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牽手要“六合”,不會出現重組潮

中央企業重組,不會出現一哄而起、大規模的“重組潮”。9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等現身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就“國企改革”等相關話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肖亞慶在會上明確了今年國企改革的七項重點工作,即加強國資監管、強化風險控制、深入推動央企重組、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加快公司制改革、進一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加強國企黨的領導。“強化風險控制”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控制風險是我們貫徹落實穩中求進總基調的根本保證,2017年要進一步加大風險管控力度。”肖亞慶說。

肖亞慶

張喜武則明確了2017年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聚焦重點領域搞重組、探索有效重組方式、加大重組後融合力度。他表示,央企重組不僅要資本合、資源合、組織合,更要做到理念合、戰略合、管理合。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大背景下,“穩”字依然是國企改革的前提。對政企不分的改革、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對國家與企業的關系進行實質性的重大改革和調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和根本所在,只有抓住這個關鍵和根本,才有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的基礎和前提。

央企重組防止貌合心不合

張喜武明確了今年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

首先是聚焦重點領域搞重組,加快推進煤電行業、重型制造裝備行業、鋼鐵行業等領域的重組整合,推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要積極地探索境外資產整合,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

張喜武表示,對中央企業的重組,我們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簡單的“歸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壟斷,也不會出現一哄而起、大規模的“重組潮”。

張喜武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國企改革有望在規範中進行較大規模的並購重組,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與分類改革結合,有很多將會出現在央企與地方國企,或者央企與民企之間,2017年重組動作會比過去兩年都要大,也更加頻繁。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企業兼並重組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金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央企重組面臨的最大難點是如何通過重組提升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如何將重組與深化改革相結合,以及如何產生機制轉換與資源配置的協同效應。企業重組不是兩個企業資產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產生提高效率的效果。

因此,第二大思路就是探索有效的重組方式。對此,張喜武表示,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適應行業產業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來推進中央企業的重組。比如,可以像南車、北車那樣強強聯合,也可以像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那樣優勢互補。

重組後,還要加大融合力度,這便是第三大思路。張喜武認為有效的重組要做到上述“六合”,防止貌合心不合,“也就是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加快化學反應,切實激發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地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真正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濟結構調整、壓縮過剩產能和清退“僵屍企業”都將為央企間重組整合提供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推行也將進一步“助燃”央企間的重組整合。

從實踐情況來看,近3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從方向上看,央企重組堅持服務國家戰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擔的使命責任;從布局上看,堅決落實了化解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從效果上看,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轉型升級,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混改不是唯一靈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國企改革,提出要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報告指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抓緊剝離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肖亞慶表示,今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進一步推動,“數量上要擴大,層級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地進一步拓展。”

東航集團總經理馬須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混改推進順利,很多民企對東航物流的混改非常踴躍積極,“我們開玩笑說,股權都不夠分了。”

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批中央企業將推進資產證券化,以及推動央企公司制改制與上市是2017年國企改革中頗為搶眼的亮點。今年應在混改的深度上下功夫,將積極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支持央企間、央企與地方國有企業交叉持股,大力推進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團層面在內的混改有所突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混改在覆蓋面上已有相當的廣度和寬度,接下來需要繼續深化混改的深度,如混改應重視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促進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同時,需要同步推進國資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以激發和保護改革積極性,支持和鼓勵創新發展。

然而,混改並不是國企提升效益的唯一靈藥。肖亞慶表示,並非所有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適合於搞的就搞混改,適合於控股的就控股,“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也可以參股。總之,在實踐中不是一混就靈,混改是重要舉措,但不是唯一的。”

此外,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民營資本的進入存在瓶頸。如何改善營商環境,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願意進來、能夠進來也是一個難題。

肖亞慶對此強調,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參與的這些市場主體和資方的主體如何在公司治理上能夠真正像混合所有制這種制度安排參與,能夠確實既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證各個參與主體能夠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場要求的回報,在這方面要進一步嘗試。

“參與混改一定要讓社會資本發揮作用,否則只是形式上混合。”上海鵬欣集團副董事長葛俊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混改真正要解決的是國有企業的活力、動力、競爭力等問題,這些問題依靠自身內部改革很難解決,所以要引入社會資本,真正使社會的優秀人才在國有體制中找到發展空間,優化國資經營者隊伍;同時實現國有資本效率提升、質量提升、機制突破。

加強境外國資監管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央企在境外的投資並購也越來越多。如何提高國企央企在境外投資的效益和競爭力、國資委如何加強境外國資監管,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肖亞慶介紹,在“一帶一路”、“走出去”各項大戰略中,中央企業都做了很多工作。而中央企業自身也通過“走出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國際化經營不斷擴大。現在中央企業從法人單位來看,有9112家企業法人大約在18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運營活動。總的來看,這些年都有積極回報。中央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要國際化、全球化。

國務院今年1月發布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和《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兩個辦法指出,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註重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並重。強調事前加強規範、事中註重監控、事後強化問責,實現對投資全過程監管。

李錦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部署,大批中央企業走出去進行境外投資與並購,境外國有資產急劇增加;另一方面,不當投融資行為引起的國資損失案例不勝枚舉,境外國資監管存在漏洞。因此,要加強境外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

肖亞慶也明確表態,國資委將加強對境外國有資產的監督和管理,對發現的問題決不姑息,對於違規將嚴肅追責。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曾在媒體上表示,“走出去”是一件風險比較高的事,最好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管理團隊資本各占一塊,把大家的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

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善波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防止國企境外資產流失,最根本的還是通過混合所有制等手段,推動國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套制度如果有了,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等能夠明確分工、互相制衡。”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當前國企大力“走出去”的現實背景下,在以國企為主力軍的“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下,未來將有更多國資走向境外。到2020年,境外營業額將占到中國央企總體營業額的20%以上。伴隨著境外國資總量的不斷增加,國資流失風險也在不斷增長。國資監管需要完善體制、豐富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