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2017年不下達躉交任務

“在整個保險市場上,新華保險可能是保費收入增速最慢的公司之一,但我們並不準備大幅提升保費,今年不會,明年也不會,因為我們處於轉型發展階段,減少躉交產品,加大期交產品占比,增加續期保費,經過兩年的轉型,2018年,新華保險將再次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新華保險董事長兼CEO萬峰說。

接棒8個月後,近日,萬峰帶領新華保險新一屆管理層亮相深圳,包括副總裁黎宗劍、楊征、李源、龔興峰、於誌剛以及總裁助理王練文等新面孔。

今年,新華保險確定了“規模穩定,價值增長,結構優化,風險可控”的轉型基調,主動限制銀保渠道躉交業務,全力發展期交業務,但轉型的代價也隨之降臨,根據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新華保險累計原保費收入約為1021.5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0.3%的負增長,這與部分靠中短期產品迅速做大保費規模的保險公司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

“不是我不喜歡躉交,而是我明年將不下達躉交任務,不將其作為主要業務,但對於期交產品,我們要求明年10年期以上的產品要占比90%。”萬峰說。

死差、費差列入利潤貢獻中

如今,在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行業已經不可避免地逐步進入低收益率時期。萬峰認為,從2016年開始,過渡期就已經來臨,但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這段過渡期有多長,還取決於各家的資產久期。

而由高收益向低收益過渡的這段時期,也疊加了多重風險,比如,在負債端,保險公司如果不銷售理財型的保險產品,就有可能出現現金流的風險,如果依舊大幅停留在理財產品階段,就極有可能出現利差損,即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於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虧損。

在資產端,在低利率環境中,高收益、低風險項目稀缺,難以實現高收益。與此同時,債務信用風險、資產負債錯配、資本市場波動、利率下行等風險因素也將給保險投資收益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由此,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可謂同時受壓,處於兩難境地。

在萬峰看來,目前綜合環境下,保險公司以利差為主導的傳統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死差、費差和利差作為保險公司盈利的衡量標準,其中,死差是由保險公司預定死亡率與實際死亡率的差異造成;費差是保險公司從當期保費中提取的營業費用和當期的營業支出的差值;利差是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收益和資金成本的差值。

此前,由於歷史形成原因,保險公司的利潤結構通常比較依賴於利差,這也導致險企的利潤水平和資本市場的變化直接相關,比如,資本市場向好時,保險公司的盈利也隨之向好,而當市場不好時,保險公司的利潤也隨之下滑。

新華保險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征說,以前,保險公司通過利差也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如今,利差承壓越來越大,保監會一直重申的“保險姓保”就是強調死差在保險公司利潤結構中的重要性。

“而在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中,死差和費差都會逐漸列入到利潤貢獻中。”他說。

保險要回歸保障功能

據萬峰透露,新華保險的轉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轉型期,從2016年-2017年,新華保險要以期交和續期保費增量逐步替代躉交保費,初步建立期交和續期拉動業務發展的模式;第二階段是收獲期,從2018年-2020年,這一時期將完全形成續期拉動發展的模式,著重發展長期期交業務,加大業務結構調整。

根據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新華保險累計原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1021.5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0.3%的負增長,這在整個保險業中顯得格格不入。

“對於轉型,在內部我們已經達成共識,沒有什麽壓力,目前主要的壓力是來自於外部,別人經常問我,轉型壓力那麽大,能不能挺得住。”萬峰談及轉型壓力時說。

目前,保險行業已演化成兩種發展模式:傳統保險模式和資產驅動負債模式。

傳統保險模式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大型保險公司為代表,但在該模式下,保險公司盈利周期被拉長,而一旦實現盈利,便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

在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下,保險公司先在投資端找到資產質量較好、收益較高的項目,再通過負債端保費的快速增長來實現資金的籌集,通常是銷售收益較高的萬能險等中短期理財產品。近年來,這種模式越來越被中小保險公司所青睞,也是迅速做大保費規模、搶占市場的利器。

萬峰認為,僅僅銷售萬能險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意義有限,“今年賣了,明年就退了,一不小心還會形成利差損的風險。”他說。

事實上,監管層也多次出手引導保險公司回歸本源。

比如,今年3月,保監會發布了《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的有關通知》,將中短存續期產品的範疇從產品實際存續期間由不滿3年擴大至不滿5年;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應立即停售。

另外,《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再次加大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範力度,明確約束條件。

如今,部分保險公司也意識到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不可持續,並開始推動業務結構的轉型。但在萬峰看來,無論是加快轉型、優化結構,還是追求價值、續期拉動,這些舉措並不新鮮,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定力和時間。說到底無非就是遵循發展規律、回歸保險本原,堅持“保險姓保”。他認為,這是新華保險從“做大”邁向“做強”的不二選擇。

根據今年前十個月的數據顯示,新華保險業務轉型已初見成效:在新契約保費中,首年期交占比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4%,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增長24%。整體業務的期交占比已經達到47%,增長了17%。與此同時,新華保險13個月繼續率同比增長了4%,退保率下降了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