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通過了壓力測試 歐洲銀行就會開始放款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17

20141027eubank

歐洲央行最新出爐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報告顯示,大多數歐洲銀行都能經受住相當程度的沖擊。在所有123家銀行中,只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審查。這當然是好消息。

但歐洲央行此舉,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促進銀行業的貸款。如今壓力測試結果不錯,是否意味著歐洲銀行也已經準備好增加貸款,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資金了呢?恐怕不然。

素有美聯儲通訊社支撐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就認為,此次歐洲央行主持的壓力測試雖然看似“很圓滿”,但仍有許多值得警惕之處。一些大銀行只是勉強通過測試,在“不利環境”中,核心資產充足率僅比5.5%的警戒線略高。意大利共有9家銀行沒有通過測試,且該國最大的銀行UniCredit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僅6.8%。英國兩家在危機中接受救助的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僅比警戒線高一點。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勞埃德銀行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不到7%。

用其他標準來看,一些銀行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歐洲央行表示,有17家銀行的杠桿率不足3%。如果按照美聯儲對於美國大銀行的不低於4%的標準,有36家歐洲銀行不達標。

Hilsenrath還舉了美國的例子。在2009年壓力測試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銀行業貸款增長都極為緩慢。在此輪複蘇期間,銀行業整體的貸款增長速度保持1.9%的溫和增長,工商業貸款增長僅為3.6%。一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也就是壓力測試結束五年之後,銀行業的貸款才開始真正上漲。今年9月,美國銀行業整體貸款同比增長6.3%,創2008年以來最快增速,工商業貸款更是暴漲12.3%。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分析師Alberto Gallo表示:“這(壓力測試)對於銀行的貸款意味著什麽呢?80%的銀行可能通過了測試,三分之二可能過得還很輕松,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準備好擴大貸款。正如我們上周所說,銀行業之所以在借貸上猶猶豫豫,是因為其杠桿率太低,資產質量太差和信貸需求疲弱。此次測試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銀行未能通過審查(尤其是來自外圍國家),這也證明了我們的判斷。自危機以來,歐元區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已經萎縮了5930億歐元,我們認為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正如《華爾街日報》記者Simon Nixon所說,壓力測試的重要意義不在於釋放了銀行的貸款,而是為創建歐元區銀行聯盟鋪平了道路,銀行的成敗將取決於其自身的信用,而不是其所在國的政府。作為一個單一的監管機構和銀行救助框架,這個聯盟將讓銀行業和政府之間“有毒”的聯系脫鉤。

Pimco前CEO El-Erian表示,就和五年前的美國銀行業測試一樣,歐洲嚴格的壓力測試將為歐元區更加長久的複蘇打下堅實的基礎。歐洲央行昨天公布的數據是個好消息。單要想讓壓力測試真正起到作用,歐洲還需要做的更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20

希臘現銀行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320.html

希臘現銀行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06-12 06:00:00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

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截至今年的4月30日,希臘向歐洲央行申請了約807億歐元的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約占希臘金融體系60%的存款總額。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但是,希臘和國際債權人的和解合約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如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所說,留給希臘的時間所剩無幾,而希臘違約的風險每天都在上升。

希臘人喪失對銀行信心

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贏得大選2個月之後,法提亞斯(PanayotisFotiades)把款從雅典的銀行里取了出來。

“我覺得不久之後,希臘同‘三駕馬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與歐洲央行)之間肯定存在一場對抗。”作為中小型企業主,法提亞斯和他的朋友一樣,擔心希臘同國際債權人的關系惡化後,最終政府將采取資本管制。

為了保護自己的積蓄,他先買了一臺嶄新的奔馳車,然後聽取了財務顧問的意見,把存款挪到了盧森堡的貨幣市場基金里。

數據顯示,許多希臘人似乎采取了類似的預防措施:希臘新車註冊量今年飆升,在今年5月上漲了27.9%,在4月則上漲了47.2%。

一方面設法買貴重物品保值,另一方面希臘人加緊蜂擁提取存款。

評級機構穆迪在本周警告,“存款流出,顯著地增加了希臘當局實行資本管制的風險,然而以實施資本管制來限制存款外流,這在我們看來無異於銀行存款違約。”

希臘貸款機構之一的歐洲銀行(Eurobank)首席執行官卡拉瓦斯(FokionKaravias)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12月以來,一共有300億歐元離開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依賴於歐洲央行的流動性。

“從去年12月起,幾乎每個星期存款都是凈流出。雖然目前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流出要少於第一季度,但這種情勢仍在繼續。”卡拉瓦斯表示。

最大的打擊來自於今年1~2月:當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臺,希臘存款出現了200億歐元的凈流出,在3月希臘政府恢複與國際債權人談判時,流出回落至10億歐元。

更糟的是,由於希臘左翼激進政府中的成員在最近幾周不斷暗示,希臘將有可能違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期貸款,希臘出現了多次關於資本管制的謠言。

“我去銀行把我所有的積蓄現金都取出來,”前財務部員工帕帕喬治歐(Papageorgiou)表示,“當我感到安全的時候,我再把它們放回我的賬戶。”

6月4日,希臘表示,已通知IMF不打算按期歸還3億歐元,並計劃將6月所欠IMF的四筆款項合並為一筆,共計16億歐元,在6月底一並歸還。就在當天,又有5億歐元存款離開了希臘的銀行系統。

“我被嚇壞了。它看起來起初像一個真正違約,所以我趕到銀行。”帕帕喬治歐表示。

據希臘經濟和產業研究基金(IOBE)6月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因政府遲遲無法與國際債權人達成協議,經濟界對未來不確定和形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加劇,5月希臘經濟景氣指數降至91.4點,是自2013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公司的商業期望指數同比下降8.3%,尤其是服務業和建築業降幅更為明顯;企業未來出口預期不斷收縮;消費者信心由1月新政府上臺時的樂觀轉向擔憂和焦慮,信心指數連續下降,4月為-40.5點,5月為-43.6點。

如何避免違約毫無進展

有跡象表明,出爾反爾的齊普拉斯政府惹怒了希臘在歐元區內最後一個溫和派朋友——歐盟主席容克,而法國與西班牙等原本對希臘持同情之心的國家,早已經倒向了德國所在的強硬派陣營。

在希臘銀行出現大規模擠兌潮、只能靠歐洲央行的援助勉強活了下來之時,希臘政府在尋找如何避免違約,同時又能留在歐元區內的解決方案方面,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方面獲悉,6月11日當地時間2點,容克將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再次會晤,研究希臘問題的解決辦法。

根據希臘駐華大使館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最新的進展情況,希臘方面向機構提交了一份全面的建議,以期達成協議。

其中,希臘作出了重要的讓步:不僅放下了之前正式的立場,還將過去幾個月中與之定期舉行會議的布魯塞爾集團和技術團隊討論考慮進來。建議包括:第一,低基本盈余,以使希臘免於緊縮政策。第二,保護退休金和實際工資。避免進一步削減工資和養老金,以結束衰退。第三,進行有利於社會大多數人的收入再分配。第四,重組債務,使希臘結束借新債還舊債、而不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第五,恢複勞資集體談判,撤銷被解除的勞動關系。第六,引導在基礎設施和實體經濟中強有力的投資計劃。

與此同時,希臘方面認為,希臘政府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將包括歐盟、歐洲央行、IMF的立場囊括在提交的建議中,但是後者現在又提出了新的建議,這一建議所強調的緊縮將導致希臘陷入經濟僵局,而非真正實現發展。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10

希臘銀行現大規模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211.html

希臘銀行現大規模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6-11 21:19:00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

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截止至今年的4月30日,希臘向歐洲央行申請了約807億歐元的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約占希臘金融體系60%的存款總額。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但是,希臘和國際債權人的和解合約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如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所說,留給希臘的時間所剩無幾,而希臘違約的風險每天都在上升。

希臘人喪失對銀行信心

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贏得大選2個月之後,法提亞斯(Panayotis Fotiades)把款從雅典的銀行里取了出來。

“我覺得不久之後,希臘同‘三駕馬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與歐洲央行)之間肯定存在一場對抗。”作為中小型企業主,法提亞斯和他的朋友一樣,擔心希臘同國際債權人的關系惡化後,最終政府將采取資本管制。

為了保護自己的積蓄,他先買了一臺嶄新的奔馳車,然後聽取了財務顧問的意見,把存款挪到了盧森堡的貨幣市場基金里。

數據顯示,許多希臘人似乎采取了類似的預防措施:希臘新車註冊量今年飆升,在今年5月上漲了27.9%,在4月則上漲了47.2%。

一方面設法買貴重物品保值,另一方面希臘人加緊蜂擁提取存款。

評級機構穆迪在本周警告,“存款流出,顯著的增加了希臘當局實行資本管制的風險,然而以實施資本管制來限制存款外流,這在我們看來無異於銀行存款違約。”

希臘貸款機構之一的歐洲銀行(Eurobank)首席執行官卡拉瓦斯(Fokion Karavias)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12月以來,一共有300億歐元離開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依賴於歐洲央行的流動性。

“從去年12月起,幾乎每個星期存款都是凈流出。雖然目前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流出要少於第一季度,但這種情勢仍在繼續。”卡拉瓦斯表示。

最大的打擊來自於今年1~2月:當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臺,希臘存款出現了200億歐元的凈流出,在3月希臘政府恢複與國際債權人談判時,流出回落至10億歐元。

更糟的是,由於希臘左翼激進政府中的政府成員在在最近幾周不斷暗示,希臘將有可能違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期貸款,希臘出現了多次關於資本管制的謠言。

“我去銀行把我所有的積蓄現金都取出來,” 前財務部員工帕帕喬治歐(Papageorgiou)表示,“當我感到安全的時候,我再把它們放回我的帳戶。”

6月4日,希臘表示,已通知IMF不打算按期歸還3億歐元,並計劃將6月所欠IMF的四筆款項合並為一筆,共計16億歐元,在6月底一並歸還。 就在當天,又有5億歐元存款離開了希臘的銀行系統。

“我被嚇壞了。它看起來起初像一個真正違約,所以我趕到銀行。”帕帕喬治歐表示。

據希臘經濟和產業研究基金(IOBE)6月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因政府遲遲無法與國際債權人達成協議,經濟界對未來不確定和形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加劇,5月希臘經濟景氣指數降至91.4點,是自2013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公司的商業期望指數同比下降8.3%,尤其是服務業和建築業降幅更為明顯;企業未來出口預期不斷收縮;消費者信心由1月新政府上臺時的樂觀轉向擔憂和焦慮,信心指數連續下降,4月為-40.5點,5月為-43.6點。

如何避免違約毫無進展

有跡象表明,出爾反爾的齊普拉斯政府惹怒了希臘在歐元區內最後一個溫和派朋友——歐盟主席容克,而法國與西班牙等原本對希臘持同情之心的國家,早已經倒向了德國所在的強硬派陣營。

在希臘銀行出現大規模擠兌潮、只能靠歐洲央行的援助勉強活了下來之時,希臘政府在尋找如何避免違約,卻同時又能留在歐元區內的解決方案方面,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方面獲悉,6月11日當地時間2點,容克將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再次會晤,研究希臘問題的解決辦法。

根據希臘駐華大使館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最新的進展情況,希臘方面向機構提交了一份全面的建議,以期達成協議。

其中,希臘作出了重要的讓步:不僅放下了之前正式的立場,還將過去幾個月中與之定期舉行會議的布魯塞爾集團和技術團隊討論考慮進來。建議包括: 第一,低基本盈余,以使希臘免於緊縮政策;第二,保護退休金和實際工資。避免進一步削減工資和養老金,以結束衰退;第三,進行有利於社會大多數人的收入再分配;第四,重組債務,使希臘結束借新債還舊債、而不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第五,恢複勞資集體談判,撤銷被解除的勞動關系;第六,引導在基礎設施和實體經濟中強有力的投資計劃。

與此同時,希臘方面認為,希臘政府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將包括歐盟、歐洲央行、IMF的立場囊括在提交的建議中,但是後者現在又提出了新的建議,這一建議所強調的緊縮將導致希臘陷入經濟僵局,而非真正實現發展。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27

找「婉君」標會 借貸人、放款人都賺到

2015-07-06  TCW


大咪喜歡踢足球,幾天前跟媽媽要求,希望在二○一八年暑假,全家能一起到俄羅斯看世界盃。媽媽心裡暗暗叫苦:一家四口到俄羅斯,機票食宿加門票,至少要三十萬,去哪裡擠這筆旅遊經費?

信用卡?循環利率太可怕!跟爸媽借?開不了這個口。

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加州,這家人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點對點線上貸款平台」(P2P Lending,簡稱P2PL)。只要上網花個兩分半鐘、按六次滑鼠,五天內戶頭裡就多了三十萬元,利率較低,也保住面子。

「P2PL」被《哈佛商業評論》列為未來十年內,金融服務業最重要的創新;究竟它是什麼?

「說穿了,P2PL就是網路標會,」IBM金融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吳建宏說,「概念不新,但方法新。」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一個平台,讓有閒錢的債權人 lenders)將錢直接借給需要資金的債務人(borrowers),因為少了分行、硬體和人事支出,申請簡單、利率相對低、撥款速度快、額度不用多,而且資料透明,債權人知道把錢借給怎樣的人,門檻也低。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震華分析,P2PL最早出現在○五、○六年,之後遇上金融風暴後資金緊縮,線上貸款開始竄起。中、美是全球兩大消費市場,中國的銀 行滲透率低,有資金死角;美國人習慣借錢,有整合債務、擴張消費的需求。碰上游資浮濫的環境,加上「分享經濟」推波助瀾,P2PL以高於定存的固定收益和 低於銀行的貸款利率,從一二年起開始急速成長。

激增》美五大業者規模五年成長百倍

《經濟學人》在五月的《國際金融》專刊指出,以P2PL五大業者——美國Lending Club、Prosper、SOFI,英國的Zopa和RateSetter來看,總放款金額從○九年不到一年一億美元,到一四年底超過一百億美元,五年 成長一百倍。高盛證券在今年四月的報告中進一步指出,美國銀行業每年來自信貸市場的一千五百億美元利潤,在未來五年內會被P2PL分食七%。

科技平台的螞蟻大軍正嚙食金融業的血脈,已經讓華爾街金融又愛又怕。

高盛證券集團執行長布蘭克芬(Lloyd Blankfein)也在五月四日中的「員工備忘錄」指出,「傳統金融業對個人和中小企業的服務方式,已被科技業利用科技、數據分析、數位通路重新形塑, 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消費經驗。」高盛並從業界挖角,正式投入個人和小型企業的網路金融業務。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士丹利前執行長麥晉桁 (John Mack),自掏腰包投資了二百五十萬美元在P2PL公司,被《霸榮》(Barron’s)譽為網路女皇、矽谷創投合夥人米克(Mary Meeker)投入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Google也投了一億三千萬美元,另外如摩根大通、瑞士信貸、紅杉資本、黑石集團等知名的華爾街投資大鱷和矽谷 科技創投都插旗了。

「科技業用對等、授權、透明、輕鬆的網路思維顛覆了傳統金融業中上對下的集權運作邏輯,」李震華說,「再搭配低價優勢,創造操之在我的消費經驗。」

以全球最大的點對點線上借貸(P2PL)平台借貸俱樂部 Lending Club,簡稱LC)為例,放款金額到今年第一季,達九十二億五千五百萬美元;根據普華顧問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pers)計算,該公司自○七年起,每季貸款金額成長平均為八七%。

個人如何借款呢?貸款人加入LC會員後,填寫個人資料、貸款目的、金額(一千美元到三萬五千美元)、信用分數、聯絡方式等資料後,LC利用大數據計算貸款 人提供的資料和各種網路社群的行為紀錄,立刻可知道適用利率和每期還款金額,並取得合約詳細內容,貸款人同意後提供銀行帳戶資料,同時該筆申請資料會公布 網站,LC會將借款人按信用等級分類為A到G七種等級,讓投資人選擇,平均五天會集資完成,隔天便由合作銀行撥款到指定銀行帳戶。全部流程只要按六次滑 鼠,即可完成。

最酷的是,註冊會員可以同時當借款人和投資人。假設你借了六%的貸款,同時也可以投資到利率高於六%的債務,降低借款成本。

簡單》找投資者,申請不像銀行繁複

吳建宏比較,如果跟傳統銀行申請貸款,要有身分證明、在職證明、帳戶資料等,還要準備連帶保證人,貸款金額也要由銀行決定,撥款還要等。總之,貸款人是一種等著被決定的消費經驗,與網路上自行決定的經驗差異很大。

LC真正迷人之處在借款;該公司將出資者稱為「投資人」(investor),而非傳統的「債權人」 lender),因為參與真正目的是投資。

做為純科技平台,LC本身並不放款給貸款人,而由合作的銀行(Web bank)放款,債權也屬於銀行;銀行將債權證券化後,分割成每單位二十五美元的收益權憑證(member payment dependent notes),在LC平台上,供投資人認購。

投資人分為三種。

一是標準帳戶(Standard Investment account)。 投資人有二十五美元便可開戶,決定投資金額(必須是二十五美元的倍數),假設投資人願意借出二千五百美元、一百個單位,接著先在網站上查看貸款人的資料 (包括貸款利率、貸款目的、信用評等,但不含個人資料),然後選擇要貸款的對象和單位數,確認貸款組合後,LC會計算出固定收益利率和平均每月收回多少金 額,同意後,下個月便開始撥款到指定帳戶。

二是最佳帳戶(Prime Account)。如果投資人覺得自己選投資對象、建立貸款組合太麻煩,也可以選擇由LC的電腦代操。投資人只要輸入想要的報酬率,便會開始幫你自動搭配組合、代操;獲利之後還想繼續轉投資也可以。自動投資的帳戶開戶門檻較高,要二萬五千美元。

三是法人帳戶(Flagship standard Loan Program)。針對法人或者大型個人投資人,可以投資特定投資等級的債務或債務組合,類似債券基金,而不是投資個人。

如果投資人想脫手憑證變現怎麼辦?有次級市場可進行交易。LC和券商合作了一個「憑證交易平台」,投資人可以到平台進行交易,保有資金流動性。

多元》25美元到250萬美元,都是標的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員彭采薇分析,相較於競爭對手Prosper的「拍賣模式」(編按:貸款人到平台上發布借款訊息,開放給投資人投標,以最優利率者得 標),LC是與銀行合作放款,降低平台本身風險,同時將債權證券化,不但分散投資人投資風險,也讓產品可隨投資人要求量身訂做,可大可小,也有次級市場交 易。

再跟傳統銀行商品比較,債權相關金融商品越直接,門檻越高;一般投資人能買到的債權相關商品就是債券基金,但債券基金已經是相對間接的債券商品。一般銀行 不會將個人小額信貸、小企業貸款證券化,而且分割成這麼小的單位,「從二十五美元到二百五十萬美元,都有商品可以投資,」彭采薇說。

受限於法令規定,美國只有四十二州居民可購買LC商品,台灣人民可以跟線上借貸沾上邊的方式只有購買LC的股票。

LC的股票在去年十二月以每股十五美元掛牌,今年年初一度漲幅超過五○%,後因公布第一季獲利不如預期,股價大幅滑落到十五美元以下。

富蘭克林投顧副理張欽榮分析,LC的投資價值在於高成長性;營收預估將從去年的二億一千萬美元、成長到今年的三億八千八百萬美元,本益比預估成長五○%;且新題材網路股,有大者恆大的特性,目前LC市占率逾八成,後進翻盤機率低。

當然最令人垂涎的是高達三兆三千萬美元的美國消費者信貸市場,套句《經濟學人》的評語:「P2PL的貸款再大,跟美國消費者貸款市場比起來都是侏儒,」可見成長潛力。

【延伸閱讀】6步驟就能借款,自己決定利率高低——借貸俱樂部借貸流程

●情境:假設小王要借2,500美元、借期3年,用途是居家修繕

Step1、上網申請:填寫借款目的、借款金額和信用分數

Step2、確認個資:填寫所得收入,以取得借款利率銀行微信較繁複:銀行盤問個人資料非常詳細,甚至需要個人同意書

Step3、了解內容:確認貸款利率和還款期間利率比銀行低:以個案小王為例,利率約為6.08%,但若申請銀行信貸,利率則為13%?15%

Step4、握決定權:取得貸款合約,選擇同意或不同意

Step5、上傳資料:填寫撥款帳戶資料,其他投資人將在網路上看到借款需求網友是金主:除了個資以外的申請資訊會公開放在網站上兩週,供投資人參考

Step6、等待撥款:申請完成到貸款入帳,大約5到6個工作天

註1:申請前須先成為會員註2:手續費平均為貸款金額的1%,會隨利率調整註3:借款人從入帳後下個月起開始自動扣回分期攤還金額扣款,日期和入帳日是同一天資料來源 Lending Club、Lending Academy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72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25.shtml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劉雪兒 劉雪兒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裸條放貸、跳樓事件的背後透露著怎樣亂象叢生的校園貸市場?

校園貸又出了最新的奇葩事件。

日前有網友爆料,有人通過一款熟人間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放款”,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借款人逾期不還時,放貸人便將裸體照片發給其家人同學等作為脅迫。

一位女大學生表示,今年2月因為創業想到校園貸平臺借錢,上傳了身份證、學生證、家人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她第一次借了500元,周利息是30%,但後續無力償還,只好借新債還舊債,在利滾利模式下欠下了5.5萬元。此時平臺要求李某手持身份證拍裸照作為抵押,不還款就將照片發給家人甚至在網上公開。她還表示,有不少女同學也陷入其中,但是極少人選擇向外公開求救。消息傳出,旋即在各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

12

圖1:微博爆料者放出的圖片 

390665072606680632_副本

圖2:微博部分評論截圖

無獨有偶,這不是校園貸第一件負面事件了。下面的這件事,就更為驚悚和令人悲哀。

“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場,真的很感謝大家以前對我的照顧,我鄭旭對不起大家。”3月9日晚,鄭旭在微信群里留下這段話,跳樓自殺。

在此之前,這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已4次自殺未遂,他迷上賭球後借用28名同學的信息向11家網貸平臺借款,最終欠下了58萬余元的款項。

他在網貼上寫道,曾試圖打工還錢,但每月2000度元的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在高額逾期費和欠貸下,本想去青島賣腎還錢的鄭旭選擇了跳樓自殺。然後這給他的家庭、信息被盜用的同學都帶來了難以處理的問題,直到他身亡的第14天,河南鄉下的老父依舊接到了催債電話。

圖片1 

圖3:鄭旭手機軟件留下的2015年10月消費額,截止當時,支出金額已近70萬

伴隨著P2P的爆發性增長,不少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平臺也陸續推出,比如分期樂、優分樂、U族大學貸、花無缺大學貸等。

但是這些校園貸平臺的目標用戶都是學生,他們沒有穩定經濟收入和償還能力、風險控制意識差、有非理性消費需求,這本身就給平臺的風控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i黑馬總結了下校園貸平臺目前的幾個問題:

1、費率信息不透明

利息上,有的平臺只給出特定產品每期的月還款額,不公布具體收費標準;逾期費用上,不公布具體數值,有的逾期後每日費率甚至上漲60倍之多;服務費上,加收賬戶管理費、預收咨詢費等,最高每筆高達700元。這樣算下來,雖然現金貸款的額度不高,但產品的實際年化利率卻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60%-70%之多。

2、風控管理松散

為吸引大學生,校園貸平臺會找學生擔任校園代理,這些人往往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和風險意識,在選擇對象上不加甄別,一味追求“人頭”業績。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就可實現無抵押貸款,即使是聲稱納入征信系統的平臺,也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甚至出現過平臺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騙取貸款的現象。

3、冒名註冊

一些社會人員在網上大量收購學生證,涉及學生照片、姓名、學號等信息,校園里也存在不少學生代理盜用同學身份證信息等現象。在冒名註冊的背後是倒賣學生信息的利益鏈,一方面騙貸的人或機構利用放款機構的風控漏洞騙取貸款,另一方面名義借款人的信息安全和日後的信用名譽等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4、催收方式野蠻

一些平臺采取言語威脅借款人的方式,聲稱向家長、老師、同學告知欠債不還的罪行,有的采用公布裸照的手段進行威脅。借款學生中不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借款進行超額消費,且家庭經濟能力相對較弱,這些行為給涉世未深、愛惜面子的借款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困擾,有的走投無路便自毀身亡。

5、各平臺信息不共享,存在重複借貸

各家平臺的借款信息相對閉塞,當借款學生換不起費用時,常常換一家平臺借款,相當於“拆了東墻補西墻”,這樣利滾利的雪球越來越大,學生往往淪為幾家平臺的攻擊目標,各家平臺也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失。

據了解,我國現在實行分業監管,P2P歸屬銀監會管轄,但正式監管尚未實施。目前大學生p2p借貸行為尚未納入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所以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為較為普遍,這給金融公司和借款人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盡管學生們需要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認清償還不起的後果,不進行過度消費;但另一方面,關於監管方面的具體法律條文和懲戒措施也應該盡快出臺,以便在源頭上規範校園貸市場的發展。

校園貸 裸條放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90

“極速放款”之下 平安普惠在信任和風控間找到平衡點

消費金融領域,早已風起雲湧。面對巨大的市場和越來越多的湧入者,從原平安信保、陸金所轄下P2P小額信貸業務、平安直通貸款整合而來僅僅一年的時間,平安普惠在非銀行類的個貸市場中份額已遙遙領先。

從平安普惠的個貸產品來看,申請便捷、放款迅速是主打的特色,其新產品i貸2.0更是標榜“全線上操作,放款最快僅需3分鐘”。在極速放款之下,要保持業務的優質,強大的風控體系就成了“必備品”。近日平安普惠首席風控官林允禎接受第一財經專訪,講述了產品背後的風控邏輯。

“信任”和“風控”並不矛盾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國內個人貸款余額約為28萬億元,其中96%由銀行系提供。其余4%的市場份額由1.5萬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和分散的小貸公司占據,平均每家市場主體的貸款余額只有1億,而發展僅1年的平安普惠以獨占6%遙遙領先。尤其近期,其月均新增貸款達200億元。

成功的首要元素便是穩健領先的風險管理。在平安普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容奭口中,風險管理是公司業務的根本。

那平安普惠的風控模型是怎樣運作的?

“基於我們在中國過去10多年的消費信貸經驗,現在我們已經積累起來400多萬客戶的金融數據。他們的行為數據、輪廓數據我們都做了分析。基於此,我們建立起了一個非常可靠的風控模型。基於風控模型,輔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比如通過手機,客戶就可以申請貸款。”林允禎表示。

據她介紹,在10年前平安的消費信貸業務起步時,借鑒了香港、韓國和日本等國家的風控模型。在積累了數據之後,就嘗試建立自己的評分模型、定價模型、審批模型。再加上從平安集團層面獲得的大數據,以及一些人臉識別、微表情等高新科技,進一步提升了風控管理能力和水平。

從平安普惠的產品,尤其是無抵押和純線上貸款產品的特性來看,主打的是便捷快速和“信任”。

就“信任”和“風控”如何找到平衡點,林允禎稱,她認為信任和風險管理並沒有沖突和矛盾。她表示,平安普惠的風險管理流程的出發點並非風險控制,而是管理風險。“通過比較恰當、合適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機制來管理風險,我們對每個個體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決定可以給多少金額的貸款以及合理的定價。我們的目標不是將損失降到最低,而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才能夠有這種信任。”

據林允禎表示,目前平安普惠的壞賬率大約在5%。“這個水平比市場平均水平好得多。”

還沒有可比的競爭對手

消費信貸市場,有傳統的銀行早就盤踞其中,也有互聯網公司攻城掠地。但林允禎稱,目前來看,平安普惠還沒有一個很恰當的可比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和傳統的銀行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並不一樣。

“如果銀行和普惠在風控方面進行比較,那我們的流程、規則、決策,大部分都是由機器完成的。” 林允禎表示,在處理一單申請所投入的人力和每天可處理的申請量方面,銀行無法與平安普惠進行比較。“我們不需要讓客戶提供大量的紙質材料或是信息。只要客戶進行授權,我們就可以獲取他的大數據信息,同時我們還有一套模型,可以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快速做出一筆貸款決策。”

而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相比,林允禎認為平安普惠生來就有金融“DNA”,是從金融的DNA環境當中生長起來的。

“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科技,這些本質還是消費信貸的業務。在這個行業,並非擁有了所有的技術就可以成功。核心的風險管理概念、流程,風控的文化、經驗才應該是起點和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從傳統的模式起步,現在我們正在向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轉型。而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並不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她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42

信貸收緊,有銀行搶在1月大規模放款

1月銀行信貸歷來有“開門紅”慣例,多家機構預測,2017年1月份銀行新增信貸有望沖歷史新高。投放領域方面,基建類項目有望接棒個人住房貸款成為發力點。

第一財經對多家銀行信貸進行調查的結果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銀行1月信貸確實存在放量情況,而一些銀行則選擇不擴張規模,1月新增信貸規模同比還略有下降。

但是,第一財經根據多家機構和分析師的1月信貸估算,2017年1月信貸預測均值僅2.45萬億元,低於2016年1月新增2.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的規模。

“信貸投放來說,貨幣政策、信貸政策都是根據整個國家的宏觀政策基調來做。從今年基調來看,‘穩中求進’,‘三去一降一補’繼續推進,貨幣政策確定了‘穩健中性’的基調,因此銀行端還是保持平穩的信貸增長,在結構方面進一步優化,這應該是今年信貸政策的基調。”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表示。

1月預測均值2.45萬億

“1月份歷來都是‘信貸大月’,今年信貸投放的確比去年會稍微多一些。”一位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告訴第一財經。

在記者搜集到的多家機構和分析師的1月信貸預測當中,有7個預測值高於或持平2016年的2.5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規模。其中,溫彬預計1月新增貸款有2.8萬億元,國金證券也預計會達到2.8萬億元。而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則預計規模為2.7萬億元。

華泰證券一份調研測算報告數據則顯示,1月新增信貸約1.8萬億~2萬億元。具體來看大型商業銀行約 5500億元,股份行約6000億元,政策性銀行及郵儲約2500億元,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約4000億~6000億元。中銀國際則預計最低,為1.9萬億元。

對於高於去年同期的預測,招行證券宏觀分析師閆玲對第一財經分析,一方面銀行1月份信貸放量是為了“早投放、早收益”,另一方面很多大型項目在去年年底就開始準備,1月份銀行采取盡早投放的策略來爭取好的項目。一位大行地方分行人士對第一財經稱,1月份銀行的確需要“搶規模”,意思就是把一些大的項目落地把“坑”占住,穩住貸款客戶。

某深圳銀行業高管告訴記者,從他了解到的數據來看,幾家國有大行深圳分行1月份的信貸投放都比去年12月增加了不少,多則上百億,少則數十億,基本1月份就快把全年的信貸額度用完了。

大多貸款流向政府類基建

那麽,1月新增貸款究竟投向了哪些領域?

某總部在北京的股份制銀行的支行長表示,該行在1月份“對公貸款放得很猛”,比去年勢頭大,且其中大多數貸款流向為政府類基建類。

另一股份行總行人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銀行1月份信貸投放不僅比去年12月增加了很多,也高於去年同期。據他介紹,每年1月份本來就是信貸投放的高峰,但感覺今年的額度比去年更緊張。從投向來看,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有所提升,另外,基建領域也是一個重點投向。

“基建投資融資需求仍然較大,PPP成為投資新亮點。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2017年財政政策將進一步發力,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信貸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作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創新的重要方式,PPP項目將加速落地。”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在相關報告中分析。

前述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表示,基建類項目有望接棒個人住房貸款成為銀行信貸的發力點。

2016年隨著房價上漲,樓市交易的火熱也帶動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熱度。根據央行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增加5.67萬億元,同比多增2.08萬億元,增量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4.8%。其中個人購房貸款增加4.96萬億元,同比多增 2.31 萬億元。

溫彬預計,今年個人按揭貸款占比會逐步回落,不過1月份按揭貸款占比還是會比較高,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對於今年信貸投放領域,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去年住房按揭經歷了過快增長,預計房貸增長不可持續,銀行更多著力點在基礎設施、綜合化經營,信貸資源投放的主要領域還是基礎設施和國企。

2月信貸或趨緊

面對1月份銀行的放貸沖動,監管也通過窗口指導降溫。

某總部在滬的銀行總行資產負債部門人士在回應第一財經時承認,確實存在“窗口指導”,但具體視每家銀行的放貸規模有所不同。當問及其所在銀行時,他只是表示,“存款沖年尾、貸款放年頭”是行業一貫做法,這樣一方面可以多賺利潤、一方面報表也好看。該行目前信貸節奏仍在正常範圍內,但他同時表示,行里近期確實將落實信貸工作的“穩中求進”以及“結構優化”,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今年1月開始央行和總行對貸款規模控制很嚴格,分別從公司條線和個金條線控制信貸總量,多年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一位重慶地區國有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總行授予分行一筆總的貸款規模,信貸分配內部可以調劑,如今總行公司金融部、個人金融部分別對全國各地分行對公和個人金融貸款規模進行控制。

另一大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新增貸款的確受限,“增量貸款控制了”,並稱已有同行因1月份放貸過猛將受到監管部門的檢查。一家規模靠前的股份制銀行一名在滬基層業務人士表示:“我們在春節前就收到消息,馬上要停止放貸,沒額度了。”就其業務而言,他在接到消息後,幹脆搶在1月內多放了一些。“春節前幾天我們這里貸款就收緊了。”某總部在北京的股份制銀行在滬基層行的情況也類似,已經出現了“每天額度管控”,不少客戶在排隊等放款。

面對額度的趨緊,不少銀行也在調整信貸結構或者轉型。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1月份的信貸投放規模普遍有所增加。到2月份,信貸額度已經非常緊張了。”據前述深圳銀行業高管介紹,現在行內的策略基本是“結構性調整”,比如,控制一些票據業務,然後投向一些高收益的貸款項目。

某股份制銀行地方支行信貸部門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表示,由於信貸規模緊張,已經開始轉型做投行等輕資產業務。

另一股份行總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他所在的銀行1月份的信貸投放不僅比去年12月增加了很多,也高於去年同期。“現在額度已經很緊張了,表內規模不足,都走表外了。”

春節前央行上調了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10個基點。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央行再全面上調了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10個基點。

盡管央行並未調整基準利率,不過在閆玲看來,對抑制銀行信貸擴張會有一定的作用,直接壓制信貸投放的作用肯定低於基準利率調整,但是會引導期限結構的調整。

溫彬認為,由於國內沒有完全的利率市場化,央行的舉動傳導到銀行信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某國有大行人士認為,現在央行沒有調基準利率,只是上調MLF利率,主要還是怕影響到實體經濟,但對市場利率肯定會有一定影響。

在東部某城商行1月的內部會議上,該行董事長明確指出開年以來資金和資產兩端的價格形勢並不明朗,所以並未要求做大信貸規模。進入2月,原本和一些企業簽訂的固定利率合同都被改成浮動利率。

全年信貸難言擴張

1月信貸放量是否意味著全年信貸投放擴張?答案是否定的。

“信貸政策也是宏觀政策的結果,全年信貸投放也會根據宏觀政策而變化。”溫彬預計,今年全年銀行信貸投放會保持在13%~14%之間的增速,比去年增加14萬億元左右的規模。

央行數據統計,2016年 12 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06.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全年增加12.65萬億元,同比多增 9257億元。

溫彬認為,銀行信貸總體增加的主要原因還是需求比較旺盛。首先是PMI在50以上,企業的盈利水平可能會有較大的改善,融資需求會增加。其次是PPP項目的加速實施,基礎設施類投資是一個大融資需求。第三是消費拉動內需的融資需求。

不過也存在不確定性,一是今年房地產投資能否保持較快增長,二是美國總統特普朗采取的政策,可能會對出口企業融資需求帶來不確定性。

閆玲則表示,全年信貸投放規模不能僅根據1月份的數據來看,總體來看2017年全年信貸投放不可能出現高速的增長,相對於2016年略有增長,而新增貸款增速預計下降。

(記者張菲菲、宋易康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65

內銀信貸額緊張 放款期排至明年1月

1 : GS(14)@2017-11-19 15:31:57

【明報專訊】臨近年底,內地銀行的信貸額緊張,據內地傳媒報道,因為實體經濟需求強勁、監管加強令貸款需求轉回銀行表內等因素,今年信貸額特別緊張,有四大行消息人士透露,對公司業務的信貸額度在寬鬆的情况下也只有上百億元,即使是優質國企,也需要基礎利率上加6厘息才會放款。此外,部分銀行經營貸款的放款期,已排到明年1月。

《中國證券報》報道引述穆迪分析師徐晶表示,監管部門會把控銀行放款的節奏和額度,臨近年底普遍收緊,加上房地產調控,限制銀行相關貸款,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亦約束M2增速。

銀行尋找方法騰空信貸額度,以往以銀行同業代持,或借信託、基金子公司、券商直接放款的方法,因為監管收緊,業務已收縮。目前較主流方法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貸款資產移出資產負債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轉讓,以符監管較合規方法。

貸款資產移出負債表 騰空信貸額度

中信證券認為,因為債券融資成本高企,工業用品價格暴升引發企業補庫存需求,預計2017年第四季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速至17%,創近3年新高。不過,中長期缺乏增長基礎,因為債券高收益率難長期持續,按揭未來增長缺乏動力,還有將表外業務轉入表內貸款,亦會使新增貸款的基數上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7&issue=2017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