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的浪潮繼續蔓延,眾多優秀的創業者堅守在創業前線,探索行業新趨向,搜尋行業發展新契機。未來,科技潮流與大眾創業的機會將繼續湧現,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 16日,新浪網副總裁鄧慶旭在於北京召開的中國大眾創業論壇上表示。
自2014年李克強總理首次在夏季達沃斯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來,國家接連出臺系列政策鼓勵創業創新,推動雙創試點建設。
就在論壇前一天,國家發改委等六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實施“千企千鎮工程” 推進美麗特色小鎮建設》的通知,動員一千個企業和一千個鄉鎮結合,在城市一小時生活圈內打造一千個特色小鎮。
參會專家認為,特色小鎮可以是基金小鎮、金融小鎮、互聯網小鎮、夢想小鎮等,這些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帶來很多投資機會,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為雙創時代的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機遇。
第四次結構大轉換孕育創業機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在會上表示,我國正處在第四次結構轉換的過程中,時代孕育著三大創業機遇。
第一個機遇來自結構轉換的主要特征。他認為,以城鄉一體化的改革發展為主要內容,通過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制度,促進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的市民化,將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加快農村的發展。
第二個機遇是公共產品的供給。“生產資料和個人消費品供過於求,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但是共享性的公共產品如潔凈的環境、空氣和水,都將帶來許多投資機會。交通、市政、醫療、教育、養老、信息、文化等領域將造就一大批從事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企業。”鄭新立表示。
通過自主創新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帶來第三個創業機遇。鄭新立認為,大量的創業空間使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變為可能。在缺少技術的情況下,他建議到專利局去看一看專利成果,從中找到想要投資的項目進行創業。
中國創業指數下降
會上,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楊俊教授代表項目組發布了《2016安利全球創業報告》(Amway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port, AGER)。報告結果顯示,中國的創業潛力和創業指數都有所下降。
報告中披露的安利創業指數(綜合反映創業者渴望度、可行度和抗壓性的核心指數)顯示,中國從去年的79%下降至74%,排位從去年與印度並列第一,下滑至第四位,被越南、印度、泰國三國超越。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教授認為,此結果主要有兩大原因:對宏觀經濟並不樂觀的預期遏制了創業意願,中國創業者更加理性;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雖看起來創造出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創業機會,但實際上留給新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
從全球範圍來看,報告結果的兩個關鍵詞是“熱潮”和“差異”。
楊俊介紹,“熱潮”是指全球範圍內,創業和創業活動仍然保持較高的熱度。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力要素、技術、資本之外,創業創新和領導力是驅動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要素。社會財富的創造不再過分依賴於組織這個單元,而可能依賴於組織中的一個團隊或個人。
“差異”指的是國家之間有較大差異。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的創業數據差距較小,而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差距更大。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報告根據每年全球的經濟形勢,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創業。報告的相關調研已連續開展9年,2016年調研數據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名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