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失控的銀幕開啟院線洗牌:數量世界第一,盈利逼近紅線

當電影產業投資的潮水退去,是誰在沙灘上裸泳?

“(票價)太便宜了”,在遼寧省沈陽,一位王先生笑著告訴媒體。最近幾年,在離他家步行10分鐘的範圍內開出了規模不等的5家電影院。如果從網上或電商處購票的話,一般30元左右的電影票只賣9.9元的“特價”。

不只是在沈陽。隨著休閑方式的改變,觀影人數的增加,影院林立已成為許多城市商業街的常態。盡管超低價格能在競爭中吸引更多觀眾,但票房利潤已經變得“比紙還薄”。

17億元、9552塊銀幕——這分別是去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長和銀幕數的增長量。票房增速遠遠落後於銀幕數增長,影院整合大幕將開啟。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對前景的擔憂:“影院整合潮已經來臨,大批影院會面臨倒閉或被整合,這是必然的。”

影院收益逼近紅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截至12月20日,中國內地銀幕總數已達40917塊。全年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增26塊銀幕的高速,比2015年每天新增22塊的速度還要快。

對比美國電影協會的市場報告,截至2016年5月份,美國銀幕總數為40759塊。因美國銀幕數增長微弱,到2016年年末,中國銀幕總數達41179塊,已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影票房卻大幅下滑,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結束了連續5年30%的增長,全年票房止步457億元,比2015年僅增加了17億元,漲幅3.73%,遠遜於2015年票房近50%的增幅;除了第一季度(春節檔)延續了2015年的穩增外,後面的9個月里有5個月票房負增長。

在陳少峰看來,這一切早就在預期中。“我在4年前就已經預言中國票房達到350億元之後將進入中速和低速增長,2015年雖然創造了440億元票房,但去掉票補及票房註水的80億元左右,票房就是370億元,已經進入中低速增長期。”

“但電影院並沒有因此停止建設,現在院線、銀幕數還在增長,影院的盈利水平下滑是必然的。”陳少峰表示,“未來,中國電影票房將維持在5%~12%這樣的低速增長,必然無法支撐銀幕數的高速增長。洗牌隨之而來。”

在票房敗退的背後,是去年我國單影院和單銀幕的票房產出雙雙大幅下滑,同比跌幅達到了17%和20%。平均下來,去年每塊銀幕僅產出票房110萬元,與2015年相比降幅已超過20%,收益被迅速攤薄。單個影院及銀幕的平均產出已逼近盈利紅線。

電影投資人高軍向媒體表示,銀幕數在增加,但是院線的盈利能力在持續下降,2016年普遍都低了十多萬元,最嚴重的是新建影院的單銀幕產出只有80萬元。

這是有警示作用的——院線和影院的生存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高軍分析,場均收入的紅線正在逼近,“電影內部人士特別關註的點,叫作場均收入,就是每場電影收入多少錢。2015年是七八千元,2016年降到了610元。而且有一條紅線,如果場均收入低於550元,影院收入就會受到威脅。”

銀幕建設“產能過剩”?

眼下的癥結在於,影院建設速度已經失控,而影片本身乏善可陳。

據統計,中國去年的電影平均票價為33元,同比跌幅達5%。除了電影院價格戰的影響,電商不再貼錢票補又中間抽成,也極大影響了影院盈利。

陳少峰表示:“影院增多必然加劇競爭,票價還是會繼續下跌,加上失去了電商的票補,單個影院的平均收入會進一步下滑,市場會越來越難做。影院為了吸引人流只能自己補貼,主動降低利潤。”

據媒體報道,河南南陽的一家橫店影城去年3月開業,就實行了長達半年的微信購票9.9元的促銷。而為了保持同行最低價,另一家大地院線則堅持在早場“倒貼錢”放映。影院負責人李經理很無奈地說:“上午看電影的人確實很少,可即使只有一個觀眾我們也照放不誤。因為這樣可以給觀眾留下一個好口碑,贏得更多的觀眾,畢竟現在競爭太激烈了。”

某院線前高管、一發行公司的常務副總黃群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整個大勢不好,影院產業必然會面臨困境,倒閉整合在所難免。但問題的關鍵是,影院建設的速度並不會因此而快速下降,影院建設有慣性,不可能一下子就剎車,很多影院在兩三年前就已經規劃好了,項目不可能說停就停下來,還是會繼續上馬,速度也許會減慢,但不會隨著票房的大幅下滑而立即減少。”

陳少峰也表示,今年銀幕數預計還將會增加七八千塊,銀幕數這樣的增速還將持續,但市場已經很難支撐這樣的增速了。

與此同時,按照影評人楊時旸的說法,2016年的中國電影開始發生變化——“爛片”無法再肆無忌憚地騙錢了。他表示,此前,“IP”變成了避風港,隨便找一個耳熟能詳的書名,編一個毫無邏輯的故事,再配一大堆明星,就能投入院線等待高額回報。但是,人們的熱情被迅速耗盡了。“2016年,眾多按照之前的慣性堆砌出的影片都沒能取得期盼中的高票房,片方發現靠欺騙和忽悠就能獲得成功的短暫而甜蜜的時代過早地結束了。”

影迷也更有辨別力更趨成熟。“每一次你花的錢,都是為你想要變成的世界投票。”一位藝術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只為值得的電影去影院捧場。

院線公司何去何從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行業整合在所難免。

那麽影院發展會呈現哪些趨勢呢?專註文化產業的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會有兩大趨勢出現。一方面,將出現大規模的並購,上海電影、中國電影、幸福藍海等大型院線公司相繼上市,有意願有能力完成同業並購,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影院出現高端化、功能化發展趨勢,如華誼兄弟要自建高端影院品牌,國美要建VR(虛擬現實)影院,蘇寧要建智能化、個性化影院等。

盡管如此,黃歷還是認為,影院投資還會快速增長,但投資者的訴求不一。“有以萬達為榜樣的房地產商,如保利地產、寶能集團、泰禾集團,擬以影院帶動商業人流,進而提高物業租售價值;也有為構建產業鏈閉環而自建或並購的投資方,如完美世界並購今典院線,阿里影業、華誼兄弟投資大地院線;還有受互聯網沖擊謀求轉型,將自持或長約物業轉為社區型娛樂中心的傳統零售業主,如國美、蘇寧。因此,影院的盈虧狀況並非投資者關心的唯一問題,亦有歸類為戰略投資、為主業服務的考慮。”黃歷說。

但這些主要是對擁有其他產業為主的大公司而言,對小院線公司或者純粹只有院線業務作為支撐的公司,其倒閉或被收購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陳少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幾年,影院投資熱度的升溫炒高了物業租金,影院成本也不斷增加,消費端卻沒有相應增長,單靠影院運營很難有好的發展空間。可行的做法是轉型成大型文化公司,走產業鏈模式,影院業務則變成其產業鏈上一個環節或者說渠道載體,為自己的影視內容、廣告營銷、衍生品業務服務。

“院線公司一定要轉型成文化產業集團,才具有可持續性,必須業務擴展到其他文化產業門類中,才能形成競爭力。”陳少峰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