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會特別報導】香港「避稅天堂」的笑與淚——還富於民VS藏富於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2249

去年財政超收了634億港元之後,港府隨即在今年大幅減免稅收。

香港納稅者主要是高收入人群,「與其將這些錢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最大手筆的「派糖」

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稅負指數調查」中,中國內地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而香港,則是全球稅負第二輕的地方。

2012年,這個稅負已是第二輕的地方還要減免稅收,原因是:上個財政年度港府的財政收入超收了634億港元,綜合財政盈餘高達713億港元。於是,處在換屆前最後一屆任期的港府,其「派糖」計劃也創歷年之首:所有的減免與補貼加起來高達777億港元。

2月,港府公佈了2012-2013年度的財政預算,該預算案提出了多項稅收減免措施,包括退工資薪金所得稅、免一年物業差餉(相當於物業稅)、提高個人所得稅扣除金額等,特區政府預計收入將因此減少241億港元。

其中最大的手筆是免一年2012-2013年度全年的房屋差餉,以每戶每季2500港元為上限,涉及270萬個物業,特區政府收入將因此減少117億港元。

此外,工資薪金所得稅,則又退又減。

退:全港150萬名納稅人2011-2012年度的薪俸稅(工資薪金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均可免去七成五,上限為12000港元。以去年年收入在20萬-30萬港元的納稅人為例,平均可減免約4000港元;年收入在40萬港元以上的納稅人,平均可減少10000港元以上的稅額。

減:薪俸稅基本免稅額由10.8萬港元提高至12萬港元;已婚人士的免稅額,也從21.6萬港元提高至24萬港元;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稅額也由當前3.6萬港元增加到3.8萬港元;子女免稅額由現在每名子女6萬港元增加至6.3萬港元。

香港政府這一系列「還富於民」的舉措引來諸多好評,內地一些人更是羨慕嫉妒恨,希望內地能夠借鑑香港,實行減稅。

港府的苦衷

其實,面對巨額的綜合財政盈餘,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來是希望另作安排的。

上一個(2010-2011)財政年度香港的綜合財政盈餘更高,713億港元。曾俊華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為是任內最佳的財政預算方案,包括寬免差餉 費、向每個電費賬戶提供1800港元補貼,以及免除兩個月的公屋租金,向本地的散戶投資者發行50億至100億港元的通脹掛鉤債券,同時向強積金(香港人的退休金)注資6000港元的建議。

不曾想,香港市民並不買賬。在香港高通脹的壓力之下,市民普遍希望富得流油的特區政府能盡快「派糖」,解決燃眉之急,而不是將6000港元注入只能在退休或者是永久離開香港之時才能取到的「強積金」。

向每個「強積金」注資6000港元,要花掉240億港元。香港立法會議員公開批評特區政府竟然選擇將240億港元放進去「派一顆糖」,幾十年之後才拿到。「拿到的時候可能都縮了水,發了黴,吃糖的人可能都已經沒牙吃糖了。」

對於是否修改預算案,曾俊華一度猶豫,為了促使港府改變意見,有立法議員表示,將會發動遊行示威活動,並會聯名要求立法會否決上述預算。個別社會團體甚至將矛盾升級,在一場公開活動中,以重物頂撞特首曾蔭權。

為了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經過數日的思考,曾俊華主動妥協,重新宣佈了財政預算方案——直接給全港18歲及以上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市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

量入為出

據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陳彥森介紹,香港之所以常「返稅於民」,與香港特殊的財政政策相關。而這一特殊財政政策已經寫入香港基本法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這與內地很多地方實行的『量入為出』財政政策不同,香港政府是以收定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原則上不搞赤字財政。」陳彥森解釋,在這一原則的指導 下,香港每年都會根據上年度的財政收入情況,來制定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而如果財政收入有盈餘,則通過稅收減免或者是直接發紅包等方式返還民眾。

不過,對於這樣的利好,並非每個人都認同。

陳彥森就是反對者之一,在他看來,香港納稅者本來就是高收入人群,返還的稅收其實和低收入者沒有關係,「與其將這些錢直接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據他介紹,目前香港大約有350萬工作人口,其中只有不到40%的人需繳納薪俸稅。而在這40%的納稅人中,納稅最多的前10萬名納稅人繳納約 65%的薪俸稅。這一狀況同樣出現在利得稅上。在香港,僅約十分之一的註冊公司繳納利得稅,前1000家公司所納稅款佔全部利得稅的70%。

「這等於是把香港絕大部分的財政收入壓在了一小部分人肩上,」陳彥森說,一旦外部經濟出現波動,將直接影響這部分人的收入,從而直接威脅到港府的財政收入。而港府短期的「還富於民」,而不是「藏富於民」,則更是加大了這一風險。

危機的確出現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房地產市場一落千丈,政府的土地開發銷售幾無人問津。2003年的SARS進一步打擊了香港經 濟,住宅價格由最高峰時下跌了約70%,而佔據財政收入大頭的直接稅也隨之銳減,香港政府被迫首次依靠赤字財政滿足當前財政支出。雖然此後住宅市場逐漸復 甦,但香港政府意識到,香港的稅基過窄及不穩定性是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

在生於香港、已近退休年齡的陳彥森看來,今日香港,境內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一問題也正在變得日益嚴重。

「比如,香港一直堅持打造金融中心,但是現在,周邊地區,比如新加坡的崛起,對香港構成了直接威脅。」陳彥森介紹,為了保持香港的優勢,特區政府自 2008年開始降低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稅率,作為對競爭者新加坡持續減稅政策的一種反應。然而,這一政策根本無任何優勢,因為,新加坡可以提供多項稅 務減免,但香港受制於過窄的稅基,根本無法給出更多的政策優惠。

而在香港內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香港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降低,香港未來社會的工作人口比重下降,這一方面將減少直接稅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將增加養老開支等。而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財政體系來支撐。」陳彥森說。

稅改無望?

實際上,早在香港回歸前,港府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曾試圖做出變革,但這些變革都宣告夭折。

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政府曾建議,增加收入更加穩定的商品及服務稅(簡稱銷售稅)並同時降低所得稅率。但遭商人團體的極力反對。2003年,香港特區政府再次提出這一建議,依然遭到否決。

2006年7月,特區政府又一次向公眾諮詢如何拓展稅基。時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解釋:「香港現有的稅基非常狹窄,過去多年來,香港一直依賴有限的 稅種及非稅項收入來應付公共開支,這些收入會因我們無法控制的經濟轉變而大幅波動,同時也大大侷限了政府制訂長遠計劃和做出投資決定的能力,因此為了確保 香港社會經濟的長遠繁榮,其中考慮開徵『商品及服務稅』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唐英年的話音未落,香港社會立刻就炸開了鍋。市民堅決反對徵稅的呼聲鋪天蓋地。儘管唐英年代表政府一再向市民曉以利害,費盡口舌,表示「政府目的在於改革香港稅制而非提高稅收收入,也無意改變香港令人稱頌的低稅率稅制」,然而,這根本打動不了香港人的心。

接下去的四個多月,社會各界紛紛採取各種「行動」,座談討論、民意調查、示威遊行,立法會議員提出反對議案等等,強烈抗議政府的做法(實際上還只是個「想法」),五個月後,唐英年不得不突然宣佈:「政府在餘下的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期內,不會再推介銷售稅。」

「香港是回不了頭了。」一直主張徵收銷售稅的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嘆息道,在他看來,稅改的失敗與香港的歷史相關。

古時,香港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捕魚產鹽之地,1842年,英國取得香港島後,即宣佈香港為自由港,是為「香港開埠」。英國的商人,包括鴉片商販,逐 漸將香港建設成與東方自由貿易的樞紐。為了吸引投資,活躍商貿,自那時開始,香港就一直實行「低稅制」,老百姓「受益其中」也「樂在其中」,早已習以為 常。

「現在只要你一提徵稅,他們就反對,根本推行不下去。」張仁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6

「藏匯於民」與外匯再融資機制的建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1/100481795_all.html#page2
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委託貸款辦公室的建立,是多年來中央銀行所提出的「藏匯於民」策略的具體化,實際上屬於一種外匯再融資機制——外管局(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外匯融資,商業銀行再向企業提供外匯融資。如同當年的支農再貸款一樣,由於是體現政策意圖的再融資,一般再融資利率普遍較低。

  恰恰在該機構成立前後,美聯儲連續推出第三輪和第四輪量化寬鬆。這意味著人民幣升值預期將得以再度強化,所以,即使是2.5%左右的外匯回報要求,但如果人民幣走出若干個漲停板,資金使用者的匯兌損失將遠高於其融資成本,彼時,恐怕這一再融資機制乏有問津者。

  於是,問題演變為:「民不喜匯,奈何以匯誘之」?即我們應如何進行機制設計,推動外匯再融資機制發揮作用?

匯兌損失的分擔機制

  一般而言,如果預期完全一致,市場就會消失。比如,大家都預期某個產品必然漲價,則賣家會惜售,買家求之而不得,故成交量為零。當前的問題即在於連外管局都預期人民幣匯率必然升值,你是不可能把一堆破爛(美元)賣出去的。無論是主權財富基金還是再融資機制要發揮作用,首當其衝要解決匯率風險承擔問題。

  在一致性預期下,正確的設計似應如下:

  第一,由央行承諾對匯率風險實施保險。假如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市場價格(NDF)所反映的是一定期間的匯率走勢預期,那麼,央行完全可以對該匯兌風險實施保險。簡言之,假設市場反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未來一定時間升值5%,則央行可以在該時間段內按5%以內的匯兌損失給予補償。這無非就是啟動基礎貨幣投放機制,但保險的神奇性即在於此——保險會平抑人們的恐慌,這往往會導致更少的人以外匯來「擠兌」央行印鈔。

  第二,外幣之間的匯率風險由企業承擔。由於企業在不同地域從事投資,故幣種必有差異。按照商業性原則,這一匯兌風險顯然應由企業承擔。當然,除了人民幣兌美元幾乎肯定升值,其他各幣種間匯率往往是雙向波動的——這既取決於這些國家的基本面因素,也取決於貨幣政策。比如,一旦各國都跟隨美聯儲印鈔,我們就不能肯定美元兌這些國家貨幣匯率的升貶。反過來,恰恰因為存在雙向波動預期,企業是可以通過各種衍生品交易完成低成本套期保值的。

  在機制設計上,如果確認上述兩條,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和再融資機制應該都會比現在更加活躍。

孤獅還是群狼

  第二個問題隨之產生——如果我們實施匯率風險分擔機制實操,主權財富基金自然更加活躍,何不把更多的外匯儲備切割給中投公司經營,何必捨近求遠搞再融資機制?做一比喻,主權財富基金是一隻孤獅,單筆投入大、轉身慢,只適合戰略性投資,故而貌似強大,但很容易為人設一陷阱生擒之。從績效看,會形成零和博弈,別人掙錢我被算計。再融資機制則不然,有如群狼,數千億美元雖為龐然大物,一旦分割為眾多較小的單筆融資,則多元化投入會導致要賺一起賺、要賠一起賠的局面。當然,如果投資得法,還可能出現中資機構在海外盈利能力更強的現象。

  一是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大筆投資失敗教訓值得記取。如三井購買埃克森大廈,三菱購買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購買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松下購買米高梅-環球公司等。巨大手筆之後是同質化競爭,以及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性的虧損。筆數多、個頭小起碼看起來更加安全——至少跑得快。

  二是我們已經積累了面向實體經濟部門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從1993年起至今的農村合作基金會風險、城市信用社風險、農村信用社重組、融資租賃和信託公司整頓,都曾經涉及一群高風險操作型金融機構的不審慎經營問題。通過商業銀行的風控和內控機制建設,不良資產總量、增量和不良資產率的全面降低,意味著只要按遊戲規則辦,我們實行面向企業的外匯融資不見得會造成比當前更糟的局面。

  三是主權財富基金面臨的配售制。實際上,目前外匯儲備經營和交易是一種遠離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假設的領域,所以其效率較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外匯儲備經營和主權財富基金因其交易大宗性,往往具有定向交易、配售等特點,所以根本不能也不應該用單純的盈利性來衡量。更直接的一個問題是,就算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儲備經營用外幣計價獲利頗豐又如何?很可能我們並不能把這種購買力變成現實,因為我們面臨配售制。因此,如果實行再融資,至少意味著我們的眾多企業利用外匯進入了一個更具競爭性的市場,即我們至少可以買一些企業真實需要的商品、技術和資產。

再融資形式的多樣化

  最後需要思考的一個技術問題,是外匯再融資應該是固定收益還是浮動收益。簡單地說,是外管局借錢給銀行和企業用,還是外管局面向金融機構辦理委託或信託投資更優越?

  要理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外匯儲備經營的根本目標問題。

  第一,如果從外匯儲備在適度風險下的保值增值出發,外管局自己經營並主要持有主要國家主權債並無不妥,何必勞師襲遠,以甚至更低的回報率來實行外匯再融資?根本目的還是實體經濟需要。如果外匯儲備經營的戰略目標性更強,盈利性是次要目標,那麼再融資優於信託經營,因為前者更強調根據企業海外經營或佈局需要實行對外匯資金的自主經營,後者則更強調收益率——這似乎是很多學者願意指責外管局的地方,也恰恰是外管局最委屈的地方。既然外匯儲備是中國企業造就的,那麼以低的再融資利率向企業讓利,不也符合讓利於民的政策初衷嗎?

  第二,從外匯儲備多元化經營的角度出發,未來擴展再融資到更為廣義的固定和浮動收益資產組合不失為發展方向,畢竟,同時給儲備資產經營者、金融機構和各類實體經濟部門以金融品種選擇權,肯定優於單一的交易模式。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45

外管局:資本流出系“藏匯於民” 未來跨境資金將繼續雙向振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63

中國外管局周日發布了2014年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報告稱“藏匯於民”而非外資撤離是我國資本流出擴大、外匯儲備少增的主要原因。未來“貿易順差、資本流出”的格局會更加常態化。

外管局提到,2014年全年跨境資金流動重現“鐘擺式”的雙向波動。一季度跨境資金延續了 2013 年底的大規模凈流入態勢,二季度凈流入勢頭明顯放緩,三季度轉為凈流出,四季度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上升。

22F7E53F-C610-4DD6-8810-82D0B20C1ECD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過,去年全年的資本和金融項目(含誤差與遺漏)逆差達到 960 億美元,至少是1998年以來的最大規模赤字。

這引發了資本外流的擔憂。但在外管局今天發布的報告中提到,鑒於我國外來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負債項下均表現為凈流入,而其他投資資產項下凈流出大幅增加,所以,從國際收支角度講,“藏匯於民”而非外資撤離,是我國資本流出擴大、外匯儲備少增的主要原因。

具體數據如下:

2014 年前三季度,直接投資凈流入 1375 億美元,較 2013 年同期增加 23%,表明我國對長期資本的吸引力仍然較大;非直接投資(包括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凈流出 684 億美元,2013 年同期為凈流入 846 億美元。

其中,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凈流出 13 億美元,2013 年同期為凈流出 56 億美元;外國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 6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6%。我國對外的貸款、貿易信貸以及持有的境外存款等資產凈增加 2297 億美元,同比增加 1.71 倍;我國企業等對外負債增加,其他投資項下對外負債凈流入 1008 億美元,較 2013 年同期下降 25%。

C8519F88-80D2-48EA-9F1E-C5804E3D9236

報告還特別提到美聯儲退出QE對跨境資金流動影響有限。外管局認為,QE退出增加跨境資金流出,但這是對前期大規模流入的糾正,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而且這沒有改變我國全年國際收支、外匯供求趨於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略有增長的總格局,境內外匯市場流動性充足,沒有出現恐慌性的囤積外匯,目前的資本流出規模是可承受的。

“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推進,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幹預,‘貿易順差、資本流出’的格局會更加常態化。”外管局稱,“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呈現跨境資金有進有出、雙向振蕩格局。”

報告指出,在2015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將面對諸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中,較確定的方面包括:實體經濟相關的外匯流入依然保持穩定、外需將繼續緩慢恢複、經濟增速仍處於世界較高水平,有利於維持中國對長期資本的吸引力等。

不確定的方面有:人民幣利率繼續高於主要國際貨幣,但由於影響因素日趨多樣化、複雜化,跨境資本流動仍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從國內看,市場還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產生擔憂,本外幣利差收窄將加速企業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調整。

外管局稱,外匯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

“為保持跨境資金流動基本穩定,要做好保證匯率制度靈活性等多個問題。”報告指出,“作為應對內外沖擊的應急手段,匯率可以在短期內保持相對固定,但絕不能長期不變,否則可能背離經濟基本面,導致失衡和扭曲不斷積累。”

外管局表示,“今年外匯管理部門將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不斷創新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和運用,推動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另外,在提到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規模明顯增長時,報告以專欄的形式特別指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是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該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實際是特殊目的公司。統計口徑上,該公司是境外企業而非境內企業,因此不屬於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範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02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抓住低油價時機 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於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0961.html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抓住低油價時機 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於民”

一財網 王玉鳳 2016-03-13 09:01:00

薛光林擔心,石油作為基礎工業資源,低於平均生產成本的低油價很難長期持續,石油價格隨時可能向上突變。而一旦石油價格漲上去,中國就真的錯失機會了。

自2014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近期一直徘徊在30美元附近,距離2008年146美元的高點,油價已經跌去近八成。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光匯石油集團董事局主席薛光林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中國應該抓住低油價的大好時機,加快建立油氣戰略儲備。

儲備力度和規模有待加大

薛光林表示,對於中國這一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來說,低油價自然是利大於弊。但長期來看,低油價是不可持續的。我國雖然也在建立油氣戰略儲備,但力度和規模有待加大。

“國際能源署設定的一國石油儲備的安全標準線是 90 天。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 2014 和 2015 年,我國原油進口量不斷攀升,使得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已經由過去的 9 天,增加到現在的約 40 天。”薛光林說,對於一個石油依存度高達 60%的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來講,這個規模的戰略儲備還不夠。

在他看來,建立油氣戰略儲備步伐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儲備能力不足。

在國家層面,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早就有論述。2001 年,“十五”計劃就明確提出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15年過去,中國已經建成了約 2000萬噸的儲備能力。薛光林認為,相比這十幾年來其他基建領域的突飛猛進,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速度還需加快。

創新石油儲備模式

薛光林擔心,石油作為基礎工業資源,低於平均生產成本的低油價很難長期持續,石油價格隨時可能向上突變。而一旦石油價格漲上去,中國就真的錯失機會了。

他提出,應該抓住當前低油價的有利時機,創新石油儲備模式,多管齊下,加速建立油氣戰略儲備。

一是,突破體制限制,充分利用現有民間儲油設施,把符合一定條件和實力的社會儲油設施納入到國家戰略儲備體系之中,迅速提升儲備能力。

他援引一份研究報告的數據稱,我國擁有 8 萬余家民營石油企業,總儲油能力達到 2.3 億噸,但體制和政策原因使得這些社會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反觀歐美、日韓等國家,民間機構、商業石油公司都在其石油儲備中占有較大比例,其中美國民間儲備占其石油儲備總規模的2/3,日本則占到 46.4%。”

二是,國家通過設立專項石油產業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勵民營石油企業服務國家,在海外收購油氣資源及生產區塊,利用民營油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靈活優勢,走出去,拿進來,儲起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建立油氣資源戰略儲備。

三是,在石油儲備與消費領域,鼓勵具備一定實體產業鏈和國際國內石油市場運作經驗的民營石油企業,創新石油儲備模式,利用互聯網+石油產業鏈,改變原先的單純現貨儲備模式,以現貨加紙貨相結合、儲備和消費相結合的模式,發揮專業運營優勢,利用創新的“眾儲”商業模式,集合大眾資源,實現藏油於民。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55

「殺幼條款」流於民粹?義憤修法難治社會亂源

2016-04-11  TWM

內湖四歲女童割喉案震驚各界,立委王育敏等迅即提出《刑法》修正草案,要求對殺害未滿十二歲兒童者,一律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立委段宜康三月三十一日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提出異議,回響熱烈。

立委所提的「殺幼條款」,確實回應部分輿論對亂世用重典的期待,但段宜康直言:「我比較擔心、害怕的是,在群情激憤時,用最簡單、最便利的方式去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立法院不只一次火速修法回應民粹,但常因缺乏通盤考量,造成法律窒礙難行或出現漏洞。如洪仲丘事件後立刻通過《軍事審判法》修正案,未充分討論配套與適用性,就廢掉承平時期軍事審判制度,忽略部分軍事案件有國安機密的特性。

又如台南震災後,立委王定宇提案修法,擬讓因天災未滿十五歲罹難者獲得保險身故理賠,把個案弄成通案,未考量到後遺症,引發爭議,目前法案待審中。

如今立委又想「急行軍」修法提高殺童刑責,是否真能保護幼童,減少隨機殺人犯罪,值得深思。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1

【房地產】房地產,最憶是杭州:藏富於民、科技創新、金融投資——內力充沛,生機勃勃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34&summary=

【房地產】房地產,最憶是杭州:藏富於民、科技創新、金融投資——內力充沛,生機勃勃

州古稱錢塘,是中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東南名郡”著稱於世,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國家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學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景色鐘靈毓秀,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素有“上頭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杭州美景眾多,擁有西湖和“兩江兩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目山、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鈴等七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及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2011年,杭州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南屏晚鐘及三潭映月等西湖景色美不勝收。杭州歷史上名人輩出,思想家龔自珍,文學家白居易、範仲淹、蘇東坡,藝術家黃賓虹,科學家竺可楨、錢學森,教育家陶行知、李叔同,民族英雄嶽飛等均薈萃於此。


民富富民,深蹲起跳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和經濟、文化及科教中心,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遊、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璧,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其中65.6%為丘陵山地、26.4%為平原、8%為水域,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穿城而過。全市下轄上城、下城、江幹、拱墅、西湖、濱江、蕭山、余杭、富陽9個區,建德、臨安2個縣級市,以及桐廬、淳安2個縣。截止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1.8萬人,較上年增長1.42%,其中城鎮人口679.06萬人,占比75.3%,全市戶籍人口723.55萬人,較上年增長1.09%。得益於京杭大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杭州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今日的杭州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2016年的G20峰會於於9月月4日-5日於杭州召開,2022年的亞運會也將在杭州舉辦。

1.1經濟穩定高增,信息及服務業強支撐。

區域經濟5個季度以來高速穩定增長,信息經濟與服務業支撐作用明顯,民營經濟比重較高。2015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53.58億元,成為全國第10個地區生產總值跨越萬億元的城市,GDP較上年增長10.2%,位居全省第一,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二(僅次於重慶11%)),增速較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和全國2.2和3.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2.9%、38.9%和58.2%,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全年實現信息經濟增加值2313.85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電子商務增加值826.54億元,同比增長34.5%,雲計算與大數據增加值828.96億元,同比增長29.6%,信息經濟引領作用較強。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55.29億元,增長14.6%,對對GDP增長的貢獻達74.6%,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2015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51.72億元,占全市的59.2%;實現財政收入912.56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40.8%,占比相對較高。2016年1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14.66億元,同比增長10.3%,2016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21.1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高0.5個百分點,區域經濟自2015年年2季度起連續5個季度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且有逐步提高的趨勢;其中第三產業依然維持14.0%的高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2.9:39.3:57.8優化為2.8:36.6:60.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站上了60%的新臺階。2016年上半年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193.76億元,增長26.2%,占GDP的23.8%,其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8.7%、48.3%和41.9%,雲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分別增長35.4%和31.4%。


1.2工業結構優化,高端制造業逐步發力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工業產業結構持續轉型升級。2015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2.13億元,增長1.8%,增速與上年持平;糧食總產量63.38萬噸,增長1.3%,增速較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497.92億元,增長5.5%,增速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3.30億元,增長5.4%,增速較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877.35億元,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086.1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12.60億元,分別增長9.4%、13.5%和9.8%,依然保持較高增速,成為引領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2016年1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增速較上年同期及全年回升4.8和2.4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7%、21.2%、13.6%,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年上半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0.20億元,增長7.7%,超過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超過去年全年2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10.7%和15.9%;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84.7%、15.9%和22.3%;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產量成倍增長,增速分別為191%、129.2%和123.2%,光纜、城市軌道車輛分別增長30.1%和20%。高端工業合力支撐作用明顯。

1.3財政收入高增,房地產與基建冰火兩從天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維持較高水平;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房地產與基建投資冰火兩重天。2015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238.75億元,增長11.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33.88億元,增長9.8%;財政總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較上年分別提高0.3和1.1個百分點;2016年1季度財政總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分別為12.6%和15.3%,維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1-7月實現財政總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5.24億元和948.82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6.7%和和16.8%,遠超過上年同期9.7%和9.6%的水平;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居副省級城市第二,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4.1%,占比居副省級城市首位。2015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556.32億元,增長12.2%,增速較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355.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8%,增速較上年大幅提升16.8個百分點,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成為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房地產開發投資2472.0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增速較上年大幅下降16.8個百分點。2016年1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速高達59.1%,房地產開發投資卻同比下滑5.6%,較上年同期增速大幅下降35.6個百分點。2016年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完成投資額719.74億元,增長56.8%,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卻同比下滑8.8%。

1.4價格水平平穩,及出口引領企穩向好

價格水平穩定,消費市場穩中有升,對外貿易企穩向好。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漲幅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物價水平保持穩定。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實際增速較上年回升3.8個百分點,但仍低於2013年之前水平;全市網絡零售額2679.83億元,大幅增長42.6%,成為國內消費新的增長點;2016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13.58億元,增長10.5%,其中網絡銷售保持高速增長,實現網絡零售1432.19億元,占全省35.2%,增長27.6%。2015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665.66億美元,同比下降2.1%,其中進口165億美元,下降12.3%,出口500.67億美元,增長1.8%,增速較上年均有大幅下滑,為近5年內最低水平,特別是出口增速,下滑達8個百分點;但在對外經濟整體的低迷之中,仍不乏一些亮點,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3.6億美元,增長6.2%;服務貿易進出口190.33億美元,增長25.4%;2014年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立,帶來2015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34.64億美元,對外貿易結構與方式逐步升級。2016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099.90億元,其中出口1563.52億元,同比均增長8.9%,增速較上年有大幅回升;跨境電商作用凸顯,實現出口26.82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的67%,對“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出口519.45億元,增長15.9%。

1.5存貸款穩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201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9863.83億元,增長13.9%,貸款余額23327.95億元,增長9.3%,存貸率78.11%;2016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0829.68億元,增長7.2%;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5144.70億元,增長10.7%,增速居全省首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42元,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實際增速較上年下滑0.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16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9元,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6.4%和7.3%。



地產公建,齊頭並進

就在準備成稿的今天,杭州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限購新規,即自9月19日起,暫停在杭州市市區限購範圍內向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出售住房。這是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在9月14日嚴懲捂盤惜售行為後,僅僅過去4天時間,就針對當前市場中大量投資客湧入,導致房價瘋漲、捂盤惜售等市場失序做出了非常及時的應對之策。

2.1宜居宜產之城,及時調控防價格暴漲

在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的背景下,杭州逐漸成為購房者心中的價格窪地,加上“G20”峰會的成功舉辦和亞運會的預期更是極大提升了杭州的城市影響力,使得外來購房群體更加看好杭州房地產市場。近期,外來購房群體增長較快,整體比例不斷攀升,8月份外來購房比例達到34%;G20之後的一周,外地人的購買比例達到39%,外地購房者來源進一步擴大化。外來投資性購房比例過高,短期對於消化庫存有所幫助,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區域外來購房群體過於密集、投資購買比例過高,往往會帶來較多的後遺癥,產生諸如未來二次供應過大、二手房集中拋售等等問題,不利於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適時調控,也有利於在目前新開工乏力背景下避免庫存的過快下行,預防價格暴漲。

2.1.1銷售高歌猛進

2015年杭州房地產市場銷售大幅提升,創歷史新高。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481.4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超過歷史最高點(2009年)2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增幅由上年-1.6%轉為32.1%,上升33.7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銷售1291.64萬平方米,增幅由上年-1.9%轉為35.9%,上升37.8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商品房銷售依然保持高漲勢頭。2016年1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458.64萬平方米,已達到上年銷售面積30.96%,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上漲115.1%,創歷史最高漲幅;1-6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092.77萬平方米,已達到上年銷售面積73.76%,增長67.8%,雖然較較1季度大幅回落,但增幅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接近20個百分點。

2.1.2房價跳升苗頭

受房地產市場旺盛需求的帶動,房價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當月同比)自2015年8月轉負為正,並開始快速攀升。2015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額2137.59億元,同比增長36.99%,按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的銷售均價14422.03元/㎡,同比上漲3.79%;2016年1季度商品房銷售額683.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9.1%,銷售均價14905.06元/㎡,同比上漲6.56%;2016年1-6月商品房銷售額累計1690.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0%,依然保持極高增速,銷售均價15468.58元/㎡,同比上漲7.27%,增速在逐漸加快。房地產銷售市場的需求旺盛意味著供需矛盾的緩和以及去庫存周期的縮短,歷史經驗顯示,房價以10%以下增速溫和上漲並不導致房地產市場有效需求的大幅降低,整體而言房地產銷售依然保持穩定上漲勢頭。但近期,杭州房價近期上漲明顯,雖然無論是與過去的縱向比還是與長三角其它城市的橫向比,漲幅尚在可控範圍,庫存的絕對數值依然不低,但經歷過2014年的調整,監管機構對於這種投資者結構的偏離對區域地產的可能不利影響仍有所顧慮,調控騰空而出。

2.1.3庫存區域分化

根據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統計,截止2016年8月31日,全市商品房可售套數127869套,總建築面積1514.53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套數61268套,總建築面積778.57萬平方米;按照2015年全年銷售狀況計算,房地產去化周期12.26個月,若按照2016年1-6月銷售狀況計算,杭州市區房地產去化周期8.32個月。如參考3月21日樂居發布的《全國30城房地產庫存排行》,按照去化周期=當年待售庫存面積/月均銷售面積計算,杭州市房地產去化周期為16個月,去庫存周期相對較長。據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公布的數據,2016年1季度末杭州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面積1053.7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為9個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浙江省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方案限定了土地出讓條件,即在售商品住宅消化周期超過20個月,或者在售、在建待售及已出讓待建商品住宅消化周期超過30個月,暫停供應該類用地;此外,2017年浙江省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的控制目標是10-16個月;綜合各方數據,杭州市整體房地產庫存下降較快,去庫存周期逐漸回歸到合理區間。根據杭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6月末全市新建商品房可售面積2093.2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1200萬平方米,下降22.3%;市區新建商品房可售面積1709.50萬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910.39萬平方米,下降26.1%;商品房去庫存出現積極變化。

2.1.4投資並未回暖

進一步觀測房地產投資及開工情況可以發現,銷售的回暖並未帶來投資的回升。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72.07億元,雖比上年增長7.4%,但增速較上年大幅下降16.8個百分點;進入2016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呈下行趨勢並出現負增長,1-6月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75.16億元,同比下降8.8%,降幅較1-5月擴大3.0個百分點,降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8.0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更是同比下降13.9%,投資情況不容樂觀。

就房屋開工情況而言,2015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1142.68萬平方米,增長6.1%,增速較上年同期“腰斬”,特別是房地產新開工面積2029.33萬平方米,比上年大幅下降15.8%,增速比上年下降34.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998.7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5%,增速比上年下降25.7個百分點。進入2016年以來,由於2015年的基數效應,1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大幅上漲74.2%,但明顯後勁不足,1-6月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797.01萬平方米,同比增速迅速回落至0.50%,增速較1-5月大幅下降17.8個百分點。累計增速的逐月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杭州市房地產市場未來回暖的預期並不明朗。

2.1.5土地溢價率高

雖然房地產投資與開工新建並未出現大幅反彈,但房地產銷售市場的火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地市場的競爭。2015年全年累計成交土地數量181宗,較上年大幅下降68.47%,成交土地占地面積與建築規劃面積分別為562.35萬平方米和1238.54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腰斬”,降幅分別為50.22%和53.52%,土地成交總價637.43億元,較上年下降27.27%。整體而言,受到房地產投資與開工新建不景氣的影響,土地市場各項指標也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是2015年成交土地樓面價5146.65元/㎡,較上年大幅上漲56.38%,土地溢價率也高於以往水平,其中7月、10月和11月土地溢價率分別高達30.86%、32.85%和和32.72%。2016年1-7月累計成交土地數量157宗,已達到上年全年86.74%,較上年大幅增長115.07%,成交土地占地面積與建築規劃面積分別為486.54萬平方米和1114.67萬平方米,分別達到2015年全年水平的86.52%和90.00%,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47.44%和149.63%,土地成交總價959.78億元,超過2015年全年水平,為2015年土地成交總價1.51倍,較上年增幅高達368.10%。就成交土地樓面價而言,2016年1-7月成交土地樓面均價高達8610.40元/㎡,其中5月和6月成交土地樓面均價分別高達12958.76元/㎡和13600.24元/㎡,3月、5月和6月的成交土地溢價率分別為83.56%、78.51%和和49.48%。

2.2穩健老牌房企,再起航償債能力優良

我們對於杭州老牌房地產企業進行了調研。該企業前身成立於1982年,並於1990年經建設部批準成為具有城市綜合開發一級資質的開發企業,擁有34年房地產開發背景,這樣的“老字號”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國內不超過10家。公司總部位於杭州市,在上海、安吉、長興、富陽、紹興、臺州及黃山均有項目布點。公司致力於將自身打造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的好公司,並制定了三個“一百”的發展目標,即銷售額一百億元、百強企業及百年企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百強目標已經實現,公司2015年和2016年均為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調研時公司銷售額為49.2億元,順利的話年底將突破銷售百億目標。

公司的主要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一級)和市政工程建設承包,形成了房地產為主,代建為輔,並兼顧投資的經營格局。商品房業務是主板塊;商業地產是第二大板塊,核心文化廣場的租金水平處於杭州市前三位;第三大板塊是物業板塊,公司是杭州最早有物業管理資格的公司;第四是政府代建項目板塊,主要做市政府直屬管理的道路橋梁代建,近期仍有大量道路代建項目,建設政府大型工程曾先後榮獲國家優質工程最高榮譽“魯班獎”以及中國市政工程最高獎項”“市政金杯示範工程”;第五板塊為投資板塊。

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是房地產開發業務,是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2013-2015年來源於住宅項目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均維持在90%左右。公司房地產開發的業務模式為:通過市場化土地招拍掛形式,獲得土地經營開發權,通過自籌資金方式,完成項目建設內容,項目銷售通過公司自行市場化銷售方式實現,並實現資金回籠。公司是杭州市本土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代表,銷售額居於杭州房企前列,並保持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實現銷售面積42.16萬平方米,完成銷售金額89.10億元,其中結轉收入面積26.29萬平方米,結轉收入46.67億元,銷售增幅維持較高水平,預計2016年將完成銷售金額100億元,“十三五”末預計完成銷售金額達到200億元。

在物業管理業務方面,企業目前所管理物業出租面積超過25507.81萬平方米,2015年房屋出租及物業服務費收入0.41億元,且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在代建業務方面,企業目前進行的市政配套工程等代建業務共有20個,代建業務運營模式主要是政府或相關部門作為委托方委托公司進行區域內城市及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並簽署合同,建設內容涉及區域內基礎設施、城市配套、學校、城中村拆遷改造及安置小區建設項目等,工程款項及相關費用由委托單位根據合同及投資額按約定比例支付給公司,項目一般由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與公司簽署代建協議,公司通過建設項目從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公司在杭州房地產開發企業中具有優勢地位。首先,公司房地產業務立足杭州,布局上海與華南地區,具有明顯的區域品牌優勢;其次,公司現有土地儲備及項目儲備規模較大,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再次,公司致力於高附加值與精裝修產品開發,並通過多渠道拿地方式降低成本,由於公司國有企業背的景,其融資成本比民企低,是公司的核心優勢之一;最後,公司通過較快的開發速度降低了資金成本。

公司整體資信狀況良好,貸款償還率和利息償付率均為100%,不存在逾期而未償還的債務。整體而言,公司資產規模保持持續高速增長,近兩年增速均在20%以上,規模擴張較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穩定在80%左右,主要是由於房地產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前期土地儲備及工程施工等占用現金規模較大,因此房地產公司普遍存在財務杠桿水平較高的現象。

從資產結構方面看,公司流動資產占比常年穩定在90%以上,最高時曾超過97%,這種資產結構符合房地產行業流動資產占比較高的特點。企業流動資產以存貨為主,占比在60%以上,其次為其他應收款,占比接近20%,貨幣資金占比也相對較高,在10%左右;其中存貨主要為開發成本,占比超過80%,擬開發的土地占比不到5%;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賬齡均以1年以內為主,占比均在90%以上,整體賬齡較短。就負債結構來看,公司債務以流動負債為主,占比在65%以上,並有逐年提高的趨勢,流動負債占比遠高於非流動負債;長期債務占比較低有利於節約資金成本,但短期債務占比較高對資金的穩定性會造成一定影響。公司流動負債主要以預收款項為主,近年來預收款項持續穩定增長,占比不斷提高,目前已超過75%,主要是由於開發的項目陸續竣工,達到預售狀態,預收購房人款項導致。非流動負債幾乎均為長期借款,占比始終在99%以上。整體而言,企業有息負債總額超過70億元,其中長期借款余額占比超過65%,短期借款余額占比不足5%。

在償債能力方面,由於公司流動負債增長較快,流動比率整體呈下降態勢;由於公司所處房地產行業的特性,存貨在資產中占比較大,因此公司的速動比率相對較低。公司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處於行業平均水平。由於公司主要的房地產項目為住宅,銷售模式為預售,應收賬款較少,因此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保持較高水平;由於房地產項目開發周期相對較長,從購買土地到正式交付產品、結轉收入成本,通常需要幾年時間,因此房地產公司存貨周轉率普遍偏低。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業務受全國房地產總體行情及公司安置房拆遷房項目毛利率較低的影響,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呈現波動趨勢。但總體而言,公司2014年和2015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超過90%和20%,增速較快;近3年營業毛利率穩定在20%以上,凈資產收益率也基本穩定在5%以上。此外,公司收到政府的補助力度逐年加大,2015年收到政府補助合計超過1700萬元。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流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主要是當年開發房地產項目支付土地價款及工程款等金額較大導致,近兩年公司房地產項目陸續完工,資金回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凈流入。


過剩產能,機遇猶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民營經濟。2015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951.72億元,占全市的59.2%;實現財政收入912.56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40.8%,占比相對較高。2016年上半年,杭州民營經濟運行平穩,主要指標中除民營投資負增長外,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民營商貿增速及占比穩步提高,全市民營商貿企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7667.71億元,同比增長7.4%,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占全市商品銷售總額的77.0%,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民營投資降幅收窄,全市民營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279.72億元,下降4.6%,但降幅較一季度收窄4.3個百分點,低於全市增速13.7個百分點,同比回落15.3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為50.8%,同比回落7.3個百分點。民營工業銷售產值增速提高,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895.68億元,增長4.6%,低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幅1.0個百分點,增速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為47.8%,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民營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速及占比同步回落,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922.40億元,增長8.2%,增速低於規上工業5.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均回落1.8個百分點;占全市規上工業的43.5%,

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財政貢獻繼續提高,全市民營經濟提供的財政收入為656.00億元,增長28.5%,增幅高於全市財政收入總額增幅11.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8.4個百分點;占全市財政總收入比重為45.3%,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

我們調研了杭州市一家重要的民營企業。該企業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有色金屬板塊、垃圾發電板塊和貿易板塊;其中有色金屬板塊是企業主要的利潤來源,近兩年來占企業毛利潤比重均在75%左右,垃圾發電次之,近兩年來占企業毛利潤比重在16-19%之間。總體而言,有色金屬板塊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原以氧化鋁產銷為主,自2014年末鋁合金錠生產基地投產後,又新增鋁合金錠產銷業務。

3.1鋁業產能過剩,去產能現階段性短缺


鋁產業鏈主要由鋁土礦開采、氧化鋁生產、電解鋁生產、鋁材加工四個環節組成。鋁土礦是生產氧化鋁的主要原料,氧化鋁產品的主要用途是生產電解鋁。我國鋁土礦供給主要依賴於進口,約占總供給量的60%以上。目前我國鋁土礦進口結構由原印尼占比70%以上的單一進口結構轉向由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國組成的多元化進口結構,受單一國家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小。

作為電解鋁產品的中間產品,氧化鋁的生產布局與電解鋁的生產布局和經濟性是緊密相關的。我國電解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且是全球最大的鋁消費國;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方面全球鋁制品需求增速放緩,另一方面由於投資慣性,我國鋁冶煉產能增長過快,導致目前市場產能嚴重過剩,2015年我國電解鋁產量為3141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0%,供過於求的情況較為嚴重,電解鋁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同時,由於電解鋁屬於高耗能行業,能源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35-50%,電力消耗和電價差異成為影響電解鋁行業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關鍵性因素;近年來企業用電價格頻繁上調,使得電解鋁冶煉企業的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大。

2015年關停的近400萬噸產能中,盡管鋁價已從10000元/噸漲至12000元/噸,但目前複產產能仍然較低。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鋁廠複產缺乏足夠前期周轉資金。用於清爐、購買原材料等方面的鋁廠單噸複產資金約1000-1500元/噸,年產10萬噸鋁廠的複產資金將達1億元。前期鋪墊資金在歷史上多是通過銀行貸款、政府給予電價優惠變相讓利等方式獲得,但在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以及銀行對過剩行業惜貸嚴重的背景下,電解鋁企業融資複產的可行性較低。但考慮當前電解鋁在產產能需要的匹配的氧化鋁產能約為6000萬噸左右,氧化鋁的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價格出現大幅回調的概率較低。國內氧化鋁的減產規模已與需求下降幅度基本相匹配,並且減產規模還將繼續擴大。隨著氧化鋁供需出現階段性短缺,電解鋁企業將加大氧化鋁的庫存保障,供需關系反轉對價格形成支撐。短期內國內氧化鋁市場仍將以消化庫存為主,隨著供應量下降、需求穩定,市場整體預期向好,氧化鋁價格將回到合理的運行區間。隨著進口鋁土礦品質的下降、煤炭和其他輔助材料價格企穩,2016年氧化鋁成本支撐較強,價格上運行力較強,預計價格將持續反彈。

目前全球鋁工業仍處於產能過剩和競爭激烈為主線的微利階段,整體來看鋁行業的供求矛盾仍存在,部分產能仍處於供過於求的階段。但是鋁的下遊需求廣泛,按終端需求分類,建築用鋁約占鋁需求的32.8%,交通約占24.9%,電力約占16.3%,機械設備約占8.9%,耐用消費品約占主力7.2%,包裝約占6.5%,其他約占3.3%。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的逐漸加速以及對產品需求的逐漸細化,下遊市場需求容量將會不斷提升,將成為拉動鋁深加工產品發展的直接動力,因此鋁工業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長期以來,氧化鋁的傳統定價模式,是以電解鋁價格的一定百分比來確定價格。近年隨著中國需求帶動了全球氧化鋁需求的迅速增長,力拓、美鋁、俄鋁等國際鋁業巨頭已經形成了戰略同盟,效仿鐵礦石定價方式,將氧化鋁定價方式向指數化的方向推進,氧化鋁的資源價值正在逐步體現。未來具有資源及一體化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將更具成本控制能力和抵禦單一產品價格波動所帶來的經營風險能力。

3.2垃圾發電趨勢,空間廣闊且補貼支持

2015年我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到92.5%,較2007年提高30個百分點,絕大多數城市生活垃圾都已得到有效處理,無害化處理率已經接近飽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垃圾發電即是焚燒處理方式的一種。堆肥項目處理規模小,並不是主要的處理方式;垃圾填埋占地面積大,且容易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目前很多地區的垃圾填埋場庫容已接近極限,全國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高達75萬畝;相比之下,垃圾焚燒方式占地面積小,且焚燒方式更為清潔環保,在垃圾焚燒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垃圾焚燒不僅可將垃圾減量90%以上,還可以獲得電力能源,同時垃圾殘余量還可以作為建築材料再次利用,綜合經濟效益明顯。

雖然生活垃圾處理市場整體空間有限,但垃圾焚燒項目仍有較廣闊的空間。雖然目前垃圾填埋方式仍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使用最多的方式,但2007-2014年間,填埋方式處理量累計增長40.76%,年均複合增長率5%,增速較為平緩;相比之下,焚燒方式處理量累計增長271.4%,年均複合增長率20.62%,持續維持高速增長。截止2014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方式處理量占比32.51%,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仍是垃圾焚燒行業的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全國投產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17座,建成投產後全年新增處理量接近635萬噸,全國市、縣已累積垃圾焚燒能力約有23.3萬噸/日。在“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的工程建設的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約在1000億元,焚燒設施建設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國家鼓勵垃圾減量處理、發展清潔能源,對垃圾發電企業給予垃圾發電補貼收入、增值稅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確保了垃圾發電收入的穩定性。


3.3鋁業民企先鋒,垃圾焚燒處理排頭兵


我們所調研的企業主要從事氧化鋁、鋁合金錠等有色金屬、垃圾發電和貿易業務,三項業務合計占公司營業收入比重在95%以上。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氧化鋁生產企業,是全國三大氧化鋁供應商之一,產能在全國氧化鋁行業排名前列;公司是國內最早投資垃圾發電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已在杭州、昆明、武漢、長春和天津等接近20個地區開展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已成為國內擁有垃圾焚燒電廠最多、累計處理垃圾能力最大的企業之一。

有色金屬板塊為公司的核心業務,產品包括氧化鋁和鋁合金錠,其中氧化鋁占比較高,保持在60%以上,但隨著鋁合金錠產能的逐步釋放,占比逐年降低。公司在鋁產業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氧化鋁、鋁合金錠等有色金屬業務規模均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受益於“鋁土礦-氧化鋁-鋁合金錠-鋁鎂深加工”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和完善,公司有色金屬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實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有色金屬業務收入增長率均保持在10%以上。同時,公司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降低生產成本:一是生產技術改造,公司目前主要采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生產工藝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二是加大鋁土礦自產規模,公司氧化鋁生產基地主要位於河南、山西、廣西等鋁土礦資源豐富的地區,為氧化鋁的生產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來源,有效的保證了鋁土礦的穩定供應,並且公司在河南和山西擁有自有礦山,鋁土礦自產比例已上升至25%以上;三是建設自備電廠和自產蒸汽,公司生產所需的蒸汽全部為自產,各個氧化鋁廠均配備發電廠,電力自給率達到50%以上。公司氧化鋁業務具備很強的行業競爭力,產品市場占有率在10%左右。氧化鋁業務毛利率逐年提高,由2013年10%左右已提高至目前20%以上;2013-2015年,氧化鋁的產能利用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產銷率為維持在100%左右;且下遊客戶集中度較低,對主要客戶的依賴度較小。

公司垃圾電廠全國布點較多,垃圾處理量位於國內前列,具備規模優勢。公司垃圾發電所有電力全部並網銷售給當地電力局。電價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垃圾發電補貼,由電網公司支付;二是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由發改委和財政部審批後返還給公司。由於垃圾焚燒發電屬於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符合國家鼓勵垃圾減量處理、發展清潔能源的指導原則,因此公司在垃圾發電補貼、增值稅減免等方面可享受多項優惠政策,其中垃圾發電補貼為公司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利潤的最重要補充來源。

貿易板塊為公司傳統業務板塊,主要包括氧化鋁、鋁合金錠和鋼材電纜等,公司保持較大的貿易規模,一是為了維護現有銷售渠道,以備在自有產能擴張後產品可直接對接渠道;另一方面,保持較大的貿易規模還有助於提升公司與下遊客戶、物流公司間的議價能力,提升產品的盈利空間,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公司整體資信狀況良好,未發生信貸違約記錄。整體而言,受益於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大,公司資產規模逐年增,總資產規模增長較快,2014年和2015年均保持超過10%的增速。公司負債規模擴張與資產規模擴張較為匹配,略快於資產增速,資產負債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資產結構方面看,2015年之前流動資產占比較高,穩定在50%以上,2015年以來公司資產以非流動資產為主,占比接近60%,公司整體資產流動性有所下降。公司流動資產主要由貨幣資金、其他應收款、存貨、預付款項和應收賬款等構成。其中貨幣資金占比最高,穩定在30%以上,2013年和2015年均超過40%,貨幣資金余額較大主要是為滿足自身業務規模擴大所帶來的流動資金需求和資本性支出需求,但值得註意的是公司的受限貨幣資金規模較大,2014年和2015年占貨幣資金余額的比重均在85%左右。公司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重始終在10%以下,主要是應收貿易公司的有色金屬銷售貨款,以及應收各地電網企業、事業單位的電費和垃圾處理費,2015年占比提高幅度較大,主要由於行業景氣度低迷,公司為保留部分優質客戶,延長了信用賬期所致,考慮到公司應收賬款客戶資信良好,違約可能性較小,應收賬款整體回收風險較低。其他應收款占比相對較高,在15%左右,其中關聯方占比較大,且主要是非經營性其他應收款,存在一定回收風險。存貨在流動資產中占比在11%左右,比重不高,且存貨周轉率在9次左右,存貨周轉效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情況良好,應對存貨跌價風險相的能力強。公司非流動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構成。

從負債結構方面看,公司負債以流動負債為主,近兩年占比均在75%左右;公司有息負債占總負債比重較高,近兩年均穩定在80%以上,從有息負債期限結構來看,主要以一年內有息債務為主,占總有息債務比重接近75%,債務期限結構較為集中,短期內償債壓力較大,債務期限結構有待優化。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近期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有所下降,但是仍處於合理水平,且公司的流動資產整體變現能力較強,短期償債能力比較穩定;公司EBITDA利息保障倍數呈逐年上升趨勢,BITDA對利息償付具有較強的保障能力。綜合而言,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較為穩健。

從盈利能力方面看,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均持續上升,盈利水平保持穩定增長。近年來,公司營業收入均保持快速增長,2013-2015年增速逐年提升,目前已接近30%,但是受有色業務板塊銷售單價下降的影響,毛利潤增速相對較低;受益於期間費用的持續下降,公司實現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分別在13%和18%左右。公司的營業毛利率始終保持在10%以上,其中有色金屬板塊的毛利率在20%左右,垃圾發電業務的毛利率逐年提升,目前已接近40%。


金融投資,方興未艾

我們還對杭州市一家市屬國有集團進行了調研。該企業由杭州市政府100%持股,是杭州市政府重點培育的市屬國有企業集團之一。公司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企業發展戰略,投資組織國有產權的合理流動與重組,重點發展金融服務產業投資、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和金融發展平臺建設等三大業務,以股權投資形式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並通過政策型扶持投資和效益型投資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形成了以商品貿易和金融服務共同發展,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多元化集團公司。

公司主要業務以商品貿易和金融服務為主。就營業收入來講,商業貿易占比在穩定80%以上,金融服務占比平均為15%左右。其中商品貿易板塊以大宗商品交易為主,主要經營煤炭、化工和鋼材業務,占公司毛利潤的比例在5%以下,金融服務板塊為公司提供重要的利潤來源,2014年在85%以上,2015年同樣在70%左右;金融服務業務主要為信托業務,資金投向分布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另類投資,合計占比超過90%。

其中大宗商品貿易屬傳統貿易領域,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在這種競爭形勢下,公司借助自身渠道優勢及與主要客戶良好合作關系,充分開展符合自身定位並能發揮自身優勢的業務運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渠道不斷拓寬、管理也逐漸成熟,發展比較穩健。公司有針對性地選擇熟悉的大宗商品品種,專註於對部分優勢品種的研究分析,不僅增強了專業化運作水平,還有效降低了貿易風險。公司選擇風險相對可控的業務模式,如貨款同時結算的即期貿易業務和收取采購方保證金以及擔保物的定向采購貿易業務,以達到穩定的業務流量和利潤水平。此外公司依托集團的綜合優勢,科學有效地利用各種銀行資源和金融工具,一方面可以降低資金成本,加強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還可以創新、開發傳統貿易與現代金融相結合的各種新興業務模式,在傳統大宗商品貿易發展路線上嘗試貿易金融經營模式。商品貿易收入主要來源於浙江地區,2015年占比在40%左右,雖然較2013-2014年超過70%的比例已大幅下降,但是仍為主要商品貿易銷售區域。

金融服務業務主要分為自營業務和信托業務兩大類,主營業務突出,信托業務收入占比連續數年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信托產品投向以房地產為主,另有部分投向實業、基礎產業、金融業等領域。公司信托業務營業收入主要由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投資收益構成,合計占比不斷提高,目前已超過95%,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70%左右。

從資本結構來看,公司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以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主的非流動資產是公司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公司2014-2015年的總資產增幅分別超過60%和30%,資產擴張速度較快;其中2015年公司的非流動資產占比在80%左右,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占比超過50%。從負債結構看,公司負債規模持續增長,以短期有息債務為主的有息債務規模增長較快。公司負債以流動負債為主,占比始終穩定在70%以上,其中短期借款占比逐年提高,目前占總負債的比重超過50%。

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的貸款償還率和利息償還率均為100%,資信狀況良好。從短期償債能力看,2015年公司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在0.5以上,較2013-2014年0.8左右的水平有較多下降,主要是受以短期借款為主的流動負債大幅增加影響,雖然面臨一點的短期償債壓力,但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覆蓋程度依然相對較好;從長期償債能力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雖然逐年上升,但依然保持在60%以下,EBITDA利息保障倍數也始終保持在3以上,處於良好水平,長期償債能力較好。

從盈利能力看,近年來公司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均保持著穩步增長。毛利率雖然持續下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公司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雖然也在持續降低,但2015年分別仍在4%和10%左右,仍然保持較高水平,但盈利能力也有待改善。整體而言,商品貿易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但毛利率很低,主要是由於商品貿易的營業成本較高所致;金融服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雖然較低,但是公司毛利潤的主要來源,處於較高水平,主要原因是產生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等的金融業務營業成本極低。2013-2015年,公司的商品貿易業務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是因為鋼材及電解銅貿易收入增加所致;金融服務業務營業收入同樣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發行人子公司信托業務規模平穩增加,業務發展態勢較好。近年來,雖然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但由於公司通過要求采購方根據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情況增加保證金數額,因此一定程度上能抵禦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此外,作為杭州市市屬國有金融類投資主體,持續得到杭州市政府在資本金方面的支持,有利於公司業務的持續拓展,為公司的持續優質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支持。

杭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2200多年的歷史是這個城市的美更加深沈;杭州又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城市,無論是G20峰會的召開還是未來亞運會的舉辦,杭州的城市建設在快速發展,城市也變得越來越美麗。正如習近平主席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所說:“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頭號任務。杭州的企業也是如此,無論是歷史悠久的老牌房企、過剩產能的民營企業還是傳統領域的貿易公司,無不在尋求創新、變革與發展,無論是保障房和商品房建設開開發模式,鋁產業的技術創新和垃圾發電的“藍海”探索,還是在傳統大宗商品貿易發展路線上嘗試貿易金融經營模式,無不是因不斷創新和變革而贏得了市場。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07

公屋變居屋藏富於民(2017/5/4) 林本利

2017-05-04  NM

前文提到出租公屋已完成歷史任務,政府實應把用作興建公屋的土地轉作興建居屋,協助市民首置或「上車」,這樣才有望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消消年輕一輩及「無殼蝸牛」的怨氣。

由1996年至2016年,公屋住戶由65萬增加至76萬,但居住在公屋的人口反而由接近240萬下跌至213萬。公屋明顯已被人濫用,不少公屋居民透過離婚、分戶等方法,申請多一個單位,令每人的居住面積大幅增加。

此外,由於房委會實施富戶政策,公屋居民為了逃避繳交雙倍或市值租金,把個別家庭成員除名,只留下年老、體弱、殘疾及低收入的家庭成員,以免收入或資產超出上限。事實上,富戶政策缺乏成效,年滿60歲的「長者」,即使收入高達10萬元,仍然可以獲得豁免,繼續住在公屋,個人享受數百呎居住面積,直至終老。

過去政府興建公屋,補貼低收入家庭住戶,令香港的工資較低,協助香港發展工業。可是,現在香港已由工業城市轉型至服務中心,政府是否有需要繼續補貼僱主,令低收入階層的工資無法提升?

現時單身人士申請出租公屋的每月最高入息限額(包括僱員5%強積金供款)接近12,000元,遠遠高於全港一人住戶每月8,500元的入息中位數。這又難怪十多萬個單身人士申請出租公屋,個別擁有專上學歷的申請者,情願工資停留在低水平,以免失去申請公屋資格。

現時最低工資已調升至每小時34.5元,不少基層工作(包括保安和清潔)每月工資已超出申請公屋的上限,故此缺乏吸引力,以致這些行業不時出現勞工短缺情況。公屋制度不單損害香港的生產力,製造勞工短缺,還製造貧窮。公屋住着大批低收入(或無收入)的獨居長者,他們缺乏家庭支援;年輕人不思進取,為要符合申請入住公屋資格。

事實上,港人置業需求遠多於租住公屋的需求,以現時香港勞工短缺、失業率只得3.2%的情況,正常人只要勤奮工作,每月要賺取12,000元並不困難。現時香港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是15,000元,一對夫婦勤奮工作,每月收入應有2萬至3萬元。只因二人家庭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是18,263元,才令不少夫婦放棄較高收入的工作。若然政府將公屋改為居屋出售,相信大部分申請公屋的家庭都有能力購買。

過去政府為了增加香港的自置居所家庭比率,推行「租置」計劃,把公屋出售給租戶,又把部分公屋單位改為居屋出售,反應十分理想。新一屆政府若要認真處理香港的住屋問題,便不應把用作興建私樓的土地改為興建港人「首置上車盤」,而應該把公屋用地改為興建居屋,每年2萬多個供應,讓更多綠表和白表申請者中籤,以滿足港人置業需求,這才能有效壓抑私樓價格繼續攀升。

未來幾年,房委會興建公屋每單位的平均成本由70萬元至100萬元。若把這些公屋變成居屋,售價由百餘萬元至300多萬元,政府及房委會已有一倍以上的利潤,售價亦是一般市民(包括公屋申請者)可以負擔的水平。公屋變居屋,不單減輕房委會財政壓力,又可以藏富於民,鼓勵市民勤奮工作,儲蓄首期認購居屋,退休後有物業作安老按揭,並可以壓抑「劏房」、二手居屋和公屋的癲價,確實一舉多得。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9

科技公司挖掘“鏈圈”新價值,區塊鏈技術有望普惠於民丨科技心語

上周IBM公布二季度財報顯示,包括區塊鏈服務在內的戰略業務收入實現15%的增長,並首次占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顯示了新興技術對傳統科技企業的重要性。

區塊鏈技術是下一個將呈現爆發式增長的領域。據筆者了解,2017年3月IBM推出區塊鏈平臺以來,至今已經擁有超過250個活躍的區塊鏈網絡,同時還包括多個領域的數百個獨立區塊鏈項目,以及超過1500名致力於IBM內部區塊鏈項目的員工。

而其他的軟件巨頭,包括甲骨文、亞馬遜、微軟和SAP在內的公司也都宣布了它們的區塊鏈即服務工具(BaaS),希望通過幫助開發者打造區塊鏈解決方案來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IBM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裁MartinSchroeter表示:“IBM在安全性、規模化以及強勁的生態圈方面的優勢使之在區塊鏈的競爭上具有主導地位。”

區塊鏈技術在全球範圍的普及是伴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崛起。數字貨幣的交易將被永久地記錄在區塊鏈上,而區塊鏈技術是以高等安全性和加密性的軟件為基礎的。

如今,IBM已經與包括德意誌銀行在內的歐洲最大的7家銀行進行區塊鏈方面的合作,為它們提供真實的金融世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IBM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女士表示:“區塊鏈之於可信交易,可類比為互聯網之於信息。”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2025年區塊鏈的商業附加值可增長至超過1760億美元,到2030年,超過3.1萬億美元。

IBM還發起了超級賬本項目(Hyperledger)聯盟,挖掘“鏈圈”的創新價值,最終目的是實現科技紅利普惠於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IBM已經與中國銀聯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區塊鏈的交易積分交換系統,該網絡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不同銀行之間和不同商戶之間的積分交換。

不過,Hyperledger主要是用於企業間的協作,為了讓個人也能夠參與到這種數據協作中,近期市場上也誕生了一些支持公鏈架構的區塊鏈數據協作體系,能夠允許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參與到數據協作的體系中。

近期剛完成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的區塊鏈數據協作協議Points(PTS)創始人張佳辰告訴筆者:“目前發展中國家的信用記錄仍然十分缺失,以中國為例,只有30%的人擁有可用於傳統信用評分模型的信貸記錄,因此基於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的信用評分應用前景廣闊,能夠有效地解決目前社會的征信難題,讓更多普通人獲得健康有效的信貸途徑。”

筆者認為,這一切實現的基礎是需要建立一個完整、準確的數據池,打通數據孤島,形成覆蓋個人和機構的高效數據協作模式。當然,隱私安全、激勵機制和有效的數據組織方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鑒於歐盟剛剛實施了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區塊鏈如何與GDPR兼容也尚待認證。根據GDPR,在存儲層面,個人數據必須完全匿名存儲,並且默認使用盡可能最高級別的隱私設置。在記錄層面,個人數據處理者必須清楚地披露數據收集,聲明數據處理的合法基礎和目的,保留數據的時間以及是否與任何第三方或者歐盟以外國家共享數據。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正是得益於數字貨幣的崛起。根據Coindesk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數字貨幣市場融資(ICO)占到了傳統IPO融資額的45%,融資量高達72億美元。這一成長不到三年的貨幣資本市場正在顛覆傳統的金融投行業務。

筆者認為,對於股票發行者而言,通過ICO市場融資的好處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好處是ICO市場融資的成本更低。事實上,ICO市場的投資者來自全球各地,更加分散,這意味著能夠吸引更多新的、廣泛的投資人到該平臺上交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94

人行易綱:外儲減因藏匯於民

1 : GS(14)@2016-03-07 23:07:33

【明報專訊】對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及人民幣貶值,人行副行長、全國政協委員易綱解釋,中國外儲是全球最高,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擇機流出並不奇怪,現時有一些外儲下降是在他預期內之事。易綱又稱,去年企業和個人跨境外匯淨支付了2400多億美元,企業對外有直接投資,有證券投資,個人亦有境外旅遊消費、留學支出,這些都會令外匯減少。



此外,還有一部分外儲下降是美元升值,令非美元資產折算後減少,不是外匯流出,只是匯率變化引起。但易綱承認,不排除有部分資本外逃是混在上述因素當中。但他認為,總體來看外儲下降大部分都可以用「藏匯於民」來解釋,中國的外匯儲備亦會保持合理適度的水平。

現行措施構建「利率走廊」機制

至於外儲變化造成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易綱相信,匯率會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且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易綱並強調,3.3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儲中,不符合流動性標準的資產均全部扣除在官方外儲之外,所以現在公布的官方數字一定符合標準。另談到利率市場化時表示,目前人行運用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和存貸款的便利來引導短期市場利率,這樣能夠探索構建一個「利率走廊」機制。易綱又稱,下一步則是逐步做好控制短期利率向中長期傳導的機制。

唐英年籲監管機構加強市場溝通

此外,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長唐英年,亦向兩會提交四個提案,當中提到人民幣遭國際炒家以「無根理據」炒作衝擊,他建議監管機構主動加強跟市場溝通,增強政策公信力。而且唐英年亦就內地金融市場提出9項建議,強調不應放任市場自由發揮。他建議政府增加溝通、透明度及披露信息,香港擁有包括九七金融風暴擊退大鱷等的多年經驗,可分享經驗,共同參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7/news/ea_eaa4.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84

梁粉林智遠:還票於民

1 : GS(14)@2016-12-03 05:03:10

上屆特首選戰提名梁振英的林智遠(圖),今屆組4人團隊「計您一票」搶攻會計界選委;雖被標籤為「梁粉」團隊,但林強調始終如一,「都係按民調結果,還票於民」。他指作為香港人,「希望社會唔好分裂,大家同心協力做好一件事;CY係咪做到?相信你同我都好大疑問」。


質疑CY能否化解分裂


林智遠上屆於界別內第二高票當選,他指得票較高或因選民認同按民調投票理念,故團隊今屆仍堅持以該立場,「因為我哋係想『代選民、選特首』,所以最好以民調做選擇」。曾提名梁振英的他,如何評價梁任內表現?他坦言,「大家對梁振英嘅看法,有好、有唔好,係咪可以功過相抵呢?真係唔知!」但他明言香港人不欲看到社會分裂,直指梁在此方面的能力,大家也有質疑,反覆重申按民調,「而家呢個環境、香港缺乏嘅嘢,CY係咪可以做到?我有好大疑問」。至於會否支持財政司長曾俊華或其他盛傳熱門特首人選?林稱各人各有優勢;若最後只有梁振英與退休法官胡國興對決,他只稱:「香港人未必想見到咁嘅結局。」■記者許偉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2/198526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