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天爭奪石油,未來爭奪數據《疑犯追蹤》離我們有多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800

《疑犯追蹤》(影視劇照/圖)

隨著線上大數據和線下物聯網的發展,每個人在線上和線下的行為軌跡,都將被當做數據收集起來,並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挖掘。數據將成為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美劇《疑犯追蹤》里,一臺“機器”,通過遍布全球各地的攝像頭,能追蹤到任何一個人的行動軌跡,識別這個人的身份信息和信用情況。這一幕可能離我們不遠了。

今年10月,杭州市政府給這座2200多年歷史的城市,安裝一個人工智能中樞——杭州城市數據大腦。城市大腦的內核采用阿里雲“ET人工智能技術”。

阿里雲研究院專家王子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個城市大腦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城市大腦的目標是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

城市大腦計劃的第一步是,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王子淩透露說,目前,阿里雲已經跟弘泰水利合作,將水利數據聯網,用來做水庫管理、洪水風險分析和城市內澇預警。

對於數據的未來價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前不久有個形象比喻:過去機器是吃電,以後機器是吃數據。

實際上,互聯網將沒有邊界,隨著線上大數據和線下物聯網的發展,每個人在線上和線下的行為軌跡,都將被當做數據收集起來,並被人工智能技術所挖掘。數據將成為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國家和企業擁有的數據越多,並能挖掘出更多價值應用,其競爭力就越大。

每個人都是數據的生產者和受益者

12月21日下午兩點左右,北京望京,高德地圖辦公室6層一個20平米的小房間里,墻上的大屏幕上,顯示著一副北京市實時交通狀況圖。

這張圖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一些不斷閃爍和移動的亮點。這些是當時跑在北京城里的車輛抽樣。有的是私家車,有的是網約車,有的是出租車,還有物流車。

這些車輛跑在路上,便繪制成了交通的實時路況圖。一旦一些區域出現異常擁堵,屏幕上就會出現不斷閃爍的紅點。遇到道路嚴重擁堵,用戶會通過手機端上報,交警也通過平臺把這個信息輸送給高德,高德再把這個信息提示給所有附近用戶,並在導航中避開擁堵路段。

過去很多道路上的誘導屏,是通過交管部門在道路上埋線圈的辦法來獲取道路擁堵信息,這個辦法維護成本高。現在高德把自己掌握的交通數據通過雲方式實時共享給交管部門,誘導屏的信息就簡單更多,成本也降低許多。

一位高德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高德地圖參與了由阿里雲主導的“杭州城市數據大腦”項目。2016年9月,城市大腦交通模塊在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試驗數據顯示: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開始了用大規模數據改善交通的探索。

高德還給交警“賦能”,提供準確快捷的分析平臺,讓交警的工作聯網化、科技化。

“哪里擁堵,不用通過市民的報警,我們的後臺能通過對道路、區域的快速計算,第一時間呈現擁堵的區域和道路並且通過平臺告知給交警,讓交警能更準確地調配力量解決擁堵問題。”上述高德工作人員說,高德把自己的數據開放給了交管部門,這樣能更科學地調配警力,同時可以作為交警的考核參考。

高德還將數據加工,將脫敏的數據分享給其他企業。比如高德可以為一些商圈提供用戶出行分析,並結合其他互聯網公司針對用戶的畫像信息,準確將用戶的出行特點、喜好特點呈現給商圈。商圈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更合理安排促銷活動。

“數據的流動、分享和共享,帶來巨大價值,最終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上述高德工作人員說。

很多企業都開始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建立自己的企業大腦。比如瓜子二手車就有一個瓜子大腦。

瓜子二手車首席技術官張小沛,曾擔任微軟在線廣告團隊首席研發總監,還曾擔任美國知名在線視頻公司Hulu全球副總裁,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專家。

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瓜子大腦掌握了大量車源相關交易數據、價格數據、殘值曲線數據、殘值衰減數據、買家和賣家數據,這些數據正被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挖掘出價值。

未來不比誰有錢,比得是誰的數據值錢

過去幾百年,人類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機的發明,第二次是電的發明,第三次是互聯網的發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先有技術革命,然後再是應用革命。具體到互聯網行業來說,過去幾十年都在技術革命,但這幾年開始逐步進入應用革命時代。

張小沛預測說,無人車、VR和AR、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將進入日常生活應用場景。比如在醫療領域,一些小的疾病的診斷和一些化驗工作,將完全被機器取代。不過,心臟手術等疑難雜癥比較複雜,能搜集到的數據沒那麽多,醫生的經驗、想象力和判斷力依然會很重要,手術醫生短期內不太會被機器取代。

此外,大數據還被用來保護跑馬拉松選手。比如,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智能設備,能檢測馬拉松選手的心跳數據,這些數據跟緊急救援機構打通,可以及時識別心臟問題。

未來的競爭將主要是數據的競爭。人們對數據的爭奪,將像今天對石油的爭奪一樣激烈。誰擁有的數據最多,誰能把數據處理得更快,並能挖掘出更多的數據價值,誰就越有競爭力。這一點,對個體、企業和國家來說,都一體適用。

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一次公開場合曾說,數據就像石油和煤炭一樣,石油和煤炭是經過幾十億年沈澱下來的太陽的能量,因此企業應該註意對數據的長期沈澱。在王堅看來,數據不是天然有價值的,就像路上的一串腳印,在沒有被數字化、被計算之前,它無法產生價值。但你在網上的“腳印”,被計算後就變的有價值了。

對每個人來說,這意味著需要越來越重視自己在網上的一言一行,因為你在網上的任何交易行為、瀏覽軌跡,都將被互聯網大數據所記錄和分析。這些數據將跟你以後的信用體系相掛鉤。比如你騎共享單車,亂停放的記錄可能影響你以後的征信狀態。

未來一切的數據都將成為信用數據。因此很多人都在討論,數據的產權到底是誰的?如果歸屬個人,那麽能不能出售或者轉讓?數據背後的隱私如何保障?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答案。

張小沛說,到底是平臺擁有數據的產權,還是個人同時也擁有數據產權,這非常值得討論。更值得討論的是,如果平臺獲利了,用什麽樣的方式把數據的價值分享給個人數據擁有者。

此外,未來數據到底是集中在大平臺手里,還是民主化、碎片化集中在不同小玩家手里,這也是業界目前討論比較多的問題。從目前來看,數據發展的趨勢是頭部效應明顯,也就說,大平臺掌握著大多數數據,小平臺的數據積累成本越來越高。

“我個人更希望這些數據民主化。”張小沛說。

數據改變政府治理模式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基礎設施已經搭建完畢。這些基礎設施包括交易市場、支付、物流、雲計算和大數據等。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體總體上會越來越有安全感,社會將更加公平。比如,互聯網保險和互助模式的發展。再比如,中關村很多優秀教師已經在網上授課,一個山區孩子,通過一部聯網手機,也能免費觸及這些中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天下真的會將沒有難做的生意。因為過去做生意,一靠資金,二靠關系。未來你只需靠數據和技術。一個是生產要素,一個是生產力。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將進入全新階段。正如王堅所說,龐大的數據量使計算不可能在幾臺機器上完成,一定要在計算中心里的成千上萬臺計算機上完成,這時計算就變成了公共服務。這樣的公共服務就是雲計算。能否隨時調用巨大的計算能力,自然成為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互聯網,地球將變得越來越小。全球買和全球賣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用不了幾年,你在網上下單,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商品,72小時會送到你手里。如果是中國的商品,24小時甚至八小時內將送到你手里。

隨著大數據被應用到社會治理中去,我們的生活將更加安全。比如,一旦大數據發現某人買了個高壓鍋,又買了一些鋼珠,還買了點火藥,數據系統可能就會提醒公安部門註意這個人。再比如,大數據發現一個人一天內坐了幾十趟公交車,而且每趟車都不同,數據系統可能就提示這個人可能是個小偷。

整個國家的商業搬到了互聯網後,國家的治理也在搬到互聯網上。比如中國政府正在號召官員學網、懂網和用網。目前中國已經認識到互聯網治理和互聯網空間主權宣示的重要性。

可以預見,隨著政府治理模式的提升,需要掌握大數據能力的企業不斷給政府賦能。未來政府從巨頭企業采購公共服務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