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內地國企管理人李榮融宏願央企變米高佐敦 李華華


2009-08-06  AppleDaily





 

作 為國有企業的上司,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一向視國企為「共和國長子」,佢近日仲好肉緊咁話,希望將央企打造成美國NBA籃球巨星米高佐敦一樣,喺有需要 時要撐得起場面。相信李主任係忠實籃球迷,前日喺廣州出席一個國企專題報告會時發言,就用咗籃球賽做比喻。佢話國企喺國家經濟中要繼續扮演主導角色,而國 家經濟就同籃球比賽一樣,一定要有巨星,否則好難攞到總冠軍,「美國NBA製造精采,其成功之處,在於有劇情有懸念,那怕前三節落後20分,第四節也能反 敗為勝,而製造劇情的,正是場上的球星。」而所謂巨星,就係能夠承擔責任;就好似最後一球,一定會傳畀巨星佐敦,因為佢一定能夠投入三分波。李主任深明將 央企塑造成為巨星,一定要有良好制度,要政企分家;佢話,過去有個省嘅交通廳長職位接連3個倒下,就係因為制度問題,廳長上任時並唔係壞人,但咁大權力集 中喺佢身上,人哋成日攞住銀紙圍住佢轉,佢唔腐敗都幾難。

有福同享

佢又自認係「好老闆」,因為佢唔會欺負老實人,並且將央企 負責人嘅薪酬跟業績掛鈎,如果人工太少,下面嘅人都會走晒。結果喺2002至07年間,央企為國家帶嚟1500億元人民幣嘅利潤,佢發畀央企1556位副 總以上嘅領導,平均每人每年加4600蚊人仔人工,都算係咁喇。[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7

教授李榮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3MMDQyXzQxMDI3MQ.html

2010年8月24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綜合樓三樓會議室,掌聲再一次響起。這一次,大家是在為一個人的光榮卸任而鼓掌——李榮融強忍淚水,深深鞠躬,心中無限感慨。

作為國資委首任主任,李榮融任期七年零五個月,為2003年以來任期最長的國內部長級官員之一。特殊的職位、特殊的使命也使他有別於其他同級官員。

上 任之初,面對當時國企經營之難,甫一成立的國資委在「管好」國企,還是「賣掉」國企之中猶豫不決時,他的觀點是堅持「管好」國企。在任期間,李榮融憑藉一 串幾何級增長的數據,使新成立的國資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李榮融剛上任時,央企數量是196家,他卸任後,央企剩下123家;李榮融接手時的央企總利潤為 2400億元,到他離任時,央企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元;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進入世界500強之列的,由7家增至38家。

雖然身為曾經的「國資大管家」,但李榮融向記者袒露卸任後的心願時卻表示:「希望也能幫助民營企業,為民營企業的成長作一點貢獻。」這一心願使李榮融卸任後婉拒了不少來自大公司的重金邀請,而選擇去高校授課。

「授課的方式離實現我心願的距離最短。」李榮融說。2011年,李榮融一共在清華講了4次課,授課主題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這是作為「教授」的李榮融首次接受媒體專訪,在近4個小時的採訪中,坐在記者面前的他,語氣、神態與在任時沒有兩樣。並且,儘管李榮融的身份已經從「國資掌門人」轉變為「教授」,但他未改初衷——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是實現中國強國夢想的必由之路。

實現心願的最短距離

那些聆聽李榮融授課的清華EMBA學生,有一半是來自非公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另一半則來自國有企業。對於這位教授,很多國有企業出身的學生依然習慣稱他為「榮融主任」或「李主任」,大部分來自非公企業的學生則以「李老師」、「李教授」相稱。

早 在經貿委工作的時候,李榮融就開始研究制定非公企業的相關政策。在李榮融看來,中國的民營企業面臨四個「不足」:信息不足,信用不足,遇到困難時獲得的幫 助不足,學習培訓不足。直接給EMBA學員講課,不但可以將自己對企業的理解和經驗傳授給他們,還可以通過集中討論的方式獲得共識。給企業家上過幾次課 後,李榮融感覺,當老師可能是實現他「為非公企業做點事」的心願距離最短的方式。

在外人看來,國企和民企無論在政策上還是實力上,都有天 生的「鴻溝」。前者根正苗紅,後者野蠻生長。而李榮融則多次公開表示,央企和民企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團體,「資源配置缺了中小企業能配置好嗎?要提高配置效 率,把中小企業都拿掉會好嗎?把非公經濟都拿掉會好嗎?絕不會好的。歷史已經證明,純國有是不行的」。

在清華EMBA,李榮融具體的課時 會根據教學進度進行調整,授課主題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內容主要包括國有企業的變化及歷程和搞好企業的主要措施。雖然講授的更多的是國企的經驗, 但李榮融強調說:「核心就講一個題目,怎麼搞好企業。」在他看來,通過對國有企業近幾年的成就進行分析,也可以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為 了扮演好這個新角色,如今的李榮融將大部分課餘時間用於備課。「要把這個課講好,我前期工作量很大」,「有時候,我要考慮怎麼講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常常晚上睡不著覺。」李榮融說,「當然,還是在國資委的時候,睡不著的次數更多。」而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和副局長楚序平是他的得力「助教」,接受本刊 專訪時,除了秘書,這二人也陪同李榮融左右。

無疑,每一次上課,教授李榮融都會成為學員們關注的焦點。每一次課間休息,總有一群學生圍著 李榮融展開激烈討論。清華EMBA2004級校友、中亦安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進說:「李榮融老師的經歷使得他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的課給 了我們一個觀察中國經濟運行和企業經營的不同的視角。」

鐵面與溫情

作為教授的李榮融,延續了他擔任國資委主任時期的工作風格。

他會根據學生的提問和對問題的具體理解,不斷修改講稿。在修改過程中,他會再三考慮學生更容易接受用哪種方式、從哪種角度講課。「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少講套話、空話,努力講有用的話,這樣人家才願意聽。」

以往,國資委每年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之前,李榮融同樣要親自去各家央企調研,歷時好幾個月收集材料。「好多材料別人看不了,只能自己看,所以我每個星期都加班。」

無論是作為國資委主任還是教授,李榮融都強調「講規矩」,因此給外界留下敢於直言、說一不二的印象。國資系統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李榮融兩個「不輕易」的工作風格——重大決策不輕易定,定了不輕易改。

「在制定政策的過程當中,你應該耐心聽取各方的不同意見,這也逐步形成國資委的重要風格。」李榮融說,「定了的事不能輕易改,朝令夕改搞不好事情。應該有這個自信,因為定的過程很嚴密,方方面面的意見都聽到了,近期的、中長期的利益都考慮到了,就不應該輕易修改。」

這一工作風格使李榮融「得罪的人多了」,他認為,平息這些人內心不滿的關鍵是「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對央企進行業績考核是國資委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李榮融開創了對100多家央企進行分級考核的方式。這一方式推行之初,引發了部分央企負責人的不滿,尤其令考核成績靠後和考核降級的央企難堪。

一 些從A類降至B類的企業負責人試圖找人向李榮融說情,「榮融主任能不能把我們企業往前再推一下到A類」,「榮融同志你看看這個企業的情況,人家工作得不 錯」……李榮融說:「這時候我會反過來打電話問他們,數據有沒有錯漏?其實我知道不會有錯漏的,都核了多少遍了。如果數據沒有錯漏,我說這個你得諒解了, 你數據在哪一類就是哪一類企業。」

第一年考核,有兩家央企排到最末位的D類,這兩家央企負責人上午開完通報會後,中午飯都沒吃就回去了。其中一位央企負責人對李榮融說:「我在這裡吃不下飯,回去也吃不下飯。」

這 樣的工作作風,使得他周圍的人評價李榮融是「最不像上海男人的上海男人」。不過,李榮融表示,自己在基層時也是個老實人,「受的欺負也不少」,所以當官後 給自己定下宗旨,不讓老實人吃虧,只有競爭上崗,才能使每個人機會均等,「你只要有條件你就來競爭,競爭不上,你自己再努力」。

李榮融常跟國資委裡的年輕人說:「如果跟我三年沒長進,不是你不行,是我不行。如果你一直很留戀這個崗位,捨不得離開,就表明你還不行;如果哪一天你感覺自己離開這個崗位隨時都有飯吃,那你就行了。」

在家庭生活中,李榮融還有鮮為人知的細膩溫情。

有一年的「五一」勞動節假期過後,彭華崗問李榮融「五一」都幹嗎去了,李榮融說:「沒幹嗎,勞動節,我把我們家玻璃全擦乾淨了。」接著他饒有興致地向彭介紹起自己擦玻璃的「學問」:怎麼能把玻璃擦乾淨,怎麼判斷是不是擦乾淨了。

李榮融還是一名烹調好手。李榮融的弟弟結婚,婚宴上的菜全是他一手燒製。李榮融在家常是夫人洗菜、自己炒菜。以前李榮融在家還經常拖地板,「現在我腰不好,拖地板什麼的只好讓夫人去做」;每次出差,李榮融從不叫夫人替他整理行李,都是親自整理、親自熨好衣服。

無論做什麼,李榮融都精益求精。不做的事情不涉及,要做的事情必須做到極致、最好。

「國企強則國強」

雖已離任,如今身為教授的李榮融,仍密切關注著央企的發展。

有一次出差,他看到機場航班因大霧晚點現象嚴重,趕緊給時任國航總經理孔棟和東航總經理劉紹勇發短信,「你們要盡快改進,可能後邊還會有類似情況,要及時和乘客早溝通,有情況早通知」。

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言談間,李榮融流露出對央企的至深情感。而針對外界從未停止的「國進民退」、「央企壟斷」的質疑,李榮融則很少回應,因為他對這些觀點「不屑一顧」。

「在壟斷問題上,我認為央企背了黑鍋。你怎麼不去罵美國呢?波音和埃克森美孚還不算壟斷嗎?」李榮融認為規模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相反,一個行業中如果沒有主導企業,僅僅依靠中小企業,是不可能有國際競爭力的。

李榮融是「國企強則國強」的堅定信奉者,並將國企做強做大的信仰上升到政治高度。他如此比喻國企對中國的重要性:「一個家庭如果父親下崗,那對這個家庭是災難,孩子的命運從此會發生重大轉折。」

在李榮融的帶領下,央企將履行社會責任放在重中之重,甚至不惜承擔諸多政策性虧損。儘管這與傳統的市場經濟規則相悖,但李榮融認為,幫助央企樹立責任感,是他執掌國資委最寶貴的工作結晶之一,「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就是黨和國家、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辜負希望」。

關於如何深化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爭論,在李榮融卸任之後,反而達到了某種難言是非的高潮。比如2011年「兩會」期間,各界掀起了一股關於央企是否應該提高分紅的大論戰,在這場論戰中,國資委保持了一貫的低調。

李榮融同意央企應提高分紅比例,不過,他強調,要做到的是可持續分紅,而不是一次分完了,明天公司就關門。

「分紅跟企業自身的發展要有一個合理比例,要考慮企業擁有足夠的能力來支付未來的分紅,也就是可持續分紅的能力。所以開始的時候我不太主張提高分紅比例,原因就是還沒走到那一步,應該留點錢給企業自身發展。」

不過,李榮融認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當前應該逐步提高分紅比例,提高投資者信心。「現在股市下跌,怨聲更多了,股指回到10年前。股民實在太辛苦了,10年儲蓄再怎麼樣還有點回報,炒股一點回報都沒有。」

李榮融覺得現在的股民太辛苦了,為了瞭解股民心態,他甚至想卸任後也去炒股。「我想炒股並不是想賺錢,就是想瞭解股民的心態。」但為遵守相關規定,他並沒有真的去炒股。

由歷史來打分

李榮融卸任後,外界猜測他留下不少遺憾。對此,李榮融毫不猶豫地說:「沒有遺憾。國家交給我的任務,我都努力去做了,我盡責了。」

2003 年上任之初,李榮融去中央黨校上課,黨校有的老師認為國有企業搞不好,應該私有化。他堅決不認同這些說法,美國的一篇關於私有企業的論文給了他反駁「國有 企業搞不好」的論據:私有企業能持續經營超過三代的不過5%,而且這5%裡頭大企業並不多,不少都是開飯館、家庭旅館的。尤其是在2008年,建立了現代 企業制度的美國雷曼兄弟公司也破產了,這讓李榮融更加堅定了「企業好壞與所有制沒有必然關係,只有遵循企業發展規律才能搞好企業」的觀點。

如果單就個人的業績評價,李榮融領導中國央企走過了發展最為迅速的7年,「國企能夠管好」已被央企劇增的利潤證明為事實。而且這個事實,似乎還證明了某種經濟理論的正確,即認為不同所有制的企業本身,就企業運行管理而言,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李榮融相信,只要十六大制定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變,國企改革將會延續此前的思路繼續下去。「沒有這樣的體制,就決不會有國資委今天的成就」。

回顧李榮融主導國資委的七年零五個月,可以看到,歷史給了李榮融難得的改革機遇,李榮融顯然也抓住了這一機遇。不管外界對他主導的改革是讚揚,還是抨擊,「李榮融」這個名字,已鑲嵌在中國國有經濟改革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之中。

採訪結束之際,李榮融拒絕給自己打分,他說,「今天打的分,並不等於明天打的分,最終還是要由歷史來打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9

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現代企業制度要突出政企分開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積極推進的背景下,國企改革話題不斷升溫。

“國企改革一是把牢方向,著力點是牢,不要放。二是紮實推進,不要來花哨的,紮紮實實走,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中央企業從2003年到2012年十年,年年平均增長接近20%,對路就是快,不對路沒用。”在4--5日舉行的第三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做出上述表示。

李榮融在演講中回顧了國企改革32年的歷史。

他說,1984年10月舉行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最早有系統的安排經濟體制改革,全會做的決定是《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間有很大分量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決定表示,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死,使本來應該生機決然的國有企業、國有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企業的活力來源於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他們的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

“32年後看,我認為當時環節抓的很準,為什麽搞國有企業改革?解決活力問題,所以對國有企業也好,按我的眼光評價就是活力。”李榮融說。

1993年11月,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國企改革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李榮融表示,如果現代企業制度不解決,國有企業是搞不好的,因為這是一個企業的必要條件,同時還要有效運作。搞國有企業得記住四句話,一是產權清晰,二是權責明確,三是政企分開,四是管理科學。

李榮融說,現在看應該把政企分開放在第一位,政企不分絕對搞不好。審批的人不負責任,從項目建議書到開工報告一共八年,八年批一個項目,哪個企業項目還能賺錢。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選了一批虧損企業試點現代企業制度,不客氣的將試點後來也不了了之。

李榮融回憶,這之後國有企業競爭對手不僅僅有鄉鎮企業,外資來了,三資企業、民營企業。1998年,國企越搞越困難,三分之二虧損,1998年全國25萬戶的國有企業利潤才214億,是今天央企一個月的零頭。朱镕基總理任期內,國企改革拖得他確實不簡單,財政收入也不行。

李榮融說,(當時)改革真改,國家政府機關裁員一半,三個月到位。我們不願意讓職工下崗,要搞活企業必須下崗,否則一起死。

2002年,國企開始體制改革。對於這段歷史,李榮融表示,中央企業在體制改革後生產率的提升32%到40%(2004年到2014年),其中來自體制貢獻30%,體制改革是有效的。關於國有產權的結構與效率的關系,2012年世界銀行對中國企業調查的數據做的計量分析,國有占的股份是30%到50%的效率最高,其次是30%以下,效率最低的是絕對控股。

最後,李榮融表示,國企改革,不要動搖,牢牢堅持方向。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座談會上說兩個一以貫之,一個是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第二個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其中,講建現代企業制度要更要突出兩條,政企分開是第一條,第二是公司治理中首先要解決公司治理結構,這是必要條件,這個不解決其他不用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