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處於市場低迷的傳統海運業,也開始集中“觸網”了。
臨近年末,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航運,悄然在阿里巴巴的外貿服務平臺一達通上,推出了物流訂單直達船公司的訂單交易平臺——艙位寶,這被馬士基航運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解讀為是馬士基突破傳統訂艙業務模式,試水海運電商平臺操作。
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航運電商企業獲得外部融資,這些電商平臺的發起人,很多是貨代老板出身,也有船公司、物流企業的直營電商等。
馬士基航運的嘗試
傳統的海運訂艙模式下,客戶需通過貨代到莊家再到船公司進行訂艙,流程繁瑣且價格不透明,而且中小客戶在旺季往往拿不到艙位,價格也可能隨時變化。
“現行行業定價和訂艙的模式存在缺陷,價格與訂艙並不直接掛鉤,訂艙時也不能確保艙位和空箱使用。”丁澤娟告訴記者,對船公司來說,訂艙臨時取消率偏高,也導致大量浪費,馬士基希望對行業現存模式做一些嘗試性改變。
馬士基的首個試驗載體,選在了阿里巴巴的一達通平臺,針對中小企業在年底旺季中的痛點,通過艙位寶訂艙,繳納一定定金後價格是鎖定的,這完全改變了行業現行的訂艙模式。
據記者了解,此次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馬士基方面並不是通過資金介入,而是作為船東提供艙位和確定定價,阿里巴巴則負責技術層面實現預付定金和交易結算,並通過阿里一拍檔平臺上的貨代客戶完成後續其他服務。艙位寶上線後已有中國的中小企業直客在平臺上完成交易。
“我們希望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的形式,實施在線定價、訂艙和付款,進而了解客戶機市場的接受度,以及馬士基航運探索數字化的可行性和潛在風險。”丁澤娟透露,除了選擇了三條航線在一達通平臺上試水,公司還在評估入駐其他第三方平臺的可能性,而之所以先選擇了一達通合作,也是看中了阿里巴巴可以通過一拍檔上中小貨代完善提箱、運輸、進港等全流程服務,畢竟訂艙只是其中的一環。
資本盯上航運電商
阿里巴巴和馬士基並不是海運電商行業唯一“吃螃蟹的人”。據記者了解,目前涉足航運電商的主要有4類,一是船公司的直營電商,比如中遠的泛亞電商;二是貨代公司的直營門戶電商,主要是此前從事貨代行業的公司,將自營的線路搬到線上;三是船公司的聯盟電商平臺,比如INTTRA 和CARGO SMART;四是像阿里巴巴、樂艙網等第三方公共交易平臺,也是參與者最多的類型。
不過,目前大多數航運電商平臺上的交易還是免費吸引用戶階段,由於操作習慣和固有的利益格局,目前20多家航運電商平臺真正有實質交易的只有幾家,每月的交易額在1000-2000TEU,占據海運物流整體交易規模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比如今年下半年剛剛掛牌新三板的樂艙網,目前的交易量每月超過2000TEU,交易金額在持續增長。而為了吸引更多用戶的註意力,樂艙網推出了針對供應商的純線上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針對客戶買家的純線上信用貸款,幫助買賣雙方解決資金問題。
“未來的盈利模式可以是通過促成買賣雙方,向賣方收取傭金;或者推出類似誠信通產品,收取認證年費;還可以通過增值產品收費,如報關,保險,賺取差價等,”樂艙網CEO許昕告訴記者,而誰能夠盡快脫穎而出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才可能成為海運界的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