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螺絲小廠 過三關登上鋼鐵股王

 

2011-3-28  TCM




靠著一支不到新台幣四元的螺絲, 只要透過創新,小公司也能成為鋼鐵股股王。

故事的主角,叫作世鎧精密。身為台灣最大、全球前三大不鏽鋼複合螺絲廠,世鎧去年營收不到八億元,但每股盈餘高達四‧一一元,在所有上市櫃的鋼鐵類股名列 前茅;二十二日收盤價為七十九‧七元。

「世鎧是國內複合螺絲第一把交椅,」螺絲業老大哥、春雨副總經理李世和指出,應用在防腐蝕等特定市場,結合黑鐵(碳鋼)與白鐵(不鏽鋼)特性的複合螺絲是 利基商品,國內有不少同業投入,卻難以突破異質材料接合後扭力與硬度等品質要求。

在全球僅七家取得德國國家級建築所用螺絲官方認證資格下,擁有極高技術含量的世鎧,以台灣螺絲廠之姿,一舉囊括其中三家客戶代工大單,等於成了全台唯一一 家成功切入德國,此一全世界最難打進市場的廠商。

花二十年時間 打造台灣複合螺絲王國

也因此,包括台北一○一、捷運、高鐵站、核四、台塑六輕、倫敦奧運場館、中國昆明機場等建物外牆,及德國與歐盟國家太陽能板等高階工程,都有世鎧複合螺絲 產品身影。

平均毛利破三成,複合螺絲單支售價至少是黑鐵螺絲的十倍,與醫療、航空用螺絲,同列螺絲界精品。近二十年前,由螺絲小廠起家的世鎧,如何打造這樣一座複合 螺絲王國?

「我比較不喜歡跟人家走一樣的路,」在世鎧董事長杜泰源心中,父親等老一輩螺絲廠老闆,都一窩蜂往追求數量的紅海競爭,「我喜歡的是很精緻的、高單價 的,……一樣花一分鐘時間,賺得錢比人家多,那就是我們特殊的地方。」

一九九二年,家中經營傳統螺絲廠的杜泰源,在國外展覽場合首次看到複合螺絲產品,著迷於不鏽鋼延展性佳與不生鏽等特性,又隱約連結到台灣酸雨問題,認為前 景可期,便回台創立世鎧,成了台灣最早研發生產複合螺絲的師傅。

剛創業就與眾不同,他最初想法很簡單:價值只有幾毛錢的黑鐵螺絲貫穿力高,但生鏽後,用在建築產生的鏽斑有損外觀,而防鏽蝕的白鐵螺絲卻因物理性質過軟, 難以貫穿鐵板,只要在黑鐵貫穿力佳的基礎上,加入白鐵的防鏽特性,就能整合兩者優勢,創造貫穿力高又不生鏽的複合螺絲,讓附加價值至少提高五倍。

為了實現這個簡單的想法,卻花了杜泰源二十年的時間,想辦法持續突破接合、成型與局部熱處理等三大核心技術,才能在不鏽鋼複合螺絲領域研發有成,變成今天 的台灣第一。

難關一:接合不同材料

首先,要克服異種材料接合難題。「鐵和鐵、不鏽鋼和不鏽鋼等均質材料接合不成問題,異質材料卻很困難,」李世和解釋。原來,白鐵、黑鐵的扭力與硬度等物理 性質都不同,加上多用在有防腐蝕需求建築外牆,且高空作業施工環境造成施力點不固定,以及電鑽高速運轉讓螺絲易斷裂等都讓接合製程更嚴苛。

「就是難做我們才要做,」當時全台沒有類似技術與資訊,不服輸的杜泰源,初期便率領十多位技術人員購買相關機器改良,再自行開發適合的接合模具,歷時兩 年,測試許多接合方式與設備參數後,終於從無到有,過了第一關。

難關二:開發特殊模具

其次,因市面傳統螺絲模具規格不符所需,得自行開發鑽尾等複合螺絲尾端成型模具,又是另一筆時間與金錢付出。負責螺絲生產部的世鎧副總經理蔡青城回想,開 發頭一年,少說損耗上千副模具,以每一模具最起碼三千元計算,一年光研發就燒掉三百萬元。

無畏艱難,世鎧持續的投入也逐漸看到成果。蔡青城透露,對照每一模具三千元、每支複合螺絲約三元,這個模具,必須達到至少讓兩萬支複合螺絲成型,才能損益 兩平。杜泰源的技術團隊,從最早的三、四支,模具就破裂,一步步突破瓶頸,逐步到一千支、一萬支,花了四、五年,再進階到目前的三、四萬支。

世鎧目前的技術能耐,除了早已跨越損益兩平的技術門檻,當每副模具所能生產的數量越多,也代表每支複合螺絲的成本越低、毛利越高。

難關三:繁複加熱工法

「一般不論碳鋼、合金鋼螺絲,傳統製程都是全放在連續爐加熱,我們則是一支一支、局部加熱,」杜泰源透露。

這就是最後,也是同業最難突破的局部熱處理技術的心法。不同材質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各異,世鎧不像同業一批次讓全部螺絲經統一溫度加熱,而是透過自製局部加 熱機與繁複工法處理,十幾道的工序至少是傳統的兩倍。

掌握複合螺絲三大技術,世鎧產品除通過德國官方認證,也等於墊高後進者的門檻。近五年,有台灣同業想朝複合螺絲轉型,世鎧卻已有先占優勢,「品牌大廠、通 路商,不可能砸錢去救一個不成熟的產品,」世鎧總經理林上安說。

挾著類似技術,世鎧再把眼光放到水泥螺栓,等於要把應用面擴大到高強度的混凝土結構,目前正在歐盟國家試賣,不過還未取得相關認證。「這是我們下一隻金 雞,」杜泰源的語氣不時流露出自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