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欲推“現象級”減稅 總統幫忙推特虧損卻翻倍

——CNBC——

【欲推減稅計劃,特朗普卻面臨杜魯門以來最快聯邦債務增長】在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後,周四特朗普宣布將在未來兩到三周內推出萬眾期待的“現象級”減稅計劃。特朗普表示降低美國家庭及企業的稅收負擔非常重要,然而美國不斷上升的債務及財政赤字可能成為牽制其實施減稅的重大障礙。目前美國財政部每年需要3萬億美元以維持政府正常運轉,財政預算要通過國會這一關,特朗普就要好好想想如何彌補減稅帶來的政府開支缺口。目前2/3的聯邦稅收收入被認為是“強制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根據聯邦預算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美國中央政府債務/GDP比率從35%飆升至77%,僅次於杜魯門時期創下的103%的紀錄。

——金融時報——

【IMF堅持希臘債務“爆炸”結論】本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遭曝光的一份機密報告稱希臘債務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恐出現“爆炸性”增長,除非希臘債務得到重大重組,否則2060年希臘債務將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75%。對此,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主席雷格林回應稱希臘債務已經不再處於能夠引發問題的水平,希臘問題的解決辦法取決於希臘政府執行改革以換取穩定機制及時提供貸款,而非取決於追加債務寬限。IMF則認為希臘需要債務重組並調低預算財政盈余3.5%的目標。今年4月希臘需償還歐央行14億歐元債券,7月70億歐元的債務也將到期。

——BBC——

【特朗普也救不了,推特季度虧損翻倍】周四盤前推特(TWTR)公布去年第四財季財報,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不斷發表言論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推特治國”並沒有為公司帶來業績支撐。推特當季營收7.172億美元,同比上升1%,創2013年上市以來最慢增速,廣告收入同比下滑0.5%,凈虧損1.671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9000萬美元)。活躍用戶3.19億戶,同比上升4%。有意思的是,在隨後的業績電話會議中,公司首席運營官諾托(Anthony Noto)否認特朗普效應是公司用戶上升的主要原因。諾托認為雖然特朗普展現了“推特的力量”,但“一個人或事件”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變化。

【美國新任司法部長塞申斯:將重拳打擊非法移民】剛通過提名的新任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周四宣誓任職,並表示美國必須設法終結非法移民的情況,並建立合法移民法則系統,非法移民已經開始威脅公共安全並打壓美國工人的收入。美國總統特朗普則贊揚塞申斯是“美國人民的保護神”。周三美國參院以52-47通過了塞申斯司法部長的任命。

——華爾街日報——

【德國貿易盈余創歷史新高】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德國貿易盈余達2529億歐元(約合2700億美元),創下二戰以來歷史新高,2016年德國出口同比上升1.2%,進口僅上升0.6%。同時德國去年經常項目盈余達2660億歐元,創1991年來新高,此前特朗普曾對大量德國車登陸美國,而美國車卻很少在德國大街上見到大為惱火,其貿易顧問納瓦羅更是直指德國利用“低估歐元”獲益,德國貿易數據無疑給了特朗普機會,美國與德國的貿易戰或一觸即發。

【2017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或創金融危機來新低】受特朗普保護主義貿易政策打壓,今年流入新興市場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可能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國際金融協會IIF周四發布報告稱,作為新興工業化化國家經濟發展命脈的海外直接投資規模今年將下滑至3860億美元,近三年下滑30%,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IIF警告稱最大的風險在於發達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程度以及歐洲幾個國家的選舉結果,全球經濟前景仍非常不確定。

——Reuters——

【美聯儲布拉德:年內利率將維持低位】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周四表示,鑒於無法預知特朗普的政策對通脹及經濟增長的影響,預期今年美聯儲利率將維持低位,全年可能僅加息一次。特朗普的政策見效期可能要到明年以後,取決於能否對生產力增長產生持續影響。

【新加坡航空與波音簽署138億美元大單】新加坡航空周四宣布與波音簽訂138億美元39架寬體客機合同,其中包括20架波音777-9s機型和19架波音787-10s機型,此外還有意向訂單12架。新加坡航空在聲明中表示希望此舉能滿足日益上升的客戶需求,並與幾大海灣航空公司展開競爭。

——Bloomberg——

【特朗普承諾未來兩三周推減稅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會見多家航空公司總裁,並宣布將在未來兩到三周內公布減稅及基建投資計劃。達美航空、美聯航和美國航空的CEO上周曾寫信給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表達了對伊蒂哈德航空、阿聯酋航空和卡塔爾航空獲得“大規模政府補貼”的反對意見。對此特朗普表示,你們確實面臨很多競爭,主要來自於政府的補貼。我們的鐵路、公路、機場都已經過時了,中國就有不少先進的高速列車,這需要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