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的想象來自《黑客帝國》、《機械公敵》,現在則是電視屏幕中應接不暇的“人機大戰”。
這一波的“人機大戰”從2016年春天的AlphaGo與世界圍棋選手李世石世紀之戰拉開序幕,不僅引發了一波人工智能創業熱,也引得一大波人工智能的中國擁躉們在各類綜藝節目中躍躍欲試,與人類一決高低。
從阿里雲人工智能程序小Ai準確預測《我是歌手》,到《蒙面歌王猜猜猜》引入華帝人工智能機器人小V,再到《最強大腦》中百度人工智能險勝人類,以及搜狗機器人站上《一站到底》戰勝哈佛學霸之外,有消息稱,中科院要聯手央視打造大型科學挑戰類節目《人機大戰》,還有一檔有著人工智能節目噱頭的《我愛機器人》據稱也將上線。
一開始,人工智能的角色還只是“打醬油”。比如廚電廠商華帝人工智能機器人小V,是把現場歌手的聲紋與錄入的聲音庫對比相似度,猜測歌手身份。但看上去,它並未以精準的猜測能力取勝,甚至不論男女聽誰唱都像那英,相比之下撒嬌賣萌的本領似乎更勝一籌。
很快,一批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綜藝陸續登場。《最強大腦》的首場“人機大戰”中,人工智能和人類交鋒的重點除了記憶能力、邏輯推理、計算能力外,還包括人類經過幾百萬年進化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天賦。而登上《一站到底》的搜狗問答機器人,則依靠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搜狗立知問答系統與人類選手較量。
從結果看,人工智能的戰績都略勝人類一籌:百度人工智能在跨年齡識別的任務上以3∶2的比分險勝“腦王“王峰;搜狗人工智能則在人類選手領先3分的情況下最終以8∶6獲勝。
試想一下:如果讓已經戰勝過人類的小Ai、百度大腦、搜狗機器人、小V和打敗所有圍棋高手的AlphaGo之間比試一場,究竟誰會贏?
事實上,每家“人機大戰”的方向並不一樣。例如,去年AlphaGo出來時,百度正在投入精力造無人車,內部也沒有做圍棋的項目。而小V只是為智慧廚房提供一個測試樣本,背後的數據技術、智慧存儲技術、聲紋識別技術、形象識別技術、雲數據技術才應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廚電的關鍵環節;至於被吐槽“只是發揮題庫搜索功能“的搜狗,其實其背後蘊含的則是語義分析、問題理解、信息抽取、知識圖譜、信息檢索、深度學習等眾多技術。
不排除“蹭熱點”的意圖,但“人機大戰“背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一味地宣傳人工智能打敗了人類,更重要的是看一看,在經過和人類比較擅長領域的較量之後,人工智能究竟到了怎麽樣的水平?未來如何演化出更好的技術服務人類?
拿語音識別的準確率來說,在技術指標方面,百度、搜狗、訊飛都聲稱自家的準確率達到97%,但要知道,這種準確率是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達到的目標,一旦放到噪音幹擾的情況下準確率就打折扣。如何提升識別率,人工智能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即使在已經戰勝人類選手的人臉識別領域,目前人工智能也遠稱不上完美。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曾提到,百度大腦所用的深度學習的方法,可以從海量的數據里面學到的是共性,但如果說一個人嘴邊長了一顆痣,機器學習就比較難,因為這不是共性。對於那些比較獨特的、個性化的特征,目前人工智能還沒有很好的應對之策。
再具體到實現人工智能廚房,中國的地域飲食習慣差異太大,智能廚房如何能夠做到真正的智能和精準的個性化將是需要突破的關卡。
未來的人工智能,或許既不是來自《黑客帝國》中的幻想,也不只是“人機大戰”。在人工智能火爆、多個玩家入局的當下,將激發出更多的新機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的受益者。
至於最終未來人工智能是否將真正顛覆人類世界?事實上,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天遲早會到來,只是早與晚。但如果我們對未來已有預期,更應該思考的是未來如何與人工智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