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5394.html
早在2005年,類似消息便已流傳。那時聯想收購了IBM PC,一些人士覺得惠普或步其後塵。不過惠普沒放棄,2006年底趕上戴爾成了全球第一,並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只是表象。當初惠普堅守不賣,可能是因為價格不划算。2001年,它以250億美元收購康柏,2005年PC業依然落後戴爾。這意味著,整合3年多效應沒釋放。當年它在資本市場黯然失色,最終鐵娘子CEO費奧莉娜下課,赫德上台。
因此,如果2005年效仿IBM,惠普將面臨兩重困難:一是整合康柏不成功,溢價不會高;二是聯想已併購IBM PC,市場上暫時恐怕無人願接手。
5年過去,惠普PC一直活在傳聞中。如今筆者認為,它實在該甩脫了。因為時代已變:全球筆記本業經歷5年榮光,市場已轉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已讓惠普折腰。
而且過去5年惠普一直朝服務快速轉型。讓我們看看它的準備工作:2008年139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IT服務商EDS;2009年27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商3Com;2010年,12億美元收購智能手機商Palm,23.5億美元收購3PAR。
這些業務分佈在軟件服務、通訊設施、智能設備與操作系統、云計算等領域,顯然用意很深。它還有另一項準備工作:借情色與發票事件炒了CEO赫德魷魚,換上SAP前CEO李艾科,後者在軟件與服務業有很高名望。
幾天前,李艾科接受外界採訪時表示,將會以併購推動增長,彌補云計算差距,挽救惠普「迷失的靈魂」,並強調未來會強化消費電子與企業市場,變得比蘋果還「酷」。他沒提傳統的PC。事實上,幾年來,惠普已接連向鴻海出售旗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PC廠。
截至目前,除PC業務外,惠普已變成另一個「IBM化公司」。
假如此次傳聞成真,誰會是潛在接盤者?三星看上去確實有整合需求。它是全球面板與內存巨頭,產能龐大,收購PC業可獲消化渠道。幾年來它一直強化筆記本業務,去年銷量近1000萬台。而且三星不缺資金,每年資本開支都位居全球IT巨頭前兩名。
不過,筆者認為,三星接手可能性不大。它雖急需消化產能,但其消費類業務強,商用業務弱,目前正朝後者轉型,傳統PC業增益不大。
戴爾更不會接。它與惠普已呈肉搏態勢,幾年來一直巨資收購軟件與云計算企業,PC業恐怕也非長久生意。
最有意願的恐怕是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企業了,尤其是聯想、宏?。不過它們有點囊中羞澀,收購一個幾百億美元營收的PC業務,恐怕無法承受舉債壓 力。此外,它們也在向「蘋果化」轉型,接手PC業只能增加規模,很難提升核心競爭力。傳聞中鴻海也有意向,但它並非品牌企業,收購惠普製造業資源倒是有可 能。
也就是說,惠普想賣PC,即使有意向者也少有實力,因為惠普PC業攤子過於龐大。而且,它還有個難題,惠普PC業務主要有兩個品牌,即HP與康柏,前者不可能出售,只有後者可以。
如此,惠普PC業務是否就成「剩女」,嫁不出去了?筆者認為,仍有出手路徑:它可以通過業務重組、分拆。比如,將研發資源與知識產權打包,將康柏品牌、製造業等資源分類,然後向聯想、宏?及鴻海分類出售,如此,週期雖長,但總比一直「恨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