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月底,巴塞隆納世界通訊大展前三週,當各廠商摩拳擦掌要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決勝負時,手機ODM代工大廠華寶通訊也推出了一款智慧型新產品——一隻猴子造型、以家庭娛樂教育為訴求的智慧型機器人。 「這不是臨時起意,我們布局機器人已經四年了,」華寶通訊總經理陳招成說:「手機產業不管是featured phone(功能型手機)還是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發展都很有限,只有機器人才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產業主流!」 話雖說得豪氣,但從手機廠跨入家用機器人,這令人跌破眼鏡的一步,背後反映殘酷的事實。 出貨量急遽下降 從上千萬支掉到四百萬 今年一月,華寶營收僅八億三千八百萬元,比去年同期衰退超過六成;花旗環球證券報告預估,華寶今年虧損將擴大到一億九千八百萬元,目標價調降到十六‧五元,比當前二十八元足足有四成的下殺空間。 曾經,它是全球最大的手機ODM代工廠,年營收達七百一十五億元,股價最高達二百四十元,每股可賺十元以上,是仁寶集團下,最會賺錢的金雞母。近年表現卻 像雲霄飛車往下衝,四年營收衰退幅度達八成,去年雖積極轉向智慧型手機代工,但狀況沒有改善。出貨量從過去動輒千萬支縮減成不到四百萬,去年獲利更首度由 盈轉虧。 錯失智慧手機浪潮 市場主導權讓給宏達電 曾經走在手機產業最前端,為何會面臨到這樣的窘境? 近因是判斷失誤。「太多事情我沒料到,」陳招成坦承。去年美國PDA手機廠Palm推出一款新機下單華寶,市場看好年出貨達千萬台,沒想到Palm行銷策略錯誤,銷售僅百萬台。加上諾基亞(Nokia)宣布停掉CDMA規格的手機,兩大衝擊讓他措手不及。 「其實這對華寶來說有點非戰之罪,」行動通訊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台灣區總經理張力行說:「Stephen(陳招成)是非常聰明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準,」但手機產業的生態變化太過劇烈,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打亂整個布局。 華寶的衰退,還有三大遠因。 第一,遇上聯發科的殺手級破壞方案。「手機ODM廠可以說是被聯發科一家打趴,」市場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分析師呂俊寬觀察,「它幫你把最難的 系統整合做好,門檻殺到最低,什麼人都可以進來做的時候,就不會有競爭優勢了。」 第二,沒有跟上智慧型手機的浪潮。 「我們二○○六年才想到要開始做,已經太晚了,」陳招成坦承。 其實陳招成並非未注意這個趨勢,且華寶原來有機會取得主導權的。早在二○○一年,微軟(Microsoft)就想開發智慧型手機,分別從兩個類別下手找合 作夥伴,PDA端找宏達電,手機端找上華寶。但微軟的策略是拉攏代工廠後直接與運營商接洽,等於另外開創一個品牌,這讓專做代工的陳招成面臨兩難,因為華 寶代工微軟手機將會跟原有客戶對打。 當時傳統功能型手機正在高速成長,華寶光是接摩托羅拉(Motorola)、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等大廠訂單就接不完,而智慧型手機需要投入大量研發人力,又沒有一線廠商挹注資源,「就像是花了很大力氣卻沒辦法大步邁進,心裡會很急 啊!」陳招成說。 既無法立即獲利,又有與客戶對打的風險,陳招成選擇專注手機代工,雖然享受五年業績爆發的甜頭,但卻把智慧型手機的市場拱手讓給宏達電。 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業績隨對方衰退而重傷 第三個遠因,與單一客戶的關係過於密切。 二○○四年,手機品牌大廠摩托羅拉一方面結束與明基網通的合作關係,一方面打算以機海戰術攻下市場,當時華寶剛完成南京廠的興建,有技術、有產能,陳招成 見機不可失,立刻切入搶單,出貨量從單月二十餘萬支陡然拉高到破百萬支,業績一路長紅,年出貨量最高達四千七百八十萬,九成來自摩托羅拉。 如此高單一客戶占比,等於把自己的命運與客戶綁在一起,當客戶衰退時,受傷也最重。「我學到重要的一課,就是單一布局是不夠的,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成長機會!」 歷時四年找新出路用低成本開發出機器人 機器人,就是他看好的下一波成長機會。表面上看來與手機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負責研發的華寶新事業開發處副處長黃國聰指出,「它跟智慧型手機一樣,是一個高度整合軟硬體、通訊、語音辨識、人機互動等技術的平台。」 「現在大家講smart phone,但我認為未來關注的焦點會是smart home(智慧家庭),」陳招成認為,機器人具備教育、娛樂、陪伴、關懷等功能,比起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裝置更具備多元發展。少子化與老年化,正是機器人最大商機。 這個歷時四年研發的新產品,前後只花新台幣五千萬元。「我們是系統整合者,不需要砸大錢重新開發新技術。」陳招成笑著說。華寶與許多政府機關與學術單位合作,透過科專與共同開發的方式,完成第一代機器人雛形,若非如此,「成本至少高出四、五倍!」陳招成說。 儘管此款市價約一萬七千元的機器人已量產上市,但因手機代工本業未見起色,外資分析師普遍不看好華寶今年發展,但呂俊寬認為,「多角化經營對他來說應該算是好事,至少有個new try(新嘗試)。」 現在,陳招成不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將策略分為短、中、長期,短期將主力放在智慧型手機代工,等待更多大廠湧入;中期積極布局平板電腦市場,迎接 今年將爆發的平板浪潮;長期開發中國大陸的機器人市場,要在此新領域做領頭羊。他能否帶領華寶再開創新局?就看趨勢是否如他預期了。 【延伸閱讀】智慧型手機崛起,四大手機金童失色 富士康執行董事池育陽、華冠總經理陳世惠、華寶總經理陳招成,以及在鴻海任職的陳盛穩,此四人,是台灣跨入手機和無線通訊領域的先鋒,曾被譽為台灣手機產業影響力最大的四個「金童」,卻都在智慧型手機崛起後,失去了對產業的掌控權。 池育陽,台灣手機產業的第一人,現在檯面上許多手機產業的一級主管,都曾是其屬下。他是技術狂熱者,霸氣十足,業界人士形容,「就算面前站的是郭台銘,池 育陽照樣敢跟他拍桌子。」一九九八年,明基推出國內第一支GSM手機,推手就是池育陽;二○○一年,他帶著二十五名研發團隊離開明基,投靠許文龍的奇美通 訊,後來因鴻海的購併,池育陽成為郭台銘的手下大將。 ○八年轉任鴻海旗下的陳盛穩,當年和池育陽同在明基任職,他曾在美國晶片大廠高通擔任射頻晶片研發主管。池育陽跳槽後,陳盛穩臨危受命接下明基手機事業部,讓明基研發人員增至七百五十人,也讓明基從○二年開始連莊拿下手機出貨量全台第一的寶座。 四個金童中,惟一和明基無關、也非研發人員出身,是陳世惠。從聲寶到大霸電子,他練就一身待客之道,專注手機代工的華冠,產品線高、中、低階都有,客戶滿意度高,也讓華冠的每股盈餘,曾和最大代工廠華寶不相上下。 世事難料,過去在功能型手機大獲全勝的四人,卻因為智慧型手機崛起,紛紛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戶,公司股價暴跌、業績虧損。手機四大金童今非昔比,正能反映產業變動的劇烈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