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指出,要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在抓好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拓寬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渠道”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實體經濟長期資金的重要提供者。
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
保險資金運用是指保險企業在組織經濟補償過程中,將積聚的保險基金的暫時閑置部分,用於融資或投資,使資金增值的活動。為經濟建設直接提供資金,同時增強保險企業經營的活力,擴大保險承保和償付能力,降低保險費率,以更好地服務於被保險人。
對於保險資金運用情況,在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介紹,到2016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3.39萬億元,其中: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未上市股權、信托等方式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超過4萬億元;債券4.3萬億元,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1.78萬億元,為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同一場合表示,這一輪保險資金運用的改革是從2012年10月份開始,當時保監會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監管思路,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激活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陳文輝表示,特別註重要求市場主體遵循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原則:險資一定要堅持穩健審慎的投資理念,保監會要求保險資金在投資中應當以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為主,股權等非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為輔。股權投資應當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即使是戰略投資,應當是以參股為主,控股為輔,這是基本的原則和投資理念。
陳文輝強調,要堅持服務保險主業的方向,保險保障是保險業的一個根本功能,保險投資是一個輔助的功能,是一個衍生的功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保險保障的功能。
陳文輝還表示,險資資金運用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多元化投資。從這幾年的實踐來看,整個行業基本遵循了這一原則。險資資金運用的主要特點是:首先是固定收益的投資為主,占比77.5%,權益類資產占比是22.5%。股權投資中絕大多數也是財務投資,控股投資非常少;二是多元化配置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結構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保險機構比較相近,尤其和美國比較相近。
險資是實體經濟長期資金的重要提供者
陳文輝表示,保險資金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實體經濟長期資金的重要提供者。
“近年來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規模、範圍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有力支持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重大項目。”陳文輝說。
截止到2016年末,保險資金累計通過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等方式,直接投資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養老社區、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計金額超過了4萬億元。2015年發起設立了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以它為平臺來整合行業資金,主要投向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最近投的一些項目也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項目。
陳文輝表示,許多地方政府、央企、部委都將引入和運用好險資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比如一些省里的政府工作報告,險資入粵、入川,險資入哪里,都當作政府的重要工作,也可以看出險資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保險資金現在正在開展支農、支小、融資業務試點。保險資金是大資金、長期資金,一般是青睞於規模比較大、時間比較長、有比較穩定收益的項目,對於農村的小微企業並不是太感興趣。保監會在推動整個行業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創新,比如利用保險業務協同的優勢,豐富農戶、農業合作社和小微企業的融資來源,降低融資成本,這已經在一些地區做了試點,而且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