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節水、減肥成為“國家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完善節水農業政策體系

農業在我國是用水大戶,農業用水量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用水正逐步被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擠占,環境生態需水與農業分享用水的問題愈來愈突出。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總量僅為世界的6%,旱地面積近10億畝,每年農業灌溉用水缺口超過300億方。

在2017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稱,為解決或緩解農業缺水問題,我國農業必須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向現代高效節水型灌溉農業、旱作農業和生態農業轉變。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發展節水高效農業,不僅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同時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水資源安全的重大基礎戰略,可以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有力地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水肥一體化發展是實現節水、減肥、減少環境汙染和降低資源消耗的重要手段。提高水肥資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實現水分和養分的綜合協調和一體化管理,對我國農業轉變發展方式,走綠色、高效及可持續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節水農業技術在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發達國家一直受到廣泛重視。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應用比例達90%以上,美國是微灌面積最大的國家,25%的玉米、60%的馬鈴薯、33%的果樹均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園藝作物生產上均存在著水資源匱乏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問題。近年來,節水農業雖然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但發展迅速,取得顯著成效,已逐步從經濟作物向糧食作物拓展。

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達4億多畝,水肥一體化面積已經超過8000萬畝,並形成了一系列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及配套的農資、灌溉設備,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基於信息技術的控制技術和控制系統也日趨成熟,為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調控水肥管理奠定了基礎。

我國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國家陸續頒布了諸多政策。水肥一體化也頻頻見諸國家文件。

2013年,農業部發布《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水肥一體化推廣總面積達到8000萬畝以上;2016年,農業部發布《推進水肥一體化實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5億畝,節水150億方,節肥30萬噸,增效500億元。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普及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因此,節水、減肥已經成為“國家行動”,水肥一體化在我國的實施條件已經成熟。

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節水還面臨一系列制約因素,重投入輕管理、重建設輕使用、重設備輕技術等問題普遍存在,阻礙了節水農業功能和效率的發揮,亟待進一步解決完善。當前東北節水增糧、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國家重大項目中,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是重要的項目內容,但在項目實施中,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個別地方十分突出。

在建議中,萬連步提到,國家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考慮水利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耕地質量提升、化肥零增長行動、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統一規劃,協同推進。不斷完善支持農業節水的政策體系,統籌安排資金、項目,形成節水農業發展的政策合力。如在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等節水行動中,統籌發展農業節水技術和配套的肥料等農資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