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徽版”钢铁整合逻辑:马钢的进取与谨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9/HTML_48I4M7B29BBB.html


“公司领导最近很忙,苏总(总经理苏鉴钢)前两天到西安去跑销售,刚刚回来”。2009年4月27日,正忙于发布一季报的马鞍山钢铁股份(600808.SH)董秘胡顺良说。

中国钢铁业面临整体困境,马钢自然不能幸免。但在承受巨大市场压力的同时,马钢亦收获了一条好消息。

4月24日,《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汽车、钢铁、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当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安徽省经委行业处的一位官员表示:“(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最近已上报省政府,将由省政府发布,具体内容大概再过两周你就能看到。”

安徽省内上规模的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马鞍山和合肥,而合肥钢铁集团的钢铁主业早在3年前已被马钢收入囊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振兴安徽钢铁产业,就是振兴马钢集团。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安徽振兴钢铁业可能的举措之一便是,将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为马钢服务。但在中国钢铁业的整合大潮中,对马钢与中央、省外钢铁企业的重组,安徽方面仍“比较谨慎”。

马钢等待振兴

谷雨刚过,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马鞍山,一片春意盎然。

但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3日对《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情况的介绍,却使人感到中国钢铁工业依然寒气逼人:2009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持续下滑;由 于产量恢复过快,国内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滑;1-2月累计,全国钢铁工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自2008年 10月以来连续5个月出现亏损。

马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4月16日公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40.63%,但净利润同比却猛降了71.31%。虽然胡顺良不肯透露即将公布的马钢一季报数据,但多位马钢员工告诉记者,至今仍处于限产中的马钢,一季度形势依然严峻。

马钢将2008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升,加上本集团计提了约人民币17.9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年报显示,2008年10月以后,由于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为了减少亏损,马钢停产了5座高炉及部分轧钢生产线。

胡顺良告诉记者,去年停掉的5座高炉,目前已有3座恢复生产。但有马钢员工向记者抱怨:“产品还是不好卖,而且卖了也亏,因为公司去年进口的铁矿石比其它钢铁企业多很多,价格又太高!”

在这样的节点上,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虽然具体内容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建华认为,安徽可以采取的举措之一便是,把安徽霍邱等地的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交给马钢,或为马钢服务。

重续“宝马”前缘?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即将发布的规划中,“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将是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安徽省内两大钢铁企业——马钢和合钢——已整合完毕的情况下,安徽省手中还有哪些可打的牌?是否会推动马钢与省外企业(如宝钢)的重组?

早 在2006年1月,马钢集团就与宝钢集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在双方高层当时审定的简短新闻稿中,如此界定结盟的内容:“加强双方在企业文化、管 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进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大在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市场营销领域的合作;在企业战略和规划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

但宝钢的“野心”显然不至于此。重组马钢,一直是宝钢的目标。“宝钢和马钢的产品及市场有很大的互补性,前几年,我们确实非常想重组马钢,想把它的H型钢和车轮做大。”近日,一位曾考察过马钢的宝钢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

在地缘上,宝钢和马钢具有天然联系。二者不但同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宝钢旗下的梅山钢铁公司还与马钢毗邻,若“宝马”联姻,两个企业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

“宝钢是马钢学习的榜样,马钢与宝钢结成战略联盟,是双方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3年前的结盟仪式上,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如是说。

但双方的合作仅止于此。3年多时间过去了,宝钢已先后兼并重组了新疆八一钢铁、广钢集团、宁波钢铁,与包钢的重组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事实上,2008年以来,整合大潮正在整个中国钢铁业兴起,安徽的近邻山东和河北均已组建了产能达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

但马钢与宝钢的联合却仍在原地踏步,缘由何在?

“这件事比较复杂。”4月24日,安徽省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马钢是我们省里最大的企业,省里领导比较慎重。”这位官员坦承:“从发展趋势讲,应该联合。目前,这件事也不能说已完全停下来,政府还在研究吧。”

而安徽省经委的一位官员则表示:“不是我们想重组就重组,这是市场行为。马钢现在发展得很好,没有必要重组。”

安徽版钢铁逻辑

事实上,如今的马钢,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安徽当地的产业圈。

1953年从一个小铁厂起步的马钢,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钢铁企业之一。“十五”期间,马钢投资150多亿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企业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总投资2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高附加值板卷产品生产线,又在马钢新厂区投产,使马钢达到了180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并形成了“板、型、线、轮”的产品结构。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几年,马钢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比2005年增长6.97%,2007年比上年增长43.03%。不过,马钢的盈利却未同步增加。2006年,其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7.02%,2007年又比上年下降0.35%。

在汪建华看来,马钢的经济效益未能与生产规模同步提升,上马薄板是决策失误。“马钢曾是中国建筑用钢的龙头企业,它本应该发挥优势,走建筑用钢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但它却去搞并不是强项的板材,致使其建筑用钢的市场份额萎缩,而薄板项目投产后也遇到了市场问题。”

统 计数据显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近年来,宝钢、鞍钢、武钢、沙钢等企业纷纷扩大或新增了薄板的产能,仅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投产后,这两个钢铁基地 的薄板产能就将增加2000多万吨。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已有热轧薄板产能12463万吨,2008年在建产能8532万吨,产能过剩约1亿吨。 而中厚板产能也有40%至50%的过剩。

汪建华认为,近几年,有些钢铁企业被一种声音忽悠了。“有人说,要提高板带比(板材和带材的比例),老拿这个数据说事。但2007年以来,建筑用钢市场要比板材市场好,现在螺纹钢的产能利用率还达到90%多,与普通热轧板的价格还倒挂呢!”

马钢一位中层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蒂森克虏伯等国际钢铁企业走的都是专业化的路子。我们确实该反思‘板带比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的问题了。”

但马钢投资上马薄板的理由不仅在于“汽车板和家电板是钢铁企业开发高等级产品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地处芜湖、近几年蒸蒸日上的奇瑞汽车,与马钢仅相距40多公里,而江淮汽车则近在合肥,并且,两个城市近年来还吸引了美的、格力、长虹等一批著名家电企业落户。

安徽当地的产业结构,无疑让马钢看到了发展薄板的机遇。一个例证便是,在2009年初召开的奇瑞汽车供应商年会上,马钢连续第三年成为奇瑞汽车“最佳协作供应商”和“奇瑞核心供应商”。

如今,马钢投资薄板生产线的脚步仍未停止。目前,一个新的350万吨的薄板项目(马钢称之为“二期工程”)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企业也在犹豫,不过省里想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

碧桂园销售下滑放缓脚步谨慎拿地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605/20090605023944360.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日前发布2009年中国房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一向以敢拿地著称的碧桂园,从2008年的第3名,快速下滑到第9名。迫于形势,碧桂园拿地的脚步开始放慢。

        据碧桂园5月公布的销售数据,2009年前4月实现合同销售额共约人民币46.5亿元。而同样被业内人士认为销售堪忧、负债率较高的富力地产,此前的公告称前4月销售额高达83.01亿元,销售面积达88.75万平方米。

        “金三银四属于房产的销售旺季,但跟同行业相比,碧桂园销售不甚理想。”合富辉煌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说。

        碧 桂园年报显示,2008年碧桂园销售额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0.6%,但离最初预定目标320亿元差距甚远。“排除去年宏观环境影响,碧桂园产品单 一造成了销售缓慢。”黎文江说,更重要的是,碧桂园楼盘基本都在郊区,升值不太稳定,同时受政府基建影响较大。

        在销售放缓的情况下,碧桂园拿地的步伐也开始放慢。迄今为止,碧桂园今年只在广东肇庆和增城通过招拍挂形式拿地,总体看来,拿地相当谨慎。此外,碧桂园还放弃了同政府合作拿地的方式。

        黎文江表示,碧桂园现在储地量相当丰富,目前应加紧推出项目,放缓脚步,改变其扩张模式,不能像工厂一样成批量地建造住宅。

        据来自碧桂园5月公司内部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30日,碧桂园开发项目可建筑面积为4378万平方米,这还未包含正在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可建筑面积;全国范围内可建物业项目共计57个,其中9家属于在建的酒店物业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78

限电透支钢价上涨贸易商旺季谨慎囤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4/2039247.shtml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在近几个月钢价上涨的大背景下,钢材传统储备迎来旺季,各方面信息显示,业内目前操作谨慎。
昨日(11月3日),攀成钢对螺纹钢和线材执行价格进行调整,具体政策为:在10月19日调价的基础上,对线材执行价格上调30元/吨,对所有螺纹钢执行价格上调50元/吨。
这并非是本月钢厂的第一次调价。11月2日,河北钢铁集团上调11月上旬建筑钢材出厂价格政策:在10月22日出台的11月订货指导价基础上,高线和螺纹钢均上调80元/吨。
自8月初反弹后,钢价一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9月初,钢铁主产区河北省武安地区钢企大面积停电整治。由于连续几次大规模限电行为,钢铁市场仍存上涨动 力。从11月3日盘面来看,上期所螺纹钢主力1105合约早盘以4565元/吨高开,全天高位震荡,最高上探至4588元/吨,最终以4551元/吨报 收,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涨6元/吨。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宝钢动向也引人关注。在日前召开的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宝钢股份副总经理兼董秘陈缨预计,四季度国内钢材供需关系保持平稳,但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动力不足。
中国铁路物资北京公司沙河经营部薛满坤曾表示,“从10月下旬开始钢厂到货量陆续减少,仅11月2日这一天到货量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兰格钢铁分析师 王国清介绍,北京主要消化唐山地区钢厂建材,唐山地区中小型钢厂受限电影响最严重,因此北京建材到货量减少与唐山地区限产有直接关系。
从往年的情况看,临近寒冬,企业冬储往往会形成钢铁市场的旺季现象。不过,钢铁行业人士并没有往年那么积极。基于对价格判断的谨慎,贸易商也谨慎囤货。
对于铁矿石价格,兰格分析师介绍,虽然近期铁矿石市场未有放量成交表现,但整体市场却在询盘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小幅上涨。目前大部分矿选厂商已 “习惯”了市场的频繁跌涨,买卖方主导转换频率加快,由此即使处于下跌状况的市场,大部分矿选企业也多稳盘操作,并不急于出售资源,待涨心态颇为强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8

謹慎看待企業中短期成長趨勢(上)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zi8.html

市場為什麼會對成長股有著極高的預期呢? 或許,是因為人們太看重企業短、中期的盈利增長情況了。然而,從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來看,這樣做的依據嚴重不足。
當我們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時,會發現它們只提供與上一年度的比較即同比增長數據;當一家公司準備上市時,我們從其招股意向書中只能看到其前三年又一期的 財務報表。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中短期的情況或者說只能看到中短期的歷史數據,但是,我們在對上市公司股票進行估值時,卻又需要對其 中長期的情況作出預測。
然而,根據我們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依據公司前3年的增長數據甚至不能準確預測未來3年的增長。我們選取了2008年以前IPO上市的A股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它們200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的3年平均增長率以及3年後(2010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我們剔除了2004年淨利潤為負數的公司,有效樣本為1341家。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3年平均增長率是幾何平均數,如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2007年淨利潤÷2004年淨利潤)1/3-1。有的投資者用算術平均數來計算企業的年均增長率,這樣做在某些情況下會得出荒謬的結果。
例如,A上市公司過去3年淨利潤分別增長100%、0%和-50%,其幾何平均數為0,即當年淨利潤與3年前相比其實並沒有增長;但是其算術平均數卻是16.67%,如果按這樣的增長率去預計該公司未來7至10年的發展,無疑會高估其股票的價值。
1341家2008年前上市的A股公司,2004、2007和2010年淨利潤合計數分別為4459.59、9131.35和13779.71億元,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為26.98%,2010年為14.70%,增速下降了12.28個百分點。顯然,從整體情況來看,在3年平均增長率這個指標上,我們無法以歷史數據來推斷未來。
有趣的是,從平均數情況來看,事情似乎是可行的。2007年平均增長率的簡單算術平均數為45.41%,2010年為44.25%,相當接近。
但是,有統計學知識的讀者知道,簡單算術平均數很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我們用下面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果一家公司2010年的淨利潤3年平均增長率大於2007年的0.8倍且小於1.2倍,則我們認為可以用3年平均增長率的歷史數據來推斷未來,來看看符合這樣條件的公司佔總體的比例好了。
結果很不好看,只有80家即5.97%的公司滿足要求。
其實,我們的條件已經放得很寬。例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前3年的平均增長率為30%,則後3年25%的增長率也被認為是合格的。然而,30%的增長率意味著3年後淨利潤將是現在的2.20倍,而25%則意味著1.95倍。如果時間放得更長些,30%的增長率意味著10年後淨利潤是現在的13.79倍,而25%僅意味著9.31倍。
我還發現,對2007年當年上市的公司來說,用這一年的淨利潤3年平均增長率來預測未來準確性更差,連簡單算術平均數這一關都過不了——2007年平均數為42.87%,2010年僅為13.63%,年均增速下降了29.24個百分點。
表1:2007年上市的3年平均增長率下滑最多的10家公司
單位:億元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首發上市日期
淨利潤
3年平均增長(2007)
3年平均增長(2010)
年均增速增長百分點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002113.SZ
*ST天潤
2007-02-08
0.26
0.23
-3.41
-4%
-345%
-341%
002107.SZ
沃華醫藥
2007-01-24
0.23
0.35
-0.98
15%
-240%
-256%
002166.SZ
萊茵生物
2007-09-13
0.15
0.21
-0.25
11%
-205%
-216%
002114.SZ
羅平鋅電
2007-02-15
0.31
1.00
-0.16
48%
-155%
-203%
002143.SZ
高金食品
2007-07-20
0.37
0.46
-0.22
7%
-179%
-186%
002134.SZ
天津普林
2007-05-16
0.42
0.59
-0.19
12%
-169%
-181%
601328.SH
交通銀行
2007-05-15
11.98
205.13
390.42
158%
24%
-134%
601628.SH
中國人壽
2007-01-09
29.19
281.16
336.26
113%
6%
-107%
002198.SZ
嘉應製藥
2007-12-18
0.03
0.24
0.25
107%
1%
-105%
002137.SZ
實益達
2007-06-13
0.11
0.62
0.26
77%
-25%
-102%
 
再來看一個上述10家公司外的典型案例。在2007年上市的公司中,金風科技(002202)名氣相當大,然而其上市後淨利潤增速下滑的幅度也相當可觀。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為146%,2010年則僅為54%,2011年甚至同比大幅下降。
圖1:金風科技淨利潤及同比增幅
單位:億元
谨慎看待企业中短期成长趋势(上)

    備註:2011年為前3季度數據。
 
金風科技剛上市時吸引了無數目光,股價最高達到160元,可謂風光無限。然而,當時就有分析師指出,金風科技股價過高,理由是其總市值與東方電氣(600875)相近,而盈利水平則遠遜之。對這一觀點,很多投資者不以為然。以下是一種觀點:
這個市場哪有什麼公平公正可言?中小板平均PE當時在90倍,130元的金風科技就算是2007年業績在下限12元/股,PE也不到110倍。相對於其上市前五年,業績連續年年大於100%增長,110倍PE,1倍PEG,其百元股價何罪之有?一個國家鼓勵的新能源龍頭企業僅比市場平均PE高不到20%,我們如果用同一尺度去判斷衡量,那是相對低估而不是高估。
來看一下相關數據。我們很難在幾年前預料到金風科技會落到如此地步,這只能說明以企業過去的高增長來預測其未來的發展風險極大,不由得我們不小心。
2: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總市值和淨利潤
單位:億元
總市值
淨利潤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2007-12-31
2011-9-30
2007年
2011年前3季度
002202.SZ
金風科技
702.25
267.84
6.30
6.15
600875.SH
東方電氣
727.13
450.27
19.90
22.78
 
與此同時,也並非所有2007年上市的公司此後增速都下滑,有的公司2010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甚至遠遠超過了2007年。
表3:2007年上市的3年平均增長率上升最多的10家公司
單位:億元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首發上市日期
淨利潤
3年平均增長(2007)
3年平均增長(2010)
年均增速增長百分點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002124.SZ
天邦股份
2007-04-03
0.24
0.22
0.39
-3%
21%
23%
002168.SZ
深圳惠程
2007-09-19
0.39
0.38
0.70
-1%
22%
23%
002105.SZ
信隆實業
2007-01-12
0.35
0.27
0.43
-8%
17%
25%
002144.SZ
宏達高科
2007-08-03
0.29
0.21
0.40
-10%
24%
34%
002118.SZ
紫鑫藥業
2007-03-02
0.29
0.48
1.73
18%
53%
36%
002139.SZ
拓邦股份
2007-06-29
0.16
0.21
0.72
8%
52%
44%
002126.SZ
銀輪股份
2007-04-18
0.39
0.36
1.31
-3%
54%
57%
002108.SZ
滄州明珠
2007-01-24
0.30
0.23
1.16
-8%
71%
79%
601002.SH
晉億實業
2007-01-26
1.94
0.38
2.31
-42%
83%
125%
002125.SZ
湘潭電化
2007-04-03
0.23
0.02
0.26
-58%
145%
203%
 
與表1中的公司相比,表3中的公司最大的特徵是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低得可憐——平均只有-11%,而表1公司是54%。然而,2010年的情況就顛倒過來了,表3公司平均為54%,表1公司平均為-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4

謹慎看待企業中短期成長趨勢(下)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zi9.html

2007年上市的公司中有7家銀行,這樣我們可以剔除行業不同造成的差異,來看一下有什麼特點。
表4:2007年上市的銀行3年平均增長率變化
單位:億元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首發上市日期
淨利潤
3年平均增長(2007)
3年平均增長(2010)
年均增速增長百分點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601328.SH
交通銀行
2007-05-15
11.98
205.13
390.42
158%
24%
-134%
601166.SH
興業銀行
2007-02-05
17.66
85.86
185.21
69%
29%
-40%
601009.SH
南京銀行
2007-07-19
2.18
9.09
23.11
61%
36%
-25%
601998.SH
中信銀行
2007-04-27
24.50
82.90
215.09
50%
37%
-13%
601169.SH
北京銀行
2007-09-19
13.84
33.48
68.03
34%
27%
-8%
002142.SZ
寧波銀行
2007-07-19
4.38
9.51
23.22
29%
35%
5%
601939.SH
建設銀行
2007-09-25
490.42
690.53
1,348.44
12%
25%
13%
 
從表4可以發現,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長率越高,2010年時3年平均增長率就下滑得越多。在這裡,按歷史上的中短期增長率來預測未來簡直就成了笑話。
人們往往認為強者恆強,因此對過去成長很快的企業也寄予了極高的預期,然而即使是最優秀的企業也不可能一直高速成長下去。巴菲特曾這樣說:
在一個有限的世界裡,高增長率必定自我毀滅。如果這種增長的基數小,那麼在一段時間內這條鐵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數膨脹,那麼聚會就將結束:高增長率最終會壓扁它自己的支撐點。
卡爾·塞根生動地形容了這一現象,他說的是細菌繁殖,假設細菌每15分鐘分裂一次繁殖後代。塞根說:「這意味著每小時翻四番,每天翻96番。儘管一顆細菌的體重僅有大約1克 的一萬億分之一,但經過一天瘋狂的無性繁殖後,它們的後裔將像一座大山那樣重……兩天之內,它們就會比太陽還重——要不了多久,宇宙中的萬物都將由細菌構 成。」不必杞人憂天,塞根說,總有某種障礙會阻止這種指數式的增長。「這種障礙可能是從食物中飛出的小蟲,或是它們之間相互毒殺,或是它們羞於在大庭廣眾 下繁殖。」
表4中的現象還讓我想起了「均值回歸」——指當一種現象較大幅度偏離其歷史平均水平的時候,其以後的發展會向歷史平均水平趨近。如果偏離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未來發展趨勢是降低;如果偏離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未來趨勢是升高。
姜國華先生在《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投資》一書中指出:
企業的盈利能力,即使排除掉了應計盈餘、穩健性等影響因素,仍具有顯著的均值回轉特徵。
企業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轉特徵很早以前就被經濟學家注意到。196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George Stigler 就寫到:「在經濟學理論中,沒有一個理論比這個理論更重要:在競爭環境中,各個行業的投資回報向一樣的水平趨同。」
姜國華、岳衡、牛建軍(2007)描述了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轉特徵……從這些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存在顯著的均值回轉特徵。
那麼,一家上市公司未來幾年會延續以往的高速成長趨勢還是步入均值回歸?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至少,我們難以簡單地從過去幾年的歷史數據中得到答 案。格雷厄姆早就深知這一點,他說:「證券分析無可避免地會涉及企業未來成長率的預測。讀者不可誤以為這類預測具有高可信度,也不可誤以為未來的價格將隨 著預測的實現、超過或不足而相應起舞。」
此外,如果按歷史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格雷厄姆主張參考的歷史數據要多一些,「我們還必須假定,該企業過去7年盈餘的相對成長率,在未來7年將維持不變。」因此,我們對3年平均增長率這樣的中短期成長趨勢尤其要謹慎對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5

創業很艱難,離婚須謹慎

http://xueyuan.cyzone.cn/shenghuo-shenghuo2/235748.html

近日關於百度李彥宏夫婦的股權結構,以及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離婚,其前夫分得龍湖15.62億股份,約合市值223億港幣的新聞,這些都讓公司高層,尤其是創始人的夫妻關係都備受市場關注。

富豪們的婚姻關係變化由於牽扯到巨額財產的分割,輕則使得富豪身家縮水,重則影響到上市進程停滯、終結,或者衝擊資本市場的股價。創業者或者被投資人的婚姻狀況已經成為影響投資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投資人紛紛將創業者與被投資人的婚姻狀況調查作為盡職調查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與被投資人將婚前資產,特別是股權做了婚前資產公證,以防日後對公司經營造成意外的麻煩和傷害。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2

中國平安:謹慎看待基本面,但是估值已無下跌空間

http://xueqiu.com/5657933100/24416703
和大多數人看好中國平安的理由不同,很多人認為如果牛市來臨,平安會如何如何,我認為這種思考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我對於平安的基本面持十分謹慎的心態,但是也認為估值下滑空間幾乎封殺。

基本面研究1:保險行業保費增長壓力被低估。跟蹤保險行業也算有5年之久了,這個行業雖然從2010年賣出中國平安以後關注的較少,但是由於長時間的跟蹤加上平時對平安壽險的關注(一個鐵哥們在平安壽險),我認為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們可能低估了保險行業的增長壓力,原因何在?那是因為眾所周知,大家都明白目前我國保險密度低,人均保費低,社保制度不完善,商業保險大有發展空間,這些長期甚至是超長期的利多因素被人們反覆提及,但是投資者們忽略了短期保險行業保費增長的壓力。壓力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2013年7月開始,保險代理人均需取得大專學歷,這一條硬性門檻讓保險代理人增員十分困難,在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很多保險代理人不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其次,現在很多的保戶仍以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作為是否投保的一個重要決策指標,在近年相對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替代的背景下,使得代理人展業過程中遭遇抵抗,這對保費增長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第三,目前保險行業的產品分紅型居多(中國平安最先發力奪取市場,引發其他保險公司效仿,但中國平安近年逐步轉型,將分紅型產品比例逐步壓縮),這違反了保險行業的本質,保險行業是把風險打包出售的行業,本身從行業特質來講,為保戶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收益率偏離了保險行業的本質。第四,銀保渠道短期可能繼續下滑,雖然銀保渠道下滑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但是短期內,仍將繼續下滑。

基本面研究2:政策支持遙遙無期。眾所周知,2007 年我國即提出個人稅遞試點,並在2011年的時候給予了市場明確信號,但是至今仍無下落,雖然考量本屆ZF可能會在社保制度體繫上做出一些改革,但是目前來看,政策支持仍遙遙無期。這一點我和樂觀人士相左。

基本面研究3:A股4年熊市仍無結束跡象。這一點我無需贅言,投資者是對A股是否熊市極為敏感,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無結束跡象,就在半個月前,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再次創下了09年以來的四年新低,這一點讓希冀牛市來臨而使得中國平安這類β係數極高的品種大幅表現強於大勢的投資者們可能會失望。

基本面研究4:第3點引發的淨利潤表現乏力。眾所周知保險公司將資產主要配置在債券、大額存款等固定收益類產品上,另外有部分資產配置在權益類市場(股票、可轉債等)上,在2013年的上半年,債券市場經歷了核查風暴和6月份的錢荒,可以說債券市場今年表現算得上歷年來較差的一年,而股票市場,保險公司配置的大藍籌股票在過去的半年表現也堪稱糟糕,如果兩方面都好,那麼保險行業日子最好過,如果債券市場好,股市不好,保險行業比較好過,如果債券市場不好,但是股市很好,那麼保險行業會不太好過,如果股市和債市都不好,那麼保險行業就非常難過。這就是今年上半年保險行業大幅下跌的原因所在。另外一方面講,我們在過去談到的2012年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之後,都會想到以平安為代表的保險公司大幅計提了權益類投資損失,我們稱之為輕裝上陣,但是輕裝上陣的結果並不好。

基本面研究5:恐怖的負利差可能出現。在第4點中已經提及股市債市今年都有不好的表現,這使得保險行業在今年極難完成與5%以上的準備金評估利率相匹配的投資收益率,這使得保險行業可能會在2013年出現大量的負利差,這使得投資者心生疑惑,也是股價低迷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個人認為保險行業中國平安目前基本面上的問題,但是管理水平在業內最佳的中國平安仍將是最佳,保費是保險公司增長的源泉,從中國平安6月15日公告的保費收入來看,壽險760億元(去年同期661億元,增長15%)、財險442億元(去年同期402億元,增長10%)。這和微觀的調研是匹配的,四川地市州壽險分公司已經有兩個地市州在上半年完成全年任務,我哥們已經在上週去樂山、峨眉山旅遊回來了,今天我哥們又開始了深圳、香港遊,估計下週日回來。因此如果撇開所有短中期負面因素,僅觀察保費收入情況,平安價值在增長,而非下滑,在保費取得增長的背景下,其他條件相同,增長者勝,如果其他條件如管理水平等佔優,增長者更勝一籌。按照中國平安相對優秀的管理水平(平安自稱是一流的管理、二流的人才),在保險行業取得相對優勢並不難。

就估值而言,中國平安少有的出現了股價相對於內涵價值(EV)打折的狀態,按照2013年內涵價值42元預期計算,目前35元股價提供近17%的折扣,相當於中國平安已經跌破清算價值,以未來一年市場給予1倍市涵率估值,亦有近20%收益回報,風險收益回報比極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79

週期股逆襲正在上演,短期謹慎,長期樂觀。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5020517
最近一直沒有寫長博文,不過微博和雪球一直有在更新觀點。今天來彙總一下大勢上的看法。

  主要核心的觀點下半年以來一直沒變:此前1849點的恐慌極可能是歷史大底(對權重股而言),週期股逆襲將會持續。之前有寫過一篇:週期股的逆襲今天開始?http://xueqiu.com/9769652619/24782534,由於當時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主要從市場預期、政策的角度判斷,所以當時標題也打了一個問號,當然本人的答案是肯定的,隨著8月份數據的逐漸出爐,從數據上來看週期行業已經開始逆襲。

  分析一下數據:8月匯豐製造業PMI預覽值50.1,分項目不難看出,新出口訂單指數仍在低位,顯示外需依然乏力,外需沒有出現大幅回升。而投資短期上升空間有限,房地產投資增速小幅下降,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小幅上升。8月重點電廠耗煤增速繼續上行,預計發電量增速或升至10%附近;日均粗鋼產量增速回升,預計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升的可能性大。但還是那句話,由於需求的回升空間有限,所以不能太過樂觀。這裡對比一下7月數據,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超過9.3%的上半年平均增速。7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8%,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通脹繼續平穩運行,8月豬肉價格小幅上漲,鮮果價格季節性下降,食品價格環比小幅上漲,衣著類價格繼續季節性下降,居住類價格環比繼續上行,非食品價格總體平穩,CPI保持穩定。從PMI的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快速上行不難看出,PPI同比增速將回升至-1.8%左右,8月PPI將會進一步確認弱復甦的開始。

  再看貨幣,8月份央行公開市場基礎貨幣投放平穩,新增外匯佔款不出意外應該繼續為負,而銀行間市場利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利率水平偏高和社會融資低迷將繼續制約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考慮到李博士一貫的作風,貨幣增速保持平穩的可能性很大,不可能會放鬆(通脹也制約放鬆)。M1,M2增速也繼續維持7月數據。

  最後,從市場的角度看,幾個典型的週期行業已經啟動,比如化工、稀土板塊,而這幾天強週期的屌絲行業運輸行業也整體啟動,上週四在雪球發表了航運股可能屌絲逆襲的觀點,隨後BDI指數已經成功突破1年新高(原地址:http://xueqiu.com/9769652619/24922234),其中招商輪船、中海集運等短線已經飆升15-20%,另外,航空、港口等股票也一起啟動,上海自貿區的炒作和航運股關係不大,如果真的是上海自貿區炒作帶起來的航運股,那麼怎麼解釋寧波港、大連港、東航等這些和自貿區毫無關係的股票大幅拉升呢?所以背後的邏輯還是週期股的逆襲。

  此文雖然寫在8月經濟數據前,但根據我的微觀和宏觀的觀察,以及一些行業的數據,我認為8月份的經濟數據會超過大家的預期。我個人的結論就是:8月份數據會進一步證明7月份的數據,新一輪的庫存週期已經開始,雖然需求依然沒有恢復的跡象,但對此前市場如此壞預期下的週期股,應當謹慎樂觀起來。要知道,即便基本面只是小幅改善,但只要市場的預期出現逆轉,股市漲幅就會大幅領先基本面,一波小型牛市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管從基本面還是市場面出發,我都認為指數下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極有可能6月份的恐慌就是大底,雖然短線大盤可能出現調整(創業板的定時炸彈總會爆,短期謹慎一些),但總體下半年繼續樂觀看多指數。

  操作上,考慮到週期逆襲正在上演,所以繼續堅定看多做多低估值的優質藍籌,估值修復是大概率事件。當下市場已經瘋狂,資金從最早還有邏輯的創業板優質股炒作,到了現在把中青寶炒上260倍pe,把上海物貿這種超級垃圾股炒成超級牛股(看上海物貿的財報我覺得非常噁心,長期回報率慘不忍睹)。當然市場同時也選擇繼續忽視魯泰、國投、萬科、中建、上汽、中鐵、中海油、中石化等一大批優質藍籌。我非常清楚,市場給週期股、大盤股偏見,是買入的最好機會。

  掃了一眼AH股對照表,發現港股溢價A股的清一色大藍籌,溢價率在20%左右,以平安、海螺、鐵建為代表,相反,港股折價A股的基本都是小盤股、題材股、垃圾股,折價排行裡,浙江世寶以750%高居榜首,其餘代表:山東墨龍380%(A股頁岩氣題材),北人股份270%(天然氣重組概念),東北電氣230%(標準的垃圾股),東江環保82%(A股新股環保題材)。

  另外,一組數據:全部創業板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1020.49億元,同比增20.67%;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共計120.93億元,同比增1.61%,創業板總市值約為1.38萬億元,而TTM(最近四個季度)淨利潤合計僅為243.05億元,整體市盈率為57倍。

  可見A股和成熟市場的風險偏好差異,事實上在創業板炒作的問題上,A股那麼多年一直都沒變,只不過以前是ST現在換成了創業板罷了。那些短期無法證偽,但又有美好故事的股票總是讓人欲罷不能,大家寧願買幾百年才有回報的偽高科技、偽成長股,也不願意幾年就能收回成本、增速穩定、估值低的藍籌股,甚至對一些藍籌股20%、30%的增速視而不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嗎?


  最後,還是那句話,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29

我為什麼謹慎看多$網秦(NQ)$ 套利小鱷

http://xueqiu.com/3323452517/25985886
很久沒寫文章,中概股的熱鬧不屬於我,直到10月25日看見熟悉的渾水。

1、怎麼看渾水攻擊

網秦被渾水攻擊為「造假」,具體表現:沒用戶,沒現金。「沒用戶」說得對,「沒現金」錯了。

2、怎麼看網秦

網秦是典型SP扣費路數(主動用戶少得可憐,被動扣費用戶大把的),易達通是關聯公司,創始人周旭是幕後大BOSS,目前正在洗白的路上,這些媒體已經挖得差不多了。

問題是,這又怎樣?證據又在哪裡?

業務運營層面的造假,審計很難查出來的。

3、供求關係決定近期股價

事件性套利,用戶到底有多少的基本面分析,是次要因素。決定股價的第一要素是供求分析。也就是說,買的多還是賣的多。「市場現在想不通沒關係,漲上去他們就都想通了」,尤其是在中概股表現普遍不錯的市場大環境下。

買方1:SAC和劉央都在硬著頭皮補倉。

買方2:市場傳聞說網秦正在請一些關係要好的基金公司或者是私人朋友幫著拉抬股價。剛認購1.5億美元可轉債的機構,不會希望網秦變成第二個嘉漢林業的。麥格理、派傑、加通集團和托皮卡資本,他們的態度也很清楚。

買方3:網秦,三季報後3500萬美元回購。再怎麼著網秦也手握3億美元現金,總股本5147.90萬。

買方4:渾水做空,也需要平倉兌現利潤的。我要是渾水,不會等到11月13日。

賣方是誰?

4、關鍵節點

(1)11月13日:網秦將發佈三季報,粉飾數字的可能性很高,回購也將開始。

(2)Shearman & Sterling律所和德勤加入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結果的發布會是促使股價上漲的第二個關鍵時點。

5、做多的變數

渾水攻擊已有三回,留後手的可能性基本沒了。渾水基本是求財,網秦現在是搏命。西遊記裡的妖怪為玉帝打工時的表現,與在凡間佔山為王的表現不可同日而語。

SEC介入調查與否,是引發機構短期拋盤的變數;但SEC調查也需要時間。

至於美國的兩家律所已宣佈對網秦展開調查,可忽視。

6、結論

作為從前用諾基亞N70被網秦升級扣過費的用戶,我打心眼裡看不起這家公司。但事件性套利的核心還是那句,」正義是正義,生意是生意「。當然,股價要想回到之前的23元,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83

財務智商(18):謹慎使用孖展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823

上回談到自己財務自由的目標,為11年後有350萬,PV 250萬的資產(預期平均通漲3%)
扣除達標機會較高的MPF及月供雞金後
尚餘223萬,PV 160萬需要處理,並有以下幾個簡單方案

A. 36萬本金,年回報20%,滾10年
B. 55萬本金,年回報15%,滾10年
C. 30萬本金,年回報20%,滾10年,另加餘款$1,500月供基金年回報15%滾10年
D. 今天起單純月供基金$6,700,年回報15%,滾11年

四個方案,以scenario C最貼近自己的處境,因此會作出深入探討。要留意的是,這並不等於其他方案較差,只是不適用於筆者自身而矣。每人有各自的處境及需要,並無標準答案,這點必須明言。舉個例子,如果你乃公務員或專業人仕(say會計師),儲蓄率夠高,失業風險趨向零,可以選擇方案D,每月閉上眼一招月供股票,目標基本上輕鬆可達,不用費太多心思。而筆者顯然並不屬於此界別,因此對我來說,方案D並不實際。

******

閒話表過,重回正題

C. 30萬本金,年回報20%,滾10年,另加餘款$1,500月供基金年回報15%滾10年

重點在30萬本金能否保持10年回報20%。我們且看看市場上的專家表現如何:

以東尼為例,其100萬發達倉,每週於一仔展示投資動向,由99年起,經歷科網泡沫,911,沙士以至近年的中資狂潮,至今滾存約600萬,8年來每年平均增長25%,表現相當理想。老實說,筆者並無自信長久地做到東尼的成績,年回報20%對自己來說亦可能會帶來一定壓力。由過往的經驗來看,每當追求過高的回報時,容易失卻耐性,輕率出擊,犯下不必要的錯誤,到頭來得不償失。

又舉例,自己06年尾及07年頭,因心急冒進,亂九咁炒,不但未能帶來高回報,反之損失相當慘重,其後痛定思痛,藉358(老正及旦)追回大部分失地,唯咁樣搞一輪,已浪費了大半年光陰。因此,今次最最最重要的前題,乃迴避過高的投資回報目標,以保持平常心。

講完一輪阿媽係女人後,然則如何在較低回報下達標?

答曰:「孖展」(界王拳)

kaiohken

大眾一般會對孖展感到負面,想來因為太多電視劇都有描述炒燶孖展之類的。然而事實上,穩健地買樓每月供款,亦是用了孖展借貸,而且比率很高,三成首期,孖展率為3.33倍,95按則為20倍。
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關鍵在怎樣控制風險,好好利用不同的財務工具,幫助自己較快達到目標。
如30萬本金買入藍籌或大型國企股,按給銀行或股票行,一般孖展率可達7成,利率則為P(最優惠利率)左右。(註一)
即以30萬股票作抵押,最高可以再融資21萬,唯必須每月付給利息,借21萬P=8%計,每月須付$1,400利息。
好了,心水清的讀者大概會明白筆者想幹的是怎麼的一回事了。
明年今日的時候,轉買為租,套回資金,假設共有30萬資金,筆者會利用孖展(界王拳),谷大本金,並用每月轉買為租的餘款$1,500,繳付孖展每月的利息。
5成孖展後,本金變為45萬,年回報17%,滾10年,將可得PV160萬了。
而每月$1,500的餘款,可承受P=12%的利息($150,000 X 0.12/12)。老實說,如P去到12%,供樓的話老早PK了。

孖展最大的風險,在於股票急瀉下被迫斬倉止蝕(註二),因而無仇報。7成的孖展,一般可捱上3成的跌幅而不被股票行追call,為了提高安全系數,筆者只打算用5成,如此則可捱5成跌幅左右。
近10年,以5仔為例,最急勁的跌幅為911時間,由$120急跌至$68度(實數忘了),跌了四成多。
因此,相信5成的孖展,安全系數應該算可以接受的水平。

投資回報要求,由20%下降為17%,3%的差異,於瘋狂年代當然微不足道,唯於10年漫漫投資時間,對心理壓力有很大程度的舒緩作用,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心急冒進問題。

就當跟足東尼的組合,未來未必再有25%高增長,17%應該都得卦~

***I**

註一:條款間間銀行及股票行都不同,這裡只是一個約數,一般銀行旳最高孖展率會較股票行為低,利息亦較高。

註二:斬倉,即被銀行/股票行強行賣晒股票填數,say 30萬本,15萬借貨,共45萬,跌左一半剩番22.5萬,被斬倉先還借貸的15萬,只餘下7.5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