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大家現在都不愛吃巧克力了?不然為什麽可可這個大宗商品價格目前已跌至十年來新低?
行情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紐約洲際交易所(ICE)可可基準合約觸及每噸1928.5美元,跌至自2007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可可期貨價格創十年來新低。
事實上,紐約可可期貨價格自2016年8月以來便一路下跌,從2921美元/噸跌至1928.5美元/噸,跌幅高達34%。同時倫敦可可期貨昨日也觸及每噸1598英鎊,跌至2013年7月以來新低。
據可可交易商表示,此次可可期貨價格下跌主要是因為供過於求,一方面可可產量和供應充足,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健康意識加強,對巧克力越來越挑剔,致使巧克力消費出現大幅下滑,令可可市場需求逐漸減弱。
從供給面看,國際可可組織(ICCO)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5-2016可可年,世界可可總產量為40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1.7萬噸降幅為5.1%。季末庫存總量為14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5萬噸。即便產量和庫存均有所下降,許多貿易商仍然預計今年的可可豆將供應過剩。
同時,由於上個種植季幹燥的季節性熱風有所減弱,西非農作物獲得大豐收,“天氣條件逐漸改善,這也加劇了對可可豆的拋售”,新加坡Phillip Futures軟商品交易員Wifred Chong表示。
路透社今年年初曾報道,因全球最大可可豆種植國科特迪瓦政府達成協議,平息國內武裝暴動,國內政局趨於穩定,英鎊下跌,重壓紐約可可市場。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占據全球供應量的2/3以上。
從需求面看,目前,全球幾乎所有巧克力制造商都面臨著市場停滯和消費者信心下降的問題。Chong認為,可可需求基本面相對疲軟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出於對健康的保護和對體重的控制而逐漸減少食用巧克力。
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時(Hershey Company)近日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凈利潤比同期的2.28億美元降至1.17億美元,同比減少近一半。據IRI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過去兩年內的巧克力銷售量幾乎沒有增長。
就中國方面而言,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巧克力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我國巧克力市場人均消費量遠低於世界水平,從2015年起,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巧克力的銷售額開始呈下降趨勢,截至2016年,中國巧克力零售量總體下降4%。
事實上,由於氣候變化原因,可可價格曾在2011年至2015年間創下連漲紀錄,截至2015年,可可價格飆升了60%,這迫使好時和Lindt&Spruengli AG等世界各地巧克力生產商為其產品付出更高的成本。當時,荷蘭合作銀行發表觀點稱,預計高昂的價格會刺激產量的增長,而這將導致可可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的局面。現在看來,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