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盤期市周一收盤,P瀝青漲4.01%,橡膠、螺紋、PTA、玻璃漲逾3%,鄭棉、大豆、雞蛋、白糖、滬銅、滬銀、滬鎳收漲;焦煤收跌2.66%,焦炭跌1.53%,玉米、滬鋅、滬錫、滬鉛、滬金等收跌。
國債繼續暴跌尋底,十債跌1.05%,創上市以來最大日內跌幅;五債跌0.48%。
上周六(12月1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非OPEC國家達成2001年來首次協議,將協同減產以緩解全球供應過剩。由俄羅斯牽頭的11個非OPEC國家同意自1月份開始每天減產原油55.8萬桶。此前,OPEC已於11月30日同意自1月起每日減產約120萬桶,或逾3%,產量降至每日3250萬桶。
受上述消息的提振,周一(12月12日)原油價格跳漲至2015年7月來最高水平。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5.55%,報每桶57.33美元,稍早曾觸及每桶57.89美元的近一年半高位;美國原油期貨亦上漲5.5%,報每桶54.31美元,稍早曾觸及每桶54.51美元的近一年半高位。
鋼材方面,環保整治不斷加碼,多地鋼廠停產、減產。自11月下旬,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開始為期1個月左右的進駐,其中湖北地區已約6家鋼廠主動停產配合環保組督察工作。鋼廠集聚的山西,近期也由於霧霾嚴重,應環保要求,臨汾市所轄鋼鐵企業12月1日至4日全面停產,據市場調研了解到此次山西地區涉及停產的鋼廠就有5座之多,少數鋼廠部分停產,這也使得山西本地資源分流壓力增大。總體而言,環保魔咒從河北持續蔓延到全國各個地區,從前期的原料價格激增到現階段的環保持續影響,鋼廠減產停產逐漸成為常態。
臨近年終,市場成交頹勢難改,後期呈現供需兩弱格局也在預料之中,但兩弱局面中並非二者勢均力敵,而是相對弱穩,這種弱穩格局並未明顯凸顯出來,反而因本輪市場去產能與環保停產,以及後續的嚴格的環保巡視、去產能執法力度增強,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供給端在弱穩平衡中的地位,這也使得市場供給成為了本輪鋼材價格上漲的最大邏輯。總的來說,供給面逐漸強勢在隨著去產能力度加大、環保持續加碼供給層面的這種強有力的支撐會在短期內時間有所延續,伴隨著遠期市場持續追高,現貨市場高位震蕩也會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