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要來,一如市場此前預料那樣,格力電器(000651.SZ)終於要直面“野蠻人”敲門。
11月17日複牌後,前海人壽和格力電器公司高管爭相增持公司股票;盡管前海人壽尚未到舉牌線,不過也只是一步之遙。相比其他家電企業,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占比較低,估值也比較低,這給了險資很大的機會。
另一方面,格力電器的競爭對手早已經頻頻出手海外並購項目,進軍新能源汽車受挫的格力電器,在“野蠻人”敲門後,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到底是更多把高額現金用於分紅,還是尋找新的並購機會,引起了業內人士極大爭議;也有業內人士稱格力關鍵是要維持空調產品質量優勢。
大股東持股比例低,高管“野蠻人”齊搶籌
相比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等競爭對手,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持股占比只有18.22%;美的集團第一大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美的集團34.79%;青島海爾前兩大股東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和海爾集團公司,分別持有總股本的20.64%和17.59%,合共超過38%。
格力電器11月30日晚間公告稱,公司通過對2016年11月28日收市後前20名股東情況核查,發現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複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間大量購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東上升至第三大股東,目前其尚未達到持股5%的披露標準,公司也尚未獲悉其後續投資計劃和投資目的。
在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1月28日期間,公司副總裁、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望靖東先生於2016年11月21日買入24,800股,於2016年11月22日買入5,900股,於2016年11月23日買入125,100股。公司董事徐自發先生於2016年11月24日買入575,300股;徐自發先生的配偶韓鳳蘭女士於2016年11月24日買入207,000股;徐自發先生的子女徐偉於2016年11月24日買入2,500股,於2016年11月25日賣出10,000股。另外,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書面回複公司:“格力集團近期無計劃對你司進行股權轉讓、資產重組以及其他對你司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寶能系”敲門萬科A和南玻A以後,兩家公司管理層的奮力反抗,以及公司出現巨大動蕩,都讓市場高度關註;而此番前海人壽逼近舉牌格力,都讓人對格力前景產生一定的擔憂。
一位接近格力電器的資深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前董事長朱江洪在位時期,格力就考慮進軍冷鏈物流領域,其實這是很好的想法,格力自身技術上對此有很大支持,可望產生較好協同效應;但在朱江洪退出後,冷鏈物流相關戰略就再無下文,之後格力反倒是進軍了時髦的手機領域,目前談不上很成功;然而進軍新能源汽車短期受挫,又遭遇“野蠻人”敲門以後,考慮到相對同行業來說,格力第一大股東占比的確低,這對格力以後發展方向也蒙上了更多不確定之處。
中金公司認為,格力是A股最適合被舉牌的公司之一:格力股權結構分散,市盈率估值低而現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現金1246億元(第三季度末現金以及應收票據余額);此外,格力在11月17日~12月16日不能籌劃新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從萬科被舉牌可以看出,國資背景和管理層反抗都不足以嚇退門口的野蠻人。
中信證券分析師金星等表示,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收購終止使員工持股方案落空,讓部分投資者擔憂是否會影響管理層動力與公司日常經營。格力集團是代表國資委管理上市公司的控股平臺,此次人事調整可以理解為是根據廣東省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對格力經營權和國資管理權的正常梳理,無需過度解讀。
分紅還是並購?巨額現金該怎麽花
“野蠻人”敲門後,格力電器賬面上的巨額現金該如何花?這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激烈爭論,格力已經主動提高了員工待遇;未來提高分紅比例,或者尋找其他外延式並購機會都有可能。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格力在薪酬上相對同行原本並沒有什麽優勢,這次加薪之後對留住人才的確有幫助。除用人成本在增加外,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以及房地產調控導致終端需求存在下滑的可能,都是格力電器未來能否維持利潤的關鍵。
中金公司認為,對於“野蠻人”敲門,最差的情況如同萬科,管理層拼全力反抗。但近期格力高管望靖東、徐自發都在增持公司股票。11月24日,格力7萬員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預計每年增加10億的工資成本(包括需要增加的企業承擔四金)。以格力的盈利能力可消化10億成本上升壓力。如果格力變成民營企業,在激勵體質上將更加靈活,管理層和“野蠻人”存在尋求一致利益的可能性。
如果被舉牌,舉牌人可以要求格力提高分紅比例,甚至進行特別分紅,這將獲得中小股東的支持。企業的現金資產以及良好的現金流能力可以通過收購資產或者提高分紅率實現市值提升;其他家電企業通過收購資產實現估值提升,格力未來可能通過提高分紅率實現估值提升,中金公司稱。
由於美的、海爾等頻頻出手海外並購項目,為了追上競爭對手步伐,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格力電器的外延式並購依然會持續推進。民生證券分析師馬科表示,在行業其他龍頭紛紛布局時,格力外延式多元化發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迫在眉睫,否則將被包括美的等在內的競爭對手越拉越遠。預計公司未來會繼續采取外延式途徑進行多元化業務拓展,同時中小投資者的建議和利益訴求將會得到進一步重視。
也有一位家電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朱江洪在位時期,為格力空調相對同行業的質量優勢打下了堅實基礎。無論是以後繼續做外延式並購還是加大分紅,對格力來說並不是最關鍵的,當前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住主業空調產品質量上的優勢,確保產品上不要被競爭對手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