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天新語|VR回歸理性

要說2016年的資本市場什麽最火,VR(虛擬現實)當之無愧,可告別了2016年再回頭看VR市場,一片狼藉。

早在去年年中,VR概念正火的時候,多位VR產業人士向記者預測,九成VR公司將成為“先烈”,這其中包括在開源VR平臺OSVR中提供的源代碼最多的公司聯絡互動董事長何誌濤。甚至連最早涉足VR領域、對VR興趣濃厚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也坦言:“虛擬現實技術的普及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話音剛落,寒冬已至。被稱為VR產業元年的2016年,經歷了上半年的資本熱炒後,到了下半年,卻出現了另一番冰火兩重天的景象:錘子科技孵化了兩年之久的VR項目被曝已經分拆,暴風魔鏡也傳出裁員過半的消息。在深圳華強北市場,上半年銷售火爆的VR眼鏡也遭遇了市場寒流。

 

當然,說VR產業寒冬,更多是指資本層面,因為這個產業春節還沒來,只是在資本層面掀起了一輪熱炒。根據《互聯網+影視產業研究專題報告》,從2015年初至今,VR產業的企業數量從200多家爆發到1600多家。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國內涉及VR產業的投資不少於145起案例,涉及金額44.34億元。

資本固然對產業具有助推作用,但往往也會蒙蔽我們雙眼,2016年下半年大量VR公司遭遇困境可見一斑。然而,隨著VR泡沫破滅,資本陷入觀望,越來越多的VR公司將陷入斷供直至轉型、被收購甚至倒閉。

從功能上看,VR最大的特點是沈浸感,戴上了VR設備,用戶能夠很好地融入到設定的場景中,並且有舒適愉悅的感覺。然而,今天的技術顯然無法實現。

不僅如此,目前的傳輸速度也難以滿足VR內容龐大的數據量。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就表示,VR要實現完美的虛擬現實體驗,每秒要處理高達5.2Gbit的數據量,時延要低於20ms,這意味著需要無處不在的超寬帶、零等待、極致體驗的網絡。目前移動通信網絡尚處於4G向4.5G邁進的階段,只有等到4.5G以及5G網絡規模部署時,VR所需的網絡環境才能相對成熟,為VR應用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VR產業最大的困境很可能就是資本與IT公司在玩,而內容公司缺位了。細看中國VR產業發展的這兩年,都是一些IT人才和資本在玩,甚至幾乎很少看到華為、小米這樣大公司的身影,而在美國,Facebook、微軟、谷歌等公司在做。這些公司有技術、有資金,玩得動也燒得起。

 

事實上,無論是VR的制作技術、傳輸技術、還是終端技術,都只是技術手段,最終呈現的還是內容,其他一切都是為內容服務,內容都沒有,如何知道技術該作何改進?而目前中國的VR產業,充其量只是在技術上學到了一些皮毛,相比已經在VR技術上摸爬滾打20年的美國VR產業,我們的技術還差太多。

而內容層面,在美國,VR內容是環球、迪斯尼這樣的內容巨頭在做,不僅有強大的內容制作能力,系統應用能力也很強大,這樣才有人買單。而在中國,VR內容這塊幾乎是空白,無論是VR遊戲、VR影視還是各類的VR互動,都缺乏優質的內容。以VR影視為例,幾乎沒有一家大型影視公司在試水。目前行業標準尚未建立,一些中小公司用劣質VR產品“渾水摸魚”。聯絡互動董事長何誌濤表示:“行業標準一定是出來了一個體量相對較大的巨無霸,就像智能手機當中出現了蘋果、出現了谷歌,它就會形成標準。”

內容缺乏話語權,VR技術缺乏強有力的巨頭,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中國很可能錯失VR產業發展機遇。

不過,我們也看到一些積極的現象:中國內地終於有大公司關註VR了,騰訊做了軟件平臺,小米成立了實驗室;越來越多的VR體驗店面世將起到教育用戶的作用,這些都是一些好的跡象,是VR即將爆發的一些證據,但究竟有多快,誰也說不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