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擱置TPP真能拯救美國工人?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日前表態,將在上任首日退出“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旨在向助力他當選的鐵銹地帶工人兌現競選諾言。

此前在不少經濟可行性報告中均指出,TPP實施後將令更多美國制造業轉移至本土之外,而美國國內繼續出現產業升級,然而這被勞工組織視為以藍領工人的失業換取白領就業的紅利。

西班牙IE商學院美籍經濟學教授阿拉赫(GayleAllard)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確實在收入方面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但美國多年來在此方面並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去實施這種補償。

事實是,TPP之死恐怕也就不了美國工人,還有可能對美國工人造成傷害。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鮑恩(Chad Bown)就指出,在其他TPP國家勞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雇傭)美國藍領工人看起來相當誘人,而試圖通過扼殺TPP來保護美國工人的特朗普,可能傷害那些想在美國創造就業的企業。

當美國不能通過TPP讓外國勞工成本更昂貴的話,為吸引就業,就只能讓本國工人的勞工成本更廉價,而目前看起來,共和黨的確有打算這麽做。

不簽署TPP傷害到誰

TPP可以被看作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加強版,除了NAFTA中已經有的加拿大、墨西哥,TPP還納入了越南、日本和馬來西亞等諸多國家。而TPP在勞工、工資水平以及環保水平等方面的標準,卻要大大高於NAFTA。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通過TPP向上述新增國家打開市場,其自身因TPP發生的改變確是非常有限的。美國在談判TPP時已經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TPP談判並不需要美國在既存的經濟產業政策方面做過多調整,但其他11國未贏得美國出口商和投資商必須改善其市場準入,此種改變涉及到諸如環境保護、勞工保護等諸多非傳統貿易壁壘方面的政策。

類似於越南等國,為加入TPP,要在TPP生效後做出大幅度調整。其中,越南必須遵守國際勞工組織(ILO)在勞動力方面的各種規定,並接受集體協商制度並設立最低工資等。在TPP的框架下,很重要的一點是,勞動標準在爭端解決機制之下是“可執行的”,這意味著如果某一國家沒有達到TPP標準,美國可以通過實施更高的關稅進行報複。

這對相關TPP國家的勞工和環保標準提升的意義是巨大的,如果單純以單位工資計算,可以看出在加入TPP後,哪些國家在工資等方面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吸引跨國企業遷出美國。但在實施TPP勞工標準後,當地勞工將變得更加昂貴。

TPP國家制造業工人人均工資水平(美元)

這些TPP條款“將令外國勞動力更加昂貴,這本來也可以幫助到美國的勞動階層。”鮑恩表示,不僅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工和環保標準及其相關政策也將導致生活費用增加,將此兩者相加,這將令許多公司對於他們是否要遷移海外再做考慮。

鮑恩承認,TPP有不足之處,有可能形成制度漏洞,但這是美國令上述國家改善其勞工標準的最後機會。當TPP擱淺後,美國手里在這方面就沒什麽牌了,其他的貿易協定在此方面都相對較弱。

要降低美國工人的勞工標準麽

鮑恩認為,如果美國不打算幫助提高其他國家的勞工標準,另外一個吸引企業雇傭美國工人的方式就是降低美國的勞工或者監管標準,而共和黨似乎希望這樣做:他們希望廢除包括職業安全規則等方面的標準,以吸引企業來美投資,然而這樣做也許會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但不一定令美國工人收益,因為這將令工作崗位變得更加危險,環境也將遭到汙染。

更不要提在選戰中無人願意聆聽的真言:大規模機器自動化是全球化下部分產業工人失業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對外貿易。

鮑恩指出,包括奧拓(David Autor)等美國經濟學家在一份極有分量的研究論文中指出,從1999-2011年,僅有20%的美國制造業是源於其他國家(中國)對美出口,剩下80%的失業則完全是由於其他原因。

阿拉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指出,針對自動化才是真正主因的這一看法,並沒有得到選民的註意:“根本沒有人理會。”

實際上,自動化取代了不少美國藍領階層的工作計劃,而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因房貸泡沫而失業的不少美國勞動力,在新的計算機化就業年代中並無生存技能。

鮑恩指出,美國政府需要做的是,妥善幫助和安置這樣的美國工人。

阿拉赫表示,比如在簽署NAFTA時,美國曾為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藍領準備了一系列包括重新上崗培訓項目在內的補償措施,原本可以把這種行為放到更大的範圍中去實施的,但實際上並沒有。“政府在面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問題上,並沒有進行足夠有效的財富轉移。”阿拉赫指出,近五十年來,以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為例,就預示了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工資之間的不斷靠近,同時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整體而言均有益,但是在收入方面,的確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