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錢是等價的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h0d.html

    股市晃晃悠悠地爬到股災以來的最高階段,震蕩也越來越厲害。一位青年朋友心里有點發悚,遂問:“你看看,為了安全起見,我是把本金取出來好呢,還是把贏利部分落袋為好?”

    類似於這種想法的朋友還真不少。

    “你把所謂的本金錢取出,留下股票錢,或者把贏利錢拿走,剩下本金錢,這樣股市里面的錢就安全了?”我說,“其實,錢永遠是等價的,其本質屬性和價值與來源或在哪里無關。盤里盤外的錢還不都一樣是你自己的錢嗎?你之所以覺得不一樣,是你把它們放到了自己不同的‘心理賬戶’造成的,是一種錯覺。我說啊,這是你‘心里有鬼’喔!哈哈!”
    “這樣啊?”朋友有點納悶。
    於是乎,我翻出自己兩篇舊文《所有的資產都是本金》(2015-10-29)、《閑侃“心理賬戶”》(2013-03-01)給他參閱:

所有的資產都是本金

    老朋友Y,這次股災大盤跌至3000點那會兒,差不多還有一倍贏利,他遂撤出一半資金(投入的本金),長籲一口氣,安心踏實下來。

    “要是你不動的話,現在贏利還要多呢!”今天,我們說他。

    “保住本金要緊!巴菲特告誡的!”老朋友Y一臉嚴肅地說。

    本金部分的錢與贏利部分的錢莫非是兩種不同的錢?保住本金非得取出投入的錢才行?以後只用贏利部分的錢鼓搗鼓搗?

    人們常常會把錢放在自己不同的心理賬戶里,比如,對待工作上掙來的錢特別愛惜,而把賭博贏來的錢則不當錢似的,亂花一氣。這也就是為什麽賭棍最終都會變成窮光蛋的原因。現在,朋友Y顯然把股市里的錢分成“本金”與“贏金”,前者好比是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及獎金,須要落袋取出,生怕跌得沒了;而後者則像賭來的錢,覺得是額外所得,留在股市里,贏虧都能坦然面對。難道它們是不一樣的錢嗎?巴菲特什麽時候采用過這麽個辦法來保住本金的?我的媽呀!

    其實,錢是等價的,其本質屬性和價值與來源無關,辛辛苦苦掙來的、生意場上賺來的、低頭哈腰討來的、人家支援送來的、前輩遺留下來的、家里節省下來的、貸款融資借來的、手氣不錯賭來的……統統都是一樣的,所以應該一視同仁才是。不然的話,你為保住本金而撤資,也就一定不會努力增加投入,這樣下去勢必就會影響複利增長,結果浪費時間,造成投資收益減少。是不是?心理賬戶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把錢分別放在不同的心理賬戶里其實是一種錯覺(參見本人小文《閑侃“心理賬戶”》)

    “那麽如何對待做股票的錢呢?”朋友問。

    “因為賬戶里所有的資產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無論什麽時候都應把它們全部當作為本金;又因為股市永遠是面向未來的,所以,任何時點都是本金起始點。”我說,“只有這樣看待,我們才會重視和認真對待每一分錢和每一筆投資。”


閑侃“心理賬戶”

    這次過年,我和老婆與兩位老朋友相會拉家常,聊天話題轉到炒股。

    他們都是老股民,聽說業績都很好,但方法看似不同。一個這樣操作:限定投入本金數,超出的部分(即賺到的錢)或早或晚取出來。他說,這樣做,穩妥。另一個如此做法:計劃投入本金數(即初始資金和後來十多年里增加過的一次資金),盈利到一定數額,拿回本金,余下的繼續滾動。她說,撈回了本金,心里踏實。

    他們大談各自經驗,我老婆聽著,頭像“雞啄米”,連連點頭稱贊!

    “聽到了吧?這才叫炒股啊!”老婆轉過臉,教訓我,“哪有像你這種做法的?賺了,不拿出來;本金加進去,也不撈出來。你要麽賺的給我,要麽本金還我,總得給我一樣呀!現在倒好,你只進不出的,我摸不著,看不到,連屁響聲都聽不到一個!即便這錢扔到河里也可聽到‘噗通’一聲響呢!你這不是在白起勁嗎?”

    兩位老朋友也一起熱情地教導我。我呢,眼朝地看,徹底悶掉!哈哈!

    哈哈!炒股方法,各人不一,誰優誰劣在此不作討論。

    有趣的是,通過這兩位老朋友的事例,可以看到,錢會被人放到不同的“心理賬戶”。例如,在人們的心里,對於辛苦賺來的錢和意外獲得的錢,感覺是不一樣的,重視辛苦錢,而輕視意外錢,於是便把它們分別放入不同的心理帳戶之中。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到,絕大多數的賭徒最終身無分文的原因。很多賭徒把賭來的錢不當錢,隨意揮霍;而把押註的錢當命錢,一旦輸掉,心疼不已,急欲翻本,結果越賭越輸,越輸越大賭,最終輸得精光。

    再來看看那兩位老朋友的炒股方式,一個是本金不動,另一個是本金取出,看似方法不同,但本質卻是相同的,都重視本金的錢,害怕失去;而輕視賺到的錢,覺得那是額外所獲。對於第一個老朋友,你既然長期能夠賺到,何不增加一點本金呢?為什麽要取走賺到的錢呢?難道賺到的錢與作為本金的錢是兩樣的?對於第二個老朋友,你撈回了本金之後,依然還在長期賺錢,那為何不再增加一點投入呢?難道增資的錢與在里面滾動的錢是不一樣的?當然,他們這樣做,都挺開心!多賺少賺是各自的事。

    心理賬戶是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只要與錢財有關的地方,就有“心理賬戶”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有。認識到心理帳戶的存在,很有益處,可以避免或減少非理性的行為,因為明白了錢是等價的,就能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和不同數額的收入一視同仁,做出一致決策。

    關於心理賬戶的現象,舉不勝舉!下面隨便舉一些:

    1、越來越多的人刷卡消費大於現金消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手機“淘寶”,這是因為沒有觸摸到錢幣,感覺不到錢的“分量”。

    2、一次性獎勵某個人,不如分幾次給予,更能讓他高興。

    3、相同的一件服裝,某人在甲店看到的價格是100元,當他得知在稍遠的乙店只需50元時,他立馬會到乙店去買。但他要買一臺5000元或上萬元的家電,則不願為了少支出50元而去另外稍遠的店買了。

    4、大多數人都會對沈沒成本耿耿於懷,難以釋懷或懊惱痛心。

    5、有的人買股票,聽信別人,“嗖”地一下重手買入,而為買一件衣服,則會不惜時間和精力,逛遍大街小巷,貨比多家,才買。

    6、許多企業老板,對於生產和經營上的各種損失、浪費,不去努力避免和改善,卻對一頓飯斤斤計較!

    7、有的老板憑感覺,拍腦袋,巨資投建項目,而對裝修一套新房,則煞費苦心,認真心細!

    8、記得有一次,我跟我老板晚上抵達北京,為了找一家價廉物美的賓館入住一夜,我們打的跑了許多路和地方,到了下半夜還沒落定。

    “打的費都已經超過三星級或四星級賓館的房價了呀,還花了這麽多的時間!”我說,“就近找一家入住得了!”

    “這可不能這麽說的!”老板嚴肅地說,“這是兩碼事!”

    兩碼事?真不知道這是什麽個兩碼事?!我眼睛眨巴眨巴地朝上翻!

    ……

    等等、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