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馮侖:1億美金換來的教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57.shtml

馮侖:1億美金換來的教訓
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

馮侖:1億美金換來的教訓

在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過程,我們應該重點看「進步」。

本文由馮侖風馬牛(微信ID:fengluntalk)授權i黑馬發布。

在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過程,我們應該重點看「進步」。

近幾十年來,產權逐漸清晰,但從公司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是先有公司,後有《公司法》,這也是當時我們創業最困難的地方。所謂的「84 派」企業家和「92 派」企業家,區別也就在這里。

「84 派」是在 80 年代沒有產權概念的制度環境下創業的,以事業為導向,企業家個人需要做出很大的犧牲。還有一些「84 派」企業家,是個人成就導向,不是財富導向,但他們一開始也不知道「現代公司制度」這個東西,很不容易,所以熬到今天的人也很少。

c0c9963850ad44309ba310951a116ef4

▲ 《中國合夥人》丨一個不善言辭的土鱉最後成了「留學教父」

而我們「92 派」企業家的創業環境相對來說要好很多。1992 年雖然還是沒有《公司法》,但有了《股份公司條例》。我們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條例》,就去創業,在北京成立股份公司,賣股票,差點被政府「收拾」。1993 年國家頒布了《公司法》,從那以後,在中國「什麽叫公司」這件事情才有了法律上的框架。

沒有《公司法》以前怎麽控制公司?我記得當時海南的情況就特別亂,管理一家企業基本上就靠兩個人,一個是兄弟,一個是女朋友:兄弟管公司,女朋友管章子。逃跑的時候,基本上你自己和這兩個人一跑,這個公司就散了。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曾經就有一個這樣跑掉的人回來找我。他當時跑掉的時候,公司一下就沒了,他帶著女朋友、卷著錢就跑到了南美,最後給公安局發回來一個傳真,傳真上說他在南美出了車禍,橫死街頭。

1876f76431d9d4fa21e28f8238e77c7e

▲ 《阿特拉斯聳聳肩》丨在這里,維系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錢

公安局的人告訴我,這傳真一看就是扯淡,肯定是詐死,如果真的死了,誰知道我們公安局的傳真號呢!這個傳真號只有本地人知道,而且,在海口那麽小的地方,正常死亡都是先由使館報到外交部,然後通知到海南省公安廳,最後才會通知到公安局,但這個傳真直接傳到了公安局的傳真機。

這個兄弟去年回來了。回來以後,匿名發了一條短信給我,上面說,「哥們,我還活著」。當時我就覺得這條短信很突兀,怎麽說「還活著」?難道是曾經死了的人?我一打電話,果然是這個人,說他回來了,得見一下。

我們約在一個不太明亮的地方見面。他很坦率,帶了公安局的人過來。見了以後,他拿出身份證和一本護照,對我說:「大哥,兄弟我現在沒問題了,公安在這兒作證,大哥可以放心談事。」當時海南就是這樣,沒有《公司法》,大部分都是按照江湖規矩辦事,所以比起很多企業家,我有更重的江湖習氣。

7d662a0bf4dd82bfa2975f74bcfbc780

▲ 《套利交易》丨名義上的百萬富翁實際上已經山窮水盡

《公司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前,有朋友問我,你們企業當時發股票的根據是什麽?我說是根據報紙上的《條例》,是當時一個叫「體改委」的機構主導的。他們就說,你們沒有《公司法》,根本不能發股票、辦公司。

這種說法也沒錯,直到《公司法》出現以後,我們才開始慢慢了解怎麽管理公司的組織形態,開始設立董事會和法人,有很大的進步。

組織形態完整後,公司的管理就變成了大家可以預見的結果。對一件事情有了自己的預期,大家就可以博弈了,怎麽開董事會、股東會,怎麽分紅,這些問題界定得越來越清楚。放在以前,這些事就是哥們幾個「攛」一下,還總是吵架。

4177a441420302395377d094eb1d6646

▲ 《公司的力量》丨公司已經無處不在,讓人愛恨交織

當時我們才多大歲數? 1991 年創辦公司的時候,平均年齡 25.6 歲,我是 24 歲。1997 年有幾個人還沒到 30 歲。我們自認為是「暴發戶」。「暴發」以後,哥們幾個決定送我去美國長見識,還說要多帶點錢,別讓人家看不起我們,就給了我 4 萬美金。

1994 年,我去了美國。到了當地,發現現金用起來不方便,就把錢存在一個朋友的信用卡里,一通亂刷,以至於銀行認為那個朋友消費得太不正常,可能是準備自殺,不斷打電話給他。

那個朋友當時正在美國鼓搗一家公司,我通過他認識了和他一起創業的夥伴,談得很歡,就決定一起創立一家新公司。我大概投了 30 萬美金給他們,公司交給他們管理。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現代公司」這個概念。

8baebb12ddc48cf724b779aca2299882

▲ 《世界是平的》丨身在遙遠國度的人可能是市場的關鍵

回國後,這家新公司接到一些項目,忙活了一通就說要上市融資,股份要賣 18.5 元/股。我原來的幾個哥們覺得「融資」這回事太難理解:按我們的「土說法」,我投錢再少是金子,最後長最大都是靠原來那點兒金子,不能說個兒長大了,我投的金子就變成不值錢的土了,股份都握在別人手里。

美國回來的那幾個合夥人就說,「你們在這兒這麽土,新的投資人會不樂意投資。」他們的意思是,希望我們退出。

高級投資人入股後,更不希望我們幾個土鱉在公司攪和,就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價格,我們當時覺得挺劃算,就主動退出了公司。後來,這家公司成為了留學生回來創業、上市的招牌公司,現在粗略估算一下,我們的損失大概是 1 億美金。

9f3b95efd7fa2687d005e4c2a1eab7bd

▲ 《合夥人》丨個人利益和他人處境之間的抉擇往往很艱難

所以,「92 派」和「海歸」的差別就在這兒。我們「92 派」當時不懂市盈率、PE、估值、團隊這些東西,1997 年「海歸」回來以後,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企業制度也有了很大進步,也終於讓我們知道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和公司的關系。這是關於企業的一條發展線。

另外一條發展線,是企業家群體的變化。從 1984 年到現在,這些年輕的企業家,實際上是中國社會主流人群當中分離出來的一部分人群去創業,取代了之前社會邊緣人口做生意的現象,這是一個轉折。

「84 派」「92 派」,其實就是一個群體,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比如大學生、幹部,他們都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在舊體制有比較好的工作,然後出來辦企業,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表明企業家的成分發生了變化。

在這之前,做生意的都是個體戶,做的都是一些小買賣,說不上是企業家和企業。

163e494681cd4cccecac4954bbdbe567

▲ 《矽谷傳奇》丨許多事情當下不能評判,放在將來回頭看才會清晰

現在的年輕人也是非常棒的一批人,他們使市場經濟變成了現代市場經濟,服務業、律師、投行都裹進來,市場變得非常有活力,造就了 BAT 這些大企業。

在回顧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改革才是最重要的。

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法治基礎的市場經濟體系,只有在這樣的體制中,才有最優秀的企業家跳出來。就像開奧運會一樣,訂立的規則要非常清楚,沒有人敢挑戰,這樣的奧運會才是好的奧運會。沒有清晰的規則,事情都是村里狗蛋兒和二嘎子說了算,那哪怕是狗蛋兒他媽、他爸,再牛也不一定能做出成績來。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