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軍工】第一艘國產航母將下水,後面還有7艘!家門臨多事,航母產業爆發在即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48&summary=

【軍工】第一艘國產航母將下水,後面還有7艘!家門臨多事,航母產業爆發在即

國海軍進入航母時代。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管轄海域,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海軍作為海上作戰行動的主體力量,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領海主權和維護海洋權益的任務。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標誌著中國航母時代正式起航。2016年12月,遼寧艦航母編隊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在渤海海域組織實彈演習,檢驗了航母編隊的體系構成、組織指揮、艦機融合能力,其對於建設強大海軍和維護海上安全具有深遠意義,也意味著我國航母編隊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第一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航母發展進入快車道。2015年我國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制工作,據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是一艘滑躍起飛的中型常規動力001A型航母,目前其主船體已經在塢內合攏成型,17年有望下水,建成後將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

而航母戰鬥群是高新技術的集合體,一艘航母的造價在上百億元,而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的全生命周期總費用更是高達數千億元。航母編隊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產業鏈涉及艦載機、高端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武器系統、動力系統以及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多個領域,千億級別的投資必將為航母產業鏈各個領域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並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

本文將從為何需要航母戰鬥群、航母所帶動的需求進行分析,最終落實到其所涉及的相關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國之利器——航母戰鬥群

1.1各國紛紛進入航母時代,美國居榜首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的航空母艦基本由船體上平直的巨大飛行甲板和位於甲板一側島式艦橋(艦島)所構成。其中飛行甲板(又稱艦面場)是航母艦面上供艦載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在甲板下設有廊式夾層,並另有多個水密隔艙、機庫、武器庫和船員住艙。而航母核心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系統裝備則集中在飛行甲板右舷的“艦島”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而艦體側邊則有二到四座升降機,用於將機庫飛機升起與卸下甲板飛機。


航空母艦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艦艇之一。強大的航母編隊集防空、反艦、反潛以及對岸攻擊的作戰能力為一體,是當今海洋戰場上最強大的力量。現代航空母艦最大航速30~35節。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的續航力達8000~16000海里;核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達40萬~70萬海里。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現代航空母艦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

各國紛紛進入航母時代。目前,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共有現役航母20艘,而美國以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現役)的雄厚實力占據著世界航母排行的榜首。除了美國以外,阿根廷、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英國和美國以及日本、韓國等也都進入了航母時代。但相比於美國,其他國家的航母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1.2從中國航母編隊看航母戰鬥群

航空母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最核心艦船,而圍繞航母進行編隊建設是一艘航空母艦實現其戰鬥力的最終形式(即航母戰鬥群)。一個航母編隊的通常配置包括1艘航母+9艘大型艦艇+1艘補給艦:以美國為例,主要為1艘航母(尼米茲級)、2艘防空型導彈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伯克級)、1艘護衛艦(佩里級)、1~2艘攻擊型核潛艇和一艘補給艦(薩克拉門托級)。


當然根據實際用途與環境的不同,美國航母戰鬥群目前有3種典型的編制如下:


航母編制完成後,艦載機和水面艦艇各司其職最終形成戰鬥和防禦能力。(1)航母甲板上的艦載機可形成防空攻勢,它的作戰半徑基本代表了航母的作戰半徑。(2)編隊中的巡洋艦、驅逐艦則呈環形部署在以航母為核心的外圍8~10海里處,采用環形部署可保證航母轉向機動時隊形穩定(防衛圈不會產生空隙),這樣兵力配置與火力配系,面對來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威脅,為航母樹立了遠、中、近三層防禦區。


而如何衡量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和防禦性能?我們認為防空、反艦、反潛是衡量編隊的主要戰鬥能力的關鍵指標。我們著重對此次遼寧艦進行的編隊進行介紹:

2016年12月中國首支航母編隊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這是遼寧艦首次出遠海訓練。演習共動用遼寧艦等各型艦艇數十艘、飛機數十架,發射空對空、空對艦和艦對空等多型、多枚導彈,對目標實施了準確打擊,取得了良好訓練效果。據人民網報道,此次編隊中遼寧艦的艦載機配有直-8、直9直升機和殲-15戰機,編隊中還包括052D型驅逐艦長沙艦、052C型驅逐艦鄭州艦和海口艦,054A型護衛艦煙臺艦和臨沂艦,056輕型護衛艦株洲艦。


具體來說,防空火力,遼寧艦航母編隊內的防空火力包括“遼寧”號的艦載戰鬥機(殲-15戰鬥機)、052C型的遠程艦空導彈、054A型中程艦空導彈以及各艦的點防空火力;反艦火力由機載反艦導彈、052C型的“鷹擊”-62遠程反艦導彈、054A型和056型的“鷹擊”-83中程反艦導彈組成;反潛火力則由包括各艦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和艦載輕型反潛魚雷。

海軍強軍之路:航母必不可少,催生萬億級市場

2.1海軍實力:大型艦艇快速增長,但綜合實力與美國仍有差距


近幾年我國建造速度明顯快於美國,大型艦艇近幾年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年來伴隨著技術和經驗的進步,各類型海上艦艇進入快速發展期,多艘新型大型艦艇近幾年相繼服役(包括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海軍艦艇數量和噸位大幅增加,海軍遠洋能力大幅提升。【註:今年1月18日,新型導彈護衛艦鄂州艦入列,舷號513。1月22日,北海艦隊新型驅逐艦“西寧”號正式在山東青島軍港某軍港碼頭進行入列命名授旗儀式,舷號117。】


根據目前在建及下水的艦艇數量,我們預計2017年將新增3艘驅逐艦、10艘護衛艦、5艘登陸艦、3艘補給艦相繼服役。從載重噸的角度,我們預計大型水面艦艇的增速仍將維持在20%以上。

數量上,中美之間的差距正不斷縮小。但從新型大型艦艇的數量和載重噸上來看,我國仍與美國存在一定差距。以美國提康加級巡洋艦為例,美國最高保有量在27艘(首艦服役時間1983年,重量達9589載重噸,目前退役12艘);而相比之下,我國的最新型導彈驅逐艦截止目前僅5艘(昆明艦首艦服役時間2014年,載重噸7000噸)。


另一方面,從國防支出的角度上看,目前我國軍費投入占比相較於國外也有一定差距,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從整體軍費上看,2015年我國軍費支出同比增速9%,占GDP比重為1.95%(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幾個國家的平均水在2.4%左右)。而相比之下,美國軍費占比近年來維持在3%以上,且美國對海軍集海軍陸戰隊的支出占比國防預算31%以上。


2.2國家戰略:安全局勢催生新的海洋戰略,航母發展勢在必行

入進入21世紀後,海洋權益爭端不斷升溫,各國圍繞海洋的角逐不斷激烈化。2015年國防白皮書指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將有新的發展,各種國際力量圍繞權力和權益再分配的鬥爭趨於激烈,小戰不斷、沖突不止、危機頻發仍是一些地區的常態,世界依然面臨現實和潛在的局部戰爭威脅。

隨著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其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日本積極謀求擺脫戰後體制,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國家發展走向引起地區國家高度關註。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采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占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海上方向維權鬥爭將長期存在。

臺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和長遠發展,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歷史必然。

近年來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良好勢頭,但影響臺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

安全局勢促使我國海軍新使命:近海防禦、遠海護衛。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中指出海洋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突破重陸輕海的傳統思維,高度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現代海上軍事力量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戰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參與海洋國際合作,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戰略支撐。我國在近海防禦的基礎上,應該加強遠洋打擊能力。發展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遠洋艦艇,是根據中國自身的需求,建設一支走向中遠海的海軍,以維護周邊的海洋權益和21世紀的海上交通線。


以航母為中心建設海軍力量已成為我國重要海軍戰略。據騰訊軍事防務觀察描述,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南沙群島距離大陸約1500公里,陸基航空兵很難在這個距離上完成空中掩護任務。即便是航程最大的蘇27戰鬥機、飛豹戰鬥轟炸機,它們的航程也只能保證在攜帶空優掛載時抵達南沙巡邏半個小時。如果要維持一個四機編隊全天24小時巡邏,就需要投入192架重型戰鬥機,如果再考慮預警機的投入及相應的防衛戰鬥機,這是任何一支空軍都無法承受的。

一艘4-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在南沙海域遊弋,搭載一個團28架艦載戰鬥機,即可建立空中防禦圈。而在艦載預警機的引導下,艦載戰鬥機同樣可以攜帶反艦導彈或制導炸彈出擊,攻擊500-700公里範圍內敵方水面艦艇、甚至陸上機場等目標。因此航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央視報道,一支美國航母編隊每小時可以搜索面積1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可以控制一千平方千米的海空域,如果同時出動4支航母編隊,就能控制96.5萬平方千米的海域。未來海軍的發展,航母必不可少。

2.3需求端:航母發展帶動大型艦艇快速發展,未來整體空間在萬億級別

事實上,我們認為航母的建造是帶動大型艦艇的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從數據的相關性看,近幾年大型艦艇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始於遼寧號和國產航母建造的前期或者伴隨著航母的發展,我們認為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為了與航母發展形成配套,形成完整的具有真正戰鬥力的航母戰鬥群。

假設未來20年我國擁有4-8個航母,那麽僅僅根據我們第一部分航母編隊的需求,需要其他類型的大型艦艇與之配套,具體如下:


但是現役大型艦艇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滿足組建航母編隊的需要,那麽作為國產航母戰鬥群的重要配套工程,未來所催生出的市場需求將在萬億級別:

(1)首先航母本身的全壽命期費用高達上千億元資金。對於現代航母來說,我們簡單將其“全壽命期費用”拆分為研制階段的費用(包括航母的設計研發、建造費用)、使用階段的作業維持費用(包括人員費、運行費、維修費、改裝費、退役費等)。

研制費用:目前航母的造價基本都在百億元以上。美國尼米茲級大型航母造價為35~50億美元,法國戴高樂級中型航母造價約20億美元,美國最新的“福特級”首艦預算更是高達130億美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航母初期的設計和研發費用也不容易小視,據澎湃新聞網相關報道,美國海軍在“福特”號的設計費用上超過30億美元。

作業和維持費用:相比於造價而言花費更大,作業和維持費用一般會達到造價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里根”號造價約40億美元,每年使用和維修費近4億美元。

(2)其他大型艦艇的投入達達512-1604億元。


萬億級的市場必將帶動航母戰鬥群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和投資機會

萬億級的市場必將帶動航母戰鬥群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和投資機會。我們細拆航母的產業鏈:主要包括艦船制造、艦載機、複合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動力系統、武器系統以及電子信息系統(雷達、光電、航電、機電等)七個領域,以下逐一為您分析。


3.1大型艦艇:南北船集團是我國軍艦主要制造商

目前我國主要型號的大型戰艦主要由北船和南船集團下面的各大造船廠進行建造,其中江南造船廠主要軍品:驅逐艦、部分常規潛艇等;黃埔文沖:護衛艦、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等。滬東中華主要軍品:護衛艦、補給艦、潛艇、登陸艦等;大連造船廠:遼寧號、驅逐艦等;武昌造船廠:護衛艦、常規潛艇;渤海造船廠主要軍品:核潛艇。

伴隨著航母編隊的建設,大型艦艇進入建造高峰期,質量和數量都將得到重大突破。

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作為各種大型艦艇的制造產商將率先受益。

推薦公司:中國重工(大連船舶、武昌船舶、渤海船舶已註入上市公司)、中船防務(已收購黃埔文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江南造船廠和滬東中華尚在集團下未註入到上市公司),建議關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後續規劃,關註:中國船舶;鋼構工程;


3.2艦載機:航母戰鬥力的主要來源

艦載機是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海軍飛機,也是航母的戰鬥力的主要來源,可用於攻擊空中、水面、水下目標,並進行預警、偵察、巡邏、護航、布雷、掃雷和垂直登陸等任務。它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作戰手段之一,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力量。艦載機按使命分為殲擊機、強擊機、反潛機、預警機、偵察機和電子對抗飛機等。按起落原理分為普通艦載機,艦載垂直/短距起落飛機和艦載直升機。

以美國為例,據網絡資料顯示一般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0萬噸上下)的不同型號的艦載機可達80-90架左右,通常包括6個中隊的60架F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其中40架是改進型的“超級大黃蜂”。同時還包括執行各種輔助任務的艦載機,包括偵察機,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戰飛機,反潛機,反潛直升機等,不同需求下數目不定。

(1)殲擊機

目前我國可上艦的戰鬥機主要為殲15、殲-15S雙座型。就新浪軍事報道,就總體性能而言,殲15並不遜色於美國海軍的F/A-18E/F艦載戰鬥機。大批量殲15艦載機起飛、降落試驗成功,是我國海軍航母戰鬥力提升的一個階段性標誌。但值得註意的是殲15的空重比F/A-18E/F要大,而且又是采用的滑躍起飛方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殲15的掛載能力,並且使殲15的大航程優勢難以得到發揮。


未來可能的趨勢:殲31。對標美國,考慮到美國海軍航母將要使用F-35C這型四代艦載機逐步替換原有的F-18開始上艦(用於福特級航母),我國預計也會有相應的應對方式:不斷改進殲31可能是發展的可能趨勢(目前國內流行著一種說法,即殲-20重量太大,體型太大,航空母艦上攜帶數量少,不像中型飛機那樣可以大量攜帶,認為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制的殲-31更適合)。

殲-15的量產工作正穩步展開,未來20年的殲擊機需求為160-320架。我國航空工業飛機研制能力在快速發展,在很短的時間里,殲-15就從黃色塗裝的驗證機變成銀灰色塗裝的定型量產型。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截至目前,殲-15戰機的兩個批次已完成生產,第三批次的首架戰機日前也已建造完成。假設未來按照每艘航母40架殲擊機的標準進行測算,未來20年我國航母發展為4-8艘,那麽則需求量將達到160-320架。涉及公司(沈飛集團(擬註入*ST黑豹)和成飛集團)。

(2)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直升機等其他用途的艦載機

目前只有兩個國家的航母能夠操作固定翼預警機,分別是美國和法國,中國航母受制於滑躍起飛的影響,目前還只能采用預警直升機,它的整體作戰效能顯然要低於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未來隨著我國航母發展以及艦載機起飛方式成熟,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直升機等其他用途的艦載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3.3高端裝備制造之——彈射起飛(未來艦載機起飛發展趨勢)

衡量航母戰鬥群艦載機的戰鬥力指標有很多,包括武器效能、艦載機數量、預警範圍等等。而起飛技術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它直接決定了重型艦載機能否上艦;影響著單位時間的戰機起飛架次、作戰靈活性等各個方面。單就起飛技術而言,我國與美國就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主流的起飛方式包括:滑躍式、彈射式。

滑躍式起飛目前是更普遍的解決放案:滑躍式起飛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簡易、省錢、維護簡單。對於普通艦載機,更普遍的解決方案,是滑躍式起飛。早期的航母上,由於艦載機重量輕、安全離艦起飛速度低,其帶彈量和作戰半徑有限,因此絕大多數艦載機可以通過自身動力利用有限長度的飛行甲板直接起飛而不需要任何助飛方式。但需要註意的是,滑躍起飛雖然技術難度較低,卻也存在瓶頸:在戰機滑行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由於最終速度有限,單純依靠增加甲板仰角,對升力提升也有限。當戰機重量過大時,憑借現有甲板長度,單靠發動力加速,難以獲得足夠的升力。目前殲-15在遼寧艦上的起飛,還不能做到全負載,即不能完全滿載武器、彈藥、油量起飛。更為重要的是,例如預警機等重量過大的艦載機將無法起飛。此外,單靠艦載機自身動力起飛會遇到燃油消耗大而使艦載機離艦空中作戰半徑變小,艦面甲板側風和艦體搖擺等因素,影響艦載機起飛作業的環境適應性以及整個艦隊的機動性。


彈射式起飛:主要包括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蒸汽彈射采用一個蒸汽驅動的彈射裝置推動物體在短時間內達到起飛速度。而電磁彈射則是采用電磁的能量來推動,電磁彈射的電動機通過電力系統輸電,可生成一個同彈射系統的往複車相互作用的電磁力,在電磁力作用下,往複車將攜掛飛機沿彈射沖程加速至起飛速度。

電磁彈射相較於蒸汽彈射具備以下幾點優勢:

1、電磁彈射器的能量利用率可達到60%甚至更高,彈射作業時對能量的需求大為降低,也易於控制和調節,便於彈射不同大小類型的艦載機(包括無人機),擴大了航母搭載不

同機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擴展了現役航母的作戰能力。

2、彈射性能穩定,延長艦載機使用壽命。相比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擁有先進的反饋和閉環控制系統,能夠使得任何一次彈射加速度峰平比更加恒定、末速度變化範圍更小。

3、電磁彈射重量減輕,體積更小,便於優化航母設計,有效利用艦上空間。可靠性高,可減低運營維護費用。

彈射起飛、阻攔著陸或將成為未來我國航母發展趨勢。但電磁彈射技術應用於航母或仍需時間驗證。我國馬偉明院士此前透露了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電磁發射技術將在10年左右取代傳統的化學能技術。據報道我國電磁彈射器地面試驗設施在幾年前就已建成,並進行了一系列試驗。不過我國的彈射技術能否真正應用在航母上,還需要經過漫長的測試過程。以美國的經驗來看,至少需要完成400-500次的彈射試驗。未來我國還需要對預警機、電子幹擾機等多種機型進行上艦測試,這些測試全部過關後,才能證明電磁彈射器具備了實用水平。


涉及上市公司:中航重機(中航重機是國內鍛鑄和液壓產品領先企業,鍛鑄業務是公司核心業務板塊)。

中航重機在航空鍛鑄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產業鏈不斷延伸涉及原材料集中采購、理化檢測、鍛造生產、材料回收等多個環節,是公司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目前在國內航空鍛鑄市場的市占率在60%以上,主要產品包括軍民用飛機機身及機翼結構鍛件、起落架鍛件、發動機盤類和環型鍛件等。軍民機市場需求提升帶來公司鍛鑄件穩定增長。鍛件在航空、船舶等領域的整機中占比較大,其中鍛件在飛機構件中占比達85%。未來隨著我國軍民用飛機數量的不斷增長以及老舊飛機的更新換代,公司鍛鑄件業務將持續穩定增長。

3.4高端材料:艦船用鋼+複合材料

航母作為一項複雜而巨大的工程,使用的材料複雜繁多。航母材料在使用功能上包括船體結構材料,管系材料、塗層材料、阻尼及減震降噪材料等。在材料屬性分為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艦船用鋼材和複合材料是航母材料的最主要構成。

1、軍船用鋼材:鋼材是建造一艘軍用艦艇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原材料。鋼材的性能直接關系到艦船技術性能的使用壽命和安全可靠性。可以說鋼材的研制和發展直接關系到航母等水面戰艦的發展,影響著軍艦在現代化海軍作戰的需求和安全性上。航母的鋼材用量巨大,美國建造一艘中型航母20%以上的重量都是鋼材。一般建造一艘航母的鋼板分為:船體板、裝甲板、結構板;


艦船用鋼材在性能上包括以下3個方面:

(1)高強度、高韌性

現代水面戰鬥艦艇和潛艇等軍艦為了具備穩定性,增加機動性,要求不斷增加能減輕殼體結構重量的高強度鋼板比例。根據我國國防部要求,海軍艦艇建造使用的裝甲鋼和合金鋼約占總量的50%。對於服役中的特定環境(包括波浪載荷、沖擊、震動、飛機起飛降落、武器反作用力等)必須確保殼體結構的完整性。航母需要的鋼材強度通常要比普通艦船所用的鋼材高出很多。

目前美國艦船用鋼基本代表了目前世界艦船用鋼發展的最高水平。20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的大型水面艦船及艦艇均采用HY系列艦船用鋼。20世紀90年代,為了提高艦船用鋼焊接性能及成本控制,美國率先提出了新一代HSLA艦船用鋼開發計劃,由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盧肯斯鋼鐵公司、USX等共同研制並工業化生產強度與韌性分別於HY-80和100相當的Cu析出沈澱強化型HSLA-80與與HSLA-100鋼。隨後為了進一步滿足新型航母減輕重量和降低重心的需要,研制了HSLA-65和和115鋼。HSLA-100鋼在航母上的應用最初是在尼米茲級“斯坦尼斯”上,用量2080噸。2008年開始建造CVN78號采用HSLA-65鋼作為主殼材料,HSLA-115鋼則用於飛行甲板。目前美國已經完成了CVN78號用HSLA-65鋼板的大小和厚度評價。


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船用鋼的C含量顯著降低,鋼材強化不再過度依賴C。合金元素中主要包括Ni、Cu、Mo等金屬元素。


相比於美國,我國艦船用鋼的發展歷程相對較慢,2000年之後,我國進入了艦船用鋼的快速發展階段,許多研制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並進行了應用,屈服度覆蓋400-1000MPa(其中用於潛艇的屈服度為785MPa級;用於水面艦艇的為590、440、390MPa級),品種齊全,為艦船提供了強大的材料基礎。但整體上看,我國結構用鋼的基礎研究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新型高強度航母用鋼的研究仍然十分重要,在保證航母戰鬥性能的條件,努力降低航母建造成本,研制並采用高性能的結構材料是未來長期發展趨勢。

(2)耐熱性/:隔熱材料:例如在甲板上的部分的鋼材要應付艦載機引擎噴射出來的熱氣,對鋼材的耐熱性要求很高;動力系統等關鍵部位對鋼材的的耐熱性能也很高;

(3)耐腐蝕性能:由於船舶工作環境惡劣,船體殼要受海水的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和海生物、微生物的腐蝕,所以對船體結構用鋼耐腐蝕性能要求也非常嚴格。

2、新型複合材料:航母和艦載機的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複合材料,以提高其綜合性能。

能夠在複雜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的對抗,以及在潛在戰爭環境下能夠占據絕對優勢。比如:起飛裝置,降落裝置,斜角甲板,武器裝備,燃料艙,彈藥艙,居住艙,飛機庫這些地方都得使用複合材料。涉及材料包括鈦合金、特種材料、碳纖維(艦載機上)、高溫合金(發動機上)等多個方面。

材料涉及公司:鞍鋼股份、包鋼股份、寶鋼股份、寶鈦股份、煉石有色等。

3.5動力裝置:核動力、全電力推進系統

動力系統是航母編隊的心臟,航母戰鬥群的動力系統主要包括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艦艇動力系統和艦載機動力系統。艦載機的動力系統我們此處不展開來分析,我們主要分析艦艇的動力系統。

一般來說船舶動力裝置被譽為船舶的“心臟”,是為各類船舶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在機械式推進的船舶上,用於提供推進動力,帶動螺旋槳轉動。船舶主機根據按轉速可分為低速機、中速機、高速機;根據采用燃料的性質、燃燒的場所、使用的工質及其工作方式等的不同,又可分為蒸汽機、汽輪機、燃氣輪機、核動力機和電動機等。從推進形式而言,則主要分為:機械式推進和全電力推進。


目前,船舶動力系統的研發、設計,仍然是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居領先和壟斷地位。蒸汽輪機及鍋爐、燃氣輪機、電力推進裝置的制造也分別由這些國家的企業掌控。但是占船舶動力系統最大比例的柴油機推進系統的制造已基本轉移至韓、日、中三國。

(1)機械式推進而言,在本文最初,我們就提到了目前航母的動力主要分為兩種:常規動力(燃氣輪機、柴油機等)、核動力。當今只有美國和法國航母采用核動力,其它國家航母仍采用常規動力。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的“企業”號航母,采用了8座壓水反應堆,集成了4臺52兆瓦的蒸汽輪機,可推動航母以35節的速度疾馳,並完成了環球航行。目前,美國現役的所有航母都是核動力航母,航母的核反應堆用了武器級的高濃縮鈾,能量密度很大,間隔多年才需要更換一次核燃料,而最新的福特級和以後的航母,在幾十年的全壽命周期內無需更換堆芯,具有無限續航能力,技術難度更高。

距離核動力航母我國仍有一定差距。中國在核動力裝置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自從1987年中國海軍核潛艇首次遠航訓練獲得圓滿成功以來,中國海軍在核動力的設計和使用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核潛艇的動力裝置,並不能簡單照搬到航母上使用,航母設計更為複雜。未來隨著核動力技術轉成熟,核動力仍然是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一。

(2)未來的發展趨勢:“艦船綜合電力系統”。英美兩國在電動戰艦方面的研發一直領先世界,美國早在二戰前建造的“列克星敦”級航母就已采用電力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軍事強國紛紛提出了發展以電能作為主要能量形態方式的新型艦船用動力系統——艦船綜合電力系統,以適應艦船自身高隱身性能的需要及新型高效能武器裝備對電力呈倍數增長的需求。電力推進系統相比於機械式推進系統的優勢主要包括:(1)節省了大量空間用於垂發系統、艙室布置、物資儲備,有利於模塊化建造艦艇;(2)電機轉速易於調節,電能分配自動化、電子化;(3)省燃料且更環保。多組電機調配運行,保證大部分時間系統工作特性處於最佳工況,因此比內燃機推進耗油減少10%左右,提高運輸效率15%;(4)低噪音。

全電力推進是未來國內、外艦船動力系統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目前發達國家30%以上的新造船舶已采用電力推進系統。工我國的全電推進系統核心技術主要由中船重工712研究所掌握,該所在國內首次成功完成中壓10MW等級大功率船用電力推進系統及關鍵設備的產品研制,具有里程碑意義。2015年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船用電力推進系統開發及關鍵設備研制”和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裝備及配套工程技術子課題《船舶電力推進系統研制》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兩課題研制的所有關鍵設備均取得CCS(中國船級社)產品檢驗證書,標誌著該所已完全掌握船舶電力推進系統及核心設備的關鍵技術和研制能力,具備了中壓、低壓系列化產品的研制及供貨能力,步入了船舶電力推進系統的“中國時代”。不久的將來全推進系統或將全面應用於水面戰艦包括航母。


涉及公司:中國動力(世界級艦船動力業務龍頭)、中航動力(航空發動機龍頭)、湘電股份(我國艦船電力推進成套設備生產廠家)等;

3.6電子系統:向綜合一體化新形態發展

海軍的綜合電子信息化是指海軍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見識與偵查(C4ISR)於一體的作戰能力。綜合電子信息化具體裝備包括通信設備、光電設備、偵查衛星、雷達、紅外設備、無人機、傳感器等。據美國專業機構統計,美國C4ISR在2014年的預算為65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可達743億美元。專業機構預測2019年全球C4ISR市場將達到930億美元。

航母的電子系統則主要包括指揮控制系統、預警探測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導航系統等,這些系統是航母實現攻防任務的核心。隨著信息戰逐漸成為海戰的重要作戰模式,現代航母面臨著來著空中、水面、水下、岸上等多維度的威脅,這對於其電子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進一步地促進航母戰鬥群的電子信息系統趨向更加成熟,更加趨於一體化。未來航母的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設計是要把航母及其戰鬥群的電子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多頻段、多手段的集情報、監視、偵察、跟蹤、導航、定位、幹擾、防衛、進攻於一體的新型電子系統裝備,實現多平臺信息融合,這樣方可提高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

電子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雷達系統、水聲聲吶、光機電系統、航電系統(艦載機上)等。

(1)雷達系統

雷達系統作為航母編隊的“眼睛”,是航母編隊及時發現威脅目標的重要裝備,在航母電子信息系統中占據關鍵的地位,可以說雷達的配置對於提高航母的生存和攻擊能力至關重要。

現階段美國航母編隊配置雷達開始向一體化綜合射頻方向發展。美國建造的“福特”級航母開始配置世界最先進的雙頻段雷達綜合射頻技術,配置立體搜索雷達VSR(SPY-4)和多功能相控陣MFR(SPY-3)構成雙頻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DBR),可替代原有艦艇的多部雷達,提高隱身特性。


雙頻段雷達與預警機相互配合構成遠中近、高中低探測相結合,頻段兼容的雷達體系。據《美航母編隊雷達配置的發展及特點》分析,根據此前我們提到的兵力和火力配置的三層航母防禦區,雷達系統也分為三道方向線:

(1)遠程:作用在400-800km,依靠預警機搜索雷達和防空哨艦。

(2)中程:作用在200-400km,依靠巡洋艦、驅逐艦的宙斯盾相控陣雷達和航母自身的遠程對空雷達。

(3)進程:作用在200km以內,依靠各艦艇的海空搜索雷達和反導搜索、武器控制雷達。


相比於國外,盡管我國相控陣雷達起步較晚,但目前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03年,一種國產新型052C新型驅逐艦上安裝了我國第一代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與美國的“宙斯盾”軍艦相對應,媒體將這艘中國最新型驅逐艦稱為“中華神盾”艦,“中華神盾”艦的下水對於中國海軍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目前只有美、俄、日和歐洲少數國家擁有這種複雜的“神盾”作戰系統,標誌著中國軍艦制造水平已處於國際領先。

涉及公司國睿科技、四創電子等。

(2)光機電系統

艦載機:機載光電系統是目前大多數戰機的標配,它是利用安裝在飛機平臺上的多個傳感器進行被動式探測,快速獲取目標威脅等級、位置等信息,是飛機平臺重要的防禦設備。以美國的F/A-18E/F為例,其采用的先進瞄準前視紅外系統(ATELIR)吊艙提升了精確對地攻擊能力。它是世界上第一種第三代瞄準前視紅外系統。

艦船:其光電設備從功能上主要包括光電探測、光電防禦、光電進攻、光通信、光導航等多個方面。

(3)水聲信息傳輸設備:建議關註中電廣通(中船重工旗下信息化平臺,申萬電子組覆蓋)涉及公司:中航光電、中航電子、中航機電、中電廣通(申萬電子組覆蓋)、北方導航等。

3.7武器系統:智能導彈在信息化戰爭中至關重要

航母編隊中的導彈主要包括空基導彈和海基導彈:

(1)艦載機上的導彈:遠程反艦導彈,近程空空導彈、主動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空對艦導彈等。

(2)艦船上的導彈:多種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等;

智能導彈往往是打擊敵人的關鍵所在,未來在信息化戰爭的時代精確制導武器的地位更加凸顯。未來艦載機和大型艦艇的新增需求以及更新換代將催生巨大導彈市場。

目前我國導彈總體單位主要是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兵器集團等,涉及的上市公司航天長峰(航天科工二院艦空導彈)、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三院反艦導彈)、中兵紅箭(註入彈藥類資產)、北方導航(多用途導彈)等。

相關上市公司

產業鏈投資機會:(1)艦船制造:中國重工(大連船舶、武昌船舶、渤海船舶已註入上市公司)、中船防務(已收購黃埔文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江南造船廠和滬東中華尚在集團下未註入到上市公司),建議關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後續規劃,關註:中國船舶;鋼構工程。(2)艦載機:艦載機是航母戰鬥力的主要來源。目前我國可上艦的戰鬥機主要為殲15、殲-15S雙座型,未來趨勢可能為殲-31。涉及公司(沈飛集團(擬註入*ST黑豹)和成飛集團)。(3)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術的航母產業鏈帶動高端設備和技術的升級,建議關註中航重機(國內鍛鑄和液壓產品領先企業)。(4)鋼板和複合材料:我國結構用鋼的基礎研究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新型高強度航母用鋼的研究仍然十分重要,在保證航母戰鬥性能的條件,努力降低航母建造成本,研制並采用高性能的結構材料是未來長期發展趨勢。建議關註鞍鋼股份、包鋼股份、寶鋼股份等。(5)動力系統:動力系統是航母編隊的心臟,核動力和全電力推進是未來國內、外艦船動力系統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發達國家30%以上的新造船舶已采用電力推進系統。建議關註中船重工712研究所(掌握我國的全電推進系統核心技術)、中國動力(世界級艦船動力業務龍頭)、湘電股份(我國艦船電力推進成套設備生產廠家)、中航動力(航空發動機龍頭)等。(6)電子信息系統(包括雷達、航電系統、機電系統等):未來向綜合一體化新形態發展。據美國專業機構統計,美國C4ISR在2014年的預算為65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可達743億美元。專業機構預測2019年全球C4ISR市場將達到930億美元。建議關註:技國睿科技(雷達系統)、中航電子(航電系統)、中航機電(機電系統)、中電廣通(申萬電子組覆蓋)等。(7)武器彈藥:導彈是打擊敵人的關鍵,未來在信息化戰爭的時代精確制導武器的地位更加凸顯。航母編隊中的導彈主要包括空基導彈和海基導彈,未來艦載機和大型艦艇的新增需求以及更新換代將催生巨大市場。建議關註航天長峰、航天科技、中兵紅箭等。


4.1*ST黑豹(沈飛集團):艦載機的搖籃

沈飛集團整體註入,公司主營轉型為航空防務裝備和民用航空產品,盈利能力將獲得顯著提升。沈飛集團是國防重點航空防務裝備的研制基地,是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制造企業,各項技術處於國家領先水平。根據公告,2014年、2015年沈飛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20.7和136.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69和4.39億元。

國產航母即將下水,航母發展進入快車道,若未來航母或可搭載40架殲-15戰機,沈飛集團業績或將超預期。根據中國軍網報道,自2016年12月下旬起航以來,由遼寧艦和數艘驅護艦組成的航母編隊在渤海、東海、黃海海域開展了多個課目的編隊訓練和艦載機戰術訓練,在複雜海況條件下組織了多批次殲-15艦載戰鬥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放飛和回收。未來隨著我國航母數量的增加,也勢必要增加艦載機的數量。

3月月3日年報之後或將實現摘帽,重組將有序進行。公司發布16年年報業績預告,同比將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600萬元,主要原因在於公司處置了控股子公司等相關資產而獲得收益。待3月3日年報披露後,公司將實現摘帽(可參考2014年3月披露2013年年報,隨後實現摘帽),後續重大資產重組將有序進行。

我們認為未來公司防務裝備制造業務將受益於軍費穩定增長以及我國空軍軍機更新換代提速,沈飛具備持續盈利的能力,預計2016-2018年備考凈利潤5.3、6.3、7.0億元。考慮重組完成(即公司原有業務全部剝離,沈飛集團整體註入完成),股本增至14.54億股,增發攤薄後的eps為為0.37、0.44、0.48,目前股價對應17-18年PE為65、59倍。按照目前行業估值中樞65倍,對應公司股價28元;而長遠來看2017年為軍工大年,而沈飛作為我國最核心的軍品資產之一,稀缺性明顯;同時疊加集團後續資本運作的可能性,我們給予公司一定的估值溢價,長期目標價45元,建議積極關註。

4.2國睿科技:中電科14所上市平臺

國睿科技是我國雷達工業發源地中電科14所唯一上市公司和民用資產運作平臺。公司在軍民用氣象雷達、空管雷達整機市場具有絕對領先地位;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業務十三五有望放量。16年前三季度收入7億(增速16%);凈利潤1.3億元(增速25%)。氣象雷達是國內領軍企業之一,氣象應用系統是未來增量。目前公司的測雨雷達參與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網建設;公司恩瑞特是中國氣象局三家風廓線雷達供應商之一,市占率達30%,未來民航市場風廓線雷達是重要增量。同時公司延伸產業鏈提升毛利率,從單一設備到系統集成到一體化氣象系統平臺,目前客戶主要為氣象局、農業,未來將涉及更多領域和行業。

空管雷達目前獲得民航準入許可的有法國泰雷茲集團(Thales)、西班牙英德拉集團、意大利Selex雷達公司,國睿科技、四創電子。未來看進口替代帶來的增量。公司15年獲得民航一次雷達臨時許可,獲得民航二次雷達正式許可證。目前民用領域國產化率不到10%,而公司占國產的市場份額為30%。民航局的規劃,到2020年建滿400部,其中20%是一次雷達,80%是二次雷達。十三五期間軍民領域的整體空間在30億左右(15軍+15民)軌交信號系統是未來增量之一。目前訂單包括福建成都哈爾濱等,市場空間上每年7-8億信號系統。毛利率水平10%,行業整體在15%,未來毛利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微波組件未來保持穩定增長(業務占比30%)。目前微波器件及組件主要包括微波鐵氧體器件、介質材料、移相器、隔離器等,業務涉及各種雷達、導彈、衛星及民用通信和工業微波能應用等領域,其中70%為軍用領域。

公司作為14所唯一上市平臺,資產註入預期強烈。目前14所營收及利潤體量是上市公司10倍,在院所改制和軍工央企資產證券化趨勢下,下屬資產註入預期強烈。根據wind一直預期,預計16-18年年EPS為為0.52、0.68、0.88,對應PE為為63、49、38。

4.3中國動力:世界級艦船動力龍頭

公司是世界級艦船動力業務龍頭。公司業務涵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化學動力、全電動力、海洋核動力、柴油機動力、熱氣動力等七大動力業務以及相關輔機配套業務,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動力裝備供應商。2016年4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成為全球最大艦船動力上市公司。

海軍艦船需求爆發,艦船動力平臺啟航。隨著我國海軍逐步走向深藍,海軍對艦艇的數量和技術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當前正處於海軍艦艇不斷“下餃子”的高增長期。據《國家利益》估計,2030年中國將擁有99艘潛艇、4艘航母、102艘驅逐艦和護衛艦,26艘輕型護衛艦和巡邏艦,73艘兩棲艦艇和111艘導彈艇,較目前新增100艘以上艦艇,價值在6000億以上。通常艦船動力系統成本在總成本的15%左右,因此艦船動力市場規模將達900億。股權激勵計劃提振市場信心。公司於2016年12月5日發布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有利於公司經營效率和業績的持續提升。除艦船動力業務外,公司海上浮動核電站業務也將對公司業績形成支撐。根據wind一致預期,預計2016-2018年年EPS為為0.79、、1.03和和1.33元,對應PE為為41、31和和24倍。


4.4中航光電:軍用連接器龍頭企業

公司是國內軍用連接器行業龍頭。公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軍工防務及高端制造領域互連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業從事高可靠光、電、流體連接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提供系統光、電、流體連接技術解決方案。公司長期占據國內軍用連接器行業龍頭地位,排名2015年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第13,排名連接器企業第2,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和軍事領域、通訊網絡與數據中心、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力、石油裝備、醫療設備以及智能裝備等民用高端制造領域。

連接器市場仍在持續擴張中。根據BISHOPASSOCIATES的數據,2015年全球連接器市場規模約在562億美元,至2017年估計將增長至618億左右。國內市場規模同樣快速擴張,2015年國內連接器市場規模達145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的25.86%,成為全球第一大連接器消費市場地區。

乘國防信息化建設東風,公司軍用連接器業務有望全面收益。我國正處於軍隊裝備升級和國防信息化建設加速階段,對國產連接器技術要求和使用量將日益提高,公司作為軍用連接器行業龍頭,將隨國防建設發展而全面收益。根據wind一致預期,預計2016-2018年年EPS為為1.30、1.71和和2.22元,對應PE為為30、23和和18倍。


4.5中航機電:國內航空機電行業龍頭

公司是國內航空機電行業龍頭。公司承擔航空機電產品的市場開拓、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售後服務、維修保障的全價值鏈管理,為軍用航空、民用航空領域的各項飛機提供機電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在國內航空機電領域處於主導地位,擁有明顯的經營優勢,是國內航空機電生產規模最大的供應商。

航空機電市場將隨我國軍用機及國產民用機市場發展而擴張。航空機電系統作為飛機的血液、肌肉和四肢,是飛機二次能源發生、傳輸、轉換和使用的平臺,是實現飛機功能的系統,是飛機上結構布局最複雜、體積重量龐大、維護保障費用最高的系統之一。軍用機機電系統通常占整機價值的15%,民用飛機則在20-30%之間。根據測算,未來20年我國各類戰機采購需求將達約2900架,價值2290億美元,同時美元波音公司《CurrentMarketOutlook2016-2035》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81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1.025萬億美元,因此國內航空機電系統市場規模將在2910億美元左右。

內整集團資產,外延並購擴張,改革企業未來可期。2013年12月中航工業將18家公司交由公司托管,2016年12月5日中航機電公告擬收購其中的風雷公司和楓陽公司,集團內部機電資產整合路徑明確。同時公司成立中航機電香港進行海外並購,尋求海外優質資產。此外,公司於2016年3月完成員工持股,又於2016年11約28日披露擬參與ST黑豹重組案以收購沈飛集團,公司未來資本運作推升業績及股價可期。根據wind一致預期,預計計2016-2018年年EPS為為0.37、0.45和和0.53元,對應PE為為47、38和和32倍。

4.6中航電子:中航工業旗下航電系統龍頭

公司是中航工業旗下的航電系統公司龍頭。公司主營業務是航電系統產品,擁有較為完整的航電系統產業鏈,產品譜系覆蓋飛行控制系統、雷達系統、光電探測系統、座艙顯示控制系統、機載計算機與網絡系統、慣性導航系統、無線電與衛星導航系統、大氣數據系統、火控任務系統、懸掛物管理系統、綜合數據管理系統、控制板組件與調光控制系統等,航空電子技術優勢明顯。同時公司航空、非航空防務和非航空民品業務協同發展,市場競爭強。

航電系統市場將隨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實現擴張。航空機電系統是飛機的“大腦”,由各種機載信息采集設備、信息處理設備、信息管理和顯示控制設備以及相關的軟件組成,在現代飛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飛機性能密切相關。通常軍用機的航電系統價值占整機的30%以上,占民用飛機整機價值的20%以上,因此未來20年國內航空機電系統市場規模將在2740億美元左右。

集團航天板塊資產整合平臺,軍民融合拓展民品業務。公司通過3次資產重組取得航電系統主要企業資產,此後於2014年6月托管航電系統公司100%股權,整合和承接中航工業旗下航電系統資產實現資產整體上市路徑清晰,未來進一步的資產註入可期。與此同時,公司確立“343”的戰略目標,專門成立商業創新中心,旨在拓展是非航空民品業務,前景廣闊。根據wind一致預期,預計2016-2018年年EPS為為0.32、0.39和和0.48元,對應PE為為62、51和和42倍。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