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潔夫:今年將增加20家器官移植醫院 五年內增加到300家

2016年,中國完成器官移植1.3萬例,已成為器官移植世界第二大國,而在案登記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3.1萬人。如何挽救終末期的器官?作為原衛生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一直在傾心推動者生命的延續工作——器官移植。為此,近日《第一財經》專訪了黃潔夫。

《第一財經》:中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數與器官移植手術的數量差距為何如此大?

黃潔夫:全國年均約30萬臟器衰竭患者的器官移植需求。理論上,按照醫學指證,器官移植可以挽救生命,減少病痛,但是在官方器官移植網站上登記排隊的人只有3.1萬人。差距之所以這麽大,第一個原因就是老百姓沒有這個錢,經濟實力不夠,其次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還有器官移植,不知道心臟、肺、肝和腎都可以移植。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們器官移植的服務能力不夠。能做心臟、肺移植的醫院和醫生都很少。致使我們去年浪費了很多的器官。

我們浪費了很多器官。去年一年收到了4080位逝世公民捐獻器官,我們做了1.3萬例器官移植手術,其中,心臟368例, 肺204例,肝3000多例,腎9000多例。這幾個器官都存在浪費。為什麽會說到浪費呢,因為一個人的肺有五葉,肺移植患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可能只移植一片肺葉。就是心肺聯合移植,我們也能做4080例,可是我們現在做肺移植只有204例,其他都浪費掉了。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服務能力跟不上。肺移植去年做了204例,其中150多例由一位醫生完成,真正技術好的醫生很少,而培養一個醫生需要很多年,一個醫生不能連續做10例15例以上,是很難成為成熟的器官移植醫生的。而中國的器官移植真正開始是從2015年,應該給它5年的時間。

我們的器官移植醫生缺口很大。美國有3億人,可以做器官移植的醫院有近300家,我們有13億人,才有169家醫院。美國去年做了2000例肺移植手術,我們才204例,只有十分之一。如果沒有經濟原因,而我們又有充足的服務能力,去年有4080例器官捐贈,一年做1000例肺移植手術是完全可以的。

今年要增加20家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在未來五年內要增加到300家。過去中國有600多家器官移植醫院,被砍到169家。目前正在審查第一批,有10家醫院。條件就是必須做過成功的腎移植手術、有學科帶頭人,醫院必須做過器官捐獻10例以上,同時做捐獻時,它又依靠有資質的醫院做了肝腎的移植,一年成活率100%,不能有死亡,另外還有一個對心肺移植要求多一些,醫生必須在國外有訓練,醫院曾經做過公民器官捐獻3例以上。目前已經考察了10家,資料正在審核中。

《第一財經》中國器官移植如何走向法制化軌道?

黃潔夫:2007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下稱《條例》)的出臺,標誌中中國的器官移植進入法制化軌道,今年已經是第十年。這十年的改革,依據條例,依法推進改革,在這個法律指引下,器官移植條例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實現了器官捐獻和移植的巨大進步。從此在2015年和2016年器官捐獻達到了歷史性突破,我們已經在倫理上無可爭議的成為了世界上器官移植的第二大國。我們的器官捐獻的數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1萬多臺器官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肝臟移植一年成活率超過95%,過去是達不到的。

目前器官移植事業已經得到國內外的贊譽,因為它已經超越了器官移植服務,它涉及到法制、人權事業,對於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進步。

隨著我國移植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公民器官捐獻事業的蓬勃發展,2007年的《條例》已經不適宜移植事業發展的需要,一些條款急需補充完善,以利於依法推進移植事業發展。根據我國移植事業當前發展的階段和實際情況,建議對《條例》進行適當修訂,補充有關捐獻的一些內容。如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器官捐獻工作中的作用,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的職責與功能,包括中國人體器官分配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器官獲取組織(OPO)、器官捐獻協調員等職能,讓器官捐獻工作有法可依並為今後進一步完善和制定我國的器官移植法奠定基礎。

《第一財經》一直有專家呼籲為“腦死亡”立法,您怎麽看?

黃潔夫:腦死亡立法和器官捐獻,不是一回事,不能接軌。腦死亡是在1968年哈佛大學提出的。腦死亡不可能納入器官捐獻移植條例中去。腦死亡是對死亡的描述,如果寫到條例里面就是說腦死亡就是為了器官捐獻,其實不是這樣。

我們中國一個最大貢獻,就是建立了三類器官捐獻的標準:腦死亡、心腦雙死亡、心死亡。現在70%的捐獻都是腦死亡,近30%為心腦死亡。按傳統觀念,心死亡才算死亡,這樣也是可以的,只是進行器官的血液灌註,這也是可以做的,等心跳停止後再做捐獻。而腦死亡和心腦死亡的質量是一樣的。

當時器官移植條例出來的時候,有人說器官移植的冬天到了,我說春天到了。腦死亡立法,可能再過20年也不會立法,怎麽可能對腦死亡立法呢?很多人都不知道腦死亡是怎麽回事?真正懂腦死亡標準的人很少,現在很多把植物人啊、腦死亡混在一起。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也沒有必要性。去年器官捐獻4080例,這跟腦死亡和立法無關。

我們跟西方有差距是受體和供體之間,要永遠保密。但在我們中國,我們要讓受體家屬與供體家屬,有一個溝通,這是生命已另一種方式延續。我們要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理論和道路有自信。

《第一財經》目前中國器官捐獻情況如何?

黃潔夫:去年我國公民身後捐獻4080例,完成了1.3萬例器官移植手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器官移植的大國,我們的器官捐獻數量也在世界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手術成功率比以前大大提高,其中肝移植的一年成活率超過了95%。

2010年初,我國政府啟動器官捐獻誌願登記,但是幾年來登記誌願者並不多。去年底,支付寶開通“器官捐獻登記”,到現在有超過10萬人參與了誌願登記。我也是誌願者之一,很早之前在紅會做器官捐獻登記的時候我就是了。支付寶上線之後,我還想第一個報名,結果大家速度都太快了,我沒搶到第一。

最開始做器官捐獻登記體系是在紅十字會,但是發展很慢,因為登記要填的表格很複雜,足足有3頁。2014年,施予受器官捐獻誌願者登記網站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器官捐獻誌願登記平臺先後上線,但還是有登記手續複雜等因素,到去年支付寶上線前,兩個平臺也才有8萬多份誌願登記。所以借助了互聯網平臺,簡化登記流程,縮短登記時間。

其實,做器官捐贈誌願者跟實際器官捐贈是兩碼事,成為誌願者就是個“yes”還是“no”的問題,再把身份證信息留下來,就好了。

我們做誌願登記是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不是讓大家都變成捐獻者。這是一種愛心的表達,不意味著有任何捐獻義務需要履行,更不用誌願者自己去聯系醫院。我們其實希望,器官捐獻誌願者都不要成為器官捐獻者。

真正的器官捐獻還是在ICU里面完成的,是需要家人同意的。每年我們在ICU死亡的人數在600萬左右,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進行捐贈,就能夠滿足目前對器官移植的需求。現在通過誌願宣傳,把器官移植事業變成群眾都能享受到的公共衛生服務,這樣我們在ICU遇到可以進行捐贈的情況時,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跟家屬談,家屬也能接受。

截至2017年3月6日,全國共219365人通過書面和網絡途徑,成為逝後器官捐獻誌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