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瑞剛從體制內到體制外,他和他的團隊已經滲透了大部分中國人的主要文娛生活。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 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1 我的投資邏輯
在我的投資邏輯中我比較看重三個領域:
第一是頭部內容
所謂頭部內容,是指那些優質爆款內容產品,擁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往往能夠獲取「最大公約數」的受眾。
在過去這些年中間,我非常關註對於各種行業類型的頭部內容投資,希望能夠在一些不同的垂直子行業中間,投資一些優秀的團隊、頭部的內容 、最頂尖的內容項目。我認為它們是可以有最大的價值回報的。
2015年7月,華人文化就入股了目前備受追捧的內容團隊——侯鴻亮的正午陽光,它們陸續打造出了《瑯琊榜》、《偽裝者》、《歡樂頌》等現象級作品。
除了內容制作,體育也是另外一個我們的主投方向。體奧動力以80億人民幣買下中超5年的直播版權。
此外,還有數千萬人民幣投資體育運營和傳媒公司優勢傳媒,先後參與了體育管理和營銷公司盛力世家的A輪和C輪投資,金額均為1億美元,在體育的整體產業鏈上都完成了布局。
第二類是網生媒體
過去美國人看《赫芬頓郵報》《紐約時報》,現在大量人都轉移到新聞聚合類網站BuzzFeed上了。
網生媒體才是未來的希望,它沒有傳統媒體的負擔,它從頭一天就是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所產生的。
這個媒體基因就是互聯網基因,它的內容分成方式、媒體組織架構、包括內容分發等等項目,整個運營媒體、整套體系都是徹底互聯網的方式。
具有頂尖品牌影響力的傳統媒體,譬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還會存在,但是更多傳統媒體的勢能將轉移到網生媒體上。
第三是線下領域、非互聯網的
在線下,我們目前推出的微鯨電視主要希望通過平臺的方式進入個人生活和消費領域,而更廣闊的集體消費領域,會推出主題公園,用集體體驗的方式完成整個內容和IP價值的深挖。
你做了一部動畫片,在今天已不再是一部動畫片那麽簡單了。它還可以引導你去主題公園以及周邊產品消費。
在過去兩年間,我們和英國默林集團進軍主題樂園、投資以偶像團隊SNH48為代表的在小劇場、演唱會、戶外體育運動等等。
2 跑馬圈地,走在前面
我們內部討論經常講要控制節奏,要放慢。但是我們還是在很快地跑步。這個階段技術帶來的互聯網改變非常快。另一方面,在媒體娛樂行業中,世界跟中國的交流是最近剛剛開始碰撞。
還有一方面,包括監管體系法律體系,眼下都還不成熟。文化娛樂行業,某種情況下還是一個「亂世」。在這個「亂世」的時候,你不快去跑馬圈地,當江山已定的時候你就都錯過了。當然永遠有機會,但是江山已定的情況下,成本就會很高。這種時候,你要走在別人前面,甚至走在很多制度設計的前面,就要做一些超前的布局。
整個周邊的環境變化巨大,再加上資本環境這兩年非常動蕩,所以你的內心要冷靜,要自律,但是你的嗅覺必須高度靈敏,要像雷達一樣在信息流、資金流中快速地掃描,時刻保持一種隨時觸發的狀態。
3 版權問題無法避免
原創是媒體的一種方式,有相當一部分媒體,它的品牌價值是靠非常優秀的原創團隊基因所產生的,這是一類媒體。
還有一類媒體它會更多的做集成、做分發、搶第一落點,來獲得更多的用戶,這也是一種媒體形態。
我們投資了一個手機上的APP 叫「華爾街見聞」,它是一個網生性的媒體,沒有任何傳統媒體的任何基礎,完全是從互聯網而且是從移動互聯網上產生的、以財經新聞資訊見長的這麽一個發布平臺和內容產生機構,規模不大,但是很有創新性。
這個團隊原來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吳曉鵬在做,後來他去了紐約,在那邊掌握了很多人脈、很多渠道、很多資訊。我覺得至少在一些重大財經事件的及時性方面、搶資訊第一落點方面、包括一些權威的報道方面,他們在行業中間還是有領先優勢的。
「華爾街見聞」獲得融資之後會在版權正版化方面、跟上遊內容協作方面不斷調整。它跟財新曾經有過矛盾,後來也通過一定的方式獲得了解決。
我覺得今天很多互聯網媒體從頭一天開始說,都有版權問題。但是隨著它的發展,在版權無序的狀況中迅速擴大了用戶和渠道,之後會因為用戶基數的擴大、渠道的擴大獲得融資,獲得融資後進一步擴大渠道。
另一方面,在上遊版權合法化方面也是有很多新的做法、達成很多新的協議。這個在過去互聯網發展二、三十年過程中間,可以看出來基本是這種規律。真正互聯網原生性的原創性的媒體也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互聯網從頭一天開始都是做集成式的,天生都有版權的問題。你說Google也好、哪怕今天的Facebook,作為分發平臺、尤其在以社區為特點的內容分享領域,版權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4 如何控制風險
第一,管理好現金流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現金流的管理是第一位的事情,這是生命線。
在我們目前做的投資中其實這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做內容行業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它的波動性。拿電影來說,你無法確定這部片子成功了,下部片子票房是不是依然會成功,依然會賺錢。
現在好萊塢的很多電影公司越來越傾向於做很多續集,一旦一個IP成功,不斷得做續集。續集的抗風險能力是最高的,它的安全系數是最高的。一個新片子上來能不能成功有不確定性,這是內容行業的一個基本規律。
第二,不賺快錢
我們在風險評估方面非常謹慎,直到現在出手的項目並不多,而且喜歡投資量比較大的項目。我希望一個基金不要投太多項目,自己能夠有精力管理到項目里面,更多地知道項目的動態。
我們也不賺快錢,很少看Pre-IPO的項目。
我是做運營出身的,希望投完項目後,對運營的參與更有發言權,希望每個項目更紮實。
在我們投資的很多公司中,有的不完全是純從財務角度來看的,財新就是其中一個。
作為一個投資來說,它可以說是我一個帶有戰略意義的投資,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可以承受,它業務發展不一定在財富上有突出的表現、甚至它有一定的虧損,這些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希望他們的內容仍然是有高品質的,內容在用戶中間的影響力仍然是有的,團隊所堅持的一種理想、包括他們在行業中間的地位,我希望他們仍然能夠保持。
5 經驗之談
我現在還有很多東西要消化,行業在不斷加速變化,我所能做的就是多傾聽、多閱讀和多思考。
1)放棄優越感
投資團隊有時候會陷入一種慣性,會覺得我是你的投資人,有優越感,好像老板似的。
還會覺得自己的地位高:我是來調查你的公司,來了解你公司的狀態,這種自大是危險的。
我反複告誡投資團隊,放棄優越感,我們投資、運營的公司他們是第一線,真刀真槍,天天面對市場的挑戰,天天面對產品的考驗,歷練過來的,比我們更厲害。
2)不要被經驗捆綁
我時時擔心自己被經驗捆綁, 可能我在某個場合做一件事情,或者講了一句話。事後我覺得是有點問題的,但表面上並沒有反映出來,這種事情經常會有。
我後來的感覺就是,因為我被自己的經驗局限住,覺得別人講的沒什麽了不起,或者別人都不對,自己講得對,自己很快表態。
其實你自己內心並沒有完全認可自己說的,但是為了體現你的權威感,為了體現你非常老到,就說了。
3)不要總去打擾他們
做內容的都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表達,這種表達有時候甚至是不經意的,他給你寫的電子郵件,跟你微信上一來一回,就會讓你感覺是不一樣的。
他們在某個內容領域、產品方面有一種偏執——這恰恰是我認為最應該保護的東西。正午陽光的侯鴻亮,他們做每一個內容產品都不願重複自己,拍完《瑯琊榜》,一堆人拿著同類型的IP找他們拍,出價也很高,他不拍了,轉去拍《歡樂頌》。
《一條》的徐滬生,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個詩人,他的生活狀態就是閱讀,對審美的很多體驗和認知非常深刻,這也恰是他能把中產階級生活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美學層面的原因。
有時會收到徐滬生的微信說頭又炸掉了 ,很多投資人天天去煩他,跟他談估值。但是我不會,我覺得應該尊重內容創業者,他們需要保持自己的世界。
這是內容創作者基本的一些東西,投資自人應該去保護,而不是總是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