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忽視市場的有效性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l9p.html
大盤晃晃悠悠地爬過3000點,這讓不少朋友感到些許安慰,其中有的朋友又期待著馬上就要到來的所謂的“兩會行情”,為此精神振奮。
“你怎看?”其中有位朋友問我,他有點興奮。
對於諸如“兩會行情”之類的說法,我一向不以為然。盡管市場經常失效,我很多時候還是寧可相信它是有效的,認為股市運行自有規律,那些特殊事件並不能真正決定其走向。縱觀歷史,“兩會”召開前夕股市大漲確實有過,但多年以來,“逢會必跌”現象則更多。這你如何解釋?
從市場有效性觀點來看,如果股市真的將於“兩會”前夕大漲,並且人人都這麽認為,那股市早就開始大漲了,哪會等到會議臨近召開才漲?這就好比石油,如果OPEC(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下個月將要大幅減產石油,或者大量減少出口,這預示著石油面臨緊缺,於是石油進口國就會紛紛加大石油囤積儲備,油價也就開始隨之上漲,你說油價還會等到下個月才漲嗎?反過來,如果股市行情真的僅僅是因“兩會”的緣故而如期而至的話,那也就意味著,等到會議一結束就會立即下跌,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現在離“兩會”召開僅僅只有十多天了,你說,股市還會繼續上漲且等“兩會”結束再下跌嗎?這同樣好比石油,當石油市場得悉,OPEC下個月將召開會議決定大量放開石油供應,那油價現在不跌,而非要等到下個月OPEC會議開完後才下跌?
其實,任何現在的和歷史上的信息都會反映到市場上去,企圖根據這些現有的宏觀信息來套利,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呵!《投資決策莫以宏觀因素為依據》(2017-02-04)。因此,即使股市繼續上漲,也並不能斷言一定就是“兩會”推動的,而應該理解為,上漲只是市場的本身要求,如果沒有那些外在因素,股市也會依然沿著它自身軌跡行走。太陽可不是公雞叫起來的呵!
市場有效性理論有時也同樣適用於解釋個股的情況。隨舉一個例子:周圍有幾個朋友炒星美聯合(現剛改名為“歡瑞世紀”)。該企業長期虧損,進行資產重組。這幾個朋友摩拳擦掌,抓住這一題材,信心滿滿地等待改名之後的暴漲,屆時,不但解套,還將獲利豐厚。豈料,人算不如天算,這股先前持續下跌了很久,有的朋友已經深套,而好不容易等到資產重組成功,並改名了,然它只是稍稍反彈了一下,接著繼續下跌。結果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弄得有的朋友互相埋冤起來。其實,這用市場有效性理論也許很好解釋:星美聯合長期虧損而進行資產重組,定增、重組、定增資金註入、補充新業績使企業得以扭虧為盈、改名為歡瑞世紀……整個套路與過程市場都一清二楚,你所知道的路人皆知,於是乎,關於它現有的所有信息,其股價都已及時做出反應,所以,當它改名公布後,市場當然也就對它那些確定性利好消息反應遲鈍了。本人在小文《敬畏市場,依靠邏輯》(2013-06-07)中說到過:“有效市場理論告訴我們,即使在弱式有效市場上,股票的當前價格也已經反映了它以前的全部歷史信息,也包含了那些未來確定性信息。”可見得,不做深入研究,沒有長期打算,缺乏忍受市場長久低迷折磨的心理準備,只聽一些婦孺皆知的確定性利好消息,就去賭它一把,企圖博取大利,這能行嗎?往後,你若想要獲取該股明顯盈利,就得充分耐心地等待它新的實質性利好出現,基本面持續向好。《股票的特征》(2016-10-22)就是這樣,因為通常《市場對確定性不感興趣》(2014-11-20)。
通過上面的例子,根據市場有效性理論,還可直接推知,一般來說,隨著註冊制改革進程加快,殼資源的價值勢必越來越低。
綜上可見,股市不但是有效的,有時還是相當有效的,不服不行。所以,《不要漠視市場的判斷力》(2016-01-04),別與市場鬥巧,股市是專治各種不服的。
“所以我說啊,我等小散還是老老實實地敬畏市場為好,切莫忽視市場的有效性!”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