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1月6日,科技部組織召開“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新聞發布會,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寬帶移動通信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有關情況。
據悉,該專項由2007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專項設立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中國成為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產業、服務與應用領先的國家之一,綜合競爭實力和創新能力進入世界前列。在技術和產業方面,“實現兩個突破,拓展兩個市場”。在無線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制定方面,成為重要主導力量之一。在無線移動通信服務與應用方面,位居世界領先水平,引領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信息強國的重要支柱。
聞庫介紹說,專項啟動9年來,緊跟國際形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全面支撐我國移動通信發展,實現了我國移動通信從“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一是產業研發能力顯著增強,支持形成了4G系統、終端、芯片、儀表等完整產業鏈。二是4G實現了產業化和全球規模商用,4G用戶總數達7.34億戶,4G基站總數達249.8萬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三是國際標準參與度顯著提升,我國主導制定的TD-LTE-Advanced成為4G國際標準之一。四是全面推進5G研發,依托IMT-2020(5G)推進組,率先提出5G概念和技術路線,完成5G願景與需求研究,發布了5G無線和網絡技術架構等白皮書,並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
作為專項實施方案起草負責人,鄔賀銓院士介紹說,在制定專項目標時,沒有立足於跟隨,而是將目標定為到2020年要在移動通信的標準、技術、產業、應用上位居國際前列。在具體的實施方面,確定了以運營商為龍頭,以應用帶動系統,以系統帶動設備,以設備帶動終端,以終端帶動芯片,同時把軟件、天線、儀表這些薄弱環節帶動起來的實現路徑。
2G、3G時代,中國雖然在產品、產業上表現不錯,但在專利上經常受制於人,標準上處於跟隨階段。鄔賀銓強調,進入4G時代,中國不僅要在產品、產業上占有市場,而且希望在專利上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爭取產生更多更好的專利。
鄔賀銓指出,中國采用的移動通信標準較多,而且頻率也很多,所以中國的手機終端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在這種情況下怎麽做到多頻多模,又便宜、又好用,對我們來講這確實是一個挑戰。
“重大專項研究的是怎麽通過技術突破使得我們能夠把成本盡可能降下來,能夠實現有好用的終端,讓大家體驗到通信的良好性能。”鄔賀銓說,為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在4G研發上實現諸多技術突破,包括頻分複用技術、智能多天線技術、寬帶技術、多模多頻技術等,“雖然在‘十三五’我們會以5G為重點,但是我們也會繼續完善4G的產業化,而且會將一些在5G可提出來的技術提前用到4G上面,我們叫4G Plus或者是5G的‘Pro5G’,會進一步不斷地提升用戶體驗。”
聞庫表示,“十三五”期間專項將繼續圍繞著總體目標,聚焦在5G和LTE增強技術研發這兩個方面。在5G方面,將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5G標準,基本完成5G芯片及終端、系統設備研發,推動5G支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應用融合創新發展,為2020年啟動5G商用奠定基礎。為支撐5G標準化,2016年已啟動5G研發試驗,當前正在組織國內外企業開展關鍵技術的測試實驗;在LTE增強技術方面,重點支持LTE增強關鍵技術、終端芯片等產業鏈薄弱環節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