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三板企業紮堆IPO 主板跳水考驗決心 

在新三板政策落地滯後的背景下,A股新股發行不斷提速,在新三板掀起IPO熱潮。

目前新三板有200多家公司在進行IPO輔導,79家公司在排隊等待過會。有分析人士指出,若大量新三板公司紮堆上市,二級市場估值將受到較大的沖擊,監管層可能會對新股發行采取總量和節奏控制。

近日滬深兩市的跳水行情也在考驗新三板擬IPO企業的決心,如果兩、三年後主板市場中小創估值的整體下移,同時新三板制度建設順利推進,企業可能要反思IPO到底劃不劃算。

新股發行提速 中小創估值下移

據本報記者統計,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審核275家IPO申請,通過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審核了97家,通過84家,月審核數量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在新三板政策落地滯後的背景下,A股新股發行不斷提速,在新三板掀起IPO熱潮。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宣布接受上市輔導的新三板企業已達到330家,有79家新三板公司的IPO申請獲得了證監會受理。

1月18日,創新層企業億童教育(430223.OC)發布公告進入上市輔導,另一家創新層企業天邁科技(831392.OC)則公告已通過輔導驗收,若IPO申請得到證監會受理,將暫停在新三板交易。近來,驢媽媽旅遊網母公司景域文化(835188.OC)、喜劇品牌開心麻花(835099.OC)等明星企業的IPO決定更給新三板企業IPO潮增加了明星效應。

今年1月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三星新材(831645.OC)的IPO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將登陸上證所主板市場。由此,三星新材成為繼江蘇中旗、拓斯達之後最新一家,也是今年第一家IPO成功過會的新三板企業。

至於市場也有期許的新三板IPO綠色通道,多位業內人士則認為並不會導致大量新三板企業蜂擁上市的情況。

上海寬遠資產副總經理梁力便表示,過去中小創估值高企、一二級市場估值差距明顯的核心原因在於供給受限,IPO提速最終會使得場內外估值差異回歸合理水平。“企業上市也有包括稅收在內的各項成本,估值差異的收窄會使企業上市動力沒那麽強。最後應該會達到一個平衡狀態,時間會比較長,但應該是這樣的趨勢。”梁力稱。

“我們預計未來2-3年,A股的投資邏輯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可以稱作’類全球化’。北京清和泉資本策略師趙宇亮向記者表示,因未來經濟預期波動收斂,價值藍籌股估值或將繼續上修,與中小創的估值將會進一步拉近。而同時,未來解禁壓力、IPO放行、再融資收緊等因素也會導致成長股的估值出現大幅分化。

在趙宇亮看來,當前A股整體PE處於20倍上下,處於歷史底部區間,而創業板PE仍高達65倍上下,才回歸至歷史中位數水平。創業板與滬深300的相對PE為5倍,已經跌破歷史中位數,趨勢是加速向下。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分析,當前流動性寬松階段拐點已經出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央行的貨幣政策轉為中性,金融市場開始去杠桿,房地產集中調控,美元處於加息周期,人民幣處於貶值周期,全球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行。”另一位深圳地區的私募投資總監則分析表示,在這期間,中小創的估值持續面臨調整的壓力,往後看,中小創估值提升的邏輯將不斷弱化。

“A股現在的高估值問題肯定是通過供給增加來解決,但二級市場的消化能力也是有限的,比如2011年市場化發行時就曾出現大量破發,部分新股首次發行失敗。”梁力認為,從監管層思路來看,應該是會有總量和節奏控制,以慢慢接軌的方式最後實現二級市場估值的合理化。

在前述深圳私募研究總監看來,若大量新三板公司紮堆上市,二級市場估值將受到較大的沖擊。“現在IPO速度這麽快,跟註冊制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了。如果新三板繼續加大供給量沖進來,市場也會崩盤。”

摘牌去主板IPO劃算嗎?

有消息稱,監管層近期召集部分機構座談,征詢對IPO、再融資、殼資源和新三板等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據稱,未來2-3年,新三板創新層可能會拿出5%的掛牌企業進行連續競價交易。

去年12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隋強在蘇州表示,2017年將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為不同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制度供給,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創業企業,又能滿足發展壯大的企業的需求。

由於前期政策預期落空,新三板市場信心受到較大打擊,因此監管者對未來政策紅利不再輕易發聲。不過,今年公募基金入市、私募機構做市,以及未來創新層競價交易、投資者門檻降低和轉板試點仍值得期待。

與此同時,企業摘牌去A股IPO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去年來已經過會的三家掛牌公司股權結構較為簡單,沒有“三類股東”問題(契約型私募、資管計劃和信托計劃)。由於新三板采取做市交易制度,當前有部分排隊IPO的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存在“三類股東”。

IPO提速也導致中小創此前憑借“稀缺性”長期享受的高估值的狀態面臨調整,新三板公司過去“眼紅”的估值溢價空間似乎正被不斷壓縮。

“風險是存在的,所以掛牌企業是否去IPO,還是要從企業的生命周期和戰略意圖去考慮,而不只是盲目追求估值差。”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褚海濱向記者表示,傳統行業、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公司可以考慮去主板掛牌,而對於利潤區間為1000-2000萬元,行業增長較快的公司來說,由於急需資金突破自身瓶頸和壁壘,留在新三板也不是一個壞選擇。

華東一家券商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新三板企業是否應該去IPO沒有定論,要看企業處於什麽發展階段。過去IPO最大的問題是凍結股權好幾年,很多企業會因此錯過業務發展的時機,不能定增融資。如果IPO提速,時間周期縮短,那麽願意IPO的企業會更多。”

不過梁力則認為,即便估值溢價不斷縮小,A股市場相比於新三板還是優勢明顯。“目前新三板還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市場,即便估值差異縮小,在A股做再融資、減持等都相對簡單,市場承受力也較強。”梁力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