%全球銅供給的情況下。 因去年銅礦企業的產出量驚人,此前多數金屬分析師都看空銅價。但是最近幾個月精煉銅的供給變動極為緊張,LME的銅庫存達到了12個月新低,這直接推升了這種紅色金屬的價格。 事實上多數精煉銅都乘上了駛向中國的貨輪,即便如此,中國巨大的需求量依然未能被滿足。在上海,如今企業購買現貨銅的價格要較交易所價格溢價200美元/噸,而去年這個溢價曾只有50美元/噸。英國金融時報稱這些銅有很多並未用於實際生產,而是中國政府出於戰略考量進行的收儲,還有相當一部分被用於“銅融資套利”。 “最近數月來銅精礦市場疲軟但是銅現貨市場緊俏,這兩者之間的背離讓我困惑許久,”一位商品交易員表示,“答案也許就在中國身上。本來富余的銅現貨被中國方面因為某些‘特殊購買’全部消耗殆盡。這些銅並沒有都進入工廠,而是很多成了利率套利的抵押物。 離岸的銅持有者把銅出售給國內進口商,進口商在進口以後,馬上在國內市場出售這些銅,換取即期的人民幣現金,同時承擔了一筆來自國內銀行以外幣借貸利率計息的3-6個月期外匯貸款。這就完成了一次用廉價的外匯融資投資高收益的人民幣資產的套利模式。 尤其是當中國官方開始縮緊市場流動性,短期利率上升的時候,這種套利交易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間。 所以,即使是LME的倉庫已經被搬空了,也不能說這是工業需求所導致的,市場參與者應該謹慎解讀最近這些看似利好的“信號”,因為這些交易更多是受到中國流動性緊缺驅動的,而不是主要受到中國需求或再庫存化的驅動。由此可見,銅價已經不能準確的反應出經濟情況了。 麥格理銀行此前預測全球精煉銅消費將在今年增長4.5%,2013年時增速是3.6%。行業內部人士普遍認看好未來市場。力拓礦業集團近日表示受新興市場強勁需求帶動,全球每14個月都將新增相當與一個埃斯康迪達銅礦(世界最大銅礦)的產量。 即便如此,銅價的繼續上漲空間仍然有限, 因為全球新增開采量更加巨大。南非標準銀行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銅市場將面臨產量過剩的狀況,稱當前的銅精礦庫存都精煉成銅後,市場需求將會被填補,預期年內銅價就將下跌。金屬咨詢機構CRU也預期今年前半年銅價將維持在7000美元/噸以上,但下半年會下跌。 路透對27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2014年銅平均價格為7073美元,年內生產過剩量將達到33萬噸。 不過以上預測是建立在沒有突發狀況的前提下。目前投資者正密切關註印尼局勢,因此前印尼國會已通過自今年1月12日起禁止金屬礦石出口的法案,如果最終得到總統批準並嚴格實施的話,將在國際上減少30萬噸銅精礦供給,也將最終抹消精煉銅的過剩產量。 (左圖為3個月交貨的銅價,右圖為銅產量及消費量對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84

橡膠綜述:收儲?別花冤枉錢了。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0t.html

      早晨傳來泰國300億泰銖收儲的消息,日膠暴漲,滬膠高開低走。

      以目前價格算,泰國意味著收50萬噸橡膠。

      這點在行業內是沒什麽信譽的,因為泰國人一向口頭幹預市場。問題在於他們原來收了21萬噸舊膠,很顯然有去處了,不出意外,又是中國人接盤。

      如果漫威要出個中國人的俠客形象,我建議叫做“接盤俠”。

      我問你們一些問題,幹涉市場的後果是什麽?請捫心自問,如果你是利益集團,你當我放屁,不用回答了。

      尼克松在七十年代幹涉市場價格,造成美國市場短缺,過了三十年,委內瑞拉的查韋斯好的不學,專門學美國壞的,幹涉市場,造成經濟動蕩,市場短缺,惡性通脹,他去世了,國家也差不多完了。

      中國收儲幹涉市場多次,幹涉銅,銅暴跌,巨虧;幹涉糖,糖暴跌,糖業垮;幹涉棉花,棉花暴跌,紡織業垮。12-13年,兩次收儲膠,之後暴跌,貿易商大量破產。

      之後,國家認識到缺陷,改為直補。

      於是,行業大佬開始以為自己是上帝。

      PTA行業大佬試圖幹涉pta,之後暴跌。

      銅業大佬聯合幹涉銅價,騰挪庫存,做升貼水,銅暴跌。害的期貨業某些投機大佬做多巨虧。

      我問政府和諸位大佬,你讓市場自然平複有什麽不好嗎?

      膠暴跌,輪胎業連續三年盈利,即增加了就業,也擴展了產業,還穩定了金融;膠,中國才有多少產能?

      大宗商品暴跌,中國是最大的需求國,海外是最大的供給源頭,你不讓它暴跌,讓自己產業獲得盈利空間,你想幹什麽啊?

      我不理解啊,那他媽的是納稅人的錢,是全體國民的錢,你拿去擺譜,救外人坑自己產業。

      這是哪門子邏輯?

      至於海外政府,他們願意犯錯,為了民粹,為了權力,讓他們去犯吧。

       市場的歸市場,市長的歸市長。

      另一句話是,人終究要做錯,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今明兩年,收儲、改複合膠、挺價,都沒有用,因為是審判日,老天爺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79

市場今天說:去你媽的收儲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93x.html

    收儲的消息傳出來後,多頭歡欣鼓舞。

     說實在的,盡管我每年都要吃點收儲的藥,今年我還是決定要吃一點。我們有一點空單,不多。但我還是擔心周一的沖擊,所以在今天開盤後多了1月和5月對沖。

     可想而知,俺虧錢了。

     我看到盤面大幅度下挫後,開始大笑。

     到尾盤收盤的時候,我出門去剃頭修面。店里在談論剛剛死去的老理發師,他前兩天在馬路上中風,天太冷了。

     難道橡膠中風了嗎?

     是的,因為天太冷了。

     多頭說,我們有了12.85萬噸收儲,有了複合膠修改,有了泰國政府每周中央市場收煙片膠,泰南膠農準備遊行示威,我們還提高了關稅.......

     市場說,去你媽的,幹你!

     周五持倉空頭劇增,今天收儲的消息出來後,毫無還手之力,日膠被擡升的6-7個點,眨眼就成了泡沫。然後今天盤後計算,空頭大舉進攻。

     即使我對橡膠長趨勢看得這麽空,未來跌向6000點是我說的,市場驚訝的看著我,然而我也絕沒有想到今天會是這樣的結局。我還是覺得這麽多利多消息,會支撐一下膠價,短期有多頭趨勢,即使如此我也不願意單邊做多,算我命大。

     嚴肅的說,今天是市場對幹預的力量說不,對歷年來幹預完暴跌的遊戲厭倦了。

     今天市場說,你收儲,好吧,我們先砸漏了,幫你一把,讓政府便宜點收吧。

     其實這不是玩家所願的。

     正如那篇流傳甚廣的文字,即使你收掉了12.85萬噸膠,20.8萬噸煙片你準備放到哪里去?拉高拋空。

     即使你提高了關稅,下遊向哪里去?死亡幾率增大。

     即使你改了複合膠配方,下遊往哪里去?吃糠咽菜。

     即使你想保護國內上遊產業,下遊死了,你賣給誰去?

     即使你收掉一月和五月倉單,泰國人還有三個月的天量豐產期,平均每個月多7成原材料,那是源源不斷的新煙片倉單。

     就我個人交易的哲學來說,我相信市場是我和神之間的事,但我對強力者的幹預一向小心翼翼,走開避險,以免死在黎明前。

     但今天的走勢給我一個深刻的哲理,沒有人可以玩弄長久。

     所以,我盡管虧錢,還是快樂的。

     市場今天說:去你媽的收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45

大家對玉米怎麼看?違背市場規律的畸形農產品收儲政策難以為繼。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6065445

大家對玉米怎麽看?違背市場規律的畸形農產品收儲政策難以為繼。
$中國澱粉(03838)$ 這些年表現不佳與此也有莫大關系。
做多美國玉米期貨,同時做空國內玉米期貨,做一個相對長期的投資,長期看,應當有正回報。
美國玉米從2013年的平均700多跌到現在的370,差不多跌去一半;而國內由於政策保護,一直維持在高位。
白糖也是個畸形的例子。
國內棉花和大豆價格放開之後的暴跌仍然歷歷在目。


以上是國內玉米與國際市場玉米行情2008年以來的對比圖,國際市場早已處於低位,而國內市場還是不正常的維持高位。



中國高價收購玉米全年一半產量都壓在了庫里 要幹啥?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陳巖鵬
“老百姓都在把玉米源源不斷地拉到糧庫,臨儲的價格要比市場價高一大截,不賣給糧庫賣給誰?”1月29日,黑龍江省肇東市農民程立波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這並非個案,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2014/2015年度國儲玉米庫存可能增加6000萬噸以上,總庫存達到1.2億噸,相當於全國近8個月的消費量。庫存“堰塞湖”割裂了市場各方的聯系,整個產業鏈陷入畸形。
由於原料玉米價格長期維持高位,而澱粉、酒精、飼料等下遊市場產品價格卻長期在低位徘徊,在上下遊的夾擊之下,玉米深加工企業經營深陷困境。而此前被禁止進口的MIR162玉米獲得了農業部的批準,廉價進口玉米對國內高價玉米的沖擊在所難免。
億噸玉米壓庫
1月中旬以來,東北臨儲玉米收購進度繼續加快,且反超去年同期。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月20日,東北臨儲玉米收購量達到3319萬噸,已反超去年同期3277萬噸的水平。
東方艾格農業資深分析師馬文峰指出,2013/2014年度國家臨儲收購玉米7000余萬噸,目前又增加了3300余萬噸,臨儲收購玉米已經超過1億噸,“相當於全年一半的產量都壓在了庫里。”
托市收購玉米導致國家政策性糧油庫存大幅增加,按照常理,國家收購3500萬噸以上玉米就已經打破了市場供需平衡點,而目前收儲量數倍於此。
“今年國儲玉米庫存增幅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中國澱粉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
玉米臨儲政策至今已連續執行了7個年頭。據馬文峰介紹,國家的托市收購,將玉米價格逐年擡高,東北地區的玉米收購價格已由本世紀初的9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2300元/噸,上漲了近1.6倍。
“玉米市場主體價格預期被嚴重扭曲,貿易經營企業空間縮小,造成產區和銷區、東北產區和華北華中產區、原糧和產成品價格呈現倒掛。”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部研究員李喜貴稱。
托市收購的負面影響,實質體現在企業、農民不存糧,而政府糧油庫存則創歷史新高。
企業大面積虧損
中國玉米網信息中心總經理王寶全在調研中發現,由於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同時下遊需求不足,玉米嚴重供過於求,現在部分玉米加工企業虧損比較嚴重,開工率不足60%,淡季的時候會降到40%左右。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今年1月份國內多數飼料企業遭遇“寒冬”,預計月銷量環比下降5%-10%,部分企業環比降幅可能更大。
馬文峰註意到,雖然近期山東深加工企業因節前備貨需求加大了玉米收購量,一度拉動當地玉米價格連續兩日反彈,但在當前全國深加工企業幾乎全線深陷虧損、開工率有限的情況下,收購潛力並不大。
東方艾格農業日前發布的報告亦顯示,酒精、澱粉等深加工利潤明顯下滑。馬文峰坦言,如果政策不調整,玉米深加工企業就活不下去。
“現在玉米原料價格還維持在2300元/噸的高位,但酒精的價格卻比往年下降了不少,尤其是這兩個月出現了大幅下滑,現在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東北一家玉米深加工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實際上,國內的玉米加工企業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據了解,國內玉米價格比國際高600元/噸。
多家企業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像酒精、澱粉等玉米加工成品,國內、國際都在一個開放的市場化平臺上競爭,但內外價格倒掛,並且價差在逐年擴大,制約了加工企業的發展,無法同國外巨頭競爭。
進口沖擊將加大
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我國進口玉米259.77萬噸,同比下降20.42%;我國進口玉米平均成本為278.36美元/噸,完稅後為2050元/噸,同比下降63元/噸。
“進口減少,主要是因為去年我國海關退運了大批未經我國批準的轉基因品系MIR162玉米,同時還大量退運了未經我國批準的轉基因品系MIR162玉米酒糟粕。”馬文峰說。
王寶全也向記者證實,去年國家發放了720萬噸的玉米進口配額,但實際進口的玉米一共才263萬噸。
近年來,進口美國玉米和玉米酒糟粕的主要銷售地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當地很多大型飼料企業出於節省采購成本的考慮,每年均大量采購進口美國玉米和玉米酒糟粕。自去年我國政府加強對進口玉米市場的管理以後,未經我國批準的轉基因品系MIR162玉米和玉米酒糟粕被大量退運,很多飼料企業轉而采購國產玉米做原料。
但國內玉米高昂的價格,令加工企業難以接受。他們更希望國家放開玉米進口,以保證低廉的原料源源不斷地供應。

據馬文峰透露,部分機構及國家統計局下調國內玉米產量,迫使中國政府放開國際市場中部分轉基因玉米的進口。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1567億噸,比去年的2.18億噸減少1%。而與此同時,此前被禁止進口的MIR162玉米獲得了中國農業部的批準。
這意味著2015年進口玉米將大量湧入,同時進口玉米酒糟粕很快也會大量湧入,市場供求格局也會發生較大改變。
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共進口玉米酒糟粕238.22萬噸,2013年進口量在400萬噸左右。馬文峰預計,在2015年進口無阻礙的情況下,玉米進口量將會超過500萬噸。或許,廉價進口玉米的沖擊,僅僅是個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04

油菜籽產量泡沫或超50% 收儲新政可撕破失真偽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539.html

油菜籽產量泡沫或超50% 收儲新政可撕破失真偽裝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6-26 10:12:00

業內人士表示,用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虛報收儲數量,騙取國家資金的情況不少。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道,中國油菜籽產量大幅下滑,但美國農業部報告中國油菜籽產量穩定,與國內現狀大相徑庭。

美國農業部的一個內部機構最近報告顯示,該機構對中國油菜籽產量表示懷疑。美國農業部下設的海外農業局(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在全球130多個國家的使領館設立了專職工作人員,收集、傳遞駐在國的農業情況,日前,其駐中國的代表提交了一份報告,質疑中國油菜籽產量失真。

海外農業局的報告稱,2011到2015年,中國官方的油菜籽年產量分別是:1343萬噸,1400萬噸,1446萬噸,1460萬噸,1410萬噸。

但是行業人士表示,上述五個年度估計中國實際的油菜籽產量分別是:828萬噸,670萬噸,665萬噸,626萬噸,595萬噸。以2015年為例,實際產量僅是官方產量數據的42%左右,一半的水平都沒有達到。

在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hina National Grain and Information Center)一個論壇上,舉行了一次公開調查,約300名與會者中,沒人相信中國的油菜籽年產量超過800萬噸,有20%的人認為油菜籽年產量約為800萬噸或者低於這個數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近年安徽等地油菜籽產量下滑明顯。

海外農業局提供的另一個佐證是,中國自2008年以來,對油菜籽進行臨時收儲,收儲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業內人士說,這個價格對農民是有吸引力的,中國主要的油菜籽應該都會流入國庫。

以2014/15市場年度為例,中國油菜籽的臨時收儲價格每噸5100元,高出市場價每噸約1000元,當時進口油菜籽的價格約為每噸4000元,但是中國只收儲了約350萬噸的油菜籽,美國海外農業局的報告因此認為,中國油菜籽的實際產量很少。這個數字遠遠沒有達到官方統計的的產量水平。

實際上,海外農業局稱,2011年到2014年,中國臨時收儲的油菜籽數量沒有一次超過700萬噸,分別是:566萬噸,591萬噸,616萬噸,349萬噸。

盡管在一線的人士已經反饋油菜籽產量在大幅下滑,但是官方的統計數據並沒有大幅修正。在業內人士看來,主要是利益在作祟。由於國家臨時收儲的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一些參與收儲的企業以廉價的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以收儲價格賣給國家,賺取巨額價差。此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曾就油菜籽臨時收儲進行檢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發現3個方面問題,涉及企業16家。其中,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油菜籽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2家,共發現將1477噸進口菜籽油混入臨儲庫存,這兩家企業均為委托收儲企業。此外,在檢查中還發現收購政策執行不嚴格、基礎管理薄弱和不規範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用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虛報收儲數量,騙取國家資金的情況不少。由於收儲油菜籽的數量與利益緊密相關,虛報油菜籽產量有了很強的利益驅動。

持續進行的油菜籽臨時收儲,已經給國家財政造成不小壓力。美國海外農業局的報告稱,中國菜籽油的儲備估計在600萬噸左右,這些存儲的菜籽油成本價格每噸約1萬元,每噸高出現在市場價格約4000元。為了消化庫存,減輕存儲壓力,收儲菜籽油不得不大幅降價拍賣,但是由於存儲時間較長,品質下降,買家寥寥。截至今年5月下旬,中國總計拍賣57.2萬噸儲備菜籽油,僅成交了14萬噸,成交均價每噸5800元,每噸至少虧損4200元。

油菜籽收儲產生的各種弊端日漸明顯,今年6月,國家糧食局公布了“關於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對收儲進行改革,改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各類企業進行油菜籽收購,對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蘇、河南、貴州油菜籽主要產區,中央財政將適當予以補貼,支持地方采取鼓勵加工企業收購、補貼種植大戶、推廣高產優質油菜及品牌化生產經營等方式,做好油菜籽生產和收購工作。

地方成為油菜籽收儲的主體,可以減輕中央財政的壓力,對虛報油菜籽產量或許也能產生強約束。美國海外農業局稱,以湖北為例,2015/16市場年度收儲油菜籽,預計中央政府提供的資金約為2.26億元人民幣,而要維持上一年度油菜籽的收儲價格和收儲規模,湖北需要提供2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配套資金。地方政府要自掏腰包,意味著上報的菜籽產量越多,自己要掏的錢也越多,虛報油菜籽產量的沖動也許就此戛然而止。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