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從中國民航局網站獲悉,《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日前編制完成。《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民航發展的五大任務,即:確保航空持續安全、構建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全面提升航空服務能力、提升空管保障服務水平、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是實現民航強國戰略構想的決戰時期和全面夯實民航強國建設基礎的關鍵階段,要以發展為人民為宗旨,以確保安全為前提,以建設民航強國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發展為途徑,推進法治建設,增強保障能力,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提升運輸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民用航空系統。“十三五”時期,民航發展要遵循堅持安全第一、改革創新、全面協調、綠色發展、開放共享五條基本原則。
《規劃》還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民航發展的主要目標:
一是安全水平保持領先,運輸航空每百萬小時重大及以上事故率低於0.15。
二是戰略作用持續增強,民航對國民經濟貢獻不斷提高,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旅客周轉量比重達到28%;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42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85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0.8%、10.4%和6.2%。
三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60個左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網絡;空域不足的瓶頸制約得到改善,空管保障能力穩步提高,年起降架次保障能力達到1300萬。
四是服務品質明顯改善,全面提升運行質量,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0%,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打造民航“真情服務”品牌,增進旅客對民航真情服務的獲得感。
五是通用航空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大幅增加,標準體系基本建立,運營環境持續改善,服務領域不斷擴展。通用機場達到500個以上,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飛行總量達到200萬小時。
六是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建成綠色民航標準體系,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明顯成效,噸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平均比“十二五”下降4%以上。
《規劃》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民航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安全水平世界領先,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五年滾動值為0.032,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的目標(0.2),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民航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07個(不含3個通勤機場),87.2%的地級城市100公里範圍都有運輸機場,通用機場310個,運輸飛機2650架。民航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民航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進程加快,民航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民航行業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作為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對促進經濟新常態下民航平穩健康發展,適應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需要,更好地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航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除《規劃》外,民航局還針對行業9個專門領域制定了專項規劃。各專項規劃將在總體規劃發布後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