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7監管“第一槍”:交易所整頓風暴再起

五年前,銀監會的一紙文件讓野蠻生長的各類交易所生意迅速冷卻下來,原本分布在全國的上百家地方交易所在經歷“清洗”之後只剩下數十家。

五年後,各地方交易所再次面臨新一輪的整頓風暴,這一重擊也讓今年剛剛踏上風口的交易所再度跌落神壇,而這次還搭上不少正在籌備上市的新金融巨頭。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證監會還將在本周五召開相關會議,各地方交易所負責人,以及與之有股權或業務關系的新金融機構負責人等都會出席。

1月9日,由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對下一階段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做出動員和部署。各類交易所從業務模式到審批流程,無一不成為監管清理整頓的重點。

各類交易所發展再度“受挫”

根據證監會網站上發布的內容,9日的會議上,提示了一些交易場所開展連續集中競價交易,誘導大量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參與投資等違規行為;貴金屬、原油類商品交易場所、郵幣卡類交易場所開展的違規行為的風險。

也“點名”了一些交易場所會員、代理商等機構涉嫌欺詐誤導投資者;一些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將收益權等拆分轉讓變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開發行;“微盤”交易涉嫌聚眾賭博等等違規行為。

此外,除了針對一些違規業務和行為,監管部門對於手握交易所審批權的地方監管部門也做出提示。“部分地區盲目重複批設交易場所導致過多過濫,少數省市搶跑設立票據交易場所,部分股權交易場所違規上線私募債產生兌付風險。”

同時,證監會也明確表示,這些行為不僅違反國務院文件規定,有的甚至構成嚴重違法行為,侵害廣大投資人利益,帶來大量的信訪投訴問題,影響社會穩定,亟需予以清理整治。

事實上,這並非是監管部門第一次整頓各地方交易所。

2011年《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和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的接連發布,讓當時剛剛活躍起來的地方交易所業務瞬間偃旗息鼓。

盡管暫時終結了各類交易所野蠻生長的態勢,但其處理結果仍然為其迎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埋下了伏筆。本著“誰批誰管”的原則,上述兩份文件把各類交易所的審批和管理權限交到了地方政府的手中。

尤其,從2014年開始,“資產荒”持續蔓延,許多巨頭開始拓展非標業務;而2015年開始,新金融行業監管收緊,交易所牌照也成為了搶手資源;再到2016年,受監管新規影響,P2P平臺們迫於轉型壓力,也把目光投向了金交所。

一度陷入沈寂的交易所再次變得搶手起來。

某地方監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手握審批權的地方政府而言,許多三四線城市在金融業發展上本就與一二線城市有著很大距離,籌建交易所不僅對於提振區域經濟有著積極作用,而且能夠迎來一些巨頭企業的入駐,何樂而不為?

新金融巨頭受波及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僅金融資產交易所全國目前就有41家,分布在20個省市。

包括陸金所、百度金融、京東金融、奇虎360等在內的新金融公司都已入股和參與設立了金交所,而兩家對金融業務野心勃勃的地產巨頭,恒大和萬達,也已經完成了對金交所的布局。如果再算上今年面臨業務轉型,正在與金交所合作消化大額業務的P2P平臺,此次金交所業務整頓所波及的行業範圍就更大了。

從去年開始,涉足新金融業務的企業們開始積極布局金交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該領域缺乏專門的資質,而金交所的業務與之又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相比其他門檻更高的金融牌照來說,這是一塊性價比很高的準金融“牌照”。

從目前四十幾家金交所涉及的業務來看,其範圍包括:基礎資產交易(金融國有資產、不良金融資產、私募股權、委托債權投資、應收賬款等)、權益資產交易(信托受益權、應收賬款收益權、小貸資產收益權、融資租賃收益權、商業票據收益權等)、信息提供和發布(信息發布、中小企業投融資信息服務等)。

但是,按照本次聯席會議披露的內容,除了一些貴金屬、原油、郵幣卡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業務被禁之外,正在日益崛起的互聯網資管市場也頗受影響,其中,對於債權投資的拆分變相突破200人界限更成為了關註的焦點。

事實上早在2015年9月,證監會就曾下發監管函加強地方交易所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銷售企業私募債的行為,並指出該業務存在的四大風險:涉嫌變相違反私募發行的人數限制、突破合格投資者制度、增信不足以及跨省發行難以追償等問題。

而在金交所與P2P合作的過程中,很多平臺采取的也是金交所產品收益權轉讓的方式,面向投資人出售產品,這種模式下違背200人的上限要求,是否規避了監管也還有待商榷。

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輪清理整頓地方交易所的過程中,相關業務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