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外賣專門店午市發圍

2011-4-14  Nm




平日午市時段,中環食肆勢必大排 長龍。上個月,交易所延長股票交易時間,金融界打工仔午膳時間縮短半小時,區內快餐店更是一位難求,不少人寧願在公司吃飯盒,外賣店即時受惠。其中,位於 港鐵香港站,主攻午市外賣的快餐店Food Expression(現代煮意),上月生意額急增一倍至十二萬元。四十三歲的老闆林綺菁(Yvonne),睇中金融界識食又要快的特點,去年六月創業, 專攻外賣生意,邊做邊學,換廚師、轉餐牌,終於轉虧為盈。記者連續兩日陪同Yvonne開工「賣飯」,直擊這盤生意的賺錢方程式。7:30am- 11:30am爭分奪秒準備食材

上週四清早,港鐵香港站商場行人稀少,老闆Yvonne和員工已趕回店鋪。這時,供應商陸續送來蔬菜及肉類,員工立即「埋位」洗菜、煮飯、煲湯,準備午市 的食材。廚房有做兼職的父母睇住,Yvonne乘空和記者一起到IFC買三文治做早餐,邊走邊說:「開業時做過兩個月早餐,一份賣廿幾蚊同大家樂差唔多, 但港鐵個場人流比IFC少,加上牛奶、麵粉、雞蛋又加價,生意額雖然多咗,但毛利率跌咗一成半,仲要請多個人幫手煮早餐,計落仲賺少咗。」

簡單菜單提升效率

吃完早餐回到店鋪,Yvonne的父母正忙着用雞骨湯烚菜,大廚Steven等人已忙着包荷葉飯、煮咖喱飯、南瓜飯及香茅飯。二廚阿勤熟練地將雞放入調味 料浸泡,兩小時後便可拿出,切件去骨後分成小份。「每日要切一百份,賣完就算。」為了「用到盡」,雞骨用來和豬骨熬湯,隨套餐附送。食物全部要十一點前預 備好,再由Yvonne負責試味。樣樣計過度過的Yvonne,剛剛推出新餐牌,由主打炒飯及炒粉麵,改為主攻七款套餐,包括海南雞飯﹑咖喱雞飯及韓式牛 肋骨飯等五個固定飯餐,另外兩個則每日不同,附送的飲品有羅漢果茶﹑普洱茶及花膠雞湯等選擇,一份約四十二元。「炒飯炒麵要即叫即做,做一份快則三﹑四分 鐘,遇着要走葱少油多菜等要求多多嘅客,可能超過十五分鐘。而家套餐的餸同飯都可以預先煮好,入單後,三十秒就可以整好一個飯盒,可以做多好多轉。」 Yvonne笑說。

12:00nn-2:00pm午市黃金兩小時

中午十二時,身穿套裝的白領陸續來買飯盒,半小時後,一百呎左右的店鋪已逼滿人,櫃台及廚房內猶如打仗。Yvonne站在收銀機前替客人落單,不時有奄尖 客人:「蝦粒雞肉炒飯,唔要蝦。」根本無法在收銀機輸入資料,Yvonne惟有走入廚房大叫落單。收銀機輸入菜款後,廚房內的分機會同時出 「飛」,Yvonne媽媽負責收「飛」兼總指揮三名廚師工作。記者看起來甚簡單,要求幫忙,但立刻被她截停,「從來都無人做到我呢個位﹗」林媽媽得意地 說。在旁的Yvonne即時接口道:「媽咪眼利、心水清,六、七張單一齊入,佢會睇住每個廚師的進度逐張嗌,唔好亂,不時要追單。客人又多要求,例如喇沙 走香草又加辣,精神差啲都做唔掂。」

日賣三百份

自從港股交易時段延長後,Food Expression的生意額急升一倍,每日約賣出三百份飯盒,八成客人是來自證券行及銀行。原本一百元以上的訂單就免費送外賣,客源穩定後,改為一千 元。「人客多咗,我要請多個兼職,一個鐘人工要四十元,計落未必有賺,以IFC為例,送外賣先登記再行後門,上落一次超過十分鐘,飯盒送到去都焗到腍晒唔 好食,除非係三十盒以上嘅大生意先會送。」這天,剛好有間位於交易廣場的投資公司訂了三十八個飯盒,昨日已接到「柯打」。十二點多,記者陪Yvonne送 外賣,公司職員表示已是熟客,雖然有次外賣遲了一小時才送到,仍繼續訂:「佢哋啲嘢好食,款式多。」Yvonne聽後向記者細聲道:「上次遲到係因為行到 中途俾人撞瀉晒啲湯,要再裝過,送外賣唔易做。」Yvonne表示,每逢週五,生意都會比平時少一成,「臨近週末,寫字樓嘅人開始放慢節奏,選擇去餐廳坐 低食。」平日賣三十個的荷葉飯,星期五會停售,「荷葉飯唔擺得,賣唔晒要丟棄。」

2:45pm-6:30pm紅酒聚會腦震盪

下午二時,商場回復平靜。大廚Steven在白板上寫下明天每樣材料的入貨數量。店鋪肉類隔日送貨,找數期長達四十五日,另有兩個後備供應商,以防來貨斷 供。「生意一定要有足夠現金流,食物供應商找數期愈長愈好。」數口精的她表示曾為找三文魚供應商,打了一百個電話。「最後搵到間供應挪威貨嘅,佢哋將切錯 大細的三文魚,平一倍價錢賣俾我,我用嚟炒飯,根本唔介意。」三點半,Yvonne開了支紅酒,與員工圍着店鋪前的小圓桌,歎酒兼「腦震盪」討論新菜式, 桌上放着一煲用牛骨湯煮的飯,一起試食。現時公司有八個員工,除兩名廚師及一名採購外,其餘均為兼職,每日工作三小時,時薪四十元。大廚Steven每月 除固定人工,還可從盈利分紅。Yvonne表示,去年六月店鋪開張後,因不懂控制開支,加上人流不夠,蝕足三個月,合共逾十萬元。「初期請嘅廚師做嘢死 板,又唔識計數,日日都十磅牛肉、十磅豬肉,我又無經驗,入貨開支好大,雪櫃打晒仗,最終要丟嘢浪費金錢。」後來朋友介紹曾在好彩酒家、馬哥孛羅港威酒店 任大廚,又做過營運總監的Steven,即刻炒走舊廚。「之後二廚阿勤提議將海南雞飯去骨,銷量急升四倍。」說時,Yvonne拿出一疊現金券,補充道: 「派附有五元現金券的宣傳單都有幫助,一千張有一百張返來。」三管齊下,終於令生意起死回生。

健康口號嚇走客

性格硬朗的Yvonne,中學畢業後便已同人合夥創業賣衫,「嗰時咩都唔識,一年內已經執咗。」她十八歲結婚,大仔現年已十七歲,但婚姻路途並不暢順,幾 年後離婚。其間她做過地產、秘書,十多年前更一人跑到歐洲居住,其間認識丹麥知名咖啡壺牌子的老闆,獲聘助他於香港設立分公司。三年前,Yvonne誕下 二仔後,身體由一百磅爆升至一百七十磅,「我不斷睇關於食物科學的書,發現食碳水化合物引起糖尿病反應先會癡肥。」改變飲食習慣後,身體回復苗條,同時有 了開餐廳的念頭。「我一開始滿腔熱忱淨係想做健康食品,賣糙米飯、沙律卷,但啲人一聽到就驚。」公司即時變陣,改賣炒飯炒麵,但仍堅持用糙米,加入綠色的 蔬菜。「OL覺得健康之餘又易受落,希望日後可以用特許經營,將呢個模式複製到其他商業區。」Yvonne一臉自信道。

開業資料 (6/2010)

租金*$78,000入貨$5,000裝修$400,000材料$100,000總投資$583,000*兩個月上期,一個月按金

營業資料 (3/2011)

營業額$200,000入貨$50,000租金$28,000雜費$5,000人工*$53,200盈利$63,800*包括兼職五人,長工三人

證券界名嘴試食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

自從延長股票交易時段後,雖然吃飯時間仍有一個半小時,但沈振盈指收市及開市前後須 向客人覆盤,及睇定A股及日本股市等,實際不夠一小時,故午餐多數叫附近茶餐廳的外賣。測試:沈振盈早上十一時致電叫外賣,着職員先將菜單傳真至公司,並 於11:15am致電落單,叫了鮑魚雞粒炒飯、黑椒牛肋骨炒飯及揚州炒飯等,共六個飯盒及六杯飲品。外賣於11:45am送到,埋單$288。

結果及意見

1 由港鐵站行過來約十分鐘,以即叫即炒來講算快,不過樓下茶餐廳由落單到送貨只需十至十五分鐘。職員送貨途中發現遺漏一杯羅漢果茶,即打來知會,扣除該飲品 價錢($12),做法恰當。2 炒飯用糙米,有菜有肉,飲品有羅漢果茶及用蔬菜打成的五青汁,感覺健康,唔像茶餐廳咁肥膩。炒飯入味,分量亦足夠,但飯盒蓋的倒汗水流入飯中,令炒飯唔夠 乾爽,可在飯盒上開窿疏氣,減少倒汗水。餐牌以炒飯為主,應增加選擇,如粟米肉粒飯等。3 一個飯盒加一杯飲品,合共五十元,比茶餐廳的三十六元貴,但以用料來說仍合理。

Yvonne回應

1 公司規定一千元以上才送外賣,今次係媽咪聽電話,唔捨得趕客先做。2 以前用密封嘅膠盒裝飯,倒汗水問題更嚴重,現改用紙盒,已較透氣,會考慮在紙盒上開窿。3 以炒飯為主的是舊餐牌,新的餐牌將以海南雞飯等七個飯餸做主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45

泰模新店送外賣突圍

2012-9-13  NM




經過灣仔晏頓街一間新開的泰式食店,乍看一身泰式打扮的老闆娘熟口熟面,好奇之下走入店內問問。中泰混血兒林玉卿(Chingmy)見狀,以「唔鹹唔淡」的廣東話說:「認住金寶鐘,清潔好輕鬆!」原來她是「模特兒」,「成名作」是搽黑塊面扮外傭,拍金寶漂白水廣告,以往天天在《宣傳易》播放,轟炸觀眾腦袋。不過模特兒只是兼職,Chingmy去年以二十萬頂手其泰籍母親於同街開設的泰國餐廳金蘭花,升呢做老闆。她接手後大力改革,將盈利大幅提升。但媽媽卻潑冷水,指鋪頭一向有錢賺,並非其功勞。Chingmy為證明自己實力,於今年四月自行開設紫蘭花,豈料每月蝕二、三萬元,最終還是要媽媽出手,助她過關。

食肆林立的晏頓街,就近太古廣場三期,每到午飯時間,很多附近的上班族都在排隊等買外賣。位於街頭的紫蘭花只有三百餘呎,不設座位,主要做外賣生意。「要咩呀?我哋一碗都送o架!」Chingmy邊以電話落單,邊忙着催促廚房起貨,又要向親自來買外賣的十多名客人收錢。忙得一頭煙的她說:「個兼職今朝Whatsapp我話唔返工!你有冇朋友介紹可以返幾粒鐘?」說罷,她拿起兩袋外賣,親自去送。回來後,情況仍然七國咁亂,連正在拍攝人龍的攝影師也被要求送了兩單外賣。同時間廚房又告知她:「一點半又賣晒豬頸肉,尋日就賣晒雞,聽日要訂多啲先夠喇。」她正在煩惱沒貨賣,外賣員工這時又狂催她找兩蚊,記者見Chingmy情急下竟錯手將新買的Galaxy SIII跌落地,熒幕頓時爆裂。

下午一時多,最令Chingmy頭痕的事終於發生。她望望廚房一疊外賣單,高聲呼叫:「哎呀,呢張三百蚊單俾其他單遮住咗呀!原來十一點已經落o架喇。」她即刻叫停廚房其他工作,全力處理這張單。但當外賣送到客人手上時,客人拒絕收下。Chingmy無奈地說:「都唔係第一次,搞到第二日要免費送多次俾個客賠罪。」直至午餐完結,她才鬆一口氣,向記者大發牢騷:「依家人工加到五十蚊一個鐘,都請唔到人呀!」

靠外賣轉虧為盈

每逢午市,總有不同的「甩轆」情況發生。Chingmy坦白說,其實當初並非一開鋪就做送外賣。「我見同街嘅車仔麵店無櫈坐都日日有人龍,咪諗住做泰式車仔麵店囉。」她指客人可自行選擇湯底,包括青咖喱、黃咖喱和冬蔭功等湯底配粉麵及泰式配料,亦有海南雞飯及串燒。如旁邊的車仔麵店一樣,只供立食,同時只可企六、七個客,不送外賣。價錢亦跟到足,「佢哋賣三十幾蚊碗,我就三十蚊有交易。」不過開業頭三個月都蝕至少兩、三萬元。她想了又想,決定採納媽媽的意見。「阿媽一早叫我送外賣,我之前覺得冇需要,到蝕緊先聽佢講。」她開始在街邊派傳單,「一碗都送o架。」成本卻因此上升,Chingmy要額外聘請一至兩名兼職在中午十二時至四時送外賣,每小時人工為五十元,一天的成本約四百元,一個月即一萬二千元。不過現時鋪頭一日至少有五單超過三百元的外賣訂單,已經夠付人工成本,送外賣佔整體生意額六成。

剛開業的時候,還要遇上個「懶廚師」,客人紛紛投訴。「佢煮嘅冬蔭功,又落雞粉又落味精,勁難食,唯有炒咗佢。」最終Chingmy在媽媽的介紹下,請到曾在沙嗲王廚房做過的泰國人May姐當大廚,「佢煮嘅海南雞飯,好味到上過報紙o架!」Chingmy說。「我係香港長大,無泰國人的網絡,唯有靠媽媽先請到廚師。」另一方面,Chingmy想辦法節流,「我同供應商親自講數,嚇佢話唔減價就唔再入貨。」一包原價二百一十多元的金邊粉,減至一百九十多元。她又發現更便宜的蔬菜入貨途徑。「我哋之前係即日叫即日送,依家係前一日落訂,平五成慳好多!」上個月的生意額增加七成,終錄得五萬元盈利。

母親反對開鋪

Chingmy的媽媽花姐,是泰國華僑,三十多年前嫁到來香港。老公早過身,她在沙嗲王做洗碗女工養大兒女。十多年前,她用辛苦儲來的五萬元,與友人合資辦泰式雜貨店,再將賺來的錢開設金蘭花泰國菜。在花姐的幫助下,Chingmy的紫蘭花才能轉虧為盈。但原來花姐至今,仍然非常反對Chingmy開新店。Chingmy說:「阿媽批死我一定執硬。」她憶述簽約當天收到媽媽的緊急來電,要求她不要簽約。得不到母親支持,令她在代理面前落淚。最終Chingmy仍堅持開設紫蘭花,就是為了一啖氣。她於一年多前,以二十多萬元頂手媽媽的金蘭花。當時她白天在天影娛樂上班,晚上就到金蘭花開工。「以前夥計得閒到可以瞓晏覺。我搵人整新餐牌、卡片。又加咗好多新產品,例如係冬蔭功雲吞、齋菜。夥計表現好又會加人工,大家都落力咗好多。」Chingmy指她接手後,金蘭花的盈利由一年賺六十至八十萬元上升至過百萬。

然而媽媽竟一盆冷水照頭淋,對她說:「間鋪不嬲都賺緊o架啦。」Chingmy不忿氣地說:「佢唔認同係我嘅功勞,我就自己開一間證明俾佢睇。」花姐勞氣地說:「你係都要同我鬥!」花姐見女兒辛苦,最終都出力幫手,但又扮到漠不關心,一邊幫她找廚師一邊鬧,「早叫你唔好開o架喇!」明明兩鋪只是一街之隔,花姐至今仍未嘗過紫蘭花的粉麵。不諳廣東話的花姐,不願意接受訪問,但這個媽媽也拋下了一句回應:「其實我係驚佢辛苦先叫佢唔好開。」

母女都愛錢

Chingmy如此辛苦,她坦言因為喜歡靠自己搵錢。她指三年前接下金寶漂白水的廣告,就是為了可觀的報酬。「一個朝早,塗黑塊面,講幾句對白,就有一萬蚊酬勞喇。」現時她亦間中拍廣告搵快錢,不過大多是過鏡角色,如在政府黑色暴雨警告的宣傳片中,扮演大肚婆。為搵銀,她多年來已經搞過近十盤生意,包括印傭中介服務、時裝和出版生意瓣瓣齊,但都失敗收場。

這次開鋪,Chingmy瘦了十磅,眼球微絲血管爆裂,又處處碰釘。「裝修買廚房設施呃我十萬蚊,冷氣又整細咗兩匹,去水位又整唔好搞到成日塞,一落雨門就漏水。」這些裝修問題至今仍未解決,上週記者採訪時,親眼見去水渠淤塞,輕微水浸,要兩名大廚合力通渠,幸好發生在下午三時非繁忙時間;而冷氣又不夠涼,油煙味重,記者到場採訪亦大汗疊細汗,相信因此流失不少客人。現時Chingmy主力負責紫蘭花,金蘭花仍靠花姐看鋪,兩母女計得清清楚楚,媽媽支一萬五千元人工。「原本萬一蚊o架,但阿媽話頂咗間鋪無錢使唔慣,要求加多啲。仲話平時喺鋪頭拎慣現金,銀包好厚,要我現兜兜出萬五蚊俾佢。」兩母女因開鋪而鬧意見,但愛錢的性格卻同出一轍。

開業資料(4/12)

租金:$120,000裝修:$250,000飲食牌照:$16,000雜費:$17,000爐具:$40,000公司註冊費:$10,000總投資:$453,000#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8/12)

營業額:$200,000人工:$29,000*租金:$29,000雜費:$30,000入貨:$60,000盈利:$52,000* 兩名全職,未計老闆薪金

太興老闆教送外賣

太興集團主席陳永安指,目前飲食業很難請人,除非是車隊式外賣,否則單靠人力難以做到一個有規模的外賣系統,故太興也只有部分分店提供這服務,他對Chingmy有以下意見:1. 流程要暢順要在單上標明「外賣」,廚師應跟落單時間的順序出貨,不可揀大單或細單先做,否則容易出現混亂或漏單的情況。做起外賣後,便將食品及尾數交給送餐員,確保他們有零錢跟客人找贖。2. 優惠引客人自取若不夠人手送餐,應提供自取外賣的優惠,例如取飲品或減二元的優惠。同時,可以鼓勵客人先打電話落單,註明幾多分鐘後會在鋪頭取餐,讓廚房可預算出餐時間。3. 劃定送餐區域生意剛起步時,「一碗都送」是吸納外賣生意的好方法。當訂單日增、人手不足時,應劃定一個送餐區域,範圍以能在十至十五分鐘內送到外賣為佳,放棄圈外訂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06

外賣庫:三個清華人的創業故事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4733.html

三年前,三個創業的年輕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賣,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滿意的外賣信息,他們靈機一動:「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一個呢?」

這個「靈機一動」變成了現在的「外賣庫」,一個蒐羅外賣信息的網站,最近還推出了外賣庫APP。到目前為止,外賣庫收錄了北京外賣近8000家,提供了外賣菜單、電話、地址等詳細信息,讓想吃外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下單。

這三個年輕人就是外賣庫的創始團隊:孟超、趙玨映和羅晟,現在分別擔任外賣庫的CEO兼總裁、市場副總裁和產品副總裁。

一起做點什麼

外賣庫的創始團隊頗為惹眼,他們三個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孟超是2006清華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畢業生,趙玨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畢業生,羅晟則是2009年機械系的碩士畢業生。

三個不同年齡、來自不同院系的年輕人結緣於清華大學對外交流協會(簡稱ASIC),孟超正是ASIC的創始人及首任會長,而趙玨映是ASIC的首批會員及第二任會長,羅晟也曾在ASIC擔任部長。

作為創始人的孟超,將這個學生團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建立起來。在他的帶領下,ASIC進行過外事接待(比如丹麥首相及惠普總裁)、組織過境外交流訪問。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與趙玨映、羅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既然大家做事這麼合拍,以後是不是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孟超這樣提議。

於是,「一起做點什麼」的想法為他們後來的創業埋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在2009年開始生根發芽。

到底做什麼項目,一開始目標並不明晰。當時他們三個人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比利時,一個在香港,雖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週還是會抽出時間開兩次電話會議,「我們列了好多種可以做的事情,逐個討論分析。」這樣討論了半年之後,他們辭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並開始進行嘗試,他們做過管理諮詢、做過旅遊項目、做過設計、貿易。直到2010年那個想吃外賣的夜晚。

創業過程是一種收穫

孟超2006年畢業後直接留在了清華大學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份又穩定又體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並不是特別開心。「讀書的時候比較活躍,在事業單位的體系裡不太習慣。」孟超回憶說,於是他下定決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滿,他便辭職創業。

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對。「我父母認為,你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你還要什麼呢?我的觀點剛好相反,我現在有車有房有家庭,我還怕什麼呢?」為了說服父母,孟超做了將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趙玨映則原先在寶潔香港區客戶生意發展部任大客戶經理,羅晟曾在IBM做大客戶銷售,為了創業,都辭掉了高薪的工作。

對於創業,孟超說:「創業當然有風險,但是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創業失敗、公司關門、資產賠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種體驗,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創業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遠不知道,我還年輕,安穩的時間有的是,而創業,錯過了這個時機可能就永遠錯過了。」

先跑起來

說到外賣訂餐,外賣庫並不缺少競爭對手,比如美餐網、餓了麼、外賣網等等。但外賣庫與它們有個最大的不同,其他網站的模式是在線查詢、在線下單,外賣庫則是在線查詢、電話下單。為什麼不支持在線下單?孟超有自己的考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幾家外賣網站如今的規模大小相差無幾,誰能快速獲得儘可能多的用戶,誰就更有可能脫穎而出。

「如果做在線下單,有的商家你沒有跟它打通訂單系統,你就不能把它收錄進來,用戶來了一看,沒有想要的那家,就可能走掉了。」孟超認為,另一方面,沒有在線下單業務,則不需要在與商家的系統關聯上進行投入,有利於輕裝上陣,「先跑起來,回頭再加。」在線下單仍在孟超的考慮之中,從支持一部分合作商戶在線訂餐開始,逐漸擴大到所有商戶,但是這個目前並不是外賣庫業務的重點。

重點還在外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外賣庫創立之初,公司員工用掃街的方式,一家一家地找飯店的外賣菜單,再收錄整理。這是個體力活,靠這種笨辦法,兩年時間內,他們將收錄商家數從零做到6000多。

不過最近剛剛推出的外賣庫APP幫了他們的大忙。用戶的手機安裝了外賣庫APP後,可以自行拍照上傳外賣菜單,再由工作人員審核通過。短短的時間內,商家數量增長值將近8000,趙玨映介紹稱,現在單就審核用戶上傳菜單這一件事,已經讓他們忙瘋了。

目前這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在海淀區雙榆樹的一套公寓裡面辦公,他們去年獲得了來自天使灣創投的天使投資,目前正在尋找新的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26

外賣仔飛擒大咬 翠華癲價上市

2012-11-15  NM

茶餐廳是香港地道特色之一,但隨著鋪租飛昇,港元貶值以至食材價格變成海鮮價,年輕人又怕辛苦不願入行,扯高人工。「三高」內外夾擊下,標榜「平靚正」的茶餐廳,進退失據。因此,本週三正式公開招股、集資約七億六千萬港元的翠華(1314),可謂逆市「奇葩」,亦是香港首間上市的茶餐廳。公司去年賺一億元,但按招股價上限計,市值達三十億,市盈率二十九倍,貴絕全港餐飲股。翠華挾著名氣,成為人氣股。外賣仔出身的主席李遠康,更是飲食界無人不識的傳奇人物。但翻開招股書,發現李遠康近年為谷上市,狂開分店做靚盤數,更急急腳往上海插旗。急功近利,已將翠華推至懸崖邊,翠華上市隨時變成「癲」峰之作。

本週一,翠華主席李遠康現身金鐘萬豪酒店,出席投資者推介會。過往一頭波浪鬈髮的李遠康,形象明顯「執過」,換上清爽短髮,頓時少了幾分茶餐廳老闆的市井味。本週二,李遠康於上市記者會上表示,上市編號1314是取其諧音「一生一世」,希望餐廳可以一直做落去。翠華招股價介乎$1.89至$2.27,每手入場費$4,585。賣點除了名氣,還有近七成的高毛利、每張單七十四元的高單價,以及每天二十五次的高翻桌率,冠絕香港茶餐廳同行。這盤「靚數」,正是李遠康的力作。本刊走訪多位餐飲行家,並踩上其上海分店,全面解讀年報背後埋藏的三大炸彈。股民認購前,務必要擦亮雙眼。

翠華貴絕全行

炸彈一無鋪在手大股東「自肥」

為鋪路上市,翠華近年以「神速」開舖,香港分店由○五年的十間,急增至現時廿一間,單是過去兩年,便開了十二間,大部分是市區旺鋪,包括旺角砵蘭街舖位,正在朗豪坊對面。連同內地四間店,翠華共有二十六間分店。香港商舖租金不斷破頂,但翠華卻計劃未來三年於香港再開十三家分店及七家速遞中心,且同步在內地擴張,一五年的分店將增至六十家,足足是現時的一倍有多,十分嚇人。鋪愈多,租金壓力愈大。單是今年,翠華的物業租金開支高達九千六百萬多元。翠華表示會尋求與業主簽十年長約以鎖定租金,但翻查資料,翠華於一○年及今年簽下的多間鋪租租約,都是三至四年的短約,將於明年及一五年到期,其中旺角砵蘭街舖位租約,現時月租三十八萬,明年二月便到期。翠華招股書亦承認,大部分租約將於明年至一六年屆滿。即使成功續約,鋪租隨時三級跳。翠華租用的物業中,有三個舖位,包括中環德輔道中、香港仔、牛頭角,以及中央廚房、總部大樓,業權均由大股東李遠康、何庭枝等人持有。該物業市值數以億元,不但未有放入上市公司,大股東更乘著上市前賺到盡,以「檢討租金」之名,大幅加租。三鋪中以德輔道中店最值錢亦加得最離譜,年租由前年的二百八十萬飆升至去年的九百六十萬,一五年更將加至一千一百六十萬。另外,中央廚房的年租亦由去年的廿四萬提升至今年的六十五萬八千元。大股東賺租金,卻將加租風險轉介入上市公司及小股東。

炸彈二粉飾櫥窗盈利急增六成

翠華無懼貴租狂開分店,成功令業績水漲船高。在一○至一二年間,營業額由四億四千萬,升至七億六千萬,升幅高達七成三。一一至一二年度的盈利,更爆升六成二,由六千八百萬增至一億一千萬,十分驚人,明顯是為上市鋪路。有中資飲食股分析員警告:「佢翻座率咁高,即系已用盡間鋪嘅空間,單店增長有限,以後要增長,唯有不斷開舖,但佢鋪頭選址都系旺區靚鋪,面對嘅租金壓力會較高。好似銅鑼灣已經有兩間,你再開多間,系咪可以吸到足夠嘅客呢?」在食材、租金高企下,為谷盈利,李遠康不惜向員工開刀。去年五月,香港推行最低工資,李遠康曾經指政策將令翠華薪酬成本大增達兩成。但去年三月底,翠華竟然「走法律罅」,要員工簽新合約,將休息日由有薪變無薪,變相令員工不能受惠於最低工資而加人工。當時,有翠華員工向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投訴,該會即拉隊到翠華分店抗議。「節流」有功,翠華的員工成本不升反跌,由一○年兩成七,跌至一二年的兩成六。粉飾櫥窗另一板斧是增加名氣。一○年,翠華先後於山頂及機場開設分店,針對遊客市場,更推出自家T恤,月初在西九龍舉行的美酒佳餚嘉年華內,亦有售賣。急於提升名氣,其實是為轉攻內地做準備。

名人點評不會認購

「成日幫襯翠華,貪佢通宵營業夠方便,食物選擇多,地方乾淨企理。上市如果以上限定價,估值都幾貴,加上公司無注入任何物業,加租壓力大。至於發展內地市場,風險較大,品牌、食物易俾人複製,仲要睇其他城市人嘅接受程度。」

考慮中

「我成日食翠華,之前有次去銅鑼灣分店食,覺得水準差咗,喺專欄提過嚇,之後的確有改進,系一間好有誠意、管理得很好嘅公司。但佢近年似乎為谷上市,開得太多分店,佢本身走高級路線,開得太多就唔矜貴,香港市場開始塘水滾塘魚。翠華要用集資得來嘅錢開條副線擴充,先唔會損害現有店舖嘅邊際利潤。我未睇佢盤賬,未決定抽唔抽。」

會認購

「你哋以為我哋系競爭者,但其實我同李生好老友。翠華可以上市,系業界嘅驕傲,我會認購支持嚇。至於太興上市仲未有時間表,我哋近年開咗幾個新品牌的餐廳,想做好啲先諗上市。」

炸彈三內地市場風高浪急

翠華○九年正式進攻內地,在上海及武漢分別設立三間及一間分店。四間巨店總面積達六萬多方尺,與香港分店加起來的面積相若。是次上市集資,主要為發展內地市場,誇口三年在內地開設廿二家分店,並於一四年及一五年,分別在上海及廣東設立中央廚房。打著香港名牌的旗號,翠華在上海頗受歡迎。本刊記者上週走訪了翠華上海三間分店,發現午市及黃昏繁忙時間,須輪候逾半小時才能入座,不少客人都是慕名而來。

開舖難 白交租

雖然翠華勢頭不錯,但要在短時間內拓展內地業務卻絕非易事。上海第四間分店位於徐匯區永新坊,正在趕裝修,預備本月底開幕。負責項目裝修、來自香港的新昌管理集團項目經理剛巧在場監工,他大呻內地工人「點極唔明」,並勞氣道:「大老闆(李遠康)要求好高,佢想翠華定位比普通茶餐廳好少少,但又比西餐廳低少少喎,仲要每間分店設計都要唔同。仲有,喺香港開間分店,請二、三十人就夠,呢度就要請成五、六十人先搞得掂!」他表示,內地做事「根本無特定法規」,令店舖牌照的審批時間難以掌握,「呢間成一千平方米(約一萬尺)嘅舖位,租咗成七個月,每個月廿幾萬租,今個月底先開得成!之前武漢嗰間無我哋新昌幫手做顧問,翠華自己一手一腳做,搞得仲耐!」他沒好氣地說。○九年由香港到上海開舖,同樣以茶餐廳做招徠的「查餐廳」老闆侯傑輝亦深有同感:「當時用咗成九個月先開到鋪,淨係為啲裝修都同佢哋(內地人)角力得好辛苦。」侯傑輝指明明訂造圓柱形枱腳的餐桌,結果卻變了一批方柱的餐桌,送貨的人更施施然坐著抽著煙問:「有什麼問題?方柱好一點吧。」

心急等同送死

除此之外,競爭大亦是一大隱憂。除了有兩間分店的查餐廳,上海最出名的港式茶餐廳是同由香港人開設的新旺,有十三間分店。另外,由港人葉錫銘開設的點心小菜館「避風塘」,在上海有四十三間分店。由於港式餐廳收費在內地來講並不算便宜,裝修亦較豪華,客人不會如香港茶餐廳般「搭枱」,記者發現有年輕人到茶餐廳慶祝生日,一坐便是數小時。因此內地翠華的翻桌率每天只有八次,遠低於香港分店。避風塘老闆葉錫銘直指,翠華的步伐過於急進,「未有中央廚房就開咁多間,品質好難控制。」翠華已計劃在內地興建中央廚房,但葉指要搞好中央廚房,隨時需時數年。「淨系研究只蝦餃用咩嘅皮、運送時要幾多度、放幾耐,每一個細節都要重新度過,我用咗六年時間先令中央廚房嘅水準穩定落嚟!」葉錫銘感慨地說。另外,同業競爭大加上分店增加,亦會拖低營業額,「以前一間分店九個月就回本,依家開新鋪要差唔多兩年先回本。」葉錫銘舉例道。至於○四年已進軍內地開分店的太興燒味,現於內地有二十多間分店,老闆陳永安承認在內地開店要十分小心,「需要時間去建立團隊,以及瞭解國情、國法,我喺深圳開第一間分店後,浸咗五年先敢去其他城市開舖。」

上市前派一億股息

翠華秀麗業績及「藍圖」的背後,卻藏有暗湧。大股東不但擁鋪「自肥」,更於上市前派高息吸水。翠華一直由五位股東同時管理,包括李遠康、何庭枝、張汝桃、張偉強及張汝彪。上市後,五人亦自動成為執董,合共持有逾七成翠華股份。根據招股書,翠華於一一年及一二年,派息分別只有約一千多萬元,但在臨近上市之前,卻突然於今年三月至六月期間派發一億一千七百多萬元股息。至於上市後的派息率最低只有三成,遠低於大快活、大家樂及稻香的95.7%、74%及51%,大股東「先下手為強」,果然數口精。

外賣仔變大佬

翠華「五虎」中,以李遠康股份最多,亦是眾人口中的「大佬」,上市後自然當上主席。今年五十七歲的李遠康,在飲食界無人不識。他十多歲便輟學,到上環港澳碼頭對開的「海安冰室」打工,貪其有飯吃,有宿舍住,不會「餓死」。先是「外賣仔」,後亦做過水吧、餅房及廚房。李遠康後來做過大廚,但事業的轉捩點則要到八九年。記者找到翠華的真正創辦人,亦是李遠康的師傅蔡創波(波叔)。原來,翠華餐廳的前身是波叔於一九六七年在旺角甘霖街開設的翠華冰廳,再於新蒲崗開設翠華分店,後旺角店結業。當時李遠康及何庭枝等五人,全在新蒲崗翠華打工。八九年,波叔決定移民,便把新蒲崗翠華頂讓予李等五人,「當年想送仔女去澳洲讀書,於是全家一齊移民。賣翠華時無諗住賺錢,難得班伙記咁有心,咪廿幾萬頂手俾佢哋。」波叔回憶道。○四年,波叔回流香港,於旺角開設康年茶餐廳,現有三間分店。由於裝修及食物與翠華十分相似,有客人甚至以為康年是翠華分店。對此,波叔笑道:「無所謂啦,咁咪可以發揚翠華精神囉,李遠康好有諗頭,人品好好,十分念舊,到依家都成日搵我,仲叫我做師傅o架!」

堅持走高檔路線

新蒲崗翠華當年只是一間「地踎」茶餐廳,李遠康等接手後,重新裝修,又要求員工穿著制服,不准穿拖鞋。另埋頭研發新菜式,打造招牌菜,包括魚蛋片頭河、馬來西亞咖喱牛腩等,並以「魚蛋稱霸 咖喱稱皇」為口號,打造品牌。與李遠康認識數十年、父親是「海安冰室」老闆的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李遠康好堅持自己的信念,以前嘅茶餐廳都好污糟,但佢一直都認為茶餐廳可以走高格調嘅路線,先有錢賺。佢份人要求好高,好勤力,成日凌晨三點幾四點鐘走落鋪頭巡鋪試菜!」曾和李遠康合資搞寶發茶餐廳的適香園茶餐廳老闆葛偉強亦大讚李遠康為人︰「李遠康做人好均真,佢話個人利益唔可以凌駕公司之上,自己出去應酬,無話向公司報數,大家都好服佢,當佢系大佬。」

中環鋪「響朵」

翠華成名,關鍵在於九八年。李遠康大膽以月租二十一萬元租下威靈頓街地鋪,由新蒲崗殺入中環金融區,由於地點鄰近「蒲點」蘭桂坊,加上二十四小時經營,成為不少名人明星的早餐或消夜「飯堂」,奠定高級茶餐廳的形象。中環鋪令翠華豬籠入水,○二年,翠華進軍鋪市,以四千多萬買入謝斐道新城大廈舖位,再於○四年以九千萬放售。因此,行內人有說翠華是炒鋪發達的。中環的成功,加上炒鋪所得,令翠華累積了一定「彈藥」。○三年沙士後,鋪租低迷,李遠康睇准機會,加快開店,至○五年已有十間分店。其間,翠華股東亦以不同公司名義買鋪,現牛頭角總部便於○四年以二千八百萬買入。至○九年,李遠康開始為上市鋪路,一邊加速於上海開設翠華分店,又請來老友兼卡拉OK連鎖店加州紅創辦人駱國安,擔任公司行政總裁,負責建立翠華品牌。翠華成功由「地踎」茶餐廳變身市值三十億元的上市公司,主席李遠康亦由屯門山景邨,搬上半山羅便臣道豪宅,名下舖位及其他物業,市值近五億元。翠華上市,可說是李遠康在茶餐廳事業的高峰。

投資動畫燒錢$7,800萬

靠創新成功打造翠華品牌的李遠康,過去亦有失敗作。○二年,翠華於中環開設首間網吧茶餐廳「腦友記」,但結業收場。○九年,自言熱愛看動畫的李遠康豪擲七千八百萬元,與導演、前動畫公司意馬國際的始創者郝東明合作,製作港產3D動畫片《反斗高比玩轉聖誕節3D》,惟票房失利。之前,意馬國際曾斥資近五億元製作動畫片《阿童木》,票房慘敗。動畫狂「燒錢」,卻無損李遠康的熱情,他後來投資周秀娜主演的《熱浪球愛戰》,該片於去年中上映,票房亦告「觸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95

外賣黨橫行中環月入十萬

2013-11-14  NM
 
 

 

近日在中西區,出現一行八人的「外賣黨」。他們穿上黑色T-shirt,在早上十一時開始,分別駕着電單車,於中環、灣仔區隨時候命!

這班「外賣黨」,屬於外賣速遞公司iDelivery旗下。一到中午,中西區OL致電iDelivery,由接線生接order並向相關餐廳落單後,這班「外賣黨」便出動。他們的任務,是於半小時內把指定外賣,送到指定辦公室。

「外賣黨」的長老,是老闆陶柏然(Gary),他曾於印度人開設的外賣速遞公司打工五年,去年初自立門戶,主打公司客,專送高級餐廳外賣,並在客人、餐廳身上,兩邊抽佣;左谷右谷,月賺十萬。

運作跟的士call台一樣,iDelivery位於上環的總部,一到午膳時間,四、五名接線生的電話便響個不停:「三希樓,一份麻辣牛肉、兩份水煮魚……唔該。」收到訂單,接線生即打電話到相關餐廳落單,並約定餸菜完成時間,再致電予候命的司機:「你喺十二點四前去三希樓攞貨,十二點十前送貨,在會德豐七樓。」剛在中環盈置大廈送完貨的司機Andy,收到指令便極速飛車到位於半山花園道的川菜館三希樓「取貨」。

這二十多款食物裝滿一個大發泡膠箱,訂單達三千多元,Andy取出訂貨單「目測」一下,便要匆匆捧起箱子走人。只是發泡膠箱太大,根本無法放入電單車尾箱,他多次尋求人手支援不果,索性把膠箱微微打斜塞入,「倒瀉咗會補送嘅,祝佢(公司客)好運!」電單車迅速開走,在三十分鐘內已到達會德豐大廈所在的畢打街。

Andy冒着抄牌危險,把車泊在繁忙街邊。把食物送到七樓接待處後,幸好未有倒瀉,他的任務完成。iDelivery收取客人一成服務費,再收餐廳兩成佣金,這次共賺九百多元。Gary為了令司機送貨快、靚、正,司機除了底薪比市價高,更有獎金;而且八個司機中,有兩個人工較高的「車頭」,替他管理司機,同聲同氣。

招數一:高級餐廳消費高

iDelivery就如「Matching」的「食物版」,老闆Gary先後找來五十家餐廳做合作伙伴,再在中西區宣傳搵「食客」,只要肯消費滿一百元,便專人送貨,Gary兩邊「食佣」。數口精的Gary說:「一個司機同一架電單車嘅人工加油錢,每個鐘最少要七十二元,未計office班人及租金。」由於合作餐廳需額外付兩成至兩成半佣金給Gary,收費高,要找合作伙伴亦非易事,開始時只有九間合作餐廳。餐廳選擇少,當時每月要倒蝕數萬元。Gary及其同事要「落街」逐間餐廳問,合作伙伴Pizzeria Jacomax的老闆娘Celine說:「我哋嘅兼職司機炒車,Gary咁啱搵上門。其實以前得一個司機好多單都送唔切,而家佢哋有八個司機,外賣生意可以穩定啲。」Celine指現時有三分一生意,都是外賣。她知道市面上有幾間規模較iDelivery大的速遞公司,「但對方幾次都話遲啲『叫負責人覆』,好似唔憂做咁。反而我容易接觸到Gary,溝通好啲。」記者發現,雖然iDelivery對餐廳收費略貴,但有些餐廳為減成本,會把外賣食物的費用轉嫁,如銅鑼灣的Burgeroom,堂食牛漢堡六十元,外賣售價八十元,變相iDelivery收取的三成費用,是全數由顧客支付。Gary為了討好這些餐廳,他在其網站上設有美食博客,不定時撰寫一些美食日記,介紹旗下餐廳,互惠互利。iDelivery現時的合作餐廳包括Subway、蒸籠等,另大部分是高級餐廳,如中環的Just Salad,一盒沙律要七十蚊;韓食餐廳JANG,頭盤平均售價一百元,主菜近二百元。「總之張單愈大,就賺得愈多。」Gary興奮地說。

招數二:公司客單夠大

至於食客,Gary表示,他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公司客,「佢哋成個部門員工一起落單,一次送成千蚊外賣,所以我無喺大眾市場做宣傳,太多散客,好難負荷,服務唔得穩定,生意唔會返轉頭。」他把中西區外賣最低消費定於一百元,東區百五元,山頂二百元等等,同事每天上網搜尋及致電中西區的銀行、金融業、律師樓等,初期以優惠價讓客人試用。不過要綁住這班客,還須下「手段」,「好多大公司都有hospitality嘅部門,負責員工嘅伙食,每逢過時過節咪送番盒朱古力。」而有些數千元的大單,他會吩咐員工多買一個便當,送予負責收貨的秘書或接待員。Gary指,高盛、富達保險及香港大學等不時使用他們的服務。晚市時間,OL下班,Gary便轉攻散客。不過Gary也十分揀擇,他曾印製萬多份速遞食物清單,只寄往半山羅便臣道、麥當奴道等豪宅區,Gary說:「唔知佢哋忙定懶,明明想食嘅餐廳喺附近,都要我哋送!」

招數三:搞app碼新地

為令客人更方便使用服務,Gary斥資廿萬元整app,並把app的名稱由「iDelivery」改作「koziness」(改自英文字「coziness」,寓意顧客安逸在家中享用美食),下月登場,而他正打算把「iDelivery」發展成物流公司。「橫掂啲人成日都打嚟,以為iDelivery係送貨嘅。」早前Gary亦與新鴻基i-uniQ系列樓盤的管理公司合作,住戶透過管理公司製作的app落order,收費比在其網站點餐更有優惠。雖然幾個新項目尚在發展階段,未有錢銀「落袋」,不過Gary卻充滿信心:「我哋多個地方宣傳,一定會多一批客,佢哋(新地)二萬蚊呎都無問題,win-win。」

自立門戶本地化

早在iDelivery開業前,速遞公司Dial a Dinner及Cuisine Courier已營業多年,不過這兩家都是由印度人打理,兼且聘請印度司機送貨,客人要以英文上陣;而Food by Fone則屬盛智文管理,主力速遞旗下餐廳。Gary指間中都有一些香港人開設的外賣速遞公司出現,但由於回本期長達一年,生意角色被動,他認為很多人心急、以為可以小博大終捱不住結業。三十三歲的Gary在英國修讀商業管理,曾在Dial a Dinner任職營運主任五年。他指舊公司有多間自營的高級食肆,對外來的速遞業務並不熱衷,「見到佢哋營業額不斷下降,試過每年一千萬元下跌一半,又有餐廳解約。」加上去年,港交所延長交易時間,縮短交易員午飯時間,令Gary認為外賣速遞生意市場更大,於是決定自立門戶,並以「本地化」做招徠,「呢個市場較niche(偏門),我做過算有優勢。」他主要請來港人班底擔任司機及接線生,為保員工質素,向兼職司機支付五十二元時薪,全職司機月薪達一萬三千元,接線生時薪則是四十五元,聘請大學生為主,能說兩文三語。為減低員工流失率,他更以時薪六十元請來兩名具經驗的媽媽級助手做文書處理,Gary認為市面雖然有競爭,要贏很難,但要輸則很易,「有時可能係司機有無講一句『唔該』,就決定你盤生意嘅命運。」

開業資料(1/12)租金^:$39,000裝修:$100,000雜費:$120,000電單車*:$120,000保險:$200,000人工**:$60,000總投資:$639,000^二按一上*四架電單車的費用**三名司機加兩名辦公室助理

營業資料(10/13)營業額:$420,000人工*:$190,000租金:$13,000車費:$13,000網站及App運作:$100,000盈利:$104,000*八名司機及十名辦公室助理

解答餐廳老闆疑惑

未用過這服務的餐廳老闆都表示有興趣,惟亦有不少疑問,Gary逐個解答,並表示:「好開心大家俾我咁多意見,希望日後有機會坐下來再說服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60

美國下一家上市的O2O企業?外賣O2O網站GrubHub Seamless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48.html

i黑馬今天寫了一篇O2O外面公司餓了麽的文章美國目前上市的O2O企業包括Yelp、Zillow、Trulia、Angie’s List、Groupon、Opentable。2013年,這些O2O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表現非常好:Yelp的估計漲了3倍以上,Groupon的股價也漲了2倍。Paypal前董事長Jeff Jordan談到建立本地O2O企業並不容易,但勝出的企業往往回報豐厚。未來兩年,美國最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O2O公司有Airbnb、Uber、GrubHub、ZocDoc和MindBody,以下為相關餐飲企業的介紹。GrubHub Seamless:餐飲外賣O2O網站GrubHub Seamless是由美國兩家最主要的餐飲外賣O2O網站GrubHub和Seamless於2013年8月合並而成。GrubHub成立於2004年,以校園為切入口做餐飲網絡外賣,公司在美國超過500個城市有20000家合作餐廳。Seamless成立於1999年12月,總部位於紐約,以提供企業訂餐起家,在美國和英國有超過12000家餐廳,服務的公司超過4000家;目前Seamless也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i黑馬:餓了麽也是從大學校園起步,合作餐廳也正好2萬家)在合並前,GrubHub共進行了五輪共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而Seamless也獲得了三輪超過5000萬美元的融資。兩家公司的盈利方式相似,都根據給餐廳帶去的實際訂單收取一部分傭金,傭金比例在10%到15%之間。公開數據顯示,營收方面,GrubHub在2012年的營收為6000萬美元;同年Seamless的營收為8500萬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GrubHub Seamless每天的訂單數約為13萬單,全年的銷售額將超過10億美元。華爾街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顯示GrubHub Seamless將在2014年進行IPO登陸資本市場。(作者微信公眾賬號“普及社”,微信號:puji-she)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黃淵普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87

創始人自述:「餓了麼」憑什麼值1億美元?把「屌絲」外賣做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40.html

11月27日,O2O訂餐平台「餓了麼」宣佈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領投方為紅杉資本,投了「餓了麼」A輪的金沙江,B輪也跟投。在該輪融資中,「餓了麼」估值接近1億美元。是什麼讓一家O2O訂餐網站價值1億美元?

如今,「餓了麼」日均成交額10萬單,很多中小餐廳依靠「餓了麼」日營收過萬。獲得2500萬美元融資不到一個月,在一家咖啡廳裡,「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康嘉,對i黑馬聊起了「餓了麼」價值一億美金的商業邏輯。

以下為其口述:


2008年,我和張旭豪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三月份的一天,我們在宿舍裡玩電子遊戲「實況足球」,肚子餓了就買外賣吃,當時覺得外賣真是個好生意,聊了半宿很興奮,就決定在這個領域創業。

我們執行力很強,很快就開始做外賣了,還規定想加入我們創始團隊的必須休學。其實,我們就是把幾家餐廳的外賣業務包下來,網站也沒有,自己印傳單出去發,然後搞一個小型的呼叫中心,聘兩三個女孩子接電話,再有個配送的團隊。我們還經常自己親自去送外賣。最早我們不叫「餓了麼」,叫「飯急送」,www.ele.me的域名是在2010年買的。

就這樣,做了一年。因為我們是大學生創業者,沒有豐富的創業或者工作的經驗,很多東西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頭一兩年就是在揣摩這個行業、揣摩商家的需求,2009年我們的網站上線。

(i黑馬註:「餓了麼」是為數不多,大學生創業成功樣本。正因為興起於大學城,「餓了麼」初始積累的餐館資源,是相對低端的。例如,炒飯、沙縣小吃等等這樣便宜的外賣,這也決定「餓了麼」的基因。

康嘉告訴i黑馬,「餓了麼」以服務中小餐廳為主,佔到80%。這也使得「餓了麼」區別於「到家美食會」這樣的O2O外賣平台。「到家美食會」創始人告訴i黑馬,他們的客單價約為「餓了麼」的一倍以上,晚間為銷售高峰。而「餓了麼」是更加適合大學生、年輕白領的外賣平台,價錢相對「屌絲」。)

2009年,「餓了麼」現在的CTO汪淵加入,我們開始做網站。當時上海交大還有個叫「小葉子當家」的外賣網站做得不錯,是我們師兄做的。大概一年以後,我們在市場競爭上把它壓下去了。說白了,它們執行力不夠強,因為那時候我們產品上沒什麼優勢,但我們執行力可能要比其他對手強出很大一塊。

(i黑馬也採訪了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他認為是競爭促使了餓了麼進化,以下為張旭豪口述:

競爭導致「餓了麼」跟其他平台沒有什麼區別。我們就想,能不能除了服務用戶,我們還要服務商戶,真正做到一個兩端定餐的網站。我們對餐廳配送流程很瞭解。所以我們決定開發一套後台管理系統,然後幫他把定單高效地處理,餐廳更多的是缺管理,這樣你的餐廳才能標準化,才能成為中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後來我們就做了一個小型的CRM。

我們的CRM定單方便,以前可能一個人一天只能接二三十個電話,如果定單多的話要多很多人,現在只要按一下鼠標就可以打印出來,可以節約人力,並且很多定單在後台也可以看得到,哪些菜賣得好,哪些菜得差,我可以優化,然後哪些用戶是新用戶都可以在後台看得到。這樣一些調整以後餐廳覺得顛覆性很強,不用再手抄定單了,按一下鼠標就可以打印,一下子就跟其他的平台區別開了。)

不管是推廣還是產品上,我們都蠻專注的,那時候有的大學生創業做網站,這個也做、那個也做,最後整出來一個校園網。校園網就啥業務都有,零食、外賣、洗衣……,但我們就專門做外賣。我們一開始就覺得這個行業有機會。

當時,都沒有O2O這個詞,但網絡訂餐需求是肯定的,為啥現在淘寶要做淘寶點點?已經到了這個時點了。我們已經忘了怎麼形成做「餓了麼」的想法,可能是受到淘寶或者攜程的影響,因為它們都是平台思維。我們想做外賣,一開始就不是去做一家餐飲店,而是淘寶的平台模式。

我85年的,本來應該是2010年研究生畢業,因為休學創業晚了一年,2011年3月份畢業。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有個上海市創業基金,我們去申請了,最後一輪評委是金沙江的(合夥人)朱嘯虎,我們展示完我們的東西之後,他就給我們每個人遞了名片。一年以後畢業了,他就來找我們,投了我們100萬美元的天使。

等金沙江VC(的錢)進來,我們就開始商業化擴張。2011年冬天我去了北京,張旭豪坐鎮上海總部,我家人都在上海,就我一人來到北京。北京是全國最大的市場,尤其我們是做O2O消費的。

2011年擴張以後,當時在全國類似的網站實際還有不少,也都是創業型的,但一年時間左右,基本上我們就沒有對手了。像北京原來有好幾個網站,基本上我們到北京一年以後它們有些就銷聲匿跡了,有些轉型了。

去年,恆大想做類似於我們這樣的模式,薪酬翻倍在我們這挖了大概20多個人。因為知道許家印很有錢,我們開始還是有點怵,結果他們做了一年也失敗了。

我跟張旭豪是接地氣的創業者,O2O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地推做的比較多,發傳單、掃樓、地面活動,我們現在總共有200人,50人是做地推的。我們本身做的就叫O2O。O2O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服務於服務業,那你對服務業到底了不瞭解就很重要。很多互聯網創業者,實際對服務業是不瞭解的。我們可以說我們做的不是IT業,我們本身也不是互聯網的圈內人,專業都不是IT。我們以一個更加旁觀者的角度進去,我們需要什麼東西就學習什麼東西。所以我們一開始做的事情是承包幾家餐廳的外賣,去研究、去學習。

第一,外賣這個行業做的是苦活、累活,比團購更辛苦。小區域都是本地化的。一個區域的經驗不一定在另一個區域適用。「餓了麼」把標準化和本地化做了最好的結合,也樹立了壁壘。「餓了麼」最早的(要覆蓋的)商舖(中小餐館),我和張旭豪每一家要跑20來趟,我們特別能夠忍耐。

第二,「餓了麼」所建立的平台體系,不論是用戶端還是商戶端,產品和服務都成熟,而且在不斷創新。

第三,「餓了麼」在長時間的服務和競爭中,形成了很強的O2O能力,還有信仰。

(i黑馬註:在i黑馬接觸的眾多O2O創業企業中,每一家都對行業充滿敬畏。他們不像互聯網公司上來就談「顛覆」。O2O領域區別於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特徵是,這場「革命」是由行業內部發起,線下行業積累很重要,互聯網對於O2O真的只是一個工具。)

我認為現在這個行業,強手不少,包括美團外賣,包括「淘寶點點」,我們對這個行業太瞭解了,知道它的脾性,知道我們客戶的脾性。我們積累下來的這些東西還是領先於任何一個(對手)的。「淘寶點點」應該打了有兩個月了,但並沒有看到有什麼起色,我覺得它會越來越難受。

「餓了麼」有2萬的入駐商家,以中小餐廳為主,佔到80%。我們要求BD(商家拓展)人員不要一上去就談業務,因為有的餐廳老闆你跟他談平台模式,他不懂的,有的連淘寶、支付寶賬號什麼都沒有。餐廳老闆整體素質不高,所以(要)給他最簡單的。例如,給他一份報紙,上面寫一些案例——海底撈、黃太極、「餓了麼」什麼的,他就會慢慢瞭解,這幫人找我到底要幹什麼,哦!是幫我來做生意的,那麼他慢慢就接受了。

(i黑馬註:O2O領域的另一大特徵是,O2O做得好的企業可以C端弱一點,但B端要很強,「餓了麼」有200多人的團隊,商務拓展團隊50多人。如果沒有行業內企業的深度配合,是不可能完成O2O閉環的。O2O更像是行業的方案解決商,幫助行業企業梳理信息和資源。)

例如,我們剛開始開(拓)餐廳,遇到的障礙是,有的餐廳沒有電腦,沒有電腦就不可能聯網,那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很難做嘛。我們一開始,跟老闆要手機號,以短信的方式,先給他發訂單,要求他接到短信回覆一下。有些餐廳慢慢看到效果了,之後我們的人就去給他講解,你現在用短信只能訂十來單,連上電腦,每天可以接二三十單,票據什麼的,直接可以打印出來。

對商家所有環節的把握,一般的團隊沒有我們把握得這麼精準。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跟餐廳老闆做朋友。因為(中小)餐廳老闆(雖然)文化素質是相對較低,但是樸實的人,當他信任你就會跟你配合,而且配合得相當相當好,這樣我們就能做的非常順。

(另一位創始人張旭豪,描述了當初和學校周圍中小餐飲老闆打成一片的情形,以下為張旭豪口述:

我們閔行校區其實是很偏僻的一個地方,很多中小型的餐廳都沒有接觸過電腦,都沒有上過網,小商家很多電腦有問題,重裝系統都是請我們去弄的。我們當時感覺就有點兒像淘寶初期的時候,應付這些小商販到網上來做生意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就想把這個模式複製到整個中國了。再以後推動整個創業行業的進程,商務化。這些事是團隊最深的根基。)

實際上有些人對線下行業不太懂,他們覺得經常能看到「餓了麼」,覺得「餓了麼」肯定燒了很多錢(做推廣)。但是你想一想,你在小賣部或者餐廳裡貼張海報,實際花什麼錢?(i黑馬註:因為「餓了麼」團隊是從覆蓋校園的外賣市場起步,學校周邊餐館的覆蓋方式就是在學校刷海報和宿舍發傳單,以及在所謂的校園刊物上打廣告,再進一步就是直接在餐館裡刷小廣告,當然這需要跟老闆混熟)

之後,慢慢的是餐廳直接找我們的,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餓了麼」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能給他帶來什麼利益了。「餓了麼」2011年爆發的驅動力是產品及服務在不斷迭代後,滿足了用戶和商戶的痛點需求。

「餓了麼」目前(總訂單中)移動端佔30% ,核心用戶是「宅男宅女」,佔到了總用戶50%的比例。

(i黑馬註:「餓了麼」在移動端的產品做得還不錯,但是移動端流量比率才30%,並不算太高。背後的原因是,「餓了麼」對接的是「屌絲」餐廳與「屌絲」用戶的需求。大學生和年輕白領用戶上「餓了麼」訂餐,一般都是為了選一些便宜美味,能送貨上門的快餐。可以想像的應用場景是:他們一般都是在電腦前有工作或者玩遊戲走不開,直接電腦下單即可,不一定需要手機下單。)


i黑馬O2O分析:

餓了麼,日均訂單為10萬,每單均價30元,入駐商家為2萬。

按這些數據,i黑馬推算出餓了麼今年年交易額為10億人民幣,商家年費收入8000萬。餓了麼1億美元左右的估值,正好是10億人民幣收入的7~9倍,在合理範圍內。但是對比去年6億的交易額,餓了麼增長僅為40%,不像一家互聯網公司該有的增長速率。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模式太重,所以o2o領域公司會增長比較慢。對比一下,美團比去年收入增加300%,如果O2O外賣是增長緩慢的苦活,那麼做外賣根本不利於美團衝擊上市,美團外賣有可能在未來拖累美團上市的節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91

美國外賣網站Grubhub估值如此之高? 估股網官方賬號

http://xueqiu.com/1930109830/29158720
如今在路邊派的外賣傳單,有不少已經不是餐廳自制的傳單,而是在線訂餐平台的傳單。互聯網的發展讓網上訂餐成為可能。而也有不少企業瞄準了市場整合的機會,利用O2O建立網上訂餐平台。國內最大的網上訂餐平台要數美餐網和餓了麼,餓了麼去年已經完成C輪融資,美餐網也剛剛獲得了B輪千萬美金融資,而阿里巴巴也不甘寂寞,去年年末推出的淘點點也來摻和這個市場。就在國內在線訂餐平台打得熱火朝天的同時,美國最大的送餐網Grubhub於2014年4月正式掛牌上市,其發行價為26美元,超出預期價位,且上市首日暴漲35%,最高達每股40.79美元。這個號稱美國最大的送餐網$GrubHub(GRUB)$ 魅力何在?Grubhub成功上市,其業務模式對中國的訂餐網有何借鑑作用?公司目前25億美元的市值是否高估?估股網將與您一同探討。

                                              歡迎關注估股網
大家可下載試用"估股"圖形化股票分析蘋果iPad客戶端和安卓客戶端
iPad版本使用圖解:http://www.googuu.net/pages/content/view/823.htm 
原文鏈接:http://www.googuu.net/pages/content/view/1670.htm 


查看原图
IPO關鍵數據:

股票代碼:NYSE:GRUB

公司網站:http://www.grubhub.com

IPO定價:26美元

上市時間:2014年4月4日

此次IPO公司發行400萬股,原股東出售341萬股。

公司總共募資9.67億美元(不包含原股東同時出售老股收益8.23億美元)


募資用途:

根據公司報告,本次發行上市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財務靈活性,為普通股提供公共交易市場。所募得資金將用於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也可能用於收購或投資於互補業務、產品、服務、技術或其他資產(當前並無訂立任何此類協議)。

查看原图
公司介紹: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GrubHub是一家為用戶提供網上及手機訂餐服務的公司,成立於2004年,起初以校園為切入口做餐飲網絡外賣。截至2013年12月31日,該公司覆蓋了全美600個城市2.88萬家餐館,擁有340萬活躍用戶,去年日均訂單處理量為13.55萬,號稱美國最大的送餐平台。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位置和喜好進行餐館搜索,通過網絡在線預定和電話預定的方式叫外賣,並且看到Yelp上對該餐廳的評價。現在上市的Grubhub實質是Grubhub平台和Seamless平台的合併公司。Seamless於1999年成立,以提供企業訂餐起家,兩公司合併後能實現規模化增長、覆蓋地區疊加及產品及技術合作等。Grubhub平台與Seamless平台於2013年8月完成合併,合併後規模優勢更為明顯。



查看原图

行業細分:

Grubhub主要針對的獨立餐廳(即非連鎖餐廳),特別是店主自營的餐廳。這些獨立餐廳約佔美國61%的份額,市場巨大、且高度分散。美國大約有35萬家獨立餐廳,每年外賣開銷在670億美元。外賣訂單中,97%都是通過電話預定完成,目前僅3%來自於在線訂餐。餐廳經營外賣生意有以下幾個痛點:接觸用戶困難;市場費用高;資金及資源緊缺;技術實力有限。而若是在當地刊物發佈外賣信息,餐廳還需要支付前期費用。而美國白領日常工作忙碌,工作日並無充裕的時間自己做飯或外出就餐。而送餐平台則提供了多種餐點選擇,除了可以用網頁點餐外,還可以在iPhone、iPad、安卓系統上或利用Grubhub提供的餐廳電話進行點餐。

Grubhub正是看重這樣的市場剩餘價值而誕生的,公司不對餐廳收取前期費用,也不要求餐廳打折,僅在餐廳完成通過Grubhub而產生的訂單時,餐廳才向公司支付部分費用,即「帶來訂單再收費」(You only pay when you receive orders)。這對餐廳來說是個風險較低而回報較高的解決方案。也正是這種no upfront costs的做法吸引了大量的餐廳加入。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如今作為美國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外送公司,Grubhub在用戶粘性方面很有信心,並且積極通過食客以往訂單來分析食客洗好,為餐廳也提供了外送建議。譬如投資銀行家偏愛壽司,而對沖投基金人士更鍾愛烤牛排、三明治等熟食。下雨天,人們更喜歡選擇希臘食品。任何時候,漢堡的銷量總是好於熱狗。而Seamless通過數據挖掘、積攢了豐富的類似數據,它已經從面向公司加班員工的訂餐服務商轉型成為面向普通大眾的餐飲配送服務商。Seamless的關聯餐廳數量超過1萬家,業務遍及倫敦和美國50多個城市。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Grubhub和Seamless在專業做好外送業務、擴大合作餐廳數量的同時也考慮到如何吸引食客使用的問題。通過一系列收購和融資,公司可以將原本習慣用其它送餐網站的用戶納為自己的用戶。譬如Dotmenu主打大學生市場,在全美300餘個地區提供點餐服務。收購Dotmenu使GrubHub成為全美點餐市場的老大,為用戶提供覆蓋全美50個主要城市及大學城的25,000餘家餐廳的點餐服務。然而對於不習慣使用互聯網和手機應用程序的人來說,Grubhub還是個新鮮實物,我們將在接下來的財務數據分析中看到,為了培育新用戶,相應公司的營銷費用支出較大。



財務數據圖表分析: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最近三年Grubhub關鍵運營數據增速迅猛,尤其是2013年完成了與Seamless的合併後,兩者強強聯合已經覆蓋了美國外送市場的絕大部分江山。過去幾年,許多新興企業紛紛湧現,它們成功地改造了傳統行業,把它們的服務轉移到互聯網上,Grubhub的出現迎合了市場需要,對食客不另外收費,因此用戶的接受程度較高。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公司未來戰略:

1.       繼續擴大雙方網絡效應

2.       優化網絡平台和手機移動端

3.       為食客和餐廳提供高質的客戶服務

4.       進行戰略性收購

波特五力分析:

供應商及購買者:餐廳、食客

潛在替代者:到實體餐廳就餐、電話訂餐等

主要競爭對手:包括Delivery.com、Eat24hours.com和CityMint等網站。

針對行業:美國訂餐市場巨大、且高度分散,美國有35萬個餐廳,每年外賣開銷在670億美元。外賣訂單中,97%都是通過電話預定完成,目前僅3%來自於在線訂餐。



Grubhub與中國的送餐網站對比:

中國最大的店舖群體就是遍佈大街小巷的餐館,而這些餐館90%都是非連鎖相對獨立封閉的,沒有完整及時的信息流在一個平台上讓消費者共享,送餐網的普及將讓就餐、訂餐、送餐變得更便捷。就這樣的市場特徵而言,與美國的餐飲市場是比較類似的。根據調研數據,2013年全國餐飲消費總額為4500億元,按照16%的餐飲年增幅,到2016年全國餐飲消費總額預計達到7000億。而其中,外賣佔全國餐飲消費總額的10%,因此到2016年,外賣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00億。包括NGP、經緯創投等在內的投資機構普遍認為,在線訂餐是典型的 O2O模式,市場需求旺盛、用戶粘性高、成長空間大,因此其才會選擇做出重點佈局。

未來的行業趨勢是加強在移動端方面的投入和推廣,同時進行產品創新。送餐平台的行業進入門檻並不高,但用戶培養期較長,且行業競爭激烈。既要有優秀的線上產品能力,高效的線下運營團隊支撐,還要有充足的資本進行支持,整個產業鏈條較長。從現有的數據可以看到,餓了麼、美餐網等平台已經在這一領域深耕了3年以上。餓了麼目前已經覆蓋全國十多個城市,日均訂單量超過10萬單;美餐網覆蓋四個一線城市,能夠提供近3萬家支持在線訂餐服務的餐廳信息,用戶月均下單達到15次。從業務模式上,美餐網、餓了麼和Grubhub都比較相似。而2013年由阿里新推出的淘點點則有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希望將餐飲行業做成「淘寶+天貓」的模式,即每個菜品都是一個SKU(庫存商品),一些熱銷的菜品,相當於淘寶中的熱銷款。將餐飲服務變成商品,讓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目前淘點點同樣有外送業務,並且不對餐廳收費,希望做大平台吸引更多用戶。

查看原图
餓了麼在5月6日宣佈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的投資並計劃3年後上市。此次合作集中在三個方面:商戶數據互補、外賣服務支持以及平台流量整合,由此餓了麼將通過大眾點評向中高端餐飲市場延伸,獲取城市白領為主的消費群。Grubhub在美國的成功上市,多少刺激了中國訂餐網市場的競爭白熱化。

Grubhub投資邏輯與風險:

有投資者認為,Grubhub的市值相對被高估,IPO前Grubhub設定的發行價區間僅為$23-$25,而現在的價格是$32上下。縱然Grubhub所在行業潛力無窮,未來成長性空間較大,考慮到行業進入門檻較低,用戶粘性不夠等因素,公司的高速增長是否能夠支持目前如此高的市盈率?就我們看來,還是多觀望的好,畢竟,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公司需要時間來證明其執行力和增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12

成立2年的硅谷訂餐外賣網站Caviar,為何會被Square以1億美元收購?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5/144708.html

外賣訂餐服務 Caviar 今天被美國的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 收購,交易的價格為 9000 萬到 1 億美元!為什麼一個成立 2 年外賣送餐的初創公司(它甚至還沒有出移動應用)會獲得如此高的認可?

Caviar 成立於 2012 年,與競爭者 DoorDash、GrubHub 一樣,Caviar 主打的是網絡訂餐+快速送餐服務,不同的是,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都在於美國的中高端餐廳,走中高端、企業化路線,兩邊收費。在 Caviar 運營後的三個月,這個外送服務就已經開始盈利了。

與很多外賣公司不同,Caviar 送餐是採用自建物流的方式,每次送貨給司機支付 15 美元的送貨費用。對於訂餐的顧客,每次送餐還要收取 9.99 美元的送貨費,這個價格未來將會調整為 4.99 美元;對於餐廳,Caviar 會收取訂餐總價的 10%-25% 作為推廣費用。目前在 Caviar 訂餐需求中,有 50% 來自企業辦公室訂餐。

但對於收購它的 Square 來說,靠外賣賺點錢想必並不是它的主要考量。Caviar 可以整合到 Square 今年 5 月新推出了垂直訂餐服務 Square Order,在一個應用中流暢地完成從點餐、支付、送貨到反饋的所有環節。

由 Twitter 創始人 Jack Dorsey 創辦的 Square 是一個為中小型商家提供刷卡服務的移動支付平台,收入來自刷卡手續費。但這微薄的手續費裡有 80% 需支付 Visa 或者 MasterCard 等信用卡機構,儘管 Square 2013 年處理的交易額已經達到 200 億美元,但公司的收入僅 5.5 億美元,虧損了 1.1 億美元。

Square 之前曾希望依靠 2011 年推出的 Square Wallet 支付應用,讓用戶直接在應用裡付款,而不再刷卡。但 Wallet 並沒有獲得廣泛接受,最終 Square 在今年 5 月關閉了 Wallet 並推出 Order。

Square Order 的目標比 Wallet 更為現實,用戶在上面直接給餐廳或糕點店下單,到店面直接取走,省去了排隊付款、等菜的過程。

而 Caviar 的加入,可以讓 Square 的商家和用戶走完了一個完整的閉環:訂餐,送餐,支付,反饋。 有了 Caviar 旗下的合作商家和訂餐服務(大部分是「走量」的企業客戶),Square 公司也不需要僅僅依靠手續費,而是快速抓住了推廣渠道,收取商家推廣費。

一鍵訂餐服務,如 Caviar、GrubHub 目前正炒得火熱,不少訂餐服務已經可以達到 10 分鐘之內送到家門口的效率。這些以「一鍵」、「極速服務」為主打的企業,被統稱為「Uber for X」,正在高速提升城市運輸效率、提供優質的體驗,因而受到用戶和投資人的青睞。而我們的手機,就更像是現實生活的「遙控」,讓人們越來越接近 Wall E 裡面描述的「一點即有」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79

校園微信外賣實踐, 四個月營業額破百萬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9.html

暢談了一夜,創業項目確立

2013年8月完成了在校期間的學業,大四整整一年要出實習,和所有大學生想的一樣,先工作一段時間長長經驗。我和好友曹陽(後來創業的合作夥伴)開始了為期兩週的投遞簡歷和面試的循環過程,直到最後應聘去了房地產中介賣房子。第一天工作結束後回到住處我倆就想,大學折騰了那麼久,離校了為什麼還要想著安逸的工作受別人指揮?這份工作我們做了一天就沒再去了。

這時候學校正好開學,我倆從朋友租的房子搬到了學校寢室。(因為大四即使你不在學校,住宿費和書費學費都是要交的)在學校逗留了幾日,我只剩下300元,曹陽還剩600元。有一天半夜1點多,曹陽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想到了一個創業方向。曹陽連夜來到我寢室,我倆一直聊到早晨5點多。睡了幾個小時然後就開始上網查閱資料,把我們的想法逐步完善。

一開始想的是微信個人號,後來一想不行,還得用微信公眾平台(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即可達微信外賣」),然後上網搜了幾家第三方做微信開發的公司,選了其中一家專門做外賣的第三方平台樂外賣。當然他們也是一家創業型公司,每次我和他們說的要求基本上都會盡快實現。

前期如何運作O2O項目

1.談店舖

前面說到我倆總資產加起來只有900元,,而系統那邊要1000元,無線打印機一個要600元,還需要宣傳費用。怎麼辦?我倆就用起了空手套白狼的伎倆,系統那邊平台都談妥弄好,只是錢還沒有交付,去了幾家經常吃飯的小餐館,問他們:如果我們能給你家店舖每天帶來100份餐的訂單,你們願不願意和我們合作?並拿出我們特意製作的一個合作方案(當然這時候我們其實手裡什麼都沒有只有這個概念),很顯然商家是默許的。我們找了一個學校外賣送的第二好的店,還有四個業績平平種類不同的店舖。後來證明我們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如果你問我為什麼不找外賣送的最好的店舖合作?那我告訴你那家店舖不干,但是後來還是加入了我們)這樣每家店舖跑了一星期他們終於答應了。我們從每家店舖收720元無線打印機押金,每個月從720元中扣除100元打印機的租金,如果運營不好停業每個商家的損失可能也就是租金。我們負責宣傳負責配送,收取外賣營業額的15%,這樣店舖那邊收上來3600塊錢。基本上商家談妥了,告訴他們9月11日開業(距離開業還有5天)。

2.談第三方外賣系統

我們拿著3600元加上我倆身上的900元就開始和外賣系統商周旋商量,因為他們也是初創公司,也在摸索前進,當時只做百度推廣。最後談成的合作方案是每個打印機600元出售,如果商家不干,我們也只是付幾個月的租金,系統先充值100元的1000單。這樣我把錢付給他們。我們還有一個總機是接收所有店舖的訂單,這樣他們店舖出單和我們總部出單同步,10分鐘以後我們派人去取餐提高效率。總機是900元,軟磨硬泡這900元我們先欠他們。這樣我們的風險也就幾乎沒有了。 因為可以退機器!他們發貨了,系統已經被我接好了。(距開業還有4天)

3.招聘員工

這個時候我們只剩下900元錢,花了600買了一台佳能打印機,100塊錢買紙(自己印傳單做廣告),到此時只剩下200元,回寢室就開始印宣傳單。招聘員工要10個人,每個寢室樓有1個人負責。我們當初的招聘廣告打的是月薪可達2000,當時學校那些送外賣的1個月也就600元。每個寢室樓一天要有100訂單的量,每個人也就能賺2000多了。後來證明其實我倆這個大膽預測是正確的。我倆開始滿校園貼傳單,貼完1小時後就來了一個應聘電話,我倆親切地去和她談我們這個大夢想,第二天她就告訴我不干了(還沒開始,就辭職了)。當然後來兩天之後還是招來了10個人。現在想想當時我們就像一個大忽悠,什麼都沒有,就靠講就談好了商家、系統商和員工。真的是謝謝他們。有了他們的相信才有了我們這個創業故事。(距離開業還有2天)

如何宣傳運營解決困難

打印機也到了,我們在店舖成功調試,一切正常。萬事俱備就差開始了。

我們制定了初步的宣傳推廣方案,原先我就有一個在學校影響力還不錯的人人網新聞主頁,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還有就是最屌絲的宣傳方法——印傳單、發傳單、拉條幅、店舖貼二維碼、發百度貼吧、發人人網、發微信朋友圈,等等。廣告語寫著:「即可達,一個可以將外賣送到您寢室床頭的外賣團隊」。同時把微信二維碼、微信號及經營品種都印上傳單條幅,兩天的宣傳為我們積累了500多個粉絲。

開業的前一天晚上,編輯了第一條圖文消息:即可達微信外賣的使用規則和第二天的優惠活動(每家店舖第一單免費)。第二天(2013年9月11日10:00)我在寢室發送了正式開始送餐的消息,從那一刻起店舖中的無線打印機開始了繁忙的工作,這種場景一直持續了4個多月。

第一天顯然手忙腳亂,超過了店舖和我們的預期,主要問題是做不出來和送不過來。

一天下來營業額2000多元,可這一天我們卻賠了200多 ,由於外送不及時,同學上課等不及就走了,這些餐我們都要拿回總部自行處理。那時開始到後來幾個星期,每天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而訂餐額也越來越多。當時這個微信外賣在學校已小有名氣,之後我們再沒有發過傳單,微信平台上的粉絲更是每天以80左右的粉絲量增加,一個月之後平台粉絲破3000人,外賣額每天達到5000元。

這時候我們的合作店家還是5家,飯店餐品依然出現按時做不出來的問題。為瞭解決這個辦法,我們後來增加了同類店舖數量,分攤高峰時期的訂單額。陸陸續續,與平台合作的店舖達到13家,送餐員工20多人,每天營業額超過1萬元,飯店餐品出餐慢的問題也基本解決。

時間到了哈爾濱的冬天,外賣量一天比一天多,送餐員在寒冷的冬天送餐越來越辛苦,一批又一批的送餐員辭職,每次送餐員辭職的時候空缺的位置都會影響送餐效率,影響用戶體驗。後來我們指定了一套送餐員入職辭職規則:幹不滿半個月沒有工資,辭職要提前一星期和主管說。這有效的控制了兼職員工流動性大的問題,流動的人,固定的崗位。

實戰運營中的一些細節

有一天下大雪,如果停業了,影響了用戶的體驗,以後可能你就是不負責任的服務商,如果送,那一天訂單肯定暴增,人員不夠加上送餐辛苦,怎麼辦?當時決定那天照常送,但是限額送,每筆訂單滿30才送,平常是一份起送。既控制了量,又不算影響用戶。那天我們的營業額確實少了點,賣了8000多,但是我們送餐員只送了大概200多單,而平常送8000至少要送500~600單。有效避免了惡劣天氣尷尬的送與不送的問題,送餐員送一趟比以前賺的多了跑的還少了,他們也是高興的,店舖訂單沒影響,顧客怨聲也少。這個緊急策略是正確的。第二天平台發佈公告恢復正常送餐,一份起送。那天我們也把一些儲備送餐員叫過來,那一天週日雪停了,我們送了23000元的訂單,1500單,達到了歷史最高。後續也穩定在15000日流水左右。

有兩個顧客打電話投訴說有一個送餐員態度不好,進屋也不敲門。經過一個星期觀察,問其他員工,確實像顧客投訴的那樣。有一天我讓她去我們總部旁邊的奶茶店等我,有事情和她說,之後我讓財務算出她的工資,我去沒有多說什麼,很輕鬆的給他點了一杯奶茶我倆閒聊了一小會兒,把工資給她告訴她以後我會經常過來玩。她是我辭退的第一個員工,也是唯一一個。

放寒假了就要考慮平台要不要繼續發消息,送餐員工資要不要全部結清。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的平台是工具性平台,這期間沒有繼續充當工具,就不要發東西。平常微信平台更多是發佈新增哪些店舖,哪裡搞活動等等。對用戶看來有誘惑的內容。而不是無關緊要的心靈雞湯。

當然送餐員工資也不能全部結清,因為這是兼職工作,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如果第二學期他們不做了怎麼辦?只有先扣著這些錢,他們才覺得要有擔當,不會說走就走。後來第二學期他們準時都來上班了,其中80%的人告訴我幹完這一星期就不干了。我心知肚明。但有一個小姑娘直接就不來了,每天還發短信要工資,我告訴她我不差你幾百塊錢,你按照我之前說的開學回來堅持一個星期,之後工資就全開。她沒有來。她沒有領到剩下的工資,而其他堅持一星期辭職的人都得到了全部工資。

平台如果已經穩定了下一步該怎麼辦

當時平台已經穩定,我們也有了主管負責人員分配,財務負責收賬發工資。基本上我們兩個創始人解放出來。我們原計劃再往下走,準備往校外擴張的時候,被學校勒令停業。這裡不想多說了。這時候我們實際運營了4個多月,營業額100多萬,送了7萬多份餐。為學校累計提供150多個學生兼職崗位。

這就是我和曹陽的創業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