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科院蔡昉:中國有望實現兩個“L”型增長軌跡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今天(28日)在京表示,如果中國能夠正確的判斷形勢,遵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引領它,用正確的促進方式,就有望實現兩個“L”型的增長軌跡。

在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6”時,蔡昉以“兩個‘L’型軌跡——中國經濟增長近中期和遠期”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蔡昉說,“首先我們不希望是經濟增長是‘V’型的,或者說不能指望‘V’字型的經濟複蘇。”他說,原因是現在遇到的不是過去能夠給帶來“V”字型複蘇的需求側的問題,而是供給側的問題。

他分析說,一方面是人口紅利的消失是不可逆轉的,所以人口紅利這種動能回到原來的增長速度上也是不可能的。他說,中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負增長是從2011年開始的,2010年是峰值,2011年開始下降。

“我告訴大家,可能還會出現下一次勞動力短缺的高峰,因為按照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預測,在這一段時間內,也就是2011年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以後,按人口年齡結構預測出勞動參與率還會提高,勞動年齡人口乘以勞動參與率等於經濟活動人口,就是等於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力。”蔡昉說,假設勞動參與率不變的話,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經濟活動人口也就減少。“只有假設勞動參與率提高,才會出現經濟活動人口的峰值晚一點到來的情況。但是現在勞動參與率還略有下降,那就意味著我們真實勞動力的下降比我這條線顯示的要嚴重得多。”

蔡昉說,人口的趨勢不僅是通過勞動力供給影響經濟增長,還通過勞動力供給短缺、工資上漲等影響經濟增長。單位勞動成本等於工資除以勞動生產率,工資上漲速度快於勞動生產率,單位勞動成本就提高,加速向發達國家靠攏,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就會下降。 而勞動力的素質、人力資本是靠新成長勞動力來改善的,不斷的新鮮血液,他們受教育程度高,如果這部分人的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存量的人力資本低的特征改善的速度就慢。因此預測人力資本的增量也是下降的。資本的回報率也相應下降。這些因素都是從供給側降低潛在增長率的因素。

蔡昉說,中國經濟增長近中期有一個“L”型的軌跡。就“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長下限和上限應該是什麽樣的的問題,蔡昉認為,下限肯定是按照“十三五”時期測算的,假如什麽都不發生,就是正常趨勢,平均是6.2%,當然每年是不一樣的。

“我們設想,如果從明年開始改革紅利逐漸顯示出來,不用太高,就保持在今後四年平均6.5%的話,最後的結果會逐漸向上限靠攏。如果是這樣的話,和這兩條上限和下限相比,這條線接近於一個中近期的‘L’型軌跡了。”蔡昉說,從中近期看,“L”型軌跡的取得也得靠改革紅利,必須得靠改革。

他說,為什麽要設上限和下限呢?簡單地說,設下限是必要的,如果突破了底線,突破了潛在增長率,就意味著會出現周期性失業,這是保民生的一個基本需要。但是超越了上限的話,就意味著一定是用刺激的辦法,會導致增加的流動性進不到實體經濟,最後流向了那些和競爭力比較無關的產業,導致經濟泡沫,而這種情況當然也不想看到。

蔡昉認為,“現在最應該操心的不是增長速度,而是經濟風險,我們不希望有這個風險,所以要有下限、上限,如果可能做好的話,我們能爭取得到一個‘L’型軌跡。”

至於長期的“L”型軌跡是什麽呢?蔡昉認為,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戶籍制度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等等。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7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力求“穩中求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下,中國經濟巨輪將再次揚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發展征程。

“財經戰略年會2016”主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介紹,年會主題聚焦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穩中求進”“絲綢之路城市網與全球城市競爭力”等議題,把脈中國經濟發展改革方向。

今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還將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共同編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攝影/章軻

“財經戰略年會2016”現場。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