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時間能自由
早前多位blogger先後發文談財務自由,儘管各人對財務自由的定義不一樣,目標數額不一樣,達成的途徑也不一樣,大家對此追求的出發點卻高度相似,就是希望以被動收入解決生活所需,然後騰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說,追求達致某個財務標準,以此換取時間的自由。
大家對財務自由看法的分歧,實質是各人對“自己想做的事”的分歧,對當前付出與所換取價值的分歧。有人可能一路返緊工一路打去銀行追問D文件搞掂未(醉心兄語),不以為苦;有人平時可能連書都不願意看,卻熱衷於刨年報,樂此不疲。如果不是有背後的利益驅使,這些是否大家都很願意去做的“賞心樂事”呢?就真是見仁見智了。
就算是有利益,也要衡量一下值得為此付出多少時間,這應該是大多數人比較正路的想法。賭馬唔睇馬的池某,此前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賽前下注一場馬,實際“工作”時間只需十多秒,但由於需要開跑前最update的賠率計算注碼,以致賽馬日總是要守在電腦前,頗為不便。
計一計條數,夜馬八場或九場,四個多小時,日馬十場或十一場,五個多小時,一個星期就多了九至十個“工時”,搞到像返工一樣,相當不“自由”。更何況周三晚開跑時正是一家人晚飯時間,周六日也橫跨了下午茶時間和部份親子時間,對比之下更是不值。
因為手機不能執行vba macro,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隨身帶備手提電腦,但一家大細在餐廳食食下飯突然拎部notebook出來,還是很怪相,更擺脫不了邊食飯邊“開工”的不自由感覺。
技術障礙,還是找技術人解決吧。問問IT人怎麼辦,IT人的即時反應是,寫個app。坐言起行,先協調一個格式,池某將計算結果按這個格式output,後面的工序就不理了;IT人則按這個格式input,完成Kelly calculator部份。這也是早前趁重整model把即時賠率的擷取由HTML版轉為XML版的另一個原因,既方便寫app,也確保app和excel的計算結果能保持一致。
現在就算身處餐廳,遠離電腦,也不用再為落注問題煩惱了。打開個app,refresh一下即時賠率,就顯示出最優注碼分配,完成一場下注比回覆一條whatsapp更快更方便。不管新model最終能否贏錢,可以肯定的是先贏了時間上的自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